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玩皮影的年轻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玩皮影的年轻人

最困扰王浩斐的事情是,什么都需要他自己去尝试,因为做皮影的人太少了,既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也没有相关产业的长效扶持带动,行业的规模效应小,想找到投资也不容易。好在他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支持他,希望他在皮影里找到更多的可能。

和其他28岁的年轻人比较起来,王浩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他戴着一副黑色边框的眼睛,镜片有些划痕,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T恤上面镶嵌着英文字母,坐在一家购物中心的公共椅子上和观察家聊起了他与皮影的故事。

王浩斐的老家在河南郑州,家里三兄妹他是老二,现在他与妹妹都在皮影的生意里,在此之前兄妹俩对于皮影也仅仅流于常识里面的认知,与皮影的逢缘是从他考上大学开始的。

2008年他考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大学生活既丰富也单一,教室、寝室、食堂、图书馆、休闲之余,王浩斐想尝试更多的新玩意,他觉得自己结识到新的事物既可以开眼界,也可以丰富经历。在2008年第一学期(大一)的时候他加入学院的皮影社团。

看完校友做的皮影动画《三英战吕布》,他对皮影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感。随后他和校友一起制作了《地域惊魂记》等以皮影为载体的动画作品。

此前所做的这几部皮影动画并没有带给他多么大的触动。“就像你加入一个大学的社团一样,和篮球社团、图书馆社团没什么区别,只不过皮影听起来更不一样。”

制作《白蛇传》皮影戏于王浩斐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次他体会到了皮影带给他身心上的愉悦。用他的话说:“真的好有趣!”

2009年他加入了学院的皮影工作室,这里有和他一样爱好皮影的小伙伴,他们又尝试改编小说《镜花缘》中的章节故事《大人国》。从此他的生活便和皮影分不开,王浩斐的微信头像也是一个皮影角色,一个叫胡萝卜怪的皮影图片,2015年换上的新头像一直用到现在。这一角色是他以绘本为原型改编创作的皮影作品。

在校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关于艺术、美学、雕刻等方面的知识,学校曾邀请皮影艺术家孙品卿学徒梁素芝老师为他们教授皮影的制作及相关知识。

有身边的朋友心生疑问:“一个年轻人喜欢做皮影也是奇怪”,2012年大学毕业之前没有人知道王浩斐在皮影里发现了商业价值。

读书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不会是一个坐在写字楼里办公的白领,而是要做一个创业者,但是起初他没有想到创业项目是皮影。

2012年下半年接连的几场皮影演出活动让王浩斐发现了商业价值,来自市场的需求让他更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他做的很多演出是给小孩子做的皮影戏,但每一场皮影演出结束,他看到孩子们在皮影中找到快乐的时候他也像个小孩子。

2016年在红星路的一次演出中,一场皮影戏需要小孩子来分配角色,小孩子对于合作完成一件事情是很配合的, 一个小孩非常激动的对王浩斐说,很开心。

一个月前的某天下午,一对母子来到他大悦城咕噜学院的店铺里,制作皮影,他和小男孩说话,小男孩一直保持沉默,妈妈告诉他儿子性格很害羞。虽然小男孩一直按照王浩斐的指导在做皮影,但是就是不开口说话,当幕布背后的皮影开始舞动的时候,小男孩笑了。虽然皮影对于小男孩来说仅仅是一个玩具的存在。

王浩斐发现这些简单的皮影可以带给孩子们快乐,皮影的仪式感与小孩对待皮影的态度让他再一次肯定了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

从自己成立工作室到后来创立冰人皮影工作室,王浩斐一直在尝试如何将皮影和商业价值有效的结合起来,但是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误的,只不过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实现。

王浩斐看中的是皮影的媒介价值,和电影、电视、小说一样,通过皮影他可以看见每个参与其中人们的内心,皮影作为一个传播载体还有很多商业元素需要发掘和探索。

在大悦城负一楼的这间28平米的地方,每个月王浩斐要花费约4800元的租金,妹妹做店长,还有2个皮影制作师,现在他说:“根本不赚钱。”

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单一,制作皮影其实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所以在王浩斐店里做的很多皮影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体验,比如看看皮影表演,孩子们自己来制作皮影,或者参与角色扮演、制作皮影肖像、具有纪念意义的皮影照片等。

