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团打车开始全军突击,有可能杀出重围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团打车开始全军突击,有可能杀出重围吗?

相比于从0到100的市场拓展,给已有的100个用户提供新选择会更加容易。

自2016年8月滴滴和优步合并之后,中国网约车市场一直呈现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经过一年的沉淀,出行市场从激烈角逐的战场,变成失去活力的沙丁鱼池。

今年2月,美团在南京悄然上线打车业务。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美团打车即将扩张,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七个城市,成为第二阶段的战略据点。

去年互联网大会期间,王兴谈起“下半场”时说道,用户数不可能翻倍了,但每个用户能够创造的价值还远不只翻倍的空间。

此后不久,美团打车今年2月在南京“低调开跑”,让人不禁猜想,这会不会是美团翻倍用户价值的试水之举。

十个月后,美团点评似乎完成了网约车市场的“灰度测试”,不仅大刀阔斧地调整了组织架构,将“出行”作为四大LBS 场景之推到台前,还将打车的业务规模一下增加7个城市。虽然此次扩张的步子不小,但美团点评也刚刚完成40亿的新一轮融资,称得上是有备而来。

另一方面来看,美团点评试水了8个月的打车业务,融资后2个月加速扩张,可以推测,打车业务可能得到资本的认可。或许在资本看来,貌似尘埃落定的出行市场,仍暗藏着美团入局的空间与机会?

新业务流量门槛降低

刚需的风口一吹起来,无数的玩家和资本都会扑入。而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红利基本消失,获客成本剧增。2014年的打车补贴大战,便证明了“刚需”不是独家的硬通货,抢占流量仍需一场血腥的近身肉搏。

那时,美团和大众点评还未合并,错过了那场烧钱大战。如今江山稳固的美团点评,选择在此时出手,也是对自身流量相当自信。

行业人士在测试时称,在大众点评或者美团上定位“南京”之后,就可以看到“打车”入口。美团打车称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新平台”,更像一个平台上的“新功能”。目前,独立APP看似是锦上添花的角色,长期来看也会起到沉淀用户的作用。

相比于从0到100的市场拓展,给已有的100个用户提供新选择会更加容易。

对于打车这种工具型应用,用户普遍缺乏忠诚度,只要入口方便、价格优惠,用户选择哪家平台并无区别。

相反,如果一个平台可以满足用户的绝大部分需求,用户的放弃成本将大大提升,这便是美团点评所依仗的护城河。

生态加持美团点评能搅动出行市场吗?

说到底,美团点评做的还是流量生意。而在美团点评的生态中,流量还是最表层的优势。

八年来,美团点评已经经过美团外卖、猫眼电影、美团旅行等等生活服务各个细分领域的锤炼,已经形成一定的生态优势,推出新业务对其来说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

再来看看滴滴,告别补贴大战许久的滴滴,再次加大了补贴力度。其实,滴滴的焦虑并非无中生有。自去年8月收购优步以来,滴滴卧榻之侧已没有可以产生威胁的人,滴滴出行用户渗透率达2%以上。

12月21日,美团打车扩张消息传出的第二天,滴滴宣布完成40亿的融资,进军国际化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这轮融资意味着滴滴应不会在短期内规模性盈利。接下来,滴滴可能面临着国内外双线作战的挑战。

无论怎样,新的入局者开始发力,或许对久未掀起波澜的出行市场而言,意味着变化的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美团

5k
  • 【独家】美团香港外卖KeeTa日单量峰值破10万,中东将是出海下一站
  • 美团在湖南怀化成立新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团打车开始全军突击,有可能杀出重围吗?

相比于从0到100的市场拓展,给已有的100个用户提供新选择会更加容易。

自2016年8月滴滴和优步合并之后,中国网约车市场一直呈现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经过一年的沉淀,出行市场从激烈角逐的战场,变成失去活力的沙丁鱼池。

今年2月,美团在南京悄然上线打车业务。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美团打车即将扩张,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七个城市,成为第二阶段的战略据点。

去年互联网大会期间,王兴谈起“下半场”时说道,用户数不可能翻倍了,但每个用户能够创造的价值还远不只翻倍的空间。

此后不久,美团打车今年2月在南京“低调开跑”,让人不禁猜想,这会不会是美团翻倍用户价值的试水之举。

十个月后,美团点评似乎完成了网约车市场的“灰度测试”,不仅大刀阔斧地调整了组织架构,将“出行”作为四大LBS 场景之推到台前,还将打车的业务规模一下增加7个城市。虽然此次扩张的步子不小,但美团点评也刚刚完成40亿的新一轮融资,称得上是有备而来。

另一方面来看,美团点评试水了8个月的打车业务,融资后2个月加速扩张,可以推测,打车业务可能得到资本的认可。或许在资本看来,貌似尘埃落定的出行市场,仍暗藏着美团入局的空间与机会?

新业务流量门槛降低

刚需的风口一吹起来,无数的玩家和资本都会扑入。而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红利基本消失,获客成本剧增。2014年的打车补贴大战,便证明了“刚需”不是独家的硬通货,抢占流量仍需一场血腥的近身肉搏。

那时,美团和大众点评还未合并,错过了那场烧钱大战。如今江山稳固的美团点评,选择在此时出手,也是对自身流量相当自信。

行业人士在测试时称,在大众点评或者美团上定位“南京”之后,就可以看到“打车”入口。美团打车称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新平台”,更像一个平台上的“新功能”。目前,独立APP看似是锦上添花的角色,长期来看也会起到沉淀用户的作用。

相比于从0到100的市场拓展,给已有的100个用户提供新选择会更加容易。

对于打车这种工具型应用,用户普遍缺乏忠诚度,只要入口方便、价格优惠,用户选择哪家平台并无区别。

相反,如果一个平台可以满足用户的绝大部分需求,用户的放弃成本将大大提升,这便是美团点评所依仗的护城河。

生态加持美团点评能搅动出行市场吗?

说到底,美团点评做的还是流量生意。而在美团点评的生态中,流量还是最表层的优势。

八年来,美团点评已经经过美团外卖、猫眼电影、美团旅行等等生活服务各个细分领域的锤炼,已经形成一定的生态优势,推出新业务对其来说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

再来看看滴滴,告别补贴大战许久的滴滴,再次加大了补贴力度。其实,滴滴的焦虑并非无中生有。自去年8月收购优步以来,滴滴卧榻之侧已没有可以产生威胁的人,滴滴出行用户渗透率达2%以上。

12月21日,美团打车扩张消息传出的第二天,滴滴宣布完成40亿的融资,进军国际化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这轮融资意味着滴滴应不会在短期内规模性盈利。接下来,滴滴可能面临着国内外双线作战的挑战。

无论怎样,新的入局者开始发力,或许对久未掀起波澜的出行市场而言,意味着变化的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