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主打“潮流+社交”的高端健身房 是体育文化跨产业的答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主打“潮流+社交”的高端健身房 是体育文化跨产业的答案?

高端健身房的大额先期投入和有限消费人群意味着初期的销售压力巨大,但健身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细分化,让具备特色的工作室找到了竞争力。

图片来源:SpaceCycle

在秋天这个健身行业的销售淡季,仅仅开业一个月,坐落在上海兴业太古汇的SpaceCycle,年卡卖到22000元的高端健身房,销售业绩竟然超过预期,这着实不能不说是个不大不小的意外。

SpaceCycle总经理赵艳洁说:“我们是从北京的三里屯北区开始做的,那才是一个真正的难点,北京的第一家店大约10个月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第二家店约是半年样子。上海这第一家店的情况要好多了,虽然开店的9月对健身市场来说是一个淡季,但是整体销售情况比较不错,实现收支平衡应该会更快一些。我们的年卡数量也有限制,一年一家门店就卖100张,不想卖太多。”

SpaceCycle的第一家店开在北京三里屯北区,外人看来根本不用担心人流量的三里屯,只是听起来很炫,然而,北区其实走的是“高冷范”,诸多主打生活方式的品牌都对这里很头疼,有的甚至直接就敬而远之。而SpaceCycle在上海的第一家店开在南京西路石门一路交界处的新地标性商圈兴业太古汇,无论是工作在此、生活在此的人流量,确实要大不少,但同业竞争压力不小。他们的“潮流”牌能否得到目标客户人群的认可,开业之前也难以谈得上成竹在胸。

主打“音乐”、“潮流”牌的SpaceCycle并不是一家大而全的健身房,事实上,这里只有四种课程:骑行、瑜伽、芭蕾(融合芭蕾舞和普拉提)和跳操。换言之,诸如跑步、举铁等基础练习是不可能在这里完成的,男性客户不是这里的目标客户,而SpaceCycle方面也承认,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可能需要不止一家健身房的会员卡……意味着这家健身房的课程必须对于其目标客户有着绝对的吸引力,且它的目标客户需具备相当不凡的消费力。

从课程来看,SpaceCycle具备了不错的吸引力,音乐和健身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课程模式,让健身变得有趣了,确实很符合其目标客户群体——25-45岁女性的需求。这个年龄段的中产阶级,除了健身需求之外,亦有强烈的潮流生活方式和社交需求。而这背后的事实是,整个健身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且正在走向细分化。阿里巴巴方面透露,今年的双十一,阿里体育预期中的销售增长点就是健身课程。

“三里屯北区的那家店是个很好的例子,那是个典型的哪都不挨的点,周围既没有写字楼也没有住宅,就是纯玩的地方,所以你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会员,一直就买课时包,把这里当做一个目的地,” SpaceCycle总经理赵艳洁介绍道,“她们主要来上有趣的、自己喜欢的主题课,参加主题活动。然后,约着人一起上课,也就是说,可以约吃饭、逛街,也可以约一起运动。”

因此,在太古汇的这个上海第一家门店里,整个店面的装潢、教室的环境、功能性设施的格调和休息区的布置,确实较之一般健身房有着更为高端、有着更好的时尚感,确实兼具很强的社交属性。据介绍,目前,刚刚开业一月有余的上海门店,这样的“社群文化”尚不明显,而在相对成熟的北京两家门店,“社群文化”和达人效应已非常显著。

不过,上海在健身文化的市场培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用业内人的话说,这是一个已经“培养得很不错的”市场,中高端消费对于自己真正的健身需求相对清晰。比如,同样是两万多的年费,有人花在了一个综合性健身房,但其实只用到了跑步机,而在这里,目标消费群体已经能清晰地分辨出瑜伽馆的瑜伽课和健身房的瑜伽课有何差异。

当然,这样一家面积不算太大的健身房,其容量也确实有限,局限性也是一目了然——SpaceCycle上海的这家门店,其容量就是单日1000-1200人次,已经是上限了,因此,他们不会把自己的竞争者对标为大型连锁式健身机构。以上海为例,SpaceCycle规划中在未来四到五年的时间里,在上海开八家左右实体店,而上海周边的二线城市也会有门店拓展。

除此之外,想要保持和进一步拓展业绩,他们还必须继续探索自己的“特色”,将音乐和课程这些类版权属性的内容线上化是个值得的尝试,比如线上课程的销售、创意课程或者创意音乐的版权变现,尽管目前尚没有成功模板。因此,在SpaceCycle看来,主打时尚、潮流的他们,与其说是一家健身房,不如说更像是个工作室。至于其成熟形态,也更多是在摸索中前进。

SpaceCycle总经理赵艳洁说:“健身市场还远没到成熟的时候,大众的运动基础和理念是在不断提升,但其实各个细分层级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二三线城市也有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这个市场很有意思,本身的从业人员不够多、不够多元化,所以大家都在摸索。”

正因为如此,健身机构的发展也开始引入更多投资,实体店的快速扩张和投资人所能带来的多元资源,是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健身产业,已经类似于是一个体育+文化的产业,而这正是眼下投资的热点所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主打“潮流+社交”的高端健身房 是体育文化跨产业的答案?

