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ripleFire
12月21日,二次元未来峰会,三文娱欢迎大家齐聚北京,与动漫、影视、游戏、投资等行业大咖们一起,共同探索二次元行业的价值脉络和未来走向。
今天我们继续推出邀请嘉宾的专访,分享来自最前沿的产业信息和新锐观点,今天的嘉宾是《少年锦衣卫》出品方柏言映画创始人兼CEO陈柏言。
柏言映画与优酷、凯撒文化联合出品的《少年锦衣卫》,第一季以全网破6亿的播放量收官后,第二季也于近日突破了1亿播放量。动画总导演、总策划陈柏言,曾经参与央视的项目《围棋少年》和《小卓玛》,个人代表作《甄嬛传》,《花样年华》画集,做过插画、漫画、设计、编剧、游戏、衍生品,在动漫和影视行业工作了近20年的时间。
柏言映画创始人、CEO陈柏言
不怕跟风,做出现象级动画才是赢家
据三文娱了解,明年的动画行业将迎来最激烈的竞争,预计会有上百部动画上线。而跟风、作品同质化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在网文、漫画等行业中,柏言映画是否会担心动画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陈柏言倒是表示并不担心,相对于数量,内容质量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动画这个行业重在创意和执行结合,一个看似普通的题材做到极致也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重要的不仅有题材,还有最终的效果。比如最近热门的古风诗词动画,通过动画作为载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市场反馈也非常好,陈柏言十分认可这种匠人精神:
“跟风很正常,大家公平竞争,谁能把同一个题材做好才重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缺的不是题材,很多优秀的作品现在失传了,主要就是它的传播方式不被现代人接受,而动画作为一个年轻人喜欢的传播载体有天然优势,能够用一种大家都理解的方式去传播。跟风与否并不重要,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机会其实非常多,不同内容也会有不同的受众,最后还是要靠作品质量来决定成败。”
在竞争中,新的公司是否还有机会?陈柏言认为,在一个行业抢占头部的机会是有限的,但是创作好内容的机会永远都在。
还有一些动画有上星的计划,想通过电视台播放将影响力扩散到三次元大众中,陈柏言对此表示,影响力扩大肯定是有必要的,但是否能通过电视台来达到就不一定了。因为近年里很多动画是在互联网经济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主战场已经发生了变化,互联网也早已经覆盖到三次元,传统渠道传播更多是一种辅助形式。
而关于扩散影响力,陈柏言认为不应该特殊对待动画,动漫用户是有限的,中国动画公司所要作的不是将这些用户从日漫、美漫转到国漫,而是要真正成为一家泛娱乐内容公司,生产更好的内容传递给大众用户。
现在的年轻人既关注动漫作品,也看三次元的影视综艺,接受度都很高,所以每部动画作品在确定好一个年龄段的用户后,他们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其他动画,而是包括影视、网文、游戏等等在内的所有文化娱乐产品。
另一方面,所有动画公司都在说要扩大影响力,但是其实行业里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估指数,都很难去评估一部动画作品的影响力有多大,是观看人数,还是用户消费力?比较的对象又是什么,日本动漫吗?国产动漫吗?
