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演员的诞生》一手好牌,是不是可以打得更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演员的诞生》一手好牌,是不是可以打得更好?

《演员的诞生》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当下同质化市场局面为棚内竞技带来的优势。但想要成为可持续性强的IP,还需把节目内容打造得更加精良。

说起近期的综艺热点,浙江卫视耗时1年投资2亿打造出的《演员的诞生》可谓风头无两。打开微博,热搜、大V,打开微信,朋友圈、公众号,随处可见的热度,让节目的存在感强到不容忽视。

《演员的诞生》一经播出,在传统媒体上,收视率始终位于同时段综艺节目排行前列。与此同时,在国内社交平台不断掀起关于演技话题的热议,新浪微博#演员的诞生#主话题阅读量24小时超3亿,视频平台上,由腾讯视频独家播放,每期播放量都能稳稳破亿。

然而这样一部汇集演艺圈元老级一线大腕、当红流量小生、霸屏当家花旦的年底势头最强劲压轴爆款IP,豆瓣评分却只有5.5分,虽然这一盆冷水泼下去,根本不会对节目的热度造成任何影响,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有趣问题。自古叫好不叫座,看似叫座未必好。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流量和口碑的两极分化。

多点真诚,少点套路

一切没有演技的飙戏都是耍流氓

既然节目叫《演员的诞生》那就应该把“演技”当做第一生产力。百度百科上的演技,解释为在舞台或摄像机前,用正确的语调、动作、神态来诠释不同情感。笔者觉得这解释不够走心,有人说,好演员演人,差演员演戏。那么何为好演员?悲起来不一定歇斯底里,痛起来不一定呼天抢地。就像大厨掌握火候,好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和拿捏,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但当个流量明星就简单多了,脸蛋、身段、话题、绯闻、甚至全民槽点,越黑越火也是常有的例子。

从这个角度去审视《演员的诞生》每期都会出现不明所以、无比尴尬的搭配,比如最新一期的《像雾像雨又像风》每个人都在演各自的剧本,相互之间没有交流感,想想当年的周公子、陈坤、孙红雷、罗海琼,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再比如第一期一上来的郑爽和任嘉伦,郑爽的确是综艺节目的流量保障,有她这个移动的热搜在,不怕节目出不了话题。但是,真的,不会演戏。重现经典的表演片段,如果不靠表演结束后,导师们往回硬坳,上上情怀,真的会下不了台,无比尴尬。用子怡老师的话讲,根本就没有相信自己的角色。

《演员的诞生》无非就是想用这些明知演技不过关的“话题明星”为节目制造热度,作为一名观众,编者观看过程中数次怀疑节目的立意以及竞演的公平公正性。

因为真的不知道为什么郑爽赢了任嘉伦,看不懂为什么刘芸赢了黄璐,包括最新的一期,留下曾舜晞,淘汰了凌潇肃。导师们现场的挽尊话术说,因为凌潇肃已经是一位演员了,不需要诞生,而曾舜晞还是个新人,要多给机会。What?手机屏幕前的笔者,不由的黑人问号脸。什么逻辑?背着八卦和骂名,默默无闻在演艺圈摸爬滚打的实力好演员,难道不比不会演戏的小鲜肉更值得在这个舞台发光吗?笔者只想发自内心的送节目组一句“你冷酷你无情你无理取闹”。

幸好这个节目有黄璐、辛芷蕾、周一围、姜宏波、凌潇肃,正因为这些在舞台上进入角色,无可挑剔的演员,这个节目还能每期有一半是有情怀的、专注的、尊重这个行业的。

对比另外一个专业领域里的同台竞演节目,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为什么它会让人觉得很有情怀很有灵魂?歌手虽然风格各异,起码大家都真的很会唱。不太会唱的,又很有话题,也可以塑造出自己很热爱音乐,不行的,上不了。这才是专业的,认真做这个事情该有的态度。

如果剧本很烂,张国荣、梅艳芳再世也救不了这场戏

《演员的诞生》还存在一个问题——剧本。

这个问题在重现经典的时候暴露得并不明显,因为那时候有太多因素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比如经典人物的还原、场景、扮相、经典台词重现。都能掩盖剧本上的bug,但在最后的挑战导师环节,尴尬症患者看了真有可能当场犯病。按逻辑讲,这个环节的表演应该是更进步、更华丽、更吸引人。然而并不是,比前面的环节要垮,就靠导师们巧舌如簧来为彼此挽尊了,这才是真的考验演技的时候,面对尴尬的表演、尴尬的剧情,报以微笑和充满敬佩的掌声。

