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Lady M火了,不过这些套路你知道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Lady M火了,不过这些套路你知道吗

对于商家而言,把食品本身做好才能留住客户。

作者:云掌财经 财帅帅

排队6小时就为一块蛋糕,网红蛋糕店“Lady M”被叫停后重新开业,超三百人排队购买。这年头,吃货们好像都不用上班的......

“Lady M”为什么这么火?

9月3日,这个来自纽约的品牌,在上海的某金融中心开了中国内地的第一家分店,然而营业不到72小时,就被警方要求暂停营业,原因是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

在此前不少的报道里,它被称之为 “蛋糕界的爱马仕/香奈儿/LV”, 反正,突出一个贵。

Lady M售卖的蛋糕兼具日本及法国甜点的优点,手工精制是其产品的卖点。当中的招牌千层蛋糕包含20层如纸般薄的超薄饼皮,中间夹杂著甜而不腻的新鲜忌廉,再于面层洒上焦糖,每个步骤均被严格计算及监控,令整个制作过程要花10小时。

对于吃货而言,排队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追求更高的品质、更好的生活情绪。

Lady M的由来

Lady M的创始人是一位叫Ken Romaniszyn的美日混血,从小就浸淫于日本饮食文化。

2008年,Ken Romaniszyn在纽约上东城开了第一家Lady M boutique store(精品糕点店),有美食号曾描述称:一排排蛋糕如珍宝般被典藏于白色柜台之中。 “如同卖珠宝一般售卖蛋糕,客人也能有如获至宝的幸福感”。2012 年,他们的千层蛋糕还被美食杂志 BON APPETIT 评为美国十大蛋糕。

2013年,Lady M开始自己的海外扩张,他们将第一站定在了新加坡,2015 年和 2016 年他们又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开店,每每新店开业,都不乏队龙长长的报道。

你不难看到很多文章里形容Lady M在美国的火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的甜点实在是太甜了,超出了很多亚洲人可接受的程度,而他乡遇上这么一款不齁甜的甜点实属难得。

在美国甜食的烘托下,Lady M的差异性和足够大的受众群让其很快在美国立定了品牌,获得了市场,在海外扩张践行时,顶着“纽约爆红蛋糕品牌”的名号,Lady M轻松地闯荡着下一个江湖,而那些排队地,只不过换了一拨人。

网红美食套路多

调查发现之前排队者中买来自吃的消费者只占少数,软件代排队者占了一部分,而更多的则是逐利而来的黄牛。

在喜茶、鲍师傅归于平淡的同时,黄牛们也在物色下一个对象,Lady M的出现无疑成了这个“爆点”。他们已经成功将原本68元 或 75 元一片的蛋糕哄抬至了150元-180 元一片的高价。

一名在店内吃完蛋糕的顾客透露,自己点了一片招牌的抹茶蛋糕,味道是还可以,但不值排那么长时间的队,“下次还会来,但排队超过五分钟就放弃。”

之前一位小哥调侃“排队经济”的隐藏套路:取“老名”、舍得料、拉人气、懂摆谱、找网络大号。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过一种“内爆”现象,在物质丰富、媒介发达的当代,过分拥挤的信息,会对人们内心产生影响。内爆现象出现,食物便不仅能饱腹、有营养,而成为一种传说。人们在内心对它有一种消费认同感:我得试一下,不试的话,我在今天热闹的舆论场中就缺席了。

理性是关键

近年,“网红美食”异常爆火。“网红”食品的各类问题也一波又一波出现。不久前,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因使用过期面粉被曝光,并遭到食药监部门查处。

正所谓,食品安全无小事,盲目崇拜心脑痴。对于消费者而言,品尝美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精神愉悦感,但若盲目追求所谓“网红”,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面对“网红美食”,理性是关键。

对于商家而言,把食品本身做好才能留住客户,仅凭虚妄宣传而蹿红的品牌多是一时造势,虎头蛇尾,只有踏实做好食物,才能一直“红”下去。

版权声明:

本资讯号除注明来源的文章外,均为云掌财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云掌财经】

ID:yunzhangcaij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Lady M火了,不过这些套路你知道吗

对于商家而言,把食品本身做好才能留住客户。

作者:云掌财经 财帅帅

排队6小时就为一块蛋糕,网红蛋糕店“Lady M”被叫停后重新开业,超三百人排队购买。这年头,吃货们好像都不用上班的......