繁琐的皮影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按照传统的工艺来制作一个带有繁琐雕刻工艺的作品,至少要花费70多个工时。“在牛皮上雕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一天上午店里没几个客人。

所以现在王浩斐想着把皮影融入到文旅商业中去,和五星级的酒店合作,推出一系列的皮影剧。在店铺上定期推出关于皮影的课程活动,“推出定制化的体验,把深度的雕刻工艺融入进来。”

最困扰王浩斐的事情是什么都需要他自己去尝试,因为做皮影的人太少了,既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也没有相关产业的长效扶持带动,行业的规模效应小,想找到投资也不容易。

“如果我成功了别人会觉得我是一个先驱者,失败了只能是一坨炮灰。”一起在大学皮影工作室做皮影的同学中也只有王浩斐还在做皮影。

在中国,“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我国出现的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皮影戏剧种类超过13种,其中以唐山、冀南、孝义、复州等地的皮影较为出名。

而王浩斐并不喜欢别人把他做皮影看成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他觉得这样会很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要做的就是用皮影为载体融入更多的创新和文化让这一事物产生价值,所以王浩斐一直在寻找皮影在商业市场中的价值,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

“现在的时尚将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所以当我们在说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到底要传承什么?我们已经和那个时代的人不一样了。

前些时间,他受邀去观看一个传统的皮影戏剧表演,这一幕戏据大致内容是一个杂货郎担着杂货路过一户人家与一位妇人的对话,浓郁的方言传统的配乐,听得他不知所云。

传统的皮影包括制作、表演、配乐以及皮影中的一些技法,现在很多技艺或文化已经失传了,剧里的节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人的节奏了。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制作皮影,花在时间上的成本远远大于产生的价值。

工作之余,王浩斐的生活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吃饭睡觉,喜欢玩的游戏是网易的阴阳师。

皮影对于王浩斐来说是他的事业。他的良师叶老师送给了他一对传统工艺制作的皮影“才子佳人”。他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支持他,希望他在皮影里找到更多的可能。

文 丨观察员 刘敏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之知识产权为创家集团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版权事宜请联系:Observer@chuangjia.me.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玩皮影的年轻人

最困扰王浩斐的事情是,什么都需要他自己去尝试,因为做皮影的人太少了,既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也没有相关产业的长效扶持带动,行业的规模效应小,想找到投资也不容易。好在他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支持他,希望他在皮影里找到更多的可能。

和其他28岁的年轻人比较起来,王浩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他戴着一副黑色边框的眼睛,镜片有些划痕,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T恤上面镶嵌着英文字母,坐在一家购物中心的公共椅子上和观察家聊起了他与皮影的故事。

王浩斐的老家在河南郑州,家里三兄妹他是老二,现在他与妹妹都在皮影的生意里,在此之前兄妹俩对于皮影也仅仅流于常识里面的认知,与皮影的逢缘是从他考上大学开始的。

2008年他考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大学生活既丰富也单一,教室、寝室、食堂、图书馆、休闲之余,王浩斐想尝试更多的新玩意,他觉得自己结识到新的事物既可以开眼界,也可以丰富经历。在2008年第一学期(大一)的时候他加入学院的皮影社团。

看完校友做的皮影动画《三英战吕布》,他对皮影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感。随后他和校友一起制作了《地域惊魂记》等以皮影为载体的动画作品。

此前所做的这几部皮影动画并没有带给他多么大的触动。“就像你加入一个大学的社团一样,和篮球社团、图书馆社团没什么区别,只不过皮影听起来更不一样。”

制作《白蛇传》皮影戏于王浩斐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次他体会到了皮影带给他身心上的愉悦。用他的话说:“真的好有趣!”