演员推荐人张国立说过欧阳娜娜和郑昊那段戏“干拔”,在短时间内让人物情感和故事冲突达到最高点,导致人物性格发展不够合理,整个戏很别扭。登上微博热搜的章子怡、王俊凯,那场“废妃”戏,剧本情节设计没头没尾,全靠演员自身的名气在撑。

其实这种情况在前两期也出现过,宋丹丹、刘烨都曾要求改剧本,甚至出现过在影视化拍摄阶段不给演员剧本,只给关键词,其余演员自行发挥。节目组彻头彻尾的在偷懒。

可是成功没有捷径,作品骗不了人,你花多少心思去打磨,才能呈现多少精彩。剧本不过关,加上准备时间短,节目组号称是给演员们挑战,逼出更优秀的自己。其实从根源违背了一个好作品的孵化规律。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演员难演,观众难入戏,整个节目的观看体验非常突兀。想想《我是歌手》为了吸引顶尖歌手,为了保证他们的状态,配备最专业的现场乐队、最好的音乐设备甚至还有戏最多的观众,而《演员的诞生》投资2亿,是不是可以把花在宣推上的钱匀一些给编剧,一丝一毫都别糊弄。

慢综艺随处可见的今天

棚内竞技类又杀回来了

综艺节目其实跟时尚圈一样,几年一轮回,前些年满屏都是棚内竞技《中国好声音》《天籁之战》或者真人秀竞技《奔跑吧兄弟》《我们17岁》。那时候出现的《向往的生活》简直就像一股清流,几个好朋友,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院子,有歌有酒,有宠物有故事有朋友,一时间,身处大城市,每天忙成狗的观众们,内心深处的“田园梦”都被唤醒了。

《向往的生活》大火以后,国内才提出“慢综艺”这个概念。纵观眼下,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东方卫视《青春旅社》、江苏卫视《三个院子》、浙江卫视《漂亮的房子》,包括刚刚完结的《中餐厅》,“慢综艺”这块市场,被各大制作公司,各大平台迅速瓜分,导致眼下“慢综艺”扎堆出现的局面。真不想看到“慢综艺”生于“另辟蹊径”,死于“扎堆跟风”。

《演员的诞生》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当下同质化市场局面为棚内竞技带来的优势。但想要成为可持续性强的IP,还需把节目内容打造得更加精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演员的诞生》一手好牌,是不是可以打得更好?

《演员的诞生》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当下同质化市场局面为棚内竞技带来的优势。但想要成为可持续性强的IP,还需把节目内容打造得更加精良。

说起近期的综艺热点,浙江卫视耗时1年投资2亿打造出的《演员的诞生》可谓风头无两。打开微博,热搜、大V,打开微信,朋友圈、公众号,随处可见的热度,让节目的存在感强到不容忽视。

《演员的诞生》一经播出,在传统媒体上,收视率始终位于同时段综艺节目排行前列。与此同时,在国内社交平台不断掀起关于演技话题的热议,新浪微博#演员的诞生#主话题阅读量24小时超3亿,视频平台上,由腾讯视频独家播放,每期播放量都能稳稳破亿。

然而这样一部汇集演艺圈元老级一线大腕、当红流量小生、霸屏当家花旦的年底势头最强劲压轴爆款IP,豆瓣评分却只有5.5分,虽然这一盆冷水泼下去,根本不会对节目的热度造成任何影响,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有趣问题。自古叫好不叫座,看似叫座未必好。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流量和口碑的两极分化。

多点真诚,少点套路

一切没有演技的飙戏都是耍流氓

既然节目叫《演员的诞生》那就应该把“演技”当做第一生产力。百度百科上的演技,解释为在舞台或摄像机前,用正确的语调、动作、神态来诠释不同情感。笔者觉得这解释不够走心,有人说,好演员演人,差演员演戏。那么何为好演员?悲起来不一定歇斯底里,痛起来不一定呼天抢地。就像大厨掌握火候,好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和拿捏,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但当个流量明星就简单多了,脸蛋、身段、话题、绯闻、甚至全民槽点,越黑越火也是常有的例子。

从这个角度去审视《演员的诞生》每期都会出现不明所以、无比尴尬的搭配,比如最新一期的《像雾像雨又像风》每个人都在演各自的剧本,相互之间没有交流感,想想当年的周公子、陈坤、孙红雷、罗海琼,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再比如第一期一上来的郑爽和任嘉伦,郑爽的确是综艺节目的流量保障,有她这个移动的热搜在,不怕节目出不了话题。但是,真的,不会演戏。重现经典的表演片段,如果不靠表演结束后,导师们往回硬坳,上上情怀,真的会下不了台,无比尴尬。用子怡老师的话讲,根本就没有相信自己的角色。

