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社交?大数据匹配? 婚恋交友APP下半场还有哪些新期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社交?大数据匹配? 婚恋交友APP下半场还有哪些新期待

许多传统婚恋介绍机构也面临着转型甚至推翻重构的局面,而围绕真实、诚信以及安全交友方向的创业产品迎来了新的红利。免费模式可以说是对传统婚恋产品的颠覆,而在此基础上,大数据需求匹配、视频聊天社交等等“玩法”无疑成了婚恋交友发展的必然趋势。

9月18日,民政部等三部委联合要求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在婚恋交友平台的严格执行,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等一些违法的婚介行为。加之一众整顿婚恋交友平台的呼声下,行业显然迎来了转型的“下半场”。

“婚恋行业看似有很多需求,但这些需求并不是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而且越做口碑越差。”05年就涉足婚恋市场的创业者阿勇告诉我们,看似需求巨大前景无限的婚恋市场,事实却是在“透支”未来。

“熊出墨请注意”在上一篇《婚恋服务这么好的市场 国内公司是如何把它打成一手烂牌的》一文中也提到,过重的模式需要持续烧钱、盈利模式单一、用户体验不好等问题一直是婚恋网备受诟病的地方。不交钱寸步难行,交了钱也可能会遇到饭托、酒托,套路重重。

“打个王者荣耀都有可能找到对象,为什么非要付费给婚恋机构找对象?”阿勇觉得,随着社交渠道的日益多样化,认识异性的渠道也变得更多,这些对于口碑渐差的婚恋市场来说是“雪上加霜”,对于婚恋机构和网站来说,转型或许就成了必然,而对于社交对于婚恋交友来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这个过程中,可能不再是照片和文字,可能不再是传统红娘一对一。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更青睐通过社交方式寻找“另一半”的时代来临,社交产品究竟能不能解决适婚人群的需求?在面临危机与需求并存的局面下,转型社交是否能够再次盘活低迷的婚恋服务呢?

从海外到国内“荷尔蒙”都是第一驱动力

作为长在互联网的95后甚至00后来说,在24岁以前,社交对于他们来说,“好玩”比“找对象”更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国外大受欢迎的Tinder,这款针对年轻群体的社交软件,通过Facebook关系链导入,优先了二度人脉的匹配,也就是所谓的“半熟圈”。

此外,Tinder还将通过个性、爱好等个人标签,通过大数据进行最优匹配推荐,让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人走在一起,也提高了匹配的成功率。

向左滑是不喜欢,向右滑是喜欢,这是Tinder的基本玩法。由于通过Facebook登录,所以对方照片多得是,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对方的生活点滴。俩人同时刷了“向右”就可以聊天,社交匹配便成功了。

因为是“半熟圈”,所以Tinder为双方线下见面带来了可能,由于都有共同的“熟人”所以信任度也更高。号称每天匹配超过150万社交关系的Tinder近日又“火”上了Appstore的畅销排行榜,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其东家Match集团估值更是一度高达30亿美元,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然而,也有许多国外的95后,00后并不满足“图片”这样的社交方式,也担心“P图技术”欺骗感情,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频聊一聊,会更有趣些。所以当Monkey这款视频聊天软件上线后,就受到了许多年轻一族的追捧。

相比文字、图片,Monkey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带给用户更“真实”存在的感受,而且双方的交流也更加有趣,看“对眼”了之后,线下再约会,减少被骗的风险。如今这款社交软件风靡全美国,在Appstore的社交应用中也取得了Top5的极好成绩。

在国内,探探就是Tinder的模仿者之一,但它更强调陌生人社交以及好玩的属性,满足年轻人的“交友”调性。

“因为我工作圈十分的窄,平时也是闺蜜同行,所以很少有男性朋友。找对象就更难了。”从事美容行业的Jodie告诉我们,探探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随缘”,根据大数据智能推荐,而最实用的却是大大增加了她的男性交际圈。“先看,再聊,后约,对于不合适自己的划掉就是了。”她说。

而作为老牌的“社交圣手”,陌陌在转型视频社交之后可谓更受欢迎。有通过对方所发布的视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个人的生活,而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和模糊的印象。对于感兴趣的对象再进一步聊天。

而一直定位于视频聊天社交的Tiki自从推出之后,人气也十分强大。“除了真实以外,视频聊天会直观很多,长相、声线、秉性都能够从视频中体现出来。”通过Tiki与男友相识的Grace说,视频聊天能够增进彼此的信任感,而且比文字交流更有意思。

