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共享单车三大迷局:人没了车没了钱没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共享单车三大迷局:人没了车没了钱没了

数亿资本打水漂,200万共享单车弃婴何去何从。

 

酷骑单车的线下押金退还点关闭了,想退钱?万人守着三个热线电话打。

小蓝单车CEO李刚的父亲现身了,想要债?我给你打工。

接盘侠拜客科技出现了, 不不不别误会,人家就是帮着运营一下,不退押金。

共享单车行业这两天的戏码,已经演成了一出家庭伦理剧。而背后,身份不明的接盘者、去向存疑的单车、不知何时才能退的押金,编织出一幕共享单车迷局。

蛇吞象接盘侠之谜

11月8日,深陷押金风波的酷骑单车将其140万台单车委托于拜客出行管理运维。

11月16日,同样被退押金难问题推至风口浪尖的小蓝单车李刚发公开信,表示总计投放了60万台车的小蓝单车未来运营将由拜客出行代理。

半个月之内,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拜客出行”成为了两家处于崩溃边缘共享单车的大救星,似乎要使总计200万台共享单车重新焕发生机。

拜客出行是一家四川的共享单车运营商,其公司名称为“拜客科技”。而“拜客出行”本身还是广东一家共享单车公司的名字,此事的发酵还让其小小地蹭了一波热点。为了以示区别,下文都将用拜客科技称呼这位”大救星”。

联系到酷骑单车CEO高唯伟对外声称的“四川一个集团公司,已同意以10亿元价格全面收购酷骑,并将负责处理好酷骑后续押金退款事宜”,苦等押金而不得的酷骑单车用户,似乎迎来了春天。

然而拜客科技的声明浇熄了用户的希望之火——只负责运营管理,不负责退押金。同样,从李刚公开信的字眼中,也可以看出,拜客科技扮演的是一个管家身份,而不是要收了后者的大金主。

车东西记者尝试使用了其上线的微信小程序“拜客出行”。此前在酷骑缴纳了押金的用户,在新平台将获得免费骑行年卡以及会员身份(相当于押金)。非酷骑押金用户则需要花29.9元购买一个会员身份才能骑行。

值得玩味的是,拜客科技代理酷骑进行运营,然而仅凭缴纳了押金就向后者的用户提供全年免费骑行服务。这种一上来就完全造福用户的做法,在共享单车行业人人自危的今天,俨然是活雷锋了。问题是,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以及,能不能兑现?

此前媒体的实地探访,说明了拜客科技只是个小公司——它在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三街新希望国际B座27层的办公室,只约50人的工位,坐了10余人的办公室。

这样体量的公司,不说扛起酷骑、小蓝的百万台单车,就是要支持十万量级台共享单车的运作,都无法做到。

更早之前,拜客科技还有不少“黑料”。今年早些时候,拜客科技入局共享单车,在四川绵阳投放了6000辆“熊猫单车”,随后在6月因为押金退还缓慢被媒体曝光。该公司的之前的工商注册地址,也被曝是虚假地址,并因此被列入企业异常经营名录,直到11月22日,其地址才变更为现在的办公处。

该公司员工还透露,创始人与领导几乎不曾在公司露面,公司管理层也并未在媒体上发过声。在工商信息系统中,显示公司只有“赵志华”与“谢秀珍”两个股东,分别占股80%、20%。

种种负面消息堆积,加之管理层隐身幕后的神秘感,使得拜客科技看起来并不那么靠谱。

事实证明,“拜客出行”的服务不可用。车东西走遍了方圆200米的范围,试图通过“拜客出行”找到可骑行的酷骑单车,然而其显示在地图上的11辆单车,我们一一寻找,都未在线下发现车辆身影——这说明拜客科技在于酷骑的线上数据对接上,显然存在问题。同时,拜客科技此前只在四川省内开展过业务,下一步要如何快速在全国各地组建起运维队伍,来运营维护这200万辆单车,也是个巨大的问题。

▲实地调查后发现,圈内11处地点均无酷骑单车身影

只能看、不能用的拜客出行,显然也让酷骑的老用户们产生了怀疑,在购买拜客科技的会员时,微信小程序弹出提醒,已有数十人将其小程序列入诈骗名单。

看得出来,拜客绝非酷骑与小蓝单车的救星。那么一家自己都在押金上出过问题的共享单车公司,究竟凭什么接下酷骑与小蓝的巨大烂摊子?

