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产剧发力平缓,唯一比较红火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除了持续具有超长的集数和冗长的剧情之外,还紧紧跟随热点,把现在流行的“职场女性”概念融入到了清朝末期的背景中。
结果这部号称宇宙我最独立的大女主戏,最后还是难逃“所有异性爱上我”的玛丽苏套路,怎么的,难道孙俪和这种剧情是有不解之缘吗?
近两年,国内电视剧开始喜欢制作女性题材,用来吸引受众。这种意识在大洋彼岸也有:主妇在美剧市场,可谓是个非常吃香的题材,前有《欲望都市》、《绝望主妇》这样的探路先锋,后有犀利如教科书般的《单身毒妈》、《傲骨贤妻》。
英美剧越来越喜欢以女性为主角,刻画她们的工作、生活与隐忧,今年接连推出的《使女的故事》、《傲骨之战》,口碑也是居高不下。
其中以向来乖张的HBO最为剑走偏锋,没蹭热门的职场、平行世界等噱头,而是整了部专讲主妇日常的迷你剧:big little lies/大小谎言。
精分如HBO,要么不顾亏本,中世纪魔幻大场景玩起来,要么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一门心思在小格局里挖宝藏。
有意思的是,后者在精彩程度上,绝不会亚于前者的惊心动魄。今年第69届艾美奖,《大小谎言》就“爆冷”获得了5座奖杯,可谓限定剧奖项的大赢家。
无数社交网站对此剧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甚至不同的年龄层观众都能它产生某种共鸣。
那么,点解一部主妇剧可以如此受到欢迎?
第一,它的先天条件很不错,拥有令人颤抖的班底。三大女主演中,就有两位影后级人物。
瑞茜·威瑟斯彭,2001年凭借《律政俏佳人》走红,2006年凭借电影《与歌同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她在剧中饰演Madeline,是位热情(多管闲事)、爱恨分明、专业度100%的家庭主妇。
妮可·基德曼,神作太多,名气和成就不多述了,这次回归小荧幕也是非常惊喜。
50岁的妮可,在剧中饰演为了家庭放弃了成功事业的Celeste,与丈夫Perry如胶似漆的感情,是小镇上最养眼的“模范夫妻”。
用邻居的话来说就是:跟他们任何一位上床我都愿意。
谢琳·伍德蕾 ,90后的年轻演员,《分歧者》系列电影的女主角。2012年搭档乔治·克鲁尼出演《后人》,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她在剧中饰演单亲妈妈Jane。带着儿子Ziggy刚刚搬到水獭湾小镇,在新学期开学的路上,因为帮助崴了脚的Madeline,而彼此成为朋友。
这三位放在一起,再加上《选票风波》的“最佳女配”劳拉 邓恩、《真爱如血》的“E大”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等实力演员,以及《波士顿法律》的编剧大卫·E·凯利、《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导演让·马克·瓦雷,对于迷你剧而言,可谓豪华配置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剧的制片是妮可和瑞茜,连原著都是最早妮可看了之后跑去和作者谈下改编的。
强强联手能够擦出怎样的火花,这个阵容就足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开片前,甚至有粉丝表示“就算妮可 基德曼和瑞茜 威瑟斯彭一块玩7个小时的跳棋,我也愿意看”。
但仅凭厉害的班底,还不足以称之为神作。《大小谎言》的好看,在于它表面看似平淡,却暗藏波涛汹涌的故事线与人物设置。
片头的海浪拍打礁石,是对于剧情的隐喻
《大小谎言》开篇,以在水獭湾小学举办家长慈善变装舞会,突发的一起命案为故事开端,制造了一个悬疑剧的氛围。
按照套路,这应该是罪案剧的正统剧情:调查、高潮、破案、结局。
但有个性的美剧,通常没有套路。剧情的设定和走向,永远都是谜:《大小谎言》第一集结束,也并未告诉观众死者是谁、怎么死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整部电视剧,以两条线同时展开推进剧情:一条是命案发生之后,警察对小镇居民的调查,通过他们之口还原这座小镇,阐述主角之间的关系。
在这条线中,鲜明展现了美国中产阶级对社区邻里的冷嘲热讽、他人秘密的窥探,以及无穷无尽的stereotype。
另一条线则是回忆,用倒叙的手法回到小学开学迎新日的那天,三位女主的相遇。
整部剧一共7集,回忆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在这条支线里,并没有过分强调开篇埋下的命案伏笔,而是顺着时间线逐一讲述在“迎新日—命案”这期间发的事情,慢慢揭露这座小镇上每个人之间的纠葛和秘密。
而剧名《大小谎言》,暗指各自拥有little lie的角色,共同生活在水獭湾小镇这个充满big lie的世界之中。
咋呼的Madeline、完美的Celeste、平凡的Jane,三位女主角都将婚姻、孩子、家庭放在生活的首位,是在美国中产阶级社区中最常见的家庭主妇形象,然而隐藏在平静水面下,三位女主各自的家庭生活都有明显的缺陷。
Madeline因为前夫与新妻子搬到同一个社区耿耿于怀,以及与前夫所生的大女儿逐渐长大不再依赖她,而感到伤感。自我告解时,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孩子,二是婚姻的Madeline,不可说的谎言却是出轨。
外人眼中100分的Celeste,隐藏的谎言是家暴。丈夫Perry是一个施暴者。一旦不合他的心意办事,就会暴怒并殴打妻子。但每当看到可爱的双胞胎儿子,Celeste总会说服自己忍下来。