除了这些主打社交的应用之外,诸如抖音、小咖秀、快手般的短视频平台,都可以“虏获芳心”。这些都是因为应用的社交性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直观和真实。就像一位知乎网友曾打趣说过的那样:“打王者荣耀团战,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在上面找伴侣准没错。”

婚恋社交产品仍有巨大缺口

然而,满足了95后、00后“交朋友”的社交需求后,25-34岁适婚人群的婚恋社交服务市场仍然没有得到满足。

“可视化”的交友社交模式也渐渐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加之大数据匹配也正在让平台越来越懂用户,正在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既有趣又精准的社交“玩法”。

在国内,也有机构瞄准了短视频社交婚恋这一垂直领域。喜喜就是其中一家。打开喜喜的App,应用会跟你的数据智能推荐匹配相应的人选。平台的推荐也会根据个人浏览的喜好进行调整匹配。

“这个背后有一整套机制,比如你的年龄、你用什么手机,你在什么城市等等。”喜喜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华珍表示,优秀的大数据匹配算法,是喜喜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荐质量的保障。

有别于传统的婚恋机构先交费后匹配的模式,喜喜采用的是免费模式。喜喜更看重25到34岁的单身人群在未来3-5年里高频使用带来的流量价值,并不需要通过收会员费来圈住用户,类似Tinder的附加功能付费也是很好的商业变现模式。

“交流的方式是视频,我们认为视频比照片更真实。”李华珍表示,视频社交是喜喜的特色,相比传统文字和照片,能够增进配对双方之前的真实感受,在短时间内快速的了解彼此。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骗子、酒托、饭托等等不安全因素。

而对于用户的真实性,李华珍则表示,喜喜在用户使用的第三天就会要求链接芝麻信用作认证,以确保用户的信息真实有效。

而在另一家婚恋APP“1号媒婆”上,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婚恋社交“玩法”。那就是“媒婆”人脉背书。除了寻偶之外,任何人都可以注册成为“媒婆”,并可以为自己所熟悉的单身用户写下“媒妁之言”以推荐给平台上其他择偶的用户。

相对于喜喜来说,1号媒婆并没有芝麻信用的验证,但它却提供了另一种认证的方式--人脉担保,通过二度人脉为单身用户作真实性的担保,也确保了婚恋欺诈事件的发生。更有“名人媒婆”为平台和用户做背书。

除了社交平台之外,喜喜与1号媒婆已经开始垂直婚恋社交领域,这是否就说明了年轻群体的婚恋交友市场依然有很大的缺口呢?

来看下CBNWeekly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50%的人认为26-30才是适婚,超过20%的人认为31-34岁才是适婚年龄。所以这一部分的群体将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之间迎来结婚潮,而现在是“适婚”人群的婚恋需求爆发期。

另外一个统计是,在2亿单身人口中,探探有近1亿用户,而且80%是25岁以下。这意味着,在如今适婚人群的婚恋需求爆发期中,另外1亿25岁以上的单身用户就是喜喜、一号媒婆们的对象。

传统婚恋网站意识到这一市场巨大的空缺,也在谋求转型。百合网、世纪佳缘都引入“VR相亲”技术,但仍然没有逃不开“先付费”的模式。

社交虽然能够拓展人脉圈,为用户带来一定的婚恋交友需求,但归根结底在数据匹配上并不是那么的精准,可以说是比较“随缘”的。婚恋匹配仅仅通过地理位置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通过用户属性做到千人千面才是懂用户的社交产品。而类似于喜喜这一类垂直婚恋平台的诞生,正好就弥补了社交“精准”的缺失,甚至准确到“五官”的匹配,提供给用户更准确的需求推荐。可以说匹配能力已经成为了婚恋交友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

随着85、90后进入适婚年龄,婚恋服务行业依发展空间巨大,市场的缺口也十分的明显。但显然这并不包括传统的“先付费后匹配”的婚介服务模式,许多传统婚恋介绍机构也面临着转型甚至推翻重构的局面。

相反围绕真实、诚信以及安全交友方向的创业产品迎来了新的红利。免费模式可以说是对传统婚恋产品的颠覆,而在此基础上,大数据需求匹配、视频聊天社交等等“玩法”无疑成了婚恋交友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的未知可能,但婚恋社交符合年轻一族不受约束、展现自我的思维方式,或将成为婚恋市场未来的主流形态,值得憧憬与期待。

