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饲料厂商转型光伏投资330亿,耿直高管:实际没那么多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饲料厂商转型光伏投资330亿,耿直高管:实际没那么多钱

看起来像个段子,其实却是事实。

编辑:春复秋

今天有媒体披露了一家神奇的公司,卖鱼饲料起家,主要盈利来源农牧业,却布局光伏发电10年之久,今年以来投资330亿全国扩张,然而5年前的260亿新疆项目却已停建。

今天圈圈就要聊一聊这家神奇的公司——通威。

如今中国的溪水里每三条鱼,就有一条吃的是通威饲料。公司规模早已是行业翘楚,饲料年产能超1000万吨,号称是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生产企业。但“饲料业务毕竟也有瓶颈”,通威老板刘汉元就想寻找新行业来扩张。

进入光伏产业纯是歪打正着。当时他遇见一老乡,说服他做PVC树脂,恰好化工生产的副产品能用在多晶硅上,这触发了他研究光伏材料的兴趣。2006年,刘汉元决定加入新能源产业链。

经过十年的发展、低谷、并购、重组之后,通威在国际光伏材料领域取得一定地位。

通威野心很大,今年以来扩产动作频频,在光伏产业链累计投资达到330亿。

通威股份今年以来对外公示的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整理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这些项目:

1月 成都 50亿

通威宣布投资的年产4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该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机场西部十公里处。按照计划,其分二期三期实施。如今,一期1GW项目已投产,二期预计据媒体报道也已投产年投产。

11月 合肥、成都 120亿

通威股份发布公告,该公司下属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已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双流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签署投资协议,各投资建设年产10GW、合计20GW的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

公告披露,两个项目总投资为1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流动资金20亿元。

2016年通威电池片产能为3.4GW,到了2010年这些生产线都顺利投产的话,至少将达到38GW 。要知道,2016年电池片产能最高为晶澳太阳能,产能不过5.5GW。

欲打通光伏产业上下游的通威股份,在太阳能多晶硅料环节也是野心十足。

3月 乐山 80亿

今年3月,通威股份宣布将与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合作在乐山投建年产能5万吨多晶硅项目。

8月 包头 80亿

通威股份拟在内蒙古包头建立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下称包头项目),从事高纯多晶硅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这两个产能巨大的多晶硅项目预计投资金额均达80亿元。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通威集团子公司永祥股份的多晶硅产能位列全球第八,排名第一的年产能是7.2万吨。如果乐山包头项目顺利投产,通威将夺得世界第一的位置。

如果再加上,2016年通威在建电站项目仍需投资的40亿元以及现代生态湿地园区项目拟投资的30亿元,累计投资将达到400亿!

在新项目迅猛扩张时,老项目却已停建。一位永祥股份老员工告诉爆料称,这些年永祥的不少投资都没了结果,像犍为6000吨多晶硅项目、新疆永祥260亿元的项目都是没有建好就已经停止建设,没有开展下去。

这俩项目是指,2011年通威在四川犍为投资45亿元的12000吨多晶硅项目和同年在新疆永祥投资260亿元的“太阳能光伏一体化项目”。

新疆永祥工商局确认,上述260亿投资项目已经停止建设。有记者向通威方面发邮件询问两项目进展并未获回复。

这不免就会有人质疑,激进扩张之后会否产能过剩?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回应称:十年前说多晶硅产能过剩是个误判,当时建成产能或拟建设产能是过剩了,但真正有效的产能严重不足,十年前60%进口,现在仍然有40%进口。

通威太阳能董事长谢毅曾表示,截至今年10月,公司实现连续37个月持续盈利、连续37个月满产满销、连续37个月开工率100%。这些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这是个供不应求的市场。

又有人进一步询问:那为什么只有通威在大规模投资?别人不投资?