《演员的诞生》无非就是想用这些明知演技不过关的“话题明星”为节目制造热度,作为一名观众,编者观看过程中数次怀疑节目的立意以及竞演的公平公正性。

因为真的不知道为什么郑爽赢了任嘉伦,看不懂为什么刘芸赢了黄璐,包括最新的一期,留下曾舜晞,淘汰了凌潇肃。导师们现场的挽尊话术说,因为凌潇肃已经是一位演员了,不需要诞生,而曾舜晞还是个新人,要多给机会。What?手机屏幕前的笔者,不由的黑人问号脸。什么逻辑?背着八卦和骂名,默默无闻在演艺圈摸爬滚打的实力好演员,难道不比不会演戏的小鲜肉更值得在这个舞台发光吗?笔者只想发自内心的送节目组一句“你冷酷你无情你无理取闹”。

幸好这个节目有黄璐、辛芷蕾、周一围、姜宏波、凌潇肃,正因为这些在舞台上进入角色,无可挑剔的演员,这个节目还能每期有一半是有情怀的、专注的、尊重这个行业的。

对比另外一个专业领域里的同台竞演节目,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为什么它会让人觉得很有情怀很有灵魂?歌手虽然风格各异,起码大家都真的很会唱。不太会唱的,又很有话题,也可以塑造出自己很热爱音乐,不行的,上不了。这才是专业的,认真做这个事情该有的态度。

如果剧本很烂,张国荣、梅艳芳再世也救不了这场戏

《演员的诞生》还存在一个问题——剧本。

这个问题在重现经典的时候暴露得并不明显,因为那时候有太多因素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比如经典人物的还原、场景、扮相、经典台词重现。都能掩盖剧本上的bug,但在最后的挑战导师环节,尴尬症患者看了真有可能当场犯病。按逻辑讲,这个环节的表演应该是更进步、更华丽、更吸引人。然而并不是,比前面的环节要垮,就靠导师们巧舌如簧来为彼此挽尊了,这才是真的考验演技的时候,面对尴尬的表演、尴尬的剧情,报以微笑和充满敬佩的掌声。

演员推荐人张国立说过欧阳娜娜和郑昊那段戏“干拔”,在短时间内让人物情感和故事冲突达到最高点,导致人物性格发展不够合理,整个戏很别扭。登上微博热搜的章子怡、王俊凯,那场“废妃”戏,剧本情节设计没头没尾,全靠演员自身的名气在撑。

其实这种情况在前两期也出现过,宋丹丹、刘烨都曾要求改剧本,甚至出现过在影视化拍摄阶段不给演员剧本,只给关键词,其余演员自行发挥。节目组彻头彻尾的在偷懒。

可是成功没有捷径,作品骗不了人,你花多少心思去打磨,才能呈现多少精彩。剧本不过关,加上准备时间短,节目组号称是给演员们挑战,逼出更优秀的自己。其实从根源违背了一个好作品的孵化规律。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演员难演,观众难入戏,整个节目的观看体验非常突兀。想想《我是歌手》为了吸引顶尖歌手,为了保证他们的状态,配备最专业的现场乐队、最好的音乐设备甚至还有戏最多的观众,而《演员的诞生》投资2亿,是不是可以把花在宣推上的钱匀一些给编剧,一丝一毫都别糊弄。

慢综艺随处可见的今天

棚内竞技类又杀回来了

综艺节目其实跟时尚圈一样,几年一轮回,前些年满屏都是棚内竞技《中国好声音》《天籁之战》或者真人秀竞技《奔跑吧兄弟》《我们17岁》。那时候出现的《向往的生活》简直就像一股清流,几个好朋友,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院子,有歌有酒,有宠物有故事有朋友,一时间,身处大城市,每天忙成狗的观众们,内心深处的“田园梦”都被唤醒了。

《向往的生活》大火以后,国内才提出“慢综艺”这个概念。纵观眼下,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东方卫视《青春旅社》、江苏卫视《三个院子》、浙江卫视《漂亮的房子》,包括刚刚完结的《中餐厅》,“慢综艺”这块市场,被各大制作公司,各大平台迅速瓜分,导致眼下“慢综艺”扎堆出现的局面。真不想看到“慢综艺”生于“另辟蹊径”,死于“扎堆跟风”。

《演员的诞生》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当下同质化市场局面为棚内竞技带来的优势。但想要成为可持续性强的IP,还需把节目内容打造得更加精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