文/楚楚(熊出墨请注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社交?大数据匹配? 婚恋交友APP下半场还有哪些新期待

许多传统婚恋介绍机构也面临着转型甚至推翻重构的局面,而围绕真实、诚信以及安全交友方向的创业产品迎来了新的红利。免费模式可以说是对传统婚恋产品的颠覆,而在此基础上,大数据需求匹配、视频聊天社交等等“玩法”无疑成了婚恋交友发展的必然趋势。

9月18日,民政部等三部委联合要求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在婚恋交友平台的严格执行,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等一些违法的婚介行为。加之一众整顿婚恋交友平台的呼声下,行业显然迎来了转型的“下半场”。

“婚恋行业看似有很多需求,但这些需求并不是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而且越做口碑越差。”05年就涉足婚恋市场的创业者阿勇告诉我们,看似需求巨大前景无限的婚恋市场,事实却是在“透支”未来。

“熊出墨请注意”在上一篇《婚恋服务这么好的市场 国内公司是如何把它打成一手烂牌的》一文中也提到,过重的模式需要持续烧钱、盈利模式单一、用户体验不好等问题一直是婚恋网备受诟病的地方。不交钱寸步难行,交了钱也可能会遇到饭托、酒托,套路重重。

“打个王者荣耀都有可能找到对象,为什么非要付费给婚恋机构找对象?”阿勇觉得,随着社交渠道的日益多样化,认识异性的渠道也变得更多,这些对于口碑渐差的婚恋市场来说是“雪上加霜”,对于婚恋机构和网站来说,转型或许就成了必然,而对于社交对于婚恋交友来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这个过程中,可能不再是照片和文字,可能不再是传统红娘一对一。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更青睐通过社交方式寻找“另一半”的时代来临,社交产品究竟能不能解决适婚人群的需求?在面临危机与需求并存的局面下,转型社交是否能够再次盘活低迷的婚恋服务呢?

从海外到国内“荷尔蒙”都是第一驱动力

作为长在互联网的95后甚至00后来说,在24岁以前,社交对于他们来说,“好玩”比“找对象”更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国外大受欢迎的Tinder,这款针对年轻群体的社交软件,通过Facebook关系链导入,优先了二度人脉的匹配,也就是所谓的“半熟圈”。

此外,Tinder还将通过个性、爱好等个人标签,通过大数据进行最优匹配推荐,让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人走在一起,也提高了匹配的成功率。

向左滑是不喜欢,向右滑是喜欢,这是Tinder的基本玩法。由于通过Facebook登录,所以对方照片多得是,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对方的生活点滴。俩人同时刷了“向右”就可以聊天,社交匹配便成功了。

因为是“半熟圈”,所以Tinder为双方线下见面带来了可能,由于都有共同的“熟人”所以信任度也更高。号称每天匹配超过150万社交关系的Tinder近日又“火”上了Appstore的畅销排行榜,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其东家Match集团估值更是一度高达30亿美元,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然而,也有许多国外的95后,00后并不满足“图片”这样的社交方式,也担心“P图技术”欺骗感情,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频聊一聊,会更有趣些。所以当Monkey这款视频聊天软件上线后,就受到了许多年轻一族的追捧。

相比文字、图片,Monkey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带给用户更“真实”存在的感受,而且双方的交流也更加有趣,看“对眼”了之后,线下再约会,减少被骗的风险。如今这款社交软件风靡全美国,在Appstore的社交应用中也取得了Top5的极好成绩。

在国内,探探就是Tinder的模仿者之一,但它更强调陌生人社交以及好玩的属性,满足年轻人的“交友”调性。

“因为我工作圈十分的窄,平时也是闺蜜同行,所以很少有男性朋友。找对象就更难了。”从事美容行业的Jodie告诉我们,探探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随缘”,根据大数据智能推荐,而最实用的却是大大增加了她的男性交际圈。“先看,再聊,后约,对于不合适自己的划掉就是了。”她说。

而作为老牌的“社交圣手”,陌陌在转型视频社交之后可谓更受欢迎。有通过对方所发布的视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个人的生活,而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和模糊的印象。对于感兴趣的对象再进一步聊天。

而一直定位于视频聊天社交的Tiki自从推出之后,人气也十分强大。“除了真实以外,视频聊天会直观很多,长相、声线、秉性都能够从视频中体现出来。”通过Tiki与男友相识的Grace说,视频聊天能够增进彼此的信任感,而且比文字交流更有意思。

