正在阅读:

把潮流做成生意,「YOHO!」的非典型崛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把潮流做成生意,「YOHO!」的非典型崛起

一端是追求潮流的年轻人,一端则是众多的潮牌,「YOHO!」小心翼翼地撬动着跷跷板的两头,同时也享受着潮流文化普及带来的红利。

在鲍德里亚看来,丰盛是消费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在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的之后,人们也便从对物本身的消费,来到了对物品背后符号的消费阶段,映射到穿着上则是对品牌和潮流的追逐。

而随着消费升级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对品牌和潮流风尚的追逐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分众化,不同的用户有着自己不同的品牌认知和追求,而物质的丰盛也为这种个性化提供了足够多的选择,让不同兴趣、信仰、追求、背景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精神世界的映射。

因此在最近举办的YOHOOD潮流嘉年华中,超过150个品牌出现在了现场,并带来了大量首发或限定发售的潮牌产品,引得众多潮流追随者们将追捧。

「潮」文化催生出了像「YOHO!」这样的潮流电商平台,从2005年的《YOHO!潮流志》杂志诞生,到如今一票难求的YOHOOD嘉年华活动,「YOHO!」从基于线下传播的杂志,走到了线上潮流内容平台、潮流电商,又再走到线下的嘉年华活动和体验店,12年时间,围绕潮流这个生意的表现模式在不断迭代,而不变的则是以「潮」为核心的定位。

正如特劳特所言,「定位是操控心智中早已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追求潮流是用户固有的心智认知,而「YOHO!」则以潮流内容和电商的定位,去重组用户认知,让用户心智中将潮流与「YOHO!」建立连接,就如同搜索之于百度,电商之于淘宝。

而经过12年时间,「YOHO!」在潮流爱好者们心中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品牌影响力,这也是其线下嘉年华活动,能够吸引来近6万潮流爱好者、品牌以及明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个品类中占据制高点,成为品类之王,如果刚好处在一个风口上的品类,那成功也变得很自然,刚好「潮」正在成为这个风口。

从短线来看,代表着潮流文化的《中国有嘻哈》在国内大热,嘻哈文化被更多大众认识到并接受。而从长期过程来看,90后、00后正在成为「潮」消费的核心人群,他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使得潮牌们变得不再小众。

当然在这个过程,不少潮牌的明星主理人们也成为潮文化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YOHOOD嘉年华上,余文乐、五月天阿信、林俊杰、李宇春、李灿森等明星也纷纷亮相,而他们的另一重身份则是各自潮牌的主理人。在潮流文化日渐大众化的今天,明星建立个人的IP,经营旗下潮牌服饰已经不再是新鲜事。

一方面「YOHO!」为这些新创的明星潮牌提供了拥有精准流量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明星主理人也为「YOHO!」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两者得以相互促进和受益。在有货潮流新品节开幕式现场,林俊杰更是宣布其个人品牌SMG与「YOHO!」达成战略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

在吸引到众多明星作为主理人的潮牌之外,YOHOOD嘉年华上的品牌和展示商品都表现出了新和潮两大标签,这两者是相伴而生的,背后则考验的是电商平台对品牌的议价权和影响力。

成立12年,如今电商平台年流水20亿人民币,注册会员1500万,日活100万,微博、微信粉丝均超过100万,「YOHO!」在潮流人群中的渗透率可见一斑。

而不同于以规模、低价致胜的综合电商,潮流电商的核心并不是低价,价格在用户的购买决策中非最关键的要素,而潮牌本身的风格和理念则是用户关注的焦点。可可·香奈儿曾经说过,这一代年轻人「需要与众不同,而且无可替代」。

因此「YOHO!」需要做的是将最新潮的品牌和商品放在自己的平台上,实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潮牌Supreme的新款就往往受到疯抢,甚至由此衍生出了庞大的地下交易链条。而潮人侃爷更是一举将「椰子鞋」系列带火,使得阿迪达斯的Yeezy系列一鞋难求。

