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风流“老爷”陈金根,炒股票不如炒古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风流“老爷”陈金根,炒股票不如炒古宅

在炒金、炒股乃至炒房都赚不了大钱的今天,那些江浙富豪们有了热钱的新游戏是什么呢?

奇人自有异想,用导弹车运石头

 

人间天堂苏州,有座江南式大宅院,名曰:静思园,据说是国内现存最大的私家园林。这座园林并非古人留下的,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新造的园林,取名“静思园”,还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创意。

园主是谁?当地颇有名气的一位农民企业家,吴江新兴玻璃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根。

(静思园主人陈金根)

陈金根,江苏吴江人。生于斯长于斯,他的父亲虽是个农民,却走南闯北,见过世面,邻里乡亲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常请他来排解。

8岁那年,陈金根随父亲去苏州玩,一下子被各大名园风雅的环境、巧夺天工的奇石、曲径通幽的小道、细致精巧的亭阁所吸引,令他流连忘返。回家路上,还是放牛娃的他突然对父亲说:“我要造个‘拙政园’给你!”父亲吃了一惊,也没当真,只是当成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呓语。

由于时代的限制,读到高中陈金根辍学了。改革开放后,苏南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陈金根也加入这一行列,成立了庞山湖最早的乡镇企业。起初,这家出产玻璃钢的小厂,满打满算也就20多人。

从初级产品起步,新兴玻璃钢厂后来有了自己的环保专利产品,特别是他们开发出新型通风管道材料,成了国内不少标志性建筑使用的产品,这也让陈金根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在商业取得了成功的陈金根,仍不忘儿时造园的夙愿。最初,陈金根是小打小闹,在自己的工厂的空地上添置一个后花园。后来,他收集的奇石、古树、砖雕、盆景和古建筑越来越多,反正别人不当一回事的旧物,他却视如珍宝。

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城市化,大批的古建筑、老房子被拆除,一有这方面的消息,他就赶赴现场,有时还带上专家去鉴定。十多年间,他收集的东西,有来自上海城隍庙后面的丹凤街,也有苏州等地动迁的明清建筑;其中,上海“小刀会”聚义的正堂——“天王殿”,就让他完好保存、搬回后来起建的静思园。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提到,光绪年间,平定捻军的战事中因功提任的任兰生,被弹劾贪污被削去官职后,建了一所“退思园”。当年,费孝通先生为陈金根亲笔题写“静思园”园名,是不是出自任兰生之思,不得而知。或许,“静思”二字,费老是想提醒园主,富贵之后莫忘心灵上的详静吧!

1993年,整整收集十年的陈金根,在苏州市吴江近郊选了一块园址,开始精心打造自己的园林——“静思园”。私家园林,想造的心人人皆有之,可真的做起来委实不容易。

(静思园镇园之宝“庆云峰”)

“水墨江南第一家,富甲天下名非誇。灵璧奇石千里来,万金珠宝逊色差。”有人如此咏诗静思园镇园之宝——“庆云峰”,这是一块著名的灵璧石,号称“天下第一石”,周身有1600多个孔,且孔孔相连。若在“庆云峰”的峰底生火,百孔生烟;而在顶端注水,则千洞喷泉。

当年,清朝乾隆皇帝曾想用这块奇石为老太后做寿,但因限于技术原因无法运输,故没能如愿。为了开采此石,陈金根用了60多个石匠,足足花了3年的时间才采下来。开采虽易,运之却难,这块灵璧石有三层楼高,重达一百多吨,当年乾隆帝之难,同样也是陈金根棘手之事。

2001年的一天,一辆前苏联运载洲际导弹的发射运输车,停到安徽灵璧一处深山中,全车27米长,光轮胎就有好几十个。众人好奇:导弹车来这里,莫非要出大事了?其实,这是陈金根花了30万元,为了把这块巨型灵璧石拉到吴江,特意从俄罗斯引进了前苏联的一辆导弹发射专用车。

起建静思园,陈金根耗费不下4.5亿元,目前已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气。为了打造苏州旅游文化的“名片”, 陈金根也动员了家族成员,女儿陈天红海外留学归来,就安排来这儿一起发展。而陈金根的姐姐,则在园中开了一家“陈氏私房菜”。

从某种意义来说,静思园不仅标志着陈氏家族企业从制造业向文化产业转型,还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因为它是对古建筑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尊重,在尊重基础上的保护、传承,并让它发扬光大。

炒古宅是个什么样的新财富游戏?