除了这些主打社交的应用之外,诸如抖音、小咖秀、快手般的短视频平台,都可以“虏获芳心”。这些都是因为应用的社交性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直观和真实。就像一位知乎网友曾打趣说过的那样:“打王者荣耀团战,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在上面找伴侣准没错。”

婚恋社交产品仍有巨大缺口

然而,满足了95后、00后“交朋友”的社交需求后,25-34岁适婚人群的婚恋社交服务市场仍然没有得到满足。

“可视化”的交友社交模式也渐渐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加之大数据匹配也正在让平台越来越懂用户,正在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既有趣又精准的社交“玩法”。

在国内,也有机构瞄准了短视频社交婚恋这一垂直领域。喜喜就是其中一家。打开喜喜的App,应用会跟你的数据智能推荐匹配相应的人选。平台的推荐也会根据个人浏览的喜好进行调整匹配。

“这个背后有一整套机制,比如你的年龄、你用什么手机,你在什么城市等等。”喜喜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华珍表示,优秀的大数据匹配算法,是喜喜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荐质量的保障。

有别于传统的婚恋机构先交费后匹配的模式,喜喜采用的是免费模式。喜喜更看重25到34岁的单身人群在未来3-5年里高频使用带来的流量价值,并不需要通过收会员费来圈住用户,类似Tinder的附加功能付费也是很好的商业变现模式。

“交流的方式是视频,我们认为视频比照片更真实。”李华珍表示,视频社交是喜喜的特色,相比传统文字和照片,能够增进配对双方之前的真实感受,在短时间内快速的了解彼此。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骗子、酒托、饭托等等不安全因素。

而对于用户的真实性,李华珍则表示,喜喜在用户使用的第三天就会要求链接芝麻信用作认证,以确保用户的信息真实有效。

而在另一家婚恋APP“1号媒婆”上,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婚恋社交“玩法”。那就是“媒婆”人脉背书。除了寻偶之外,任何人都可以注册成为“媒婆”,并可以为自己所熟悉的单身用户写下“媒妁之言”以推荐给平台上其他择偶的用户。

相对于喜喜来说,1号媒婆并没有芝麻信用的验证,但它却提供了另一种认证的方式--人脉担保,通过二度人脉为单身用户作真实性的担保,也确保了婚恋欺诈事件的发生。更有“名人媒婆”为平台和用户做背书。

除了社交平台之外,喜喜与1号媒婆已经开始垂直婚恋社交领域,这是否就说明了年轻群体的婚恋交友市场依然有很大的缺口呢?

来看下CBNWeekly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50%的人认为26-30才是适婚,超过20%的人认为31-34岁才是适婚年龄。所以这一部分的群体将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之间迎来结婚潮,而现在是“适婚”人群的婚恋需求爆发期。

另外一个统计是,在2亿单身人口中,探探有近1亿用户,而且80%是25岁以下。这意味着,在如今适婚人群的婚恋需求爆发期中,另外1亿25岁以上的单身用户就是喜喜、一号媒婆们的对象。

传统婚恋网站意识到这一市场巨大的空缺,也在谋求转型。百合网、世纪佳缘都引入“VR相亲”技术,但仍然没有逃不开“先付费”的模式。

社交虽然能够拓展人脉圈,为用户带来一定的婚恋交友需求,但归根结底在数据匹配上并不是那么的精准,可以说是比较“随缘”的。婚恋匹配仅仅通过地理位置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通过用户属性做到千人千面才是懂用户的社交产品。而类似于喜喜这一类垂直婚恋平台的诞生,正好就弥补了社交“精准”的缺失,甚至准确到“五官”的匹配,提供给用户更准确的需求推荐。可以说匹配能力已经成为了婚恋交友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

随着85、90后进入适婚年龄,婚恋服务行业依发展空间巨大,市场的缺口也十分的明显。但显然这并不包括传统的“先付费后匹配”的婚介服务模式,许多传统婚恋介绍机构也面临着转型甚至推翻重构的局面。

相反围绕真实、诚信以及安全交友方向的创业产品迎来了新的红利。免费模式可以说是对传统婚恋产品的颠覆,而在此基础上,大数据需求匹配、视频聊天社交等等“玩法”无疑成了婚恋交友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的未知可能,但婚恋社交符合年轻一族不受约束、展现自我的思维方式,或将成为婚恋市场未来的主流形态,值得憧憬与期待。

文/楚楚(熊出墨请注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