分析认为,这是酷骑与小蓝单车的拖字诀,由一家第三方公司代其提供运营服务,可以让其帮助分锅,转移视线,降低用户集中退押金的压力。而口碑尚存的小蓝单车,或许还能因此苟延残喘,保住品牌。

然而完全不可用的“拜客出行”服务,使得酷骑、小蓝的委托代运营成为又一个笑话。被押金风波伤害的消费者,已经经受不起一个新的骗局。

车辆去向之谜

在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陆续倒闭的过程中,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辆单车开始沦为这场商业战争留给社会的弃儿。那么它们究竟到哪儿去了,最终会被如何处理?

此前倒闭的悟空单车、3V bike由于体量较小,“倒了就倒了”,车辆要么被偷、要么主动送人。但对于酷骑与小蓝来说,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辆单车,价值数亿元,是其重要的资产,也是投资人的真金白银,不可能拿去做慈善。

然而事实证明,酷骑与小蓝单车无法退还单车加之运维团队已经解体,使得人性之恶在利益受损的用户中悄悄滋长。

在北京,道路上零零星星还能看到小蓝单车,但管理团队的解散使得其进入了无人运维、不可使用的状态。

无人管理的单车成为了无主之财。为了挽回押金上的损失,已经有用户选择将小蓝单车搬回家抵债。有一部分用户发帖称,已经搬了一辆小蓝单车回家,作为其押金的抵扣;更有用户已经对小蓝单车的锁具进行了暴力拆卸,将其作为了私人车辆。

放在此前,这当然是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但现在,用户被拖欠押金在先,扣车也是情有可原的无奈之举。

但民商法学者杨林告诉车东西,共享单车用户的这一止损行为其实含有法律风险。由于目前酷骑、小蓝单车的经营主体尚存续,其名下的共享单车仍然拥有产权,用户搬走其单车或将侵犯两家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并且,由于单车成本(超过300元)明显高于押金数额(199元),所以用户搬车的性质容易定性为财产侵占而不是止损行为。

不过就目前来看,执法者无论是对酷骑、小蓝的拖欠押金行为,还是对用户的私占单车行为,都还没有采取进一步的约束行动。如若没有被收购,小蓝与酷骑将大概率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作为公司主要资产的单车将会被拍卖用于偿还债务。而缴纳押金的用户并不属于债权人,一旦走入破产程序,其偿付优先级很可能将排在最后。

行业损失之谜

酷骑、小蓝、小鸣,二线共享单车企业齐刷刷倒了一片,留下的除了一地狼藉的单车,还有被锁在这些单车中的投资,以及用户的押金。

酷骑声称由于有金融公司输血,所以此前并未向外部资金寻求帮助,在经营过程中,其总共投入了9亿元;而小蓝单车则有一笔4亿元的融资;小鸣单车的融资加起来也有数亿元。目前这些逐步宣告离场的共享单车项目累计吸纳的资本也已接近20亿。

结合单台车的成本与投放量,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这些二线玩家在单车上投入了多少。自行车行业内人士告诉车东西,共享单车企业在宣传其单车成本时进行夸大是普遍现象,其实际成本通常至少会在对外宣称的价格上“腰斩”,最终落在300-700区间。

例如小蓝单车,早前其联合创始人陈怀远宣称,一辆单车成本是1000多一点,而实际情况则会是500左右。

不过小蓝在单车成本说法上还算比较统一,酷骑则没个准。其CEO高唯伟在接受采访时前后称其单车成本为700元,400元,而新华社文章指出的价格,则是650元。根据酷骑单车的产品情况来看,400元成本更符合实际。