一部英剧《唐顿庄园》在“艾美奖”的“最佳迷你剧/电视电影”评选中折桂,火爆空前,其吸引人之处与那座英国久负盛名的古宅“唐顿庄园”有关。

(《唐顿庄园》海报)

说起古宅,不少人想到的是文学、影视作品阴森恐怖的鬼故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炒作古宅,比炒股炒金还热,已成了富豪们眼中的抢手货,跻身富人圈中的私人“特大号”收藏品行列。

多年以来,江浙一带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不光盯住城市中那些少之又少的古建筑,还涌向乡间那些建于十七、十八世纪的古村落,将一座座古宅变成了狂热的金融产品。当然,以收藏、文化为名号,玩着玩着就裹挟商业洪流之中,最后蜕变成一种高端投资。

(静思园之苏式廊桥)

据说,香港影星成龙,20多年前就收藏了10间古建筑,其中,有200年-400年历史的明清两朝的古屋和老戏台。而全球顶级餐饮企业阿曼集团(Aman Resorts),其在杭州西湖西侧山谷之间的法云安缦酒店,就是古宅投资的优秀案例,里面不少村貌设计还是从江西搬来的一批古宅。

目前,作为稀缺资源的古宅、古建筑,历经几年的市场交易和炒作,其每年的价格涨幅,远远超过了商品房的炒作,且带有很强的金融性。

自2015年住建部、国土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异地迁建传统建筑和依法打击盗卖构件行为的紧急通知》后,古宅炒作热稍有抑制,投资门槛也大大拉高。这里,并非讨论古宅收藏的商业意义,而是想探讨一下,古宅投资为何会成为新的财富游戏,又与财富传承有什么牵连关系?

(静思园董事长陈金根接受媒体访谈)

风传,江浙富豪们最喜欢把影视里那些风雅清韵的古民宅,悄然收入囊中。有个江苏富商,手上握有的古民宅多达200套,而一些痴迷型的玩家,一旦成为相中的对象,开多高的价格也绝不转手出去。“玩古建”圈子中,陈金根的地位很高,被尊称为炒古宅鼻祖、炒古宅的“风流”老爷。

他建的“静思园”,园中收藏多是从江南各地乡间收购的古民居、古桥梁。圈内有个流行的说法,陈金根收藏的古建筑起码超过了200套,远期的投资价值难以估算。

应该说,随着人类商业文明的不断演进,以及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环境的不断变迁,家族企业在财富的代际传承中可利用的工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和宽泛。

与信托、基金类相比,古宅作为一种不动产类的家产投资,作为资产配置来说,与住房、豪宅相比,多少带有一种文化气息,更可以作为企业可遗留的精神文化财富,回馈予子孙后代,这也是古宅投资为何会成为富人圈新的财富游戏的一个重要成因。

另外,当财富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财富的安全问题更是让人关心的。财富的富有者,特别是家族企业主这类的超高净值人群,不光要考虑“独善其身”,还应思考如何“兼济天下”。

也就是说,资产配置及投资,既要对企业转型、财富传承有益,也要对明天的社会有贡献,如此传给家人才能可长可久,传得非常放心、安心!

