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则海外并购消息传出——“海信收购东芝”,国内媒体纷纷打出“别了东芝!”字眼,这个142年的日本公司真的已“呜呼哀哉”了吗?
东芝,作为一个日本著名品牌,有“彩电之父”称誉,中国人并不会陌生。继三洋、夏普卖身之后,2017年11月14日,中国海信集团仅以129亿日元的价格,就收购了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获得全球范围内40年的品牌授权。
不过,大伙儿也别瞎喊“别了东芝!”,搞得不明事理的,以为这个日本企业巨头“作古”了似的。“断尾求生”是事实,可东芝并没有倒下,相反,却是在力争“上游”啦!!!
或许你不知道的东芝电视另一方面
这次,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的95%,作价129亿日元正式转让海信后,意味着东芝电视将从消费市场上消失,几近衰亡;因为之前其白色家电业务,已卖给了另一家中国家电企业——美的。
东芝电视,曾经是日本制造业辉煌的象征。1960年,东芝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显示电视画面的一级摄像管,也被认为是日本的“彩电之父”。
近几年来,由于遭到中韩两国彩电厂商激烈竞争的冲击,自2011财年起,东芝开始对旗下连年亏损的彩电业务实施了多轮“手术刀式”改革。
比如,于2014年,东芝将在全球的24家电视销售公司“砍”掉一半,并解雇大半海外公司员工,仅在那一年,就有300多位销售运营官被划啦回家。
(东芝大连工厂)
随着东芝在全球彩电业务的步步萎缩,对海外生产基地也采取了“关停并转”措施。其中,在中国大连的液晶电视工厂,于2013年底宣布关闭了。
有的国内消费者也许会问,我买的东芝电视是从哪里来呀?大家知道,东芝电视有几个大的海外合作项目,例如它与TCL就成立合资公司。可能你还不知道,这只是东芝一种“轻资产”运营模式,合资生产的“东芝牌”电视,其实是TCL生产,由TCL自己销,人家只出什么?品牌,也许还带一丝丝丁点儿技术吧!
自2011年东芝立下年销售1800万台液晶电视的宏愿破灭后,深陷经营危机的东芝,已无力再投入资源,更遑论竞争力。“风急天高猿啸哀”之后,就是“无边落木萧萧下”艰难苦恨呀!彩电业务已从东芝的支柱产业中退出,变卖资产是必然的选择。
一路“卖卖卖”,拿什么来拯救东芝?
据共同社消息,正在经营重组的东芝公司,已经与台湾巨头华硕公司(ASUS)展开谈判,基本决定出售个人电脑业务。记住!世界上第一台“本本”就是东芝发明的。1985年,东芝公司生产的第一款笔记本电脑T1100正式问世。
(《海螺小姐》动画片)
还记得日本《海螺小姐》动画片吗?这可是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长寿动漫”哟!至今已48年了。不过,东芝公司已告知日本国民级动画片《海螺小姐》的广告运营商“电通公司”,提出拟停止对《海螺小姐》长达48年的广告赞助。
而在此前,因对《海螺小姐》的广告,让冰箱、洗衣机等东芝品牌家电产品普及到普通日本家庭,如今很多业务都卖了,继续赞助也就没有意义了。
众所周知,东芝由于美核电业务巨额亏损,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局。原想向美国基金主导的企业联合体出售半导体子公司以消除负债,但因相关各国(主要是美国)的反垄断法审查耗时较长,假如到2018年3月底仍未完成出售,将连续两年资不抵债,而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公司将被摘牌退市。
为了填补核电部门出现的大窟窿,东芝开始砸锅卖铁“卖卖卖”,来填补亏空。东芝电梯子公司卖了,医疗机械子公司也被佳能拿走了...... 一路“卖卖卖”,拿什么来拯救东芝?
