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纯美依旧,不负相思”,回归后的《见字如面2》做到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纯美依旧,不负相思”,回归后的《见字如面2》做到了吗?

文化节目如何规避同质化呢?

原定11月14晚八点复出的节目姗姗来迟,11月15日晚八点,《见字如面2》以“万象”为主题的第二期,终于亮相腾讯视频。

姚晨声情并茂演绎越剧泰斗袁雪芬家书,赵立新与于和伟斗智斗勇再现“史上最贵书信”,价值半壁江山,李立群还原梁启超“史上最毒证婚词”。世间之大,万象纷复,节目主打“纯美依旧,不负相思”,呈现了三个生动的故事,三段经典的历史,回归后的《见字如面2》做到了吗?

《见字如面》无疑是一部靠口碑杀出的综艺黑马。新浪微博#见字如面#话题阅读量达到1.2亿,话题讨论量达到24.4万,节目豆瓣评分高达9.5分,“综艺界的一股清流”、“听了耳朵会怀孕”,种种好评纷至而来。在现象级节目越来越难的状态下,一直被看作为小众的文化读信节目独辟蹊径,成为了爆款。

其实,明星读信这个创意最早出现于英国节目《Letters Live》中,这是一档从2013年开始播出的读信栏目,它吸引了大量知名演员的加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卷福富有磁性的英伦腔调,是抖森拿捏适度的情绪释放,他们的朗读正如节目的名字一样,“让信件活起来”,瞬间将观众情绪带入高潮。

新一期新变化,几多欢喜几多愁

改版升级一直是所有综N代节目能否突围面临的关键问题,作为第二季节目,《见字如面》与第一季相比,呈现出以下变化。

内容呈现上,本季节目最大的特点是主题化。据了解,所有入选的信件分别被安置在生死抉择、爱恨情仇、忠义背叛、俗世众生等12个主题框架下。每一期通过几封信将人生的几大主题深化,通过别人的故事、阅历来拓宽深化每个人的感悟。

节目形式上,相比于第一季,第二季请到梁文道、许子东,在第二演播室对历史、对人物、对人生进行深度的解读。不少观众声称有一种《锵锵三人行》的熟悉感。评论将书信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是节目的一大亮点。

然而第二季第二期上线之后,节目时长被观众吐槽,从第一季的60分钟,到第二季第一期的90分钟,到第二期的40分钟,姚晨作为最后一个出场,还未呈现第二现场的讨论就匆匆结束,未免给人不完整的感受。另外,新的一季加入了背景音乐,也令一些忠粉感到不适,比如在李立群朗读《梁启超写给孩子们》时,有人认为略带欢喜的音乐破坏了整个氛围。

“每一封信都是一出戏”,中国故事新讲法

“本立而道生。”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需要通过文艺作品来展现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从文化立意的角度,这些跨越历史的珍贵信件,是我们了解过去、了解文化最直接、最宝贵、最生动的瑰宝。

正如关正文所言,“每一封信件都是一个窗口,让观众从信件本身打开对于历史、社会、人性的多元观察和丰厚体验,给观众提供丰富的认知,是《见字如面》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这个意义上,《见字如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每一封信都是一出戏,每一封信都还原一个故事。而关于每一封信每一个故事的选择,关正文导演给出这样的回答。“目标就是要每封信都直击人心。最终入选的信件主要看它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以及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而最终落实到每位读信人的信,都是他们亲自挑选,每一位读信人会选出最契合自己的信件来进行演绎,进行真性情的释放。”

在第一期“生死”主题下,有劫后余生的家信,有老人直面生死叮咛孩子的“请求”,有父亲对死去儿子的悼念,生死可大可小,生死力透纸背,这期节目在“生死”这个深刻而普通的主题下直击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让观众情绪跌宕起伏,灵魂涤荡。第二期以“万象”为主题,呈现了越剧宗师袁雪芬对父亲的怀念和对时代的反抗,呈现了梁启超苦口婆心的另类证婚词,呈现了君王之间的权谋战略。万象可深可浅,可见众生相,亦可见自己。

越纯粹越有穿透力,文化节目如何走

在泛娱乐的包围下,越来越多人需要知识的浸染。《见字如面》是一档纯粹的文化节目,没有复杂的机制环节和浮夸的舞台背景,书信的质量、演员的朗读直接关乎节目呈现的效果,知识、文化的碰撞是最大的看点。

近两年,各大卫视、网络平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文化类节目,《中华好故事》《阅读·阅美》《诗书中华》《朗读者》一系列节目喷涌而出。在这种背景下,文化节目如何规避同质化呢?

从客观地角度看待复播后的第2期节目,依然走心,姚晨、李立群、赵立新、于和伟,这几人的演绎堪称精彩。我们看到了诚意,但相比第一期,节目却没有那么令人眼前一亮。新一期节目还出现了基本的小错误,比如深恶痛绝的读音问题被弹幕疯狂吐槽。

纯美依旧,但“难不负相思”,第一季节目的热播证明了市场的需求,但或许是期待过高,对于《见字如面2》接下来的第3期、第4期等等,我们期待更完整的结构,更动人的书信,更经典的朗读。在综艺中讲好中国故事,依旧是文化节目探索的重要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纯美依旧,不负相思”,回归后的《见字如面2》做到了吗?

