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事件:
外媒报道,华为在28日的荣耀V10发布会上展示了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通过红外镜头和点阵投影仪构建3D人脸影像,可捕捉30万点云,是苹果iPhone X人脸识别系统Face ID的10倍。
该人脸识别系统可在10秒左右构建用户人脸影像,安全性能超过苹果Face ID。目前这项技术还不完善,也未被纳入商业设备。
人脸识别在多领域遍地开花,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四家独角兽公司在应用方面的布局也各有侧重,凭借先进的技术,在擅长的领域深度布局,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10月31日,旷视科技(Face++)宣布完成C轮4.6亿美元融资,融资金额超过7月获得4.1亿美元融资的商汤科技,刷新了世界范围内AI领域的融资记录。
数据统计,今年5月以来,国内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AI公司,不到半年时间已累积融资超过60亿元人民币。
鹰眼观察:
CV圈热钱涌入,一时无两。资本的重磅加码使中国人脸识别独角兽企业之间的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2017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证明深度学习将从算法逐渐扩展到软硬件融合的AI云系统,未来“云加端”是必然趋势。
旷视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拥有世界最大面部识别云平台,并且有着强大的软硬件结合能力。而平台性的企业往往有其后发优势,也许一如旷视CEO印奇所说:未来五年到十年旷视会越来越有价值。
融资额度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公司未来前景的好坏,这块市场蛋糕远未做大,技术落地更迫在眉睫。未来的博弈更多体现在算法是否能结合实际场景去解决问题、如何深耕场景、开拓更多行业应用以及运营能力的提升上。
关键词:云平台 面部识别
所属行业: 人工智能
研究领域:企业战略
案例编号: 2017-12-01-01-20
【企业画像: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云平台】
旷视Face++成立于2011年 ,通过深度学习与感知融合技术,让人的“身份”与“行为”数据可以被各类物联网设备实时获取并融入行业,并为行业提供基于每个人的金融信用数据、地产出入管理数据、智慧城市社会综治数据服务。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云平台。
公司的科研技术团队90%的科研人员来自于清华大学,姚期智(首位华人图灵奖得主)、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张洪江(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等人为核心的专家顾问团。
【市值数据:约20亿美元】
C轮融资完成后估值约20亿美元。
【创始人资料:清华姚班85后】
印奇,1988年出生,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学士、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旷视创始人兼CEO。
唐文斌,1987年出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同时也是该校信息学奥林匹克的总教练。联合创始人兼CTO。
杨沐,1989 年出生,清华大学姚班学士,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联合创始人兼工程副总裁。
三位创始人均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姚期智实验班,且创业时都还未毕业。
【技术和产品:深度学习与感知技术】
技术:“类人脑神经元算法”的深度学习算法。
产品:Face++人工智能开放平台、Face ID身份认证平台、智能地产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安全解决方案。
【利润来源:技术服务费】
旷视科技主要客户有互联网客户、金融客户、移动终端客户和安防客户。
1、互联网客户:世纪佳缘、视吧、美图秀秀、神州租车、滴滴出行、易到用车、菜鸟驿站等;
2、金融客户:中信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招商银行、支付宝、小米金融等;
3、移动终端客户:美图V6手机;
4、安防客户:无锡市公安局、公安部一所等。
【发展问题:技术学习周期长】
1、行业内竞争激烈。以安防为例,产业链已成熟,旷视科技的技术、产品多是被集成到安防产品中,最终在项目中落地,但这往往意味着议价权不强,所获得的利益有限。
2、旷视是一个深度学习AI核心技术的公司,通过模拟人脑的算法,输入大量的数据,从而完成各项指令和任务。但要达到这样的能力,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未来战略:构建城市大脑】
1、构建城市大脑,安防、金融、零售、智能物流、智能制造等实现统一的结合必不可少。旷视最核心的定位就是把数据连通,形成平台化的计算方式,做大数据未来的构建者和运营者。
2、“4+2+X”战略。4代表4种有价值的图象的内容,包含脸、人、车和文字,都跟人相关。2是视觉和控制的结合,控制就是说人的眼睛在识别功能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协同腿和手的功能,比如导航。X则是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重点措施:拓展服务行业】
1、除布局安防、金融领域之外,旷视科技也在拓展商用机器人的业务,目前已经推出了机器人。
2、着重两大层面的架构,一个是智能云(Face++人脸识别云服务、Face ID身份验证服务),另一个是智能互联(智能商业、智能企业等)。
(本文系丝绒智业研究中心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案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