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失去了2017暑期档的电视综艺,是如何被网综“抢戏”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失去了2017暑期档的电视综艺,是如何被网综“抢戏”的?

无论是对于电视综艺还是网综而言,无论是抢戏还是被抢,做到让观众说“好看”就好!

回想刚刚过去的综艺暑期档,也许你记住了Gai爷,记住了PG ONE,记住了魏巡,记住了赵英博,记住了毛不易等等,可以说这个暑假他们几乎包揽了那些热搜话题,而反观传统电视综艺在2017年暑期档的表现,只能说稍显“萧条”,除了《中餐厅》让人看到了“黑马”的姿态,又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些音乐综艺中的谁?因此,说电视综艺失去了2017暑期档毫不夸张,只是在这背后,在网综与电视综艺的对决中,是否真能暗示整个行业生态之变?

说到暑期档,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在综艺方面,以往的许多个暑期档,电视综艺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神话”,比如“超女时代”,“好声音时代”,让人们在夏天难得疯狂一把。只不过时光荏苒,来到2017年,暑期档的电视综艺表现平平,综N代的《中国新歌声2》中再难泛起以往的涟漪,只有《中餐厅》以慢综艺“黑马”的姿态让人欣赏到了美景与美食。

是的,这个暑期档也许会被载入史册,毕竟这是超级网综扛起暑期档热度大旗的第一个暑期档,《中国有嘻哈》《2017快乐男声》《明日之子》甚至还有《小手牵小狗》都让网综成功在这个暑假“抢戏”电视综艺,大投入、精制作、新模式,在网综与电视综艺的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你站谁队?

2017年的电视综艺与网综,正唱着“冰与火”之歌?

即便跳脱暑期档这个特殊的时段,回首2017年上半年的综艺市场,可以说电视综艺都走得颇为艰难。年初,几档曾经的爆款节目相继改名,改名后的它们也没能再激发起人们的再次疯狂;之后随着“限星令”的一纸令下,众多电视综艺要么被迫淘汰出局,要么进行着颇为尴尬的改版,“星素结合”的命题哪能那么容易就被攻克?

举几个例子来说,一方面是凤凰卫视陪伴了大家19年的《锵锵三人行》的停播,那人们还能去哪里在闲聊中辨析事理?另一方面则是优酷出品的《圆桌派2》继续掀起了舆论热议,例如马伊琍那期节目,随着《我的前半生》的热播,《圆桌派2》中窦文涛、马未都、潘采夫和马伊琍四人也从罗子君这个角色聊起“作女”。

对此,马伊琍自曝:“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自己特别不会作,但是在当今社会,女人要是一点都不作,男人可能就‘不舒服’了。”而当这期节目上线后,这些观点也迅速引来网友们的围观。不知《圆桌派2》是否可以弥补《锵锵三人行》停播的遗憾?

而像这种网综填补电视综艺的遗憾,电视综艺将优势嫁接给网综的例子还挺多。

例如一方面是《天天向上》遭遇改版后的低迷收视、主持群体不稳定的困境,另一方面则是吸收了《天天向上》制作经验的优酷《火星情报局》的绝地反击,让人看到网综的能量;还有孟非,一边是《非诚勿扰》改版后的表现平平,另一方面则是《了不起的孩子》在网络端办得“风生水起”;再例如张绍刚,没有了《非你莫属》,他和笑果文化也打造了多个网综爆款——《吐槽大会》《吐丝联盟》《脱口秀大会》……

由此,不难看出2017年的综艺市场,电视综艺在政策加压、模式枯竭的巨大压力下,举步维艰;而网络综艺相较之下,环境还是相对自由,也能给予制作者们更多创造灵感,这些可能都是让电视综艺和网综唱着一首“冰与火”之歌的原因之一。

当然,在这里我们还没有谈及如今年轻受众的观看习惯的改变,比如年轻人更喜欢用碎片的时间,用点播的方式去收看自己想看的节目,“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快进”,“上班挤地铁时可以看,中午吃饭时也可以看,总比一到时间就要守着电视机好”,这些都是电视不能带来的体验,而这就是时代的改变。

网综爆款由何而来?电视团队的入网贡献巨大

可以说,网络综艺从进入用户视野到与电视综艺齐头并进只用了短短两年,据悉随着“网综大时代”的到来,各家视频平台纷纷加紧网综布局,自制网综数量将超过100档。而为了应对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以及视频平台与电视端的竞争,网综也开始向着大制作、专业化方向迈进。而网综之所以有这样朝着“大体量”发展的底气,与曾经的电视制作团队的高调加盟不无关系,于是在资本到位、团队到位、平台到位的时候,网综终于在2017年暑期档在电视综艺面前抢了一把好戏。

比如2017年暑期档的爆款网综《中国有嘻哈》就集结了曾经电视综艺的多个优秀的团队——前《中国好声音》制作人陈伟、《蒙面歌王猜猜猜》系列总导演车澈,《奔跑吧兄弟》三季总编剧岑俊义,《跨界歌王》总导演宫鹏,《盖世英雄》音乐总监刘洲等。

还有《明日之子》的出品方也是曾经的“选秀之母”龙丹妮和马昊团队;加上《脑力男人时代》的易骅团队,还有以原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与《天天向上》的骨干为主的杨乐乐和汪涵共同打造的《小手牵小狗》,它们都让人看到曾经电视人的加盟对于网综质的飞跃起到的重要作用。

也是,如果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相对高额的薪水,相对更高的成就感,可能谁都想去互联网徜徉一番,不是吗?