▲相较小蓝,酷骑单车明显廉价许多

李刚宣称小蓝单车投放了60万台单车,高唯伟则称酷骑投放了140万台,乘以价格,两者在单车硬件上投入的成本分别为约3亿元和5.6亿元。

如果上述车辆规模数据靠谱,这些项目则在车辆投放上散尽近10亿元。而这些金额并不完全来自于投资,其中相当部分是仍然欠于供应商的货款。

加之高昂的运维成本、各色的宣传活动,小蓝单车即使在挪用用户押金的情况下,仍然欠供应商2亿货款;酷骑单车这边,同样也欠有2亿货款。

作为受伤的另一方,用户则损失了押金。就在昨天,扬子晚报头条刊载新华社的消息称,根据芝麻信用提供的数据,用户押金损失已经超过10亿元。虽然金额计算的详细信息没有公布,但也说明了共享单车押金问题严重程度已经远超人们预期。

如果这些钱没有退回给用户,那就将是用于填补供货商的窟窿。

正是因为这样的现象,昨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也回应称,“交通部对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及押金难退问题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跟踪有关情况,指导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联合相关部门妥善应对处置,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出现相关风险”。然而这些钱早就化作停在路边吃灰的停运单车,已经用户免费骑行时的春风得意,还有那些表面光鲜的公关活动。

这笔资金究竟能否回到用户手中,目前仍没有答案。

结语:共享单车倒闭潮已淹到ofo脚跟

在新一轮的共享单车倒闭潮中,曾经自称第三的酷骑、小蓝相继停止运营,超过200万辆单车沦为僵尸车,过10亿资金打了水漂。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的他们,绑架了种种资源以及用户的押金,最终留下一个个待解的迷局。

加之小鸣单车,共享单车行业二线以下阵营,已有6家宣告死亡,一时间哀鸿遍野。

就在今日,作为行业双寡头之一的ofo,也被传内部管理层出现问题,滴滴系高管集体休假。提携ofo的重要投资人朱啸虎,则在急吼吼地喊着行业两强需要合并。朱啸虎连续嚷着要“求和”,滴滴派驻高管的集体休假,是不是资本离场的征兆?创始人戴维是否还能掌控全局?这些问题都暴露出看似稳定的共享单车头部两强,ofo已先显出危机。

烧钱烧出一片天的共享单车,已有近半年没有传出重大融资消息。寒冬将至,资本不再狂热的共享单车,已经先行冻结一批。摩拜与ofo两强,是抱团取暖,还是凭借自身的厚实耗竭对方?无需太久,答案就会揭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共享单车三大迷局:人没了车没了钱没了

数亿资本打水漂,200万共享单车弃婴何去何从。

 

酷骑单车的线下押金退还点关闭了,想退钱?万人守着三个热线电话打。

小蓝单车CEO李刚的父亲现身了,想要债?我给你打工。

接盘侠拜客科技出现了, 不不不别误会,人家就是帮着运营一下,不退押金。

共享单车行业这两天的戏码,已经演成了一出家庭伦理剧。而背后,身份不明的接盘者、去向存疑的单车、不知何时才能退的押金,编织出一幕共享单车迷局。

蛇吞象接盘侠之谜

11月8日,深陷押金风波的酷骑单车将其140万台单车委托于拜客出行管理运维。

11月16日,同样被退押金难问题推至风口浪尖的小蓝单车李刚发公开信,表示总计投放了60万台车的小蓝单车未来运营将由拜客出行代理。

半个月之内,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拜客出行”成为了两家处于崩溃边缘共享单车的大救星,似乎要使总计200万台共享单车重新焕发生机。

拜客出行是一家四川的共享单车运营商,其公司名称为“拜客科技”。而“拜客出行”本身还是广东一家共享单车公司的名字,此事的发酵还让其小小地蹭了一波热点。为了以示区别,下文都将用拜客科技称呼这位”大救星”。

联系到酷骑单车CEO高唯伟对外声称的“四川一个集团公司,已同意以10亿元价格全面收购酷骑,并将负责处理好酷骑后续押金退款事宜”,苦等押金而不得的酷骑单车用户,似乎迎来了春天。

然而拜客科技的声明浇熄了用户的希望之火——只负责运营管理,不负责退押金。同样,从李刚公开信的字眼中,也可以看出,拜客科技扮演的是一个管家身份,而不是要收了后者的大金主。

车东西记者尝试使用了其上线的微信小程序“拜客出行”。此前在酷骑缴纳了押金的用户,在新平台将获得免费骑行年卡以及会员身份(相当于押金)。非酷骑押金用户则需要花29.9元购买一个会员身份才能骑行。

值得玩味的是,拜客科技代理酷骑进行运营,然而仅凭缴纳了押金就向后者的用户提供全年免费骑行服务。这种一上来就完全造福用户的做法,在共享单车行业人人自危的今天,俨然是活雷锋了。问题是,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以及,能不能兑现?

