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17第11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大亚湾完美落幕。作为亚太地区最优质的大帆船赛事、国内体育赛事的顶级IP之一,中帆赛将在第二个十年的开端做出哪些产业层面的转型?整个帆船文化的产业链,需要被完善、优化。
不只有竞技 更看重传承
“全家一起来航海”,这是本届中国杯帆船赛的理念,也是它在进入第二个十年的长期目标。
自2007年首届中帆赛正式开赛,这项赛事已经走过11个年头。如果说第一个十年,中帆赛从最初的深港地区性赛事,发展到亚太地区最优质的大帆船赛事,成为了金字塔塔尖;那么第二个十年,夯实金字塔的塔基将成为中帆赛的工作重点,也就是说新时期的中帆赛要培养“帆二代”人才,让更多的新生力量扎根于这项运动。
在中国,帆船还是相对新兴的运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帆赛的首类培养目标是精英阶层。
中帆赛的COO(首席运营官)晓昱说:“之前胡润发布过一个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调查报告,披露帆船是这一人群最希望介入的三项运动之一。希望通过这个白皮书项目,推动这一占据八成社会财富的精英人群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整个行业、整体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而另一类培养目标,自然就是青少年——未来中国发展帆船运动真正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事实上,无论是今年全面升级的中国杯的青少赛,还是去年赛事期间宣布启动的“御风SEED种子计划”,都将促进青少年人才的培养。未来,这些出自中帆赛训练营的“帆二代”们,将把这项赛事的塔基做大做强。
优质的赛事 完整的产业链
除了人才培养,新一个十年的中帆赛也不仅是一项赛事,而且是产业链中的一环。对此,晓昱的解释是:“不是所有的体育赛事都能成为IP资源,好的IP一定要能打造好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早在11年前开始规划中帆赛时,组委会就确定了以打造高端大帆船赛事为切入点,集结竞技、文化、艺术,时尚、产业于一体的海洋嘉年华战略。毕竟相比于其他运动,帆船赛事更容易打通一整条产业链——从帆船、游艇及其他装备的制造、维修、交易,到码头的建造、运营,选手的培训,再到休闲度假产品的衍生,甚至由此带动的滨海地产、高端服务业和旅游业,都会有所涉及。
而今,中帆赛的产业链已经日趋完善。每年10月,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帆船爱好者都会齐聚深圳大亚湾,而比赛之余,音乐季、电影节、艺术展、游艇展等娱乐休闲活动也同时上演,形成一个盛大的节庆,涵盖的产业包括旅游酒店、休闲度假、滨海地产、会议展览、交通运输、船艇设计研发制造、维修培训交易以及高端服务业等。
产业群的联动,自然也会带动赛事举办地大亚湾,甚至整个深圳的转型。要知道,深圳的自然气候、码头基础,尤其是大亚湾的山海风光、历史人文、美食、客家民居等资源,都与帆船运动和航海文化十分匹配。因此,在深圳率先建设以中帆赛赛事为支撑,以帆船运动为特色的体育小镇,将有效地推动深圳由制造型城市向知识型城市、创意型城市的转型。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作为跨入第二个十年的开端之作,今年中帆赛取得了多项历史突破。首先,本次赛事从两个赛场增加到四个赛场,11个组别的冠军数量为历届最多;其次,被誉为“航海界F1”的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WMRT)总决赛作为M32统一设计组亮相;最重要的是,有着166年历史的美洲杯也完成了与中帆赛10年缘分的相聚——至此美洲杯、中国杯、WMRT总冠军奖杯在本届赛事实现了“三杯同辉”的罕见场景。
这些突破也将对未来的中帆赛产生深远影响。比如曾经的中帆赛并非在近海进行,这就让现场观众只能远远地看到一张帆在海面上,完全感受不到海洋竞技的乐趣;而引进WMRT等高水平赛事,不仅能吸引更多参赛选手和企业赞助,更能依靠近岸观赛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帆船运动。此外,引进拥有166年历史的美洲杯,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帆赛品牌在11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考虑到中帆赛现场观赛群体的逐渐扩大,今年的赛事还通过岸上机位加海上航拍的方式,实现了赛史上的首次电视直播。谈及这一变化,中帆赛CEO(首席执行官)钟勇坦言:“一方面,电视直播会扩大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帆船运动的普及推广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电视直播还会极大地提高赞助商品牌的传播力,这也是我们回馈赞助商的一个方式。”
在引进优质赛事和先进技术的同时,经过十年积累的中帆赛已经具备“走出去”的条件。钟勇介绍:“目前,中国杯已经开始筹备第二个赛事——即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设立一个赛程约6000海里的离岸赛。第二个十年,中国杯将致力于实现这个目标,把它办成全世界有影响力的离岸赛事。第三个十年,环球赛将列入赛事组别。未来,中国杯将由近岸赛、离岸赛和环球赛构成,打造国际顶级帆船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