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出门问问李志飞:和巨头争智能音箱市场没意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出门问问李志飞:和巨头争智能音箱市场没意义

身为一个创业公司,面对互联网巨头强势掀起的价格战、补贴战,又该如何在智能音箱这个市场谋得生存呢?

看点:创业公司做硬件, 能够量产以及控制价格都非常困难,一定要考虑好。

2017年是国内智能音箱爆发的一年,阿里、小米、京东&科大讯飞、Rokid、出门问问、喜马拉雅等的智能音箱纷纷落地。然而随着小米AI音箱以299元的价格涌入市场,阿里和京东围绕智能音箱的价格大战,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生存土壤已不容乐观。

身为一个创业公司,面对互联网巨头强势掀起的价格战、补贴战,又该如何在智能音箱这个市场谋得生存呢?

出门问问就是智能音箱市场中的一个创业玩家,在9月中旬推出了问问智能音箱,售价999元,主打音质和智能化。今天出门问问就智能音箱召开媒体沟通会,它如何看待智能音箱市场,以及在巨头环绕下又该如何生存?

▲问问智能音箱

此外,在沟通会上,出门问问也推出了问问音箱用户使用报告,包括用户画像、使用习惯、应用场景、家居控制等信息。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同学可在智东西公众号回复“用户报告”获取。

押注语音交互

在外界还在看不清,犹豫不决的时候,出门问问已经押注语音交互了。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谈到,设备的小型化、无屏化、无键盘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正因为小型化,智能设备在场景中会更加便携,进而无处不在;而这两股趋势将会推动语音交互成为主流交互方式。

“未来语音交互将会占到人机交互30%的时间,很可能就在未来3~5年”,李志飞坚定的谈到。未来的人机交互到不会以语音为主,而更加可能是多元交互并存的一种状态,包括触屏、语音、手势等等,而30%的时间将会发生在语音交互上,代表李志飞对语音交互市场的看好。

如何选择语音交互的场景以及产品呢?用户在不同设备中语音交互的日活跃量给了李志飞很大启发。如手机中语音使用的日活小于4%,智能手表接近25%,而Google Glass的日活竟然在90%。

尽管Google Glass在商业上是不成功的,但对于做语音产品却很有借鉴意义。它没有屏幕,触控操作也不方便,这就决定了语音交互可能是其唯一的或者说最重要的交互方式。而这也指导了出门问问的产品策略,找到语音交互最重(甚至是唯一)的场景。

李志飞也谈到了做AI消费类产品的3个策略,其一将语音交互加入硬件产品中要能够为用户带来增值服务,带来新的价值,即AI的效用;其二是市场需求,成熟品类如手机中的机会就很小,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自己定义一个新品类也显然是不现实的,出门问问会寻找被巨头教育过的新兴市场,投入自己的产品;其三在于产品协同,即通过同一个虚拟助理,打通不同硬件场景,实现场景之间的联动,这也是出门问问的差异化之处。

为此,出门问问经过两三年的探索,做了问问手表、车载后视镜、问问音箱等几个产品。

针对刚刚推出一个多月的问问智能音箱,当智东西问及其进展时,李志飞谈到,过去一段主要在“补坑”。如和QQ音乐的对接,以及控制智能家居的体验,面对后台用户的反馈,还有很多细节正在完善。

此外,李志飞也谈到了问问音箱的销量,“5万不是问题”。通过前期的众筹和销售,问问音箱在国内已出售1万台,而在国外市场还有几万的订单。

巨头之下如何生存?

随着小米AI音箱299元杀入市场,阿里、京东又掀起了智能音箱的补贴战,国内智能音箱玩家的生存土壤似乎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本身就面临渠道投入、研发投入、售后物流投入等等,如何在巨头夹缝中谋得生存呢?