陈柏言总结,最后可能大家讨论的是现象和结果,比如《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过去每年的现象级作品都是真人影视,而现在也会有现象级动画了,比如《全职高手》,这就是动漫作品在大众人群影响力提升的体现。如果一年能有三四部现象级的动画,这就能说明动画行业进入一个成熟期了。
动画编剧不应为其他环节背锅
哪怕《少年锦衣卫》第一季豆瓣评分为8.3分,高于大部分国产动画,第二季在B站评分高达9.5分,这部动画偶尔也会受到质疑,观众认为不好看,编剧太弱,事实上这是国产动画普遍遇到的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国内动画编剧的报酬远低于真人影视编剧,所以动画难以找到合适的编剧团队。不过陈柏言对此提出,尽管客观上二者的投入量级的确有差距,但真人影视每年的精品内容数量也是有限的。薪酬不是绝对的原因。
陈柏言举例,在他看来,《一人之下》,《镇魂街》等动画的编剧就已经十分不错,而且目前国内动画的总量远远小于真人影视剧,按照比重来算,高水准的动画越来越多了,甚至在有些题材上已经高于真人影视剧。
同时陈柏言表示,其实动画编剧并不容易,因为最终动画所能呈现的效果取决于很多环节,即使已经有好的剧本也不一定有导演执行力把剧情很好地表现出来。评论剧情的好坏是观众最容易去做的事情,无论影视剧还是动画最首当其冲的直接面对观众的就是剧情,观众评判好坏的标准就是故事好看不好看,这样一来编剧就很容易背锅。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即使动画找了真人影视编剧来做,但效果仍然并不理想。对此陈柏言告诉三文娱,这是由于动画和真人影视的表现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性,包括网剧的观看习惯,节奏也和传统电视剧也有差别,创作过程中如果不做好充分沟通,编剧水平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打折扣。而且影视编剧是分不同方向的,有擅长写悬疑的,有擅长写青春校园的,根据题材找对人很重要。
因此,编剧普遍薄弱或许是国产动画存在的客观问题,陈柏言承认这一点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给国产动画成长的时间:
“我们行业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编剧、产能、外包、变现等等,每个环节都不够完美,虽然资本涌入了,但是整个行业的产业化还不够成熟。但毕竟从市场开始复苏到现在仅仅两年,不可能每一部作品都能做得很完美,更不可能因为被指出一些问题就不做了。我们会一直做下去,通过每部作品、每个项目反思自己的问题,最终磨合出精英的团队,有了成熟的合作模式和经验,才能打造出真正优质的作品,也希望观众能够更相信我们。”
内容变现+产品变现:双十一销售额破50万
距离《少年锦衣卫》第一季开播已经过去了9个月时间,柏言映画围绕《少年锦衣卫》IP的商务开发却显得有些谨慎。除了已经授权恺英游戏研发的MMO手游预计今年年底上线外,真人影视、舞台剧、商业地产等其他衍生形态都在洽谈中,由于是跨界合作,柏言映画对合作方选择的较为严格,会在研发能力和IP长期可持续发展两个维度来选择合作方。
动画大电影方面,柏言映画已经敲定了故事大纲,进行到剧本打磨和美术设定阶段,陈柏言提到,高品质和收费是动画电影的两个关键词,既然柏言映画已经通过《少年锦衣卫》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质量证明了他们能够达到的创作水准和人气度,不妨再来挑战一下大电影。
而在电影之前,柏言映画还会围绕《少年锦衣卫》的题材做进一步内容开发,例如制作外传性质的1~3分钟短视频《云九糖果铺》,官方小说及漫画,去覆盖新的渠道,吸收更多的粉丝人群。
除了这些内容产品,《少年锦衣卫》的实体衍生品,是柏言映画重点投入的领域,也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绩。从公司创立初期就成立了专门产品研发部门,双十一当日,《少年锦衣卫》的官方衍生品全渠道卖出了6518件,销售额破50万元。
打开柏言映画的官方商城可以看到,既有COSPLAY服装、道具、角色立牌等偏核心粉丝向的产品,也有口罩、雨伞、帆布袋等实用型生活类产品,分别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
陈柏言认为,如果能把产品和角色结合,让角色真正对产品形成联动,往往就能事半功倍。
就像真人明星带货的概念一样,一部动画中的各种人气动画角色本身就是一大批明星,通过故事推进,动画形象不断露出来和粉丝互动,而粉丝热情的最终体现就是对衍生类产品的消费力。
同时,同人作品和衍生品也是内容营销的一种载体,产品变现和内容营销是要结合的,就像迪士尼一样,品牌各产品之间已经形成了强联动,游客去迪士尼乐园既是消费,游玩过程中发的朋友圈和购买回来的玩具等纪念品,又是对迪士尼整体品牌的一种营销推广。
总的来说,内容变现+产品变现是柏言映画认可的一种商业模式,接下来他们还会做衍生品的众筹,品类非常丰富,也想通过这次活动向行业证明《少年锦衣卫》和原创国产动画的IP商业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