如果不是拥有足够大的受众群体和品牌影响力,恐怕很难与众多潮牌们合作,上线10万+的潮牌商品,更不必说请他们把「YOHO!」作为新品首发地。

一端是追求潮流的年轻人,一端则是众多的潮牌,「YOHO!」小心翼翼地撬动着跷跷板的两头,同时也享受着潮流文化普及带来的红利。

「年轻人追求个性和潮流是必然,如果说之前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高速的大规模大体量的成长模式,利用各种红利去支撑商业模式的发展,只要创业者的方向对了,公司就可以往前走。」在「YOHO!」创始人梁超看来,年轻用户对个性和潮流的追求是必然,而随着这些年轻用户成为社会文化和消费的主流,潮本身的概念和所代表的风格也变得更普及和大众。

而在这个大众化的过程中,「YOHO!」也成为了重要的推动力量,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梁超曾庆幸「2006年,一些国外时尚杂志开始进入中国,如果「YOHO!」不是早做了半年,可能现在就没有了」。

因此,早在2013年,梁超便开始规划「YOHO!」的线下体验店YOHO!STORE,布局在国内购物中心内的潮流人群社区,让大众也能够感受到潮品实物,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梁超希望把东京的原宿街区、纽约苏荷区微缩式放在线下购物中心,同时让这里能够容纳更多与潮流有关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商品。

在YOHO!STORE,用户可以坐下来喝咖啡交流,可以做造型、看展览、参加论坛,观看甚至加入表演。在流量红利结束的今天,「YOHO!」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在垂直领域更精细化的运营,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的社区和平台,来为其建立壁垒。

这也是「YOHO!」值得众多垂直电商平台借鉴的,12年间,与「YOHO!」一同起步的豆瓣、铁血网等内容社区在向电商的转移过程中都不算成功。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工具—社区—电商的新三级火箭模型下,也只有小红书一款产品算得上成功,其他家在转化率上也都泛善可陈。

而「YOHO!」则在潮这个大的定位下,真正地建立了自己的定位,并足够早地开始探索电商变现的可能,最终形成了如今年流水20亿人民币的这样一家中国最大的潮流电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为电商而电商,为卖货而电商,或许才是「YOHO!」真正成功的原因。「YOHO!」希望带给用户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用户愿意为之买单的永远不是坐在对面的那个人,而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品牌,而「YOHO!」则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品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把潮流做成生意,「YOHO!」的非典型崛起

一端是追求潮流的年轻人,一端则是众多的潮牌,「YOHO!」小心翼翼地撬动着跷跷板的两头,同时也享受着潮流文化普及带来的红利。

在鲍德里亚看来,丰盛是消费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在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的之后,人们也便从对物本身的消费,来到了对物品背后符号的消费阶段,映射到穿着上则是对品牌和潮流的追逐。

而随着消费升级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对品牌和潮流风尚的追逐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分众化,不同的用户有着自己不同的品牌认知和追求,而物质的丰盛也为这种个性化提供了足够多的选择,让不同兴趣、信仰、追求、背景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精神世界的映射。

因此在最近举办的YOHOOD潮流嘉年华中,超过150个品牌出现在了现场,并带来了大量首发或限定发售的潮牌产品,引得众多潮流追随者们将追捧。

「潮」文化催生出了像「YOHO!」这样的潮流电商平台,从2005年的《YOHO!潮流志》杂志诞生,到如今一票难求的YOHOOD嘉年华活动,「YOHO!」从基于线下传播的杂志,走到了线上潮流内容平台、潮流电商,又再走到线下的嘉年华活动和体验店,12年时间,围绕潮流这个生意的表现模式在不断迭代,而不变的则是以「潮」为核心的定位。

正如特劳特所言,「定位是操控心智中早已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追求潮流是用户固有的心智认知,而「YOHO!」则以潮流内容和电商的定位,去重组用户认知,让用户心智中将潮流与「YOHO!」建立连接,就如同搜索之于百度,电商之于淘宝。

而经过12年时间,「YOHO!」在潮流爱好者们心中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品牌影响力,这也是其线下嘉年华活动,能够吸引来近6万潮流爱好者、品牌以及明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个品类中占据制高点,成为品类之王,如果刚好处在一个风口上的品类,那成功也变得很自然,刚好「潮」正在成为这个风口。