对此,李志飞一方面觉得无奈,另一方面也觉得挺好的。无奈的是创业公司辛辛苦苦做产品,大公司通过补贴、渠道等把价格压的很低,而作为创业公司是无力和巨头拼价格的;觉得好是因为巨头现在砸钱教育市场,从长远来看,证明这个市场有前景,市场大了也会有更多的空间耕耘。

“当两个失控的神仙在打架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边修炼内功,把产品体验打磨好,去争没有意义,既然要长线做这个事情,心态一定要调整好。在硬件消费产品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吃遍所有市场,我们只需要做好差异化,等他们打完了,回归到本质,我们还会是一个不错的竞争对手”,李志飞谈到。尽管“神仙”之间的打架,短期内会让创业公司或者其他玩家获得很辛苦,但是长期而言,巨头的投入对于教育市场是好事,创业公司更应该聚焦到自己的产品和差异化上。

产品差异化是出门问问的第一步棋,而第二步棋则在于商业模式的差异化,即通过国际化战略来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智能手机这个成熟品类可以发现,中国市场占据世界市场30%的份额。但是具体到智能手表、智能音箱上,可以发现在智能手表领域中国市场占据世界市场6%的份额,而在智能音箱的全球市场上,中国只占了将近1%的市场份额,76%都在北美。

当下国内智能音箱市场还处于早期,市场空间远远没有打开,如果只是押宝国内市场,如何获得销量,如何在巨头中求得生存?因此,李志飞认为AI消费电子的规模化必须要走国际化之路。

而在国际化方面出门问问也有其优势,它本身就是谷歌投资的一家创业公司,也和谷歌保持着战略合作。问问音箱通过Google Assistant,只需把适配做好,就可以借着谷歌的东风进军国际市场了。

结语:创企的机会在哪里?

不难发现,长线布局,修炼内功,打造产品差异化,以及国际化布局,是李志飞在当下智能音箱环境下所做出的抉择,对于其他玩家又是否具有借鉴意义呢?

对于其他想要入局智能音箱的创业公司,做硬件之前一定要考虑好,硬件的周期比较长, 研发成本也比较大, 能够量产以及控制价格都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从出门问问做硬件身上可以看出的。

“但如果非要通过AI做硬件,中国企业还是很有机会的,中国供应链能力很强,工程师也足够拼命,我们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以及品牌在海外都是很不错的,中国企业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李志飞也肯定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出门问问李志飞:和巨头争智能音箱市场没意义

身为一个创业公司,面对互联网巨头强势掀起的价格战、补贴战,又该如何在智能音箱这个市场谋得生存呢?

看点:创业公司做硬件, 能够量产以及控制价格都非常困难,一定要考虑好。

2017年是国内智能音箱爆发的一年,阿里、小米、京东&科大讯飞、Rokid、出门问问、喜马拉雅等的智能音箱纷纷落地。然而随着小米AI音箱以299元的价格涌入市场,阿里和京东围绕智能音箱的价格大战,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生存土壤已不容乐观。

身为一个创业公司,面对互联网巨头强势掀起的价格战、补贴战,又该如何在智能音箱这个市场谋得生存呢?

出门问问就是智能音箱市场中的一个创业玩家,在9月中旬推出了问问智能音箱,售价999元,主打音质和智能化。今天出门问问就智能音箱召开媒体沟通会,它如何看待智能音箱市场,以及在巨头环绕下又该如何生存?

▲问问智能音箱

此外,在沟通会上,出门问问也推出了问问音箱用户使用报告,包括用户画像、使用习惯、应用场景、家居控制等信息。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同学可在智东西公众号回复“用户报告”获取。

押注语音交互

在外界还在看不清,犹豫不决的时候,出门问问已经押注语音交互了。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谈到,设备的小型化、无屏化、无键盘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正因为小型化,智能设备在场景中会更加便携,进而无处不在;而这两股趋势将会推动语音交互成为主流交互方式。

“未来语音交互将会占到人机交互30%的时间,很可能就在未来3~5年”,李志飞坚定的谈到。未来的人机交互到不会以语音为主,而更加可能是多元交互并存的一种状态,包括触屏、语音、手势等等,而30%的时间将会发生在语音交互上,代表李志飞对语音交互市场的看好。

如何选择语音交互的场景以及产品呢?用户在不同设备中语音交互的日活跃量给了李志飞很大启发。如手机中语音使用的日活小于4%,智能手表接近25%,而Google Glass的日活竟然在90%。