严虎:“因为我的多晶硅成本是全球最低,我们现有产能的全成本是每吨六万二,而多晶硅近期市场价格是15万。我们乐山、包头两项目建成后,平均下来的全成本不超过5万。目前国外所有的厂都是8到10万,国内协鑫也是。这种情况下,我不扩产谁扩产?”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400亿从哪来?

严虎被记者问及此问题时十分耿直:“这是有计划的推进,涉及到电站的话实际上投资不了那么多钱,涉及到光伏指标,地方政府都希望投资规模更大,而作为上市公司只要金额较大就必须披露,实际投资并不一定会这么大。如果没有指标下来,实际投资是没法落实的。”

这里的指标是指光伏大型地面电站,国家能源局会下发发电指标分到各地,没有指标,发的电就没法并网。

通威股份正试图借助多种途径来确保充沛的融资。

首先,该公司先后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合计70亿元;其次,该公司控股股东滚动质押股权,以获得向银行融资提供担保资格;第三,通威股份拟在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向合作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综合授信额度。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向二级市场进行增发也是一种筹资举措,但有投资者对于这种方式表示担心,认为这种方式会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此外,通威也通过处置房地产业务回收资金。

严虎对记者称,在利润方面,预计公司今年可获得20亿元利润,明年30亿元,后年50亿元,再加上折旧的现金流就是120亿。在这基础之上,公司可以发债,现在公司负债率只有40%左右,可转债公司债可以发50亿元,中票50亿元,短融、超短融也可以发。

根据此前通威股份发布的半年报,2017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02亿元,同比增长24.60%,净利润7.92亿元,同比增长57.83%。这其中公司农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7.4亿,光伏业务营收42.4亿。

虽然农牧营收超过光伏业务25亿,但毛利却比光伏少1.1亿,从毛利率来看,农牧毛利率14.4%,光伏毛利率却高达25.5%。

尽管从数据上看,通威已经转型新能源产业,但这家A股光伏新军仍被打着饲料龙头企业的标签,即使是在今年中国500强企业和民企500强榜单中,通威股份仍被划分为农副产品类。

看起来像个段子,却是事实。

这事儿,你怎么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饲料厂商转型光伏投资330亿,耿直高管:实际没那么多钱

看起来像个段子,其实却是事实。

编辑:春复秋

今天有媒体披露了一家神奇的公司,卖鱼饲料起家,主要盈利来源农牧业,却布局光伏发电10年之久,今年以来投资330亿全国扩张,然而5年前的260亿新疆项目却已停建。

今天圈圈就要聊一聊这家神奇的公司——通威。

如今中国的溪水里每三条鱼,就有一条吃的是通威饲料。公司规模早已是行业翘楚,饲料年产能超1000万吨,号称是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生产企业。但“饲料业务毕竟也有瓶颈”,通威老板刘汉元就想寻找新行业来扩张。

进入光伏产业纯是歪打正着。当时他遇见一老乡,说服他做PVC树脂,恰好化工生产的副产品能用在多晶硅上,这触发了他研究光伏材料的兴趣。2006年,刘汉元决定加入新能源产业链。

经过十年的发展、低谷、并购、重组之后,通威在国际光伏材料领域取得一定地位。

通威野心很大,今年以来扩产动作频频,在光伏产业链累计投资达到330亿。

通威股份今年以来对外公示的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整理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这些项目:

1月 成都 50亿

通威宣布投资的年产4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该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机场西部十公里处。按照计划,其分二期三期实施。如今,一期1GW项目已投产,二期预计据媒体报道也已投产年投产。

11月 合肥、成都 120亿

通威股份发布公告,该公司下属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已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双流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签署投资协议,各投资建设年产10GW、合计20GW的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

公告披露,两个项目总投资为1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流动资金20亿元。

2016年通威电池片产能为3.4GW,到了2010年这些生产线都顺利投产的话,至少将达到38GW 。要知道,2016年电池片产能最高为晶澳太阳能,产能不过5.5GW。