上世纪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企业开始逐渐步入转型期;特别是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消费立国”被列入国家战略,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等影响,日企开始大举移师海外,但“走出去”也会有阵痛。
(西屋电气工地)
过去,日企转型也有许多成功案例,比如咱们以前拍照都是用胶片,富士很早就忍痛割爱,结果成功了,而美国柯达,因为转型慢而导致失败。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芝也有多次成功转型,移师海外实施多元化生产和经营,取得不少成就。
进入本世纪以后,它开始开始染指全球核电业务,并于2006年收购美国“西屋电气”, 想借此获得下一代核电技术,称雄全球核电市场。
2015年,东芝通过西屋电气收购了美国CB&I公司的核电业务子公司,未曾想从此埋下祸根,一场“噩梦”开始了。实施并购后,西屋电气负债总额不降反升,加上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电等打击,东芝公司从此一蹶不振。
一波君提醒各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外“折戟沉沙”的事例很多,为争夺海外市场份额,以全球化视野实施多元化投资、生产和经营模式时,除了管控企业产品及服务质量,还必须牢牢绷紧风险管控的弦,盯住发生在资产负债及生产经营风险上的新问题。
卖给海信,很多人欢腾雀跃,高喊“别了东芝”,一波君告诫:别以为东芝行将作古!东芝“卖卖卖”自救不假,但不意味东芝品牌就此溃败。就在上月,东芝开发出新一代的锂离子电池,充电6分钟,就能让电动车续航里程升至320公里,是目前使用同类型产品的三倍。
就在海信并购当日,东芝公布了中期战略,宣布将能源、电子元器件、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等作为重点业务领域。什么意思,简单一句话来回答:力争上游!
东芝转向并瞄准的是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源头,专攻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核心解决方案的研发及转化,将与中国制造拉开新的差距。从这方面看,海信、美的等望其项背呀!
东芝败局的内因:家族与传承
从日产、三菱、神户制钢、到东芝,日本制造业民企接连曝光的篡改、造假、隐瞒、谎报等重大丑闻,令人咂舌!其中不乏多是百年企业。比如,东芝在今年就被爆出财务造假,伪造营业利润2000亿日元,而且近年来造假频率高、持续时间长、且金额巨大。
日企管理缺乏监督、制衡的通病、跨国“转型之痛”等等,外因虽千差万别,却大致相同,那么,导致东芝败局的内因是什么呢?
追本溯源,先说说东芝的“前世今生”吧!
(田中久重夫妻)
东芝的创始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至明治时代初期的著名发明家——田中久重,这是将日本从一个闭关自守的社会转变为向世界开放的现代化国家的巨人之一。
他的杰出成果很多,有日本“爱迪生”之称,其中“万年时钟”就是他发明的。1875年,75岁高龄田中久重创立了芝浦电气工业会社,即东芝的前身;1904年,公司更名为芝浦制作所,以供应日本国内的重型机电制造为主业,明治维新之后,它已是世界性的工业大厂之一。
1890年,他们又创立了一家日本第一家制作白热电灯泡的公司,后易名为东京电器。1939年,东京电器与芝浦制作所合并为一家,创立了“东京芝浦电器株式会社”, 东芝(TOSHIBA)品牌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历史上,东芝的发明很多,比如日本国产第一批商用微波炉、第一批电风扇、第一批吸尘器、第一批雷达,还有闪存等等等。东芝早期精于制造是有传承基因的,比如二代继承人田中重仪,他就是一个出色的技师。田中重仪是个“婿养子”, 田中久重传授他机械制造术,并娶其女收为养子而入赘田中家。(“婿养子文化”是日本家族企业传承的独特风景,详见《“冰冷冷”日本继承制——百年企业的长青密码》)
过去,日本百年名牌的成功,与其家族企业性质有关。老板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声誉,而其任何一个污点或者做错一件事情,则可能导致客户远离、业绩下滑。一代代继承者兢兢业业地经营企业,在传承中造就了被奉为经典的日本企业管理:比如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高度敬业的职业态度、抠门到底的成本管控、永不厌倦的持续改善等等。
如今的东芝,已非一般意义上的家族企业,更似日本财团系控股下的企业,与创业家族田中久重几乎没有多大牵涉,至多留点历史印记而已。东芝与索尼、松下、三洋等,都是三井财团体系的重要成员,其高管都是从企业内部提拔上来的,每一届总经理做3、4年后,干不好就“卷铺盖走人”,在人事权上与创业家族一点关系都没有。
(东芝财务造假,CEO田中久雄辞职)
缺乏家族荣誉的坚守,这一类“走马灯”的企业最上层领导人,犹如混“官场”,自然缺失修正错误的主动性和能力,如何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遑论什么“基业长青”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