费老当时给陈金根建造的私家园林取名“静思园”,就带有“静以致远”之殷殷期望;当静思园及其他运作的项目,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后,与传承并发扬园林文化艺术就有了密切互动,将令未来这一被传承的主体变得更有意义一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风流“老爷”陈金根,炒股票不如炒古宅

在炒金、炒股乃至炒房都赚不了大钱的今天,那些江浙富豪们有了热钱的新游戏是什么呢?

奇人自有异想,用导弹车运石头

 

人间天堂苏州,有座江南式大宅院,名曰:静思园,据说是国内现存最大的私家园林。这座园林并非古人留下的,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新造的园林,取名“静思园”,还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创意。

园主是谁?当地颇有名气的一位农民企业家,吴江新兴玻璃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根。

(静思园主人陈金根)

陈金根,江苏吴江人。生于斯长于斯,他的父亲虽是个农民,却走南闯北,见过世面,邻里乡亲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常请他来排解。

8岁那年,陈金根随父亲去苏州玩,一下子被各大名园风雅的环境、巧夺天工的奇石、曲径通幽的小道、细致精巧的亭阁所吸引,令他流连忘返。回家路上,还是放牛娃的他突然对父亲说:“我要造个‘拙政园’给你!”父亲吃了一惊,也没当真,只是当成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呓语。

由于时代的限制,读到高中陈金根辍学了。改革开放后,苏南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陈金根也加入这一行列,成立了庞山湖最早的乡镇企业。起初,这家出产玻璃钢的小厂,满打满算也就20多人。

从初级产品起步,新兴玻璃钢厂后来有了自己的环保专利产品,特别是他们开发出新型通风管道材料,成了国内不少标志性建筑使用的产品,这也让陈金根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在商业取得了成功的陈金根,仍不忘儿时造园的夙愿。最初,陈金根是小打小闹,在自己的工厂的空地上添置一个后花园。后来,他收集的奇石、古树、砖雕、盆景和古建筑越来越多,反正别人不当一回事的旧物,他却视如珍宝。

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城市化,大批的古建筑、老房子被拆除,一有这方面的消息,他就赶赴现场,有时还带上专家去鉴定。十多年间,他收集的东西,有来自上海城隍庙后面的丹凤街,也有苏州等地动迁的明清建筑;其中,上海“小刀会”聚义的正堂——“天王殿”,就让他完好保存、搬回后来起建的静思园。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提到,光绪年间,平定捻军的战事中因功提任的任兰生,被弹劾贪污被削去官职后,建了一所“退思园”。当年,费孝通先生为陈金根亲笔题写“静思园”园名,是不是出自任兰生之思,不得而知。或许,“静思”二字,费老是想提醒园主,富贵之后莫忘心灵上的详静吧!

1993年,整整收集十年的陈金根,在苏州市吴江近郊选了一块园址,开始精心打造自己的园林——“静思园”。私家园林,想造的心人人皆有之,可真的做起来委实不容易。

(静思园镇园之宝“庆云峰”)

“水墨江南第一家,富甲天下名非誇。灵璧奇石千里来,万金珠宝逊色差。”有人如此咏诗静思园镇园之宝——“庆云峰”,这是一块著名的灵璧石,号称“天下第一石”,周身有1600多个孔,且孔孔相连。若在“庆云峰”的峰底生火,百孔生烟;而在顶端注水,则千洞喷泉。

当年,清朝乾隆皇帝曾想用这块奇石为老太后做寿,但因限于技术原因无法运输,故没能如愿。为了开采此石,陈金根用了60多个石匠,足足花了3年的时间才采下来。开采虽易,运之却难,这块灵璧石有三层楼高,重达一百多吨,当年乾隆帝之难,同样也是陈金根棘手之事。

2001年的一天,一辆前苏联运载洲际导弹的发射运输车,停到安徽灵璧一处深山中,全车27米长,光轮胎就有好几十个。众人好奇:导弹车来这里,莫非要出大事了?其实,这是陈金根花了30万元,为了把这块巨型灵璧石拉到吴江,特意从俄罗斯引进了前苏联的一辆导弹发射专用车。

起建静思园,陈金根耗费不下4.5亿元,目前已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气。为了打造苏州旅游文化的“名片”, 陈金根也动员了家族成员,女儿陈天红海外留学归来,就安排来这儿一起发展。而陈金根的姐姐,则在园中开了一家“陈氏私房菜”。

从某种意义来说,静思园不仅标志着陈氏家族企业从制造业向文化产业转型,还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因为它是对古建筑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尊重,在尊重基础上的保护、传承,并让它发扬光大。

炒古宅是个什么样的新财富游戏?