欲打通光伏产业上下游的通威股份,在太阳能多晶硅料环节也是野心十足。

3月 乐山 80亿

今年3月,通威股份宣布将与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合作在乐山投建年产能5万吨多晶硅项目。

8月 包头 80亿

通威股份拟在内蒙古包头建立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下称包头项目),从事高纯多晶硅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这两个产能巨大的多晶硅项目预计投资金额均达80亿元。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通威集团子公司永祥股份的多晶硅产能位列全球第八,排名第一的年产能是7.2万吨。如果乐山包头项目顺利投产,通威将夺得世界第一的位置。

如果再加上,2016年通威在建电站项目仍需投资的40亿元以及现代生态湿地园区项目拟投资的30亿元,累计投资将达到400亿!

在新项目迅猛扩张时,老项目却已停建。一位永祥股份老员工告诉爆料称,这些年永祥的不少投资都没了结果,像犍为6000吨多晶硅项目、新疆永祥260亿元的项目都是没有建好就已经停止建设,没有开展下去。

这俩项目是指,2011年通威在四川犍为投资45亿元的12000吨多晶硅项目和同年在新疆永祥投资260亿元的“太阳能光伏一体化项目”。

新疆永祥工商局确认,上述260亿投资项目已经停止建设。有记者向通威方面发邮件询问两项目进展并未获回复。

这不免就会有人质疑,激进扩张之后会否产能过剩?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回应称:十年前说多晶硅产能过剩是个误判,当时建成产能或拟建设产能是过剩了,但真正有效的产能严重不足,十年前60%进口,现在仍然有40%进口。

通威太阳能董事长谢毅曾表示,截至今年10月,公司实现连续37个月持续盈利、连续37个月满产满销、连续37个月开工率100%。这些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这是个供不应求的市场。

又有人进一步询问:那为什么只有通威在大规模投资?别人不投资?

严虎:“因为我的多晶硅成本是全球最低,我们现有产能的全成本是每吨六万二,而多晶硅近期市场价格是15万。我们乐山、包头两项目建成后,平均下来的全成本不超过5万。目前国外所有的厂都是8到10万,国内协鑫也是。这种情况下,我不扩产谁扩产?”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400亿从哪来?

严虎被记者问及此问题时十分耿直:“这是有计划的推进,涉及到电站的话实际上投资不了那么多钱,涉及到光伏指标,地方政府都希望投资规模更大,而作为上市公司只要金额较大就必须披露,实际投资并不一定会这么大。如果没有指标下来,实际投资是没法落实的。”

这里的指标是指光伏大型地面电站,国家能源局会下发发电指标分到各地,没有指标,发的电就没法并网。

通威股份正试图借助多种途径来确保充沛的融资。

首先,该公司先后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合计70亿元;其次,该公司控股股东滚动质押股权,以获得向银行融资提供担保资格;第三,通威股份拟在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向合作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综合授信额度。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向二级市场进行增发也是一种筹资举措,但有投资者对于这种方式表示担心,认为这种方式会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此外,通威也通过处置房地产业务回收资金。

严虎对记者称,在利润方面,预计公司今年可获得20亿元利润,明年30亿元,后年50亿元,再加上折旧的现金流就是120亿。在这基础之上,公司可以发债,现在公司负债率只有40%左右,可转债公司债可以发50亿元,中票50亿元,短融、超短融也可以发。

根据此前通威股份发布的半年报,2017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02亿元,同比增长24.60%,净利润7.92亿元,同比增长57.83%。这其中公司农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7.4亿,光伏业务营收42.4亿。

虽然农牧营收超过光伏业务25亿,但毛利却比光伏少1.1亿,从毛利率来看,农牧毛利率14.4%,光伏毛利率却高达25.5%。

尽管从数据上看,通威已经转型新能源产业,但这家A股光伏新军仍被打着饲料龙头企业的标签,即使是在今年中国500强企业和民企500强榜单中,通威股份仍被划分为农副产品类。

看起来像个段子,却是事实。

这事儿,你怎么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