“带着镣铐跳舞”,抢戏或被抢,“好看”最重要

当然,电视综艺失去2017年的暑期档,是否就意味着整个行业生态之变?客观来说,对于如今的电视综艺而言,着实不易。首先是从自身出发,模式的枯竭、内容的同质化都表征着创新力的衰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而从外围出发,作为对大众而言具有强“涵化作用”的媒介,电视端势必首先会遭遇到政策的收紧,这些都是电视综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更关键的是,电视综艺是一种线性播出的模式,受众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去收看,这对于碎片化时代的年轻人而言其实已经失去了第一吸引力。

反观网综,首先它是可以随时随地点播的,这对于年轻受众而言就有先天优势;其次有了优秀的电视人的加盟,网综的质量得到提高。并且网综率先进行了垂直细分,更加符合年轻人“圈层传播”的特点,因此在与电视综艺的较量中,一退一进之间,好像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要来临。

但是,如果现在就下结论还是为时尚早。起码,笔者认为对于网综,政策也不会一直放大,稍有不慎也会有政策收紧的那天,此前一些网综节目被迫下架已经是预警;其次,网综目前虽然在垂直细分上做得不错,但是就整体而言,音乐和语言类节目仍是网综的主体,而这也势必会造成“同质化”的现象。而在这样的情境下,电视综艺目前正在文化类、公益类综艺方面进行创新,如果某一天当“客厅文化”又回归的时候,也许电视综艺又会展现出其优势了。

更何况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网络点击量前三名的电视综艺点击量共有178亿,而将前十名的网综播放量相加也不过大约在100亿左右。“电视综艺具有丰厚的资源优势,再加上深厚的观众基础和充足的经费,以及电视台多年成熟运作的制作团队又保障了节目的专业性。这使得电视综艺具有鲜明的优势。从大环境上说网综和电视综艺各有优势,仍难分伯仲,且网络综艺还有它难以跨越的鸿沟。”

所以,无论是对于电视综艺还是网综而言,无论是抢戏还是被抢,正如陈晓在《那年花开月正圆》的采访中说到的:“观众觉得好看就行,当然能让观众说出好看并不容易。”对于综艺节目一样,做到让观众说“好看”就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失去了2017暑期档的电视综艺,是如何被网综“抢戏”的?

无论是对于电视综艺还是网综而言,无论是抢戏还是被抢,做到让观众说“好看”就好!

回想刚刚过去的综艺暑期档,也许你记住了Gai爷,记住了PG ONE,记住了魏巡,记住了赵英博,记住了毛不易等等,可以说这个暑假他们几乎包揽了那些热搜话题,而反观传统电视综艺在2017年暑期档的表现,只能说稍显“萧条”,除了《中餐厅》让人看到了“黑马”的姿态,又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些音乐综艺中的谁?因此,说电视综艺失去了2017暑期档毫不夸张,只是在这背后,在网综与电视综艺的对决中,是否真能暗示整个行业生态之变?

说到暑期档,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在综艺方面,以往的许多个暑期档,电视综艺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神话”,比如“超女时代”,“好声音时代”,让人们在夏天难得疯狂一把。只不过时光荏苒,来到2017年,暑期档的电视综艺表现平平,综N代的《中国新歌声2》中再难泛起以往的涟漪,只有《中餐厅》以慢综艺“黑马”的姿态让人欣赏到了美景与美食。

是的,这个暑期档也许会被载入史册,毕竟这是超级网综扛起暑期档热度大旗的第一个暑期档,《中国有嘻哈》《2017快乐男声》《明日之子》甚至还有《小手牵小狗》都让网综成功在这个暑假“抢戏”电视综艺,大投入、精制作、新模式,在网综与电视综艺的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你站谁队?

2017年的电视综艺与网综,正唱着“冰与火”之歌?

即便跳脱暑期档这个特殊的时段,回首2017年上半年的综艺市场,可以说电视综艺都走得颇为艰难。年初,几档曾经的爆款节目相继改名,改名后的它们也没能再激发起人们的再次疯狂;之后随着“限星令”的一纸令下,众多电视综艺要么被迫淘汰出局,要么进行着颇为尴尬的改版,“星素结合”的命题哪能那么容易就被攻克?

举几个例子来说,一方面是凤凰卫视陪伴了大家19年的《锵锵三人行》的停播,那人们还能去哪里在闲聊中辨析事理?另一方面则是优酷出品的《圆桌派2》继续掀起了舆论热议,例如马伊琍那期节目,随着《我的前半生》的热播,《圆桌派2》中窦文涛、马未都、潘采夫和马伊琍四人也从罗子君这个角色聊起“作女”。

对此,马伊琍自曝:“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自己特别不会作,但是在当今社会,女人要是一点都不作,男人可能就‘不舒服’了。”而当这期节目上线后,这些观点也迅速引来网友们的围观。不知《圆桌派2》是否可以弥补《锵锵三人行》停播的遗憾?