高端健身房的大额先期投入和有限消费人群意味着初期的销售压力巨大,但健身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细分化,让具备特色的工作室找到了竞争力。

图片来源:SpaceCycle

在秋天这个健身行业的销售淡季,仅仅开业一个月,坐落在上海兴业太古汇的SpaceCycle,年卡卖到22000元的高端健身房,销售业绩竟然超过预期,这着实不能不说是个不大不小的意外。

SpaceCycle总经理赵艳洁说:“我们是从北京的三里屯北区开始做的,那才是一个真正的难点,北京的第一家店大约10个月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第二家店约是半年样子。上海这第一家店的情况要好多了,虽然开店的9月对健身市场来说是一个淡季,但是整体销售情况比较不错,实现收支平衡应该会更快一些。我们的年卡数量也有限制,一年一家门店就卖100张,不想卖太多。”

SpaceCycle的第一家店开在北京三里屯北区,外人看来根本不用担心人流量的三里屯,只是听起来很炫,然而,北区其实走的是“高冷范”,诸多主打生活方式的品牌都对这里很头疼,有的甚至直接就敬而远之。而SpaceCycle在上海的第一家店开在南京西路石门一路交界处的新地标性商圈兴业太古汇,无论是工作在此、生活在此的人流量,确实要大不少,但同业竞争压力不小。他们的“潮流”牌能否得到目标客户人群的认可,开业之前也难以谈得上成竹在胸。

主打“音乐”、“潮流”牌的SpaceCycle并不是一家大而全的健身房,事实上,这里只有四种课程:骑行、瑜伽、芭蕾(融合芭蕾舞和普拉提)和跳操。换言之,诸如跑步、举铁等基础练习是不可能在这里完成的,男性客户不是这里的目标客户,而SpaceCycle方面也承认,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可能需要不止一家健身房的会员卡……意味着这家健身房的课程必须对于其目标客户有着绝对的吸引力,且它的目标客户需具备相当不凡的消费力。

从课程来看,SpaceCycle具备了不错的吸引力,音乐和健身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课程模式,让健身变得有趣了,确实很符合其目标客户群体——25-45岁女性的需求。这个年龄段的中产阶级,除了健身需求之外,亦有强烈的潮流生活方式和社交需求。而这背后的事实是,整个健身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且正在走向细分化。阿里巴巴方面透露,今年的双十一,阿里体育预期中的销售增长点就是健身课程。

“三里屯北区的那家店是个很好的例子,那是个典型的哪都不挨的点,周围既没有写字楼也没有住宅,就是纯玩的地方,所以你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会员,一直就买课时包,把这里当做一个目的地,” SpaceCycle总经理赵艳洁介绍道,“她们主要来上有趣的、自己喜欢的主题课,参加主题活动。然后,约着人一起上课,也就是说,可以约吃饭、逛街,也可以约一起运动。”

因此,在太古汇的这个上海第一家门店里,整个店面的装潢、教室的环境、功能性设施的格调和休息区的布置,确实较之一般健身房有着更为高端、有着更好的时尚感,确实兼具很强的社交属性。据介绍,目前,刚刚开业一月有余的上海门店,这样的“社群文化”尚不明显,而在相对成熟的北京两家门店,“社群文化”和达人效应已非常显著。

不过,上海在健身文化的市场培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用业内人的话说,这是一个已经“培养得很不错的”市场,中高端消费对于自己真正的健身需求相对清晰。比如,同样是两万多的年费,有人花在了一个综合性健身房,但其实只用到了跑步机,而在这里,目标消费群体已经能清晰地分辨出瑜伽馆的瑜伽课和健身房的瑜伽课有何差异。

当然,这样一家面积不算太大的健身房,其容量也确实有限,局限性也是一目了然——SpaceCycle上海的这家门店,其容量就是单日1000-1200人次,已经是上限了,因此,他们不会把自己的竞争者对标为大型连锁式健身机构。以上海为例,SpaceCycle规划中在未来四到五年的时间里,在上海开八家左右实体店,而上海周边的二线城市也会有门店拓展。

除此之外,想要保持和进一步拓展业绩,他们还必须继续探索自己的“特色”,将音乐和课程这些类版权属性的内容线上化是个值得的尝试,比如线上课程的销售、创意课程或者创意音乐的版权变现,尽管目前尚没有成功模板。因此,在SpaceCycle看来,主打时尚、潮流的他们,与其说是一家健身房,不如说更像是个工作室。至于其成熟形态,也更多是在摸索中前进。

SpaceCycle总经理赵艳洁说:“健身市场还远没到成熟的时候,大众的运动基础和理念是在不断提升,但其实各个细分层级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二三线城市也有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这个市场很有意思,本身的从业人员不够多、不够多元化,所以大家都在摸索。”

正因为如此,健身机构的发展也开始引入更多投资,实体店的快速扩张和投资人所能带来的多元资源,是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健身产业,已经类似于是一个体育+文化的产业,而这正是眼下投资的热点所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