此前媒体的实地探访,说明了拜客科技只是个小公司——它在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三街新希望国际B座27层的办公室,只约50人的工位,坐了10余人的办公室。

这样体量的公司,不说扛起酷骑、小蓝的百万台单车,就是要支持十万量级台共享单车的运作,都无法做到。

更早之前,拜客科技还有不少“黑料”。今年早些时候,拜客科技入局共享单车,在四川绵阳投放了6000辆“熊猫单车”,随后在6月因为押金退还缓慢被媒体曝光。该公司的之前的工商注册地址,也被曝是虚假地址,并因此被列入企业异常经营名录,直到11月22日,其地址才变更为现在的办公处。

该公司员工还透露,创始人与领导几乎不曾在公司露面,公司管理层也并未在媒体上发过声。在工商信息系统中,显示公司只有“赵志华”与“谢秀珍”两个股东,分别占股80%、20%。

种种负面消息堆积,加之管理层隐身幕后的神秘感,使得拜客科技看起来并不那么靠谱。

事实证明,“拜客出行”的服务不可用。车东西走遍了方圆200米的范围,试图通过“拜客出行”找到可骑行的酷骑单车,然而其显示在地图上的11辆单车,我们一一寻找,都未在线下发现车辆身影——这说明拜客科技在于酷骑的线上数据对接上,显然存在问题。同时,拜客科技此前只在四川省内开展过业务,下一步要如何快速在全国各地组建起运维队伍,来运营维护这200万辆单车,也是个巨大的问题。

▲实地调查后发现,圈内11处地点均无酷骑单车身影

只能看、不能用的拜客出行,显然也让酷骑的老用户们产生了怀疑,在购买拜客科技的会员时,微信小程序弹出提醒,已有数十人将其小程序列入诈骗名单。

看得出来,拜客绝非酷骑与小蓝单车的救星。那么一家自己都在押金上出过问题的共享单车公司,究竟凭什么接下酷骑与小蓝的巨大烂摊子?

分析认为,这是酷骑与小蓝单车的拖字诀,由一家第三方公司代其提供运营服务,可以让其帮助分锅,转移视线,降低用户集中退押金的压力。而口碑尚存的小蓝单车,或许还能因此苟延残喘,保住品牌。

然而完全不可用的“拜客出行”服务,使得酷骑、小蓝的委托代运营成为又一个笑话。被押金风波伤害的消费者,已经经受不起一个新的骗局。

车辆去向之谜

在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陆续倒闭的过程中,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辆单车开始沦为这场商业战争留给社会的弃儿。那么它们究竟到哪儿去了,最终会被如何处理?

此前倒闭的悟空单车、3V bike由于体量较小,“倒了就倒了”,车辆要么被偷、要么主动送人。但对于酷骑与小蓝来说,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辆单车,价值数亿元,是其重要的资产,也是投资人的真金白银,不可能拿去做慈善。

然而事实证明,酷骑与小蓝单车无法退还单车加之运维团队已经解体,使得人性之恶在利益受损的用户中悄悄滋长。

在北京,道路上零零星星还能看到小蓝单车,但管理团队的解散使得其进入了无人运维、不可使用的状态。

无人管理的单车成为了无主之财。为了挽回押金上的损失,已经有用户选择将小蓝单车搬回家抵债。有一部分用户发帖称,已经搬了一辆小蓝单车回家,作为其押金的抵扣;更有用户已经对小蓝单车的锁具进行了暴力拆卸,将其作为了私人车辆。

放在此前,这当然是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但现在,用户被拖欠押金在先,扣车也是情有可原的无奈之举。

但民商法学者杨林告诉车东西,共享单车用户的这一止损行为其实含有法律风险。由于目前酷骑、小蓝单车的经营主体尚存续,其名下的共享单车仍然拥有产权,用户搬走其单车或将侵犯两家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并且,由于单车成本(超过300元)明显高于押金数额(199元),所以用户搬车的性质容易定性为财产侵占而不是止损行为。