而像这种网综填补电视综艺的遗憾,电视综艺将优势嫁接给网综的例子还挺多。

例如一方面是《天天向上》遭遇改版后的低迷收视、主持群体不稳定的困境,另一方面则是吸收了《天天向上》制作经验的优酷《火星情报局》的绝地反击,让人看到网综的能量;还有孟非,一边是《非诚勿扰》改版后的表现平平,另一方面则是《了不起的孩子》在网络端办得“风生水起”;再例如张绍刚,没有了《非你莫属》,他和笑果文化也打造了多个网综爆款——《吐槽大会》《吐丝联盟》《脱口秀大会》……

由此,不难看出2017年的综艺市场,电视综艺在政策加压、模式枯竭的巨大压力下,举步维艰;而网络综艺相较之下,环境还是相对自由,也能给予制作者们更多创造灵感,这些可能都是让电视综艺和网综唱着一首“冰与火”之歌的原因之一。

当然,在这里我们还没有谈及如今年轻受众的观看习惯的改变,比如年轻人更喜欢用碎片的时间,用点播的方式去收看自己想看的节目,“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快进”,“上班挤地铁时可以看,中午吃饭时也可以看,总比一到时间就要守着电视机好”,这些都是电视不能带来的体验,而这就是时代的改变。

网综爆款由何而来?电视团队的入网贡献巨大

可以说,网络综艺从进入用户视野到与电视综艺齐头并进只用了短短两年,据悉随着“网综大时代”的到来,各家视频平台纷纷加紧网综布局,自制网综数量将超过100档。而为了应对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以及视频平台与电视端的竞争,网综也开始向着大制作、专业化方向迈进。而网综之所以有这样朝着“大体量”发展的底气,与曾经的电视制作团队的高调加盟不无关系,于是在资本到位、团队到位、平台到位的时候,网综终于在2017年暑期档在电视综艺面前抢了一把好戏。

比如2017年暑期档的爆款网综《中国有嘻哈》就集结了曾经电视综艺的多个优秀的团队——前《中国好声音》制作人陈伟、《蒙面歌王猜猜猜》系列总导演车澈,《奔跑吧兄弟》三季总编剧岑俊义,《跨界歌王》总导演宫鹏,《盖世英雄》音乐总监刘洲等。

还有《明日之子》的出品方也是曾经的“选秀之母”龙丹妮和马昊团队;加上《脑力男人时代》的易骅团队,还有以原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与《天天向上》的骨干为主的杨乐乐和汪涵共同打造的《小手牵小狗》,它们都让人看到曾经电视人的加盟对于网综质的飞跃起到的重要作用。

也是,如果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相对高额的薪水,相对更高的成就感,可能谁都想去互联网徜徉一番,不是吗?

“带着镣铐跳舞”,抢戏或被抢,“好看”最重要

当然,电视综艺失去2017年的暑期档,是否就意味着整个行业生态之变?客观来说,对于如今的电视综艺而言,着实不易。首先是从自身出发,模式的枯竭、内容的同质化都表征着创新力的衰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而从外围出发,作为对大众而言具有强“涵化作用”的媒介,电视端势必首先会遭遇到政策的收紧,这些都是电视综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更关键的是,电视综艺是一种线性播出的模式,受众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去收看,这对于碎片化时代的年轻人而言其实已经失去了第一吸引力。

反观网综,首先它是可以随时随地点播的,这对于年轻受众而言就有先天优势;其次有了优秀的电视人的加盟,网综的质量得到提高。并且网综率先进行了垂直细分,更加符合年轻人“圈层传播”的特点,因此在与电视综艺的较量中,一退一进之间,好像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要来临。

但是,如果现在就下结论还是为时尚早。起码,笔者认为对于网综,政策也不会一直放大,稍有不慎也会有政策收紧的那天,此前一些网综节目被迫下架已经是预警;其次,网综目前虽然在垂直细分上做得不错,但是就整体而言,音乐和语言类节目仍是网综的主体,而这也势必会造成“同质化”的现象。而在这样的情境下,电视综艺目前正在文化类、公益类综艺方面进行创新,如果某一天当“客厅文化”又回归的时候,也许电视综艺又会展现出其优势了。

更何况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网络点击量前三名的电视综艺点击量共有178亿,而将前十名的网综播放量相加也不过大约在100亿左右。“电视综艺具有丰厚的资源优势,再加上深厚的观众基础和充足的经费,以及电视台多年成熟运作的制作团队又保障了节目的专业性。这使得电视综艺具有鲜明的优势。从大环境上说网综和电视综艺各有优势,仍难分伯仲,且网络综艺还有它难以跨越的鸿沟。”

所以,无论是对于电视综艺还是网综而言,无论是抢戏还是被抢,正如陈晓在《那年花开月正圆》的采访中说到的:“观众觉得好看就行,当然能让观众说出好看并不容易。”对于综艺节目一样,做到让观众说“好看”就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