2009年他加入了学院的皮影工作室,这里有和他一样爱好皮影的小伙伴,他们又尝试改编小说《镜花缘》中的章节故事《大人国》。从此他的生活便和皮影分不开,王浩斐的微信头像也是一个皮影角色,一个叫胡萝卜怪的皮影图片,2015年换上的新头像一直用到现在。这一角色是他以绘本为原型改编创作的皮影作品。

在校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关于艺术、美学、雕刻等方面的知识,学校曾邀请皮影艺术家孙品卿学徒梁素芝老师为他们教授皮影的制作及相关知识。

有身边的朋友心生疑问:“一个年轻人喜欢做皮影也是奇怪”,2012年大学毕业之前没有人知道王浩斐在皮影里发现了商业价值。

读书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不会是一个坐在写字楼里办公的白领,而是要做一个创业者,但是起初他没有想到创业项目是皮影。

2012年下半年接连的几场皮影演出活动让王浩斐发现了商业价值,来自市场的需求让他更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他做的很多演出是给小孩子做的皮影戏,但每一场皮影演出结束,他看到孩子们在皮影中找到快乐的时候他也像个小孩子。

2016年在红星路的一次演出中,一场皮影戏需要小孩子来分配角色,小孩子对于合作完成一件事情是很配合的, 一个小孩非常激动的对王浩斐说,很开心。

一个月前的某天下午,一对母子来到他大悦城咕噜学院的店铺里,制作皮影,他和小男孩说话,小男孩一直保持沉默,妈妈告诉他儿子性格很害羞。虽然小男孩一直按照王浩斐的指导在做皮影,但是就是不开口说话,当幕布背后的皮影开始舞动的时候,小男孩笑了。虽然皮影对于小男孩来说仅仅是一个玩具的存在。

王浩斐发现这些简单的皮影可以带给孩子们快乐,皮影的仪式感与小孩对待皮影的态度让他再一次肯定了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

从自己成立工作室到后来创立冰人皮影工作室,王浩斐一直在尝试如何将皮影和商业价值有效的结合起来,但是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误的,只不过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实现。

王浩斐看中的是皮影的媒介价值,和电影、电视、小说一样,通过皮影他可以看见每个参与其中人们的内心,皮影作为一个传播载体还有很多商业元素需要发掘和探索。

在大悦城负一楼的这间28平米的地方,每个月王浩斐要花费约4800元的租金,妹妹做店长,还有2个皮影制作师,现在他说:“根本不赚钱。”

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单一,制作皮影其实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所以在王浩斐店里做的很多皮影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体验,比如看看皮影表演,孩子们自己来制作皮影,或者参与角色扮演、制作皮影肖像、具有纪念意义的皮影照片等。

繁琐的皮影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按照传统的工艺来制作一个带有繁琐雕刻工艺的作品,至少要花费70多个工时。“在牛皮上雕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一天上午店里没几个客人。

所以现在王浩斐想着把皮影融入到文旅商业中去,和五星级的酒店合作,推出一系列的皮影剧。在店铺上定期推出关于皮影的课程活动,“推出定制化的体验,把深度的雕刻工艺融入进来。”

最困扰王浩斐的事情是什么都需要他自己去尝试,因为做皮影的人太少了,既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也没有相关产业的长效扶持带动,行业的规模效应小,想找到投资也不容易。

“如果我成功了别人会觉得我是一个先驱者,失败了只能是一坨炮灰。”一起在大学皮影工作室做皮影的同学中也只有王浩斐还在做皮影。

在中国,“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我国出现的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皮影戏剧种类超过13种,其中以唐山、冀南、孝义、复州等地的皮影较为出名。

而王浩斐并不喜欢别人把他做皮影看成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他觉得这样会很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要做的就是用皮影为载体融入更多的创新和文化让这一事物产生价值,所以王浩斐一直在寻找皮影在商业市场中的价值,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

“现在的时尚将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所以当我们在说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到底要传承什么?我们已经和那个时代的人不一样了。

前些时间,他受邀去观看一个传统的皮影戏剧表演,这一幕戏据大致内容是一个杂货郎担着杂货路过一户人家与一位妇人的对话,浓郁的方言传统的配乐,听得他不知所云。

传统的皮影包括制作、表演、配乐以及皮影中的一些技法,现在很多技艺或文化已经失传了,剧里的节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人的节奏了。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制作皮影,花在时间上的成本远远大于产生的价值。

工作之余,王浩斐的生活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吃饭睡觉,喜欢玩的游戏是网易的阴阳师。

皮影对于王浩斐来说是他的事业。他的良师叶老师送给了他一对传统工艺制作的皮影“才子佳人”。他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支持他,希望他在皮影里找到更多的可能。

文 丨观察员 刘敏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之知识产权为创家集团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版权事宜请联系:Observer@chuangjia.me.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