“Lady M”为什么这么火?

9月3日,这个来自纽约的品牌,在上海的某金融中心开了中国内地的第一家分店,然而营业不到72小时,就被警方要求暂停营业,原因是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

在此前不少的报道里,它被称之为 “蛋糕界的爱马仕/香奈儿/LV”, 反正,突出一个贵。

Lady M售卖的蛋糕兼具日本及法国甜点的优点,手工精制是其产品的卖点。当中的招牌千层蛋糕包含20层如纸般薄的超薄饼皮,中间夹杂著甜而不腻的新鲜忌廉,再于面层洒上焦糖,每个步骤均被严格计算及监控,令整个制作过程要花10小时。

对于吃货而言,排队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追求更高的品质、更好的生活情绪。

Lady M的由来

Lady M的创始人是一位叫Ken Romaniszyn的美日混血,从小就浸淫于日本饮食文化。

2008年,Ken Romaniszyn在纽约上东城开了第一家Lady M boutique store(精品糕点店),有美食号曾描述称:一排排蛋糕如珍宝般被典藏于白色柜台之中。 “如同卖珠宝一般售卖蛋糕,客人也能有如获至宝的幸福感”。2012 年,他们的千层蛋糕还被美食杂志 BON APPETIT 评为美国十大蛋糕。

2013年,Lady M开始自己的海外扩张,他们将第一站定在了新加坡,2015 年和 2016 年他们又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开店,每每新店开业,都不乏队龙长长的报道。

你不难看到很多文章里形容Lady M在美国的火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的甜点实在是太甜了,超出了很多亚洲人可接受的程度,而他乡遇上这么一款不齁甜的甜点实属难得。

在美国甜食的烘托下,Lady M的差异性和足够大的受众群让其很快在美国立定了品牌,获得了市场,在海外扩张践行时,顶着“纽约爆红蛋糕品牌”的名号,Lady M轻松地闯荡着下一个江湖,而那些排队地,只不过换了一拨人。

网红美食套路多

调查发现之前排队者中买来自吃的消费者只占少数,软件代排队者占了一部分,而更多的则是逐利而来的黄牛。

在喜茶、鲍师傅归于平淡的同时,黄牛们也在物色下一个对象,Lady M的出现无疑成了这个“爆点”。他们已经成功将原本68元 或 75 元一片的蛋糕哄抬至了150元-180 元一片的高价。

一名在店内吃完蛋糕的顾客透露,自己点了一片招牌的抹茶蛋糕,味道是还可以,但不值排那么长时间的队,“下次还会来,但排队超过五分钟就放弃。”

之前一位小哥调侃“排队经济”的隐藏套路:取“老名”、舍得料、拉人气、懂摆谱、找网络大号。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过一种“内爆”现象,在物质丰富、媒介发达的当代,过分拥挤的信息,会对人们内心产生影响。内爆现象出现,食物便不仅能饱腹、有营养,而成为一种传说。人们在内心对它有一种消费认同感:我得试一下,不试的话,我在今天热闹的舆论场中就缺席了。

理性是关键

近年,“网红美食”异常爆火。“网红”食品的各类问题也一波又一波出现。不久前,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因使用过期面粉被曝光,并遭到食药监部门查处。

正所谓,食品安全无小事,盲目崇拜心脑痴。对于消费者而言,品尝美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精神愉悦感,但若盲目追求所谓“网红”,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面对“网红美食”,理性是关键。

对于商家而言,把食品本身做好才能留住客户,仅凭虚妄宣传而蹿红的品牌多是一时造势,虎头蛇尾,只有踏实做好食物,才能一直“红”下去。

版权声明:

本资讯号除注明来源的文章外,均为云掌财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云掌财经】

ID:yunzhangcaij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