而对于外来者Jane,人人都在讨论儿子的身世之谜,虽然Ziggy是个暖心小天使,会唱歌安慰自己的妈妈,但怀上Ziggy的过程,是关于被性侵的痛苦回忆,也是Jane极力掩饰的谎言。
不仅大人,孩子们之间也隐藏着不可告人的little lie。
第一集中,开学第一天Ziggy被同班的小女孩指认掐了她的脖子,这使得小女孩的母亲Renata把矛头指向了Jane 。
开学风波过去之后,Renata的女儿身上仍然不断有新的伤口出现。Ziggy极力否认,小女孩也始终不肯松口指认,让这起校园暴力成为了剧中另一大疑点。
每个家庭在光鲜外表下藏着的秘密,无形之中成为了命案的导火索,也悄悄助长了校园暴力的发生。
所以当欺负Renata女儿的主使者被指认,命案的真相浮出水面,会让观众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感叹一切悲剧的发生即是偶然也是必然的,一切即在情理之中。
具体剧情,我们就不剧透啦
看似格局很小,但要说的很深。
纵观全剧,《大小谎言》的大背景是围绕三位家庭妇女、三个家庭而展开,但它并非是传统意义上讲述家庭相处之道的电视剧。
首先,它以小见大,通过水獭湾小镇的众生相,影射出许多社会问题:它们真实存在,却藏于生活之下,被忽略、无视、习以为常。
以命案为引子,看似是为了破案在调查所有与命案有关联的人,实则是在揭露命案真相、戳破谎言这两条线交错的剧情中,不断抛出关于家暴、校园霸凌、心理疾病等各类社会议题。
这些矛盾存在于整个社会之中,有时甚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需要并值得受到所有人的正视,而非漠视。
在中国的家庭题材电视剧中,主妇永远离不开柴米油盐。50集的长度,总是会有诸如“正室与小三争夺一个渣男”这类令人厌烦的剧情。
故事一尘不变,编剧缺乏新意,也没有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话题抛出。观众更像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用八卦的心态看隔壁老王家的家务事。
其次,它对家庭主妇这一群体不带偏见,通过多个角色的群像描绘了当代女性的诸多心理忧虑。
我们的国产剧,有一个不知从何时开始养成的毛病:总喜欢狭隘地给某一女性群体下定义。
家庭主妇只允许一心牵挂丈夫和孩子,而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职场女性,首先要掌握的是对万事都冷血无情的技能。
hold住不能笑,不然就不“职业”了
可现实生活中,需要同时肩负家庭和职场压力的女性,才是社会的主流群体。即便有部分女性愿意回归家庭,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而不是一味被家庭生活束缚住自我。
就像《大小谎言》中,每位女性都被刻画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天以孩子为中心轴打转的Madeline,在安排好家庭事务之外,也会投身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中:小镇上的剧场演出。
当木偶剧演出遭到市长的勒令停止时,作为负责人的她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跟丈夫撒娇求帮助,而是亲自出面解决:说服律师出身的闺蜜Celeste,一起去与市长谈判。
Celeste的丈夫Perry经常会以“为什么这件事没跟我说?”、“为什么不经过我同意?”等等理由暴怒,所以当答应Madeline请求决心重操律师旧业时,无疑是对家庭中男性权威的一次挑战。
但当Celeste赢得了与市长间的辩论之后,瞬间让她从家暴的噩梦中重新活了过来,也让她意识到自己并不满足于做个好妈妈,开始怀念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因为这让她感受到力量和自主权:敢于直面家暴的事实,敢于对丈夫说NO。
而剧中第四番位的Renata,是成功职场女性的代表。她在董事会中忙得不可开交,同样也是一位好妈妈,会亲自接送女儿上学,当女儿受到校园暴力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她。
对她来说,给女儿办一场生日会,获得的快乐与事业上的成就是对等的。
剧中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有自己的烦恼与压力,但她们会自己寻求解决方式,并努力尝试与付出,并未沦落为男性与家庭的附庸。
如今国内虽然一直在热情地高举女性独立大旗,但国产剧仍然逃不出一个怪圈:家庭主妇的人生只能被孩子和丈夫填满,职业女性不需要情感安慰,沉迷赚钱无法自拔。
而家庭主妇想要“蜕变”,永远是因为丈夫的背叛。而这个蜕变的过程,永远离不开朋友们的倾情帮助,尤其是来自异性爱的供养。
在潜意识里,国产编剧依旧把女性当成感情动物和弱势群体,认为她们生性脆弱、不够理性、人生目的在于寻求安稳的依靠。所以在塑造人物时,始终局限在对女性狭隘且单一的意识形态中。
但人是多种多样的。先是生而为人,再是女人,再再是社会中的女性角色。只有抛去性别差异,真正去思考理解每个角色的隐忧与障碍,人物才能被演绎地鲜活与真实,才是一个完整且有灵魂的个体。
那些国产剧眼下最热爱的玛丽苏、大女主、女汉子等等形象塑造,始终将女性的成长,作为一种不入流的影视模式在消遣,并偷偷摸摸地偷换概念:你看,受到异性眷顾的她们,用美貌和无知化险为夷……啊,多么独立的女性。
哈?所谓女权,倡导的是消除性别差异,人人生而平等。我们需要的,也从来不是那些处于低位,仰仗他人一朝翻身的伪励志故事,而是彻底从根源改变对女性的固有看法,关乎女性更关乎人性的真实成长记录。
或许,只有当整个社会对于女性投以更平等相待态度的那天,我们的影视剧才能多一些切实反应现代女性生活状态的作品。
期待这一天能很快到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