文化节目如何规避同质化呢?

原定11月14晚八点复出的节目姗姗来迟,11月15日晚八点,《见字如面2》以“万象”为主题的第二期,终于亮相腾讯视频。

姚晨声情并茂演绎越剧泰斗袁雪芬家书,赵立新与于和伟斗智斗勇再现“史上最贵书信”,价值半壁江山,李立群还原梁启超“史上最毒证婚词”。世间之大,万象纷复,节目主打“纯美依旧,不负相思”,呈现了三个生动的故事,三段经典的历史,回归后的《见字如面2》做到了吗?

《见字如面》无疑是一部靠口碑杀出的综艺黑马。新浪微博#见字如面#话题阅读量达到1.2亿,话题讨论量达到24.4万,节目豆瓣评分高达9.5分,“综艺界的一股清流”、“听了耳朵会怀孕”,种种好评纷至而来。在现象级节目越来越难的状态下,一直被看作为小众的文化读信节目独辟蹊径,成为了爆款。

其实,明星读信这个创意最早出现于英国节目《Letters Live》中,这是一档从2013年开始播出的读信栏目,它吸引了大量知名演员的加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卷福富有磁性的英伦腔调,是抖森拿捏适度的情绪释放,他们的朗读正如节目的名字一样,“让信件活起来”,瞬间将观众情绪带入高潮。

新一期新变化,几多欢喜几多愁

改版升级一直是所有综N代节目能否突围面临的关键问题,作为第二季节目,《见字如面》与第一季相比,呈现出以下变化。

内容呈现上,本季节目最大的特点是主题化。据了解,所有入选的信件分别被安置在生死抉择、爱恨情仇、忠义背叛、俗世众生等12个主题框架下。每一期通过几封信将人生的几大主题深化,通过别人的故事、阅历来拓宽深化每个人的感悟。

节目形式上,相比于第一季,第二季请到梁文道、许子东,在第二演播室对历史、对人物、对人生进行深度的解读。不少观众声称有一种《锵锵三人行》的熟悉感。评论将书信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是节目的一大亮点。

然而第二季第二期上线之后,节目时长被观众吐槽,从第一季的60分钟,到第二季第一期的90分钟,到第二期的40分钟,姚晨作为最后一个出场,还未呈现第二现场的讨论就匆匆结束,未免给人不完整的感受。另外,新的一季加入了背景音乐,也令一些忠粉感到不适,比如在李立群朗读《梁启超写给孩子们》时,有人认为略带欢喜的音乐破坏了整个氛围。

“每一封信都是一出戏”,中国故事新讲法

“本立而道生。”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需要通过文艺作品来展现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从文化立意的角度,这些跨越历史的珍贵信件,是我们了解过去、了解文化最直接、最宝贵、最生动的瑰宝。

正如关正文所言,“每一封信件都是一个窗口,让观众从信件本身打开对于历史、社会、人性的多元观察和丰厚体验,给观众提供丰富的认知,是《见字如面》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这个意义上,《见字如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每一封信都是一出戏,每一封信都还原一个故事。而关于每一封信每一个故事的选择,关正文导演给出这样的回答。“目标就是要每封信都直击人心。最终入选的信件主要看它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以及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而最终落实到每位读信人的信,都是他们亲自挑选,每一位读信人会选出最契合自己的信件来进行演绎,进行真性情的释放。”

在第一期“生死”主题下,有劫后余生的家信,有老人直面生死叮咛孩子的“请求”,有父亲对死去儿子的悼念,生死可大可小,生死力透纸背,这期节目在“生死”这个深刻而普通的主题下直击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让观众情绪跌宕起伏,灵魂涤荡。第二期以“万象”为主题,呈现了越剧宗师袁雪芬对父亲的怀念和对时代的反抗,呈现了梁启超苦口婆心的另类证婚词,呈现了君王之间的权谋战略。万象可深可浅,可见众生相,亦可见自己。

越纯粹越有穿透力,文化节目如何走

在泛娱乐的包围下,越来越多人需要知识的浸染。《见字如面》是一档纯粹的文化节目,没有复杂的机制环节和浮夸的舞台背景,书信的质量、演员的朗读直接关乎节目呈现的效果,知识、文化的碰撞是最大的看点。

近两年,各大卫视、网络平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文化类节目,《中华好故事》《阅读·阅美》《诗书中华》《朗读者》一系列节目喷涌而出。在这种背景下,文化节目如何规避同质化呢?

从客观地角度看待复播后的第2期节目,依然走心,姚晨、李立群、赵立新、于和伟,这几人的演绎堪称精彩。我们看到了诚意,但相比第一期,节目却没有那么令人眼前一亮。新一期节目还出现了基本的小错误,比如深恶痛绝的读音问题被弹幕疯狂吐槽。

纯美依旧,但“难不负相思”,第一季节目的热播证明了市场的需求,但或许是期待过高,对于《见字如面2》接下来的第3期、第4期等等,我们期待更完整的结构,更动人的书信,更经典的朗读。在综艺中讲好中国故事,依旧是文化节目探索的重要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