尽管Google Glass在商业上是不成功的,但对于做语音产品却很有借鉴意义。它没有屏幕,触控操作也不方便,这就决定了语音交互可能是其唯一的或者说最重要的交互方式。而这也指导了出门问问的产品策略,找到语音交互最重(甚至是唯一)的场景。

李志飞也谈到了做AI消费类产品的3个策略,其一将语音交互加入硬件产品中要能够为用户带来增值服务,带来新的价值,即AI的效用;其二是市场需求,成熟品类如手机中的机会就很小,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自己定义一个新品类也显然是不现实的,出门问问会寻找被巨头教育过的新兴市场,投入自己的产品;其三在于产品协同,即通过同一个虚拟助理,打通不同硬件场景,实现场景之间的联动,这也是出门问问的差异化之处。

为此,出门问问经过两三年的探索,做了问问手表、车载后视镜、问问音箱等几个产品。

针对刚刚推出一个多月的问问智能音箱,当智东西问及其进展时,李志飞谈到,过去一段主要在“补坑”。如和QQ音乐的对接,以及控制智能家居的体验,面对后台用户的反馈,还有很多细节正在完善。

此外,李志飞也谈到了问问音箱的销量,“5万不是问题”。通过前期的众筹和销售,问问音箱在国内已出售1万台,而在国外市场还有几万的订单。

巨头之下如何生存?

随着小米AI音箱299元杀入市场,阿里、京东又掀起了智能音箱的补贴战,国内智能音箱玩家的生存土壤似乎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本身就面临渠道投入、研发投入、售后物流投入等等,如何在巨头夹缝中谋得生存呢?

对此,李志飞一方面觉得无奈,另一方面也觉得挺好的。无奈的是创业公司辛辛苦苦做产品,大公司通过补贴、渠道等把价格压的很低,而作为创业公司是无力和巨头拼价格的;觉得好是因为巨头现在砸钱教育市场,从长远来看,证明这个市场有前景,市场大了也会有更多的空间耕耘。

“当两个失控的神仙在打架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边修炼内功,把产品体验打磨好,去争没有意义,既然要长线做这个事情,心态一定要调整好。在硬件消费产品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吃遍所有市场,我们只需要做好差异化,等他们打完了,回归到本质,我们还会是一个不错的竞争对手”,李志飞谈到。尽管“神仙”之间的打架,短期内会让创业公司或者其他玩家获得很辛苦,但是长期而言,巨头的投入对于教育市场是好事,创业公司更应该聚焦到自己的产品和差异化上。

产品差异化是出门问问的第一步棋,而第二步棋则在于商业模式的差异化,即通过国际化战略来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智能手机这个成熟品类可以发现,中国市场占据世界市场30%的份额。但是具体到智能手表、智能音箱上,可以发现在智能手表领域中国市场占据世界市场6%的份额,而在智能音箱的全球市场上,中国只占了将近1%的市场份额,76%都在北美。

当下国内智能音箱市场还处于早期,市场空间远远没有打开,如果只是押宝国内市场,如何获得销量,如何在巨头中求得生存?因此,李志飞认为AI消费电子的规模化必须要走国际化之路。

而在国际化方面出门问问也有其优势,它本身就是谷歌投资的一家创业公司,也和谷歌保持着战略合作。问问音箱通过Google Assistant,只需把适配做好,就可以借着谷歌的东风进军国际市场了。

结语:创企的机会在哪里?

不难发现,长线布局,修炼内功,打造产品差异化,以及国际化布局,是李志飞在当下智能音箱环境下所做出的抉择,对于其他玩家又是否具有借鉴意义呢?

对于其他想要入局智能音箱的创业公司,做硬件之前一定要考虑好,硬件的周期比较长, 研发成本也比较大, 能够量产以及控制价格都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从出门问问做硬件身上可以看出的。

“但如果非要通过AI做硬件,中国企业还是很有机会的,中国供应链能力很强,工程师也足够拼命,我们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以及品牌在海外都是很不错的,中国企业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李志飞也肯定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