从短线来看,代表着潮流文化的《中国有嘻哈》在国内大热,嘻哈文化被更多大众认识到并接受。而从长期过程来看,90后、00后正在成为「潮」消费的核心人群,他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使得潮牌们变得不再小众。

当然在这个过程,不少潮牌的明星主理人们也成为潮文化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YOHOOD嘉年华上,余文乐、五月天阿信、林俊杰、李宇春、李灿森等明星也纷纷亮相,而他们的另一重身份则是各自潮牌的主理人。在潮流文化日渐大众化的今天,明星建立个人的IP,经营旗下潮牌服饰已经不再是新鲜事。

一方面「YOHO!」为这些新创的明星潮牌提供了拥有精准流量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明星主理人也为「YOHO!」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两者得以相互促进和受益。在有货潮流新品节开幕式现场,林俊杰更是宣布其个人品牌SMG与「YOHO!」达成战略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

在吸引到众多明星作为主理人的潮牌之外,YOHOOD嘉年华上的品牌和展示商品都表现出了新和潮两大标签,这两者是相伴而生的,背后则考验的是电商平台对品牌的议价权和影响力。

成立12年,如今电商平台年流水20亿人民币,注册会员1500万,日活100万,微博、微信粉丝均超过100万,「YOHO!」在潮流人群中的渗透率可见一斑。

而不同于以规模、低价致胜的综合电商,潮流电商的核心并不是低价,价格在用户的购买决策中非最关键的要素,而潮牌本身的风格和理念则是用户关注的焦点。可可·香奈儿曾经说过,这一代年轻人「需要与众不同,而且无可替代」。

因此「YOHO!」需要做的是将最新潮的品牌和商品放在自己的平台上,实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潮牌Supreme的新款就往往受到疯抢,甚至由此衍生出了庞大的地下交易链条。而潮人侃爷更是一举将「椰子鞋」系列带火,使得阿迪达斯的Yeezy系列一鞋难求。

如果不是拥有足够大的受众群体和品牌影响力,恐怕很难与众多潮牌们合作,上线10万+的潮牌商品,更不必说请他们把「YOHO!」作为新品首发地。

一端是追求潮流的年轻人,一端则是众多的潮牌,「YOHO!」小心翼翼地撬动着跷跷板的两头,同时也享受着潮流文化普及带来的红利。

「年轻人追求个性和潮流是必然,如果说之前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高速的大规模大体量的成长模式,利用各种红利去支撑商业模式的发展,只要创业者的方向对了,公司就可以往前走。」在「YOHO!」创始人梁超看来,年轻用户对个性和潮流的追求是必然,而随着这些年轻用户成为社会文化和消费的主流,潮本身的概念和所代表的风格也变得更普及和大众。

而在这个大众化的过程中,「YOHO!」也成为了重要的推动力量,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梁超曾庆幸「2006年,一些国外时尚杂志开始进入中国,如果「YOHO!」不是早做了半年,可能现在就没有了」。

因此,早在2013年,梁超便开始规划「YOHO!」的线下体验店YOHO!STORE,布局在国内购物中心内的潮流人群社区,让大众也能够感受到潮品实物,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梁超希望把东京的原宿街区、纽约苏荷区微缩式放在线下购物中心,同时让这里能够容纳更多与潮流有关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商品。

在YOHO!STORE,用户可以坐下来喝咖啡交流,可以做造型、看展览、参加论坛,观看甚至加入表演。在流量红利结束的今天,「YOHO!」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在垂直领域更精细化的运营,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的社区和平台,来为其建立壁垒。

这也是「YOHO!」值得众多垂直电商平台借鉴的,12年间,与「YOHO!」一同起步的豆瓣、铁血网等内容社区在向电商的转移过程中都不算成功。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工具—社区—电商的新三级火箭模型下,也只有小红书一款产品算得上成功,其他家在转化率上也都泛善可陈。

而「YOHO!」则在潮这个大的定位下,真正地建立了自己的定位,并足够早地开始探索电商变现的可能,最终形成了如今年流水20亿人民币的这样一家中国最大的潮流电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为电商而电商,为卖货而电商,或许才是「YOHO!」真正成功的原因。「YOHO!」希望带给用户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用户愿意为之买单的永远不是坐在对面的那个人,而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品牌,而「YOHO!」则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品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