一部英剧《唐顿庄园》在“艾美奖”的“最佳迷你剧/电视电影”评选中折桂,火爆空前,其吸引人之处与那座英国久负盛名的古宅“唐顿庄园”有关。

(《唐顿庄园》海报)

说起古宅,不少人想到的是文学、影视作品阴森恐怖的鬼故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炒作古宅,比炒股炒金还热,已成了富豪们眼中的抢手货,跻身富人圈中的私人“特大号”收藏品行列。

多年以来,江浙一带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不光盯住城市中那些少之又少的古建筑,还涌向乡间那些建于十七、十八世纪的古村落,将一座座古宅变成了狂热的金融产品。当然,以收藏、文化为名号,玩着玩着就裹挟商业洪流之中,最后蜕变成一种高端投资。

(静思园之苏式廊桥)

据说,香港影星成龙,20多年前就收藏了10间古建筑,其中,有200年-400年历史的明清两朝的古屋和老戏台。而全球顶级餐饮企业阿曼集团(Aman Resorts),其在杭州西湖西侧山谷之间的法云安缦酒店,就是古宅投资的优秀案例,里面不少村貌设计还是从江西搬来的一批古宅。

目前,作为稀缺资源的古宅、古建筑,历经几年的市场交易和炒作,其每年的价格涨幅,远远超过了商品房的炒作,且带有很强的金融性。

自2015年住建部、国土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异地迁建传统建筑和依法打击盗卖构件行为的紧急通知》后,古宅炒作热稍有抑制,投资门槛也大大拉高。这里,并非讨论古宅收藏的商业意义,而是想探讨一下,古宅投资为何会成为新的财富游戏,又与财富传承有什么牵连关系?

(静思园董事长陈金根接受媒体访谈)

风传,江浙富豪们最喜欢把影视里那些风雅清韵的古民宅,悄然收入囊中。有个江苏富商,手上握有的古民宅多达200套,而一些痴迷型的玩家,一旦成为相中的对象,开多高的价格也绝不转手出去。“玩古建”圈子中,陈金根的地位很高,被尊称为炒古宅鼻祖、炒古宅的“风流”老爷。

他建的“静思园”,园中收藏多是从江南各地乡间收购的古民居、古桥梁。圈内有个流行的说法,陈金根收藏的古建筑起码超过了200套,远期的投资价值难以估算。

应该说,随着人类商业文明的不断演进,以及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环境的不断变迁,家族企业在财富的代际传承中可利用的工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和宽泛。

与信托、基金类相比,古宅作为一种不动产类的家产投资,作为资产配置来说,与住房、豪宅相比,多少带有一种文化气息,更可以作为企业可遗留的精神文化财富,回馈予子孙后代,这也是古宅投资为何会成为富人圈新的财富游戏的一个重要成因。

另外,当财富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财富的安全问题更是让人关心的。财富的富有者,特别是家族企业主这类的超高净值人群,不光要考虑“独善其身”,还应思考如何“兼济天下”。

也就是说,资产配置及投资,既要对企业转型、财富传承有益,也要对明天的社会有贡献,如此传给家人才能可长可久,传得非常放心、安心!

费老当时给陈金根建造的私家园林取名“静思园”,就带有“静以致远”之殷殷期望;当静思园及其他运作的项目,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后,与传承并发扬园林文化艺术就有了密切互动,将令未来这一被传承的主体变得更有意义一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