不过就目前来看,执法者无论是对酷骑、小蓝的拖欠押金行为,还是对用户的私占单车行为,都还没有采取进一步的约束行动。如若没有被收购,小蓝与酷骑将大概率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作为公司主要资产的单车将会被拍卖用于偿还债务。而缴纳押金的用户并不属于债权人,一旦走入破产程序,其偿付优先级很可能将排在最后。

行业损失之谜

酷骑、小蓝、小鸣,二线共享单车企业齐刷刷倒了一片,留下的除了一地狼藉的单车,还有被锁在这些单车中的投资,以及用户的押金。

酷骑声称由于有金融公司输血,所以此前并未向外部资金寻求帮助,在经营过程中,其总共投入了9亿元;而小蓝单车则有一笔4亿元的融资;小鸣单车的融资加起来也有数亿元。目前这些逐步宣告离场的共享单车项目累计吸纳的资本也已接近20亿。

结合单台车的成本与投放量,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这些二线玩家在单车上投入了多少。自行车行业内人士告诉车东西,共享单车企业在宣传其单车成本时进行夸大是普遍现象,其实际成本通常至少会在对外宣称的价格上“腰斩”,最终落在300-700区间。

例如小蓝单车,早前其联合创始人陈怀远宣称,一辆单车成本是1000多一点,而实际情况则会是500左右。

不过小蓝在单车成本说法上还算比较统一,酷骑则没个准。其CEO高唯伟在接受采访时前后称其单车成本为700元,400元,而新华社文章指出的价格,则是650元。根据酷骑单车的产品情况来看,400元成本更符合实际。

▲相较小蓝,酷骑单车明显廉价许多

李刚宣称小蓝单车投放了60万台单车,高唯伟则称酷骑投放了140万台,乘以价格,两者在单车硬件上投入的成本分别为约3亿元和5.6亿元。

如果上述车辆规模数据靠谱,这些项目则在车辆投放上散尽近10亿元。而这些金额并不完全来自于投资,其中相当部分是仍然欠于供应商的货款。

加之高昂的运维成本、各色的宣传活动,小蓝单车即使在挪用用户押金的情况下,仍然欠供应商2亿货款;酷骑单车这边,同样也欠有2亿货款。

作为受伤的另一方,用户则损失了押金。就在昨天,扬子晚报头条刊载新华社的消息称,根据芝麻信用提供的数据,用户押金损失已经超过10亿元。虽然金额计算的详细信息没有公布,但也说明了共享单车押金问题严重程度已经远超人们预期。

如果这些钱没有退回给用户,那就将是用于填补供货商的窟窿。

正是因为这样的现象,昨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也回应称,“交通部对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及押金难退问题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跟踪有关情况,指导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联合相关部门妥善应对处置,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出现相关风险”。然而这些钱早就化作停在路边吃灰的停运单车,已经用户免费骑行时的春风得意,还有那些表面光鲜的公关活动。

这笔资金究竟能否回到用户手中,目前仍没有答案。

结语:共享单车倒闭潮已淹到ofo脚跟

在新一轮的共享单车倒闭潮中,曾经自称第三的酷骑、小蓝相继停止运营,超过200万辆单车沦为僵尸车,过10亿资金打了水漂。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的他们,绑架了种种资源以及用户的押金,最终留下一个个待解的迷局。

加之小鸣单车,共享单车行业二线以下阵营,已有6家宣告死亡,一时间哀鸿遍野。

就在今日,作为行业双寡头之一的ofo,也被传内部管理层出现问题,滴滴系高管集体休假。提携ofo的重要投资人朱啸虎,则在急吼吼地喊着行业两强需要合并。朱啸虎连续嚷着要“求和”,滴滴派驻高管的集体休假,是不是资本离场的征兆?创始人戴维是否还能掌控全局?这些问题都暴露出看似稳定的共享单车头部两强,ofo已先显出危机。

烧钱烧出一片天的共享单车,已有近半年没有传出重大融资消息。寒冬将至,资本不再狂热的共享单车,已经先行冻结一批。摩拜与ofo两强,是抱团取暖,还是凭借自身的厚实耗竭对方?无需太久,答案就会揭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