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酒店业变革大潮行至中路,“胜负手”取决于空间运营能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酒店业变革大潮行至中路,“胜负手”取决于空间运营能力

投资回报率、运营能力将是下一阶段业主方挑选运营方最重要的指标,已经是业内不争的事实。

消费升级、共享经济、移动互联……国内酒店业走到今天,尽管始终被划定为传统服务业范畴,但唯有入局者才会深切感知到,所处行业的“前沿性”和变革的“长期性”。不同于以往的为量制胜,在这个漫长的赛道,内功蓄积、节奏掌控、格局层次等因素合力催生的空间运营能力,将决定谁能由赶超向引领进阶。

在刚刚过去的2017华住世界大会,华住酒店集团向业界公布了自己的年度“体检报告”。面对Airbnb们的浩大攻势、国际巨头的“曲线救国”策略,以及各类“新物种”的概念频出,已经走过12个年头的华住“岿然不动”,继续推进既定战略并与喧嚣划定了“边界”,而经营指标的全线飘红,在华住看来,便是对其空间运营能力最有力证明。

华住的空间运营能力究竟该如何解析?集团CEO张敏就品牌矩阵构建、技术驱动运营、平台生态闭环、跨界协同等方面,分别做了阐述。

在张敏看来,华住的空间运营能力领先于本土业界,首先是其清晰的市场判断和产品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空间运营的概念下,华住的策略是从最基础的投资回报出发,结合不同物业空间的各种不同因素,在确保消费者有足够辨识度的同时,真正做到各品牌间的协同互补和主次分明。”

在张敏看来,“这是华住与其它集团不太一样的地方,每一个品牌都精确计算过投多少钱产生多少收益、产生什么样的回报。华住旗下的品牌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物业空间、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加盟商的意愿,想投多少钱,这几个因素综合判断,有一个最佳的结合,这就是华住品牌策略的基本思想。”

按照张敏的表述,华住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作为核心的主力品牌,其中经济型是汉庭、中档是全季、中高档则归属于桔子水晶和美居。此外,作为流量入口的定位,集团会对其进行持续性投资,而要求则是不论是体量规模还是经营效益上都要做到第一,同时其他品牌会作为非常有效的补充。

“不同产品定位的客群不一,尽管集团不太可能对每个品牌的市场宣传做同等投入,但大品牌有大品牌的做法,小品牌会站在巨人肩膀用更巧妙的的方式去做,当这些各有特色的品牌和主力品牌形成互补,从而能确保每个品牌对加盟商而言都会给予很好的支持。这是华住跟其他集团不太一样的地方。”

针对当前的消费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张敏谈到,目前华住旗下最核心的部分是经济型和中档,尤其是经济型酒店,仍然占据了集团规模的80%以上,而随着中高档酒店的投资回报越来越好,未来在这块会持续性加量。“在中档的市场得到充分拓展后,将来会由金字塔慢慢变成松果型。”

华住空间运营能力的第二块,是技术驱动带来的运营流程优化乃至重塑。以开放盟广为例,张敏就此作了概括。

“华住自成立起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用IT改造传统服务业,从全行业来看,我们在IT上的投入已经算常扎实和领先,而因为海量的用户数和深度的交互让我们接近他们,所以我们在很多方面做得比第三方供应商还要深入,既然已经投入了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不通过跟全行业的分享,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技术变革在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方面究竟如何体现?张敏以自主研发的自助入住一体机——易掌柜为例,做了具体描述。

“原来尤其像高星级酒店前台冗员严重,有了自助设备之后,少一个人一年节省下的薪水就是6~10万。但即便如此,这个设备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我们前台虽然人少,但是花在交易性动作上的时间太多。未来如何解放前台,让他们能腾出时间去卖咖啡或者给客户提供一些关怀性的服务,这些增值服务都会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从而带来更高的RevPAR。”

事实上,酒店行业的信息化走到今天,即便数据孤岛正在被开放互联打通,但如同张敏所提及的,大数据和财务数据不太一样,财务数据一般有比较清楚的定义和规范性的体系,但大数据更多是从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里面,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对客户或者交易行为更深理解的基础上,来提高各个环节的成功率。

“尽管领域不同,但华住在这两个方面其实都属于深度用户。华住能够有条理地管理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同时确保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评价和激励,我们整个管理会计的系统是功不可没的。而接下来,至于怎样对消费者有更深刻的了解、跟客户建立更深的连接?真正实现产品与个人情感的链接,这是下一步在大数据挖掘上要做得更深的地方。”

而华住空间运营能力的另外一点,则属于生态体系的优化和无边际的跨界协同。

如果罗列华住过往的投资,会发现其关注的领域相当开放,从公寓到办公、从健身到共享单车,在这样一个宏大的生态内,如何才能催生出过往业态“物理叠加”所无法实现的“化反”,这是一个相当前瞻性的议题。

仅仅从存量空间利用的角度,根据张敏介绍,基于评价机制的成熟和业态组合的不断优化,目前华住已经有标志性案例落地。“上海吴中路全季酒店是一个大面积物业,里面我们导入了三种业态——全季酒店、办公还有城家公寓,通过这样的综合利用,确实产生了最大的坪效,而如果是单一业态可能会变成4、5百间房的酒店,单纯算出租率、RevPAR,回报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好。”

不过,根据集团对外传递的信号来看,到目前为止,华住的空间运营仍然以酒店业务为核心,其他所有的跨界,都要与酒店业务发生关联才行。

“我们目标就是要在酒店业务上成为全球的领先企业,围绕规模、盈利能力、品质理念三方面,现在我们正朝这个方向迈进。华住投资了很多项目,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我们所做的酒店以外的其他业务,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经验、数据或技术,能够对他们有额外的支撑,提高他们创业成功的概率或者帮助他们更快扩大规模,同时这个业务本身也有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这两点是我们对外投资的核心逻辑。”

事实上,华住酒店集团董事长季琦曾以金字塔为模型,阐述了空间运营在酒店、办公、公寓三种活动场景下,借助IT工具,实现空间和人群两端的精准匹配。

而至于该理论发散后该如何落地,张敏表示,“随着中国的资金供应和物业供应的逻辑生变,物业的增量速度会很有限;而参照消费端变化以及技术应用的革新,未来消费类空间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在整个大众交易市场,酒店、公寓、商业,包括体育运动、健身这类空间的交易量,正在超过原来的写字楼交易量。在这样的趋势变化下,空间运营的想象空间会无限放大。如何实现最大化的效益产出,这将是我们持续研究的课题。”

与此同时,投资回报率、运营能力将是下一阶段业主方挑选运营方最重要的指标,已经是业内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房地产的政策正在变化。未来,开发商土地拍卖的趋势将不再会是价高者得,开发商自持年限及比例,将会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开发商承诺自持面积,这意味着传统已建造住宅和销售住宅为主营方向的房地产开发商,角色转向了“房东”。自持对开发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考验着未来的盈利模式和能力。事实上,很多房企对自持土地以后如何操作,也比较困惑。而这对运营方意味着,物业机会更多,但关键是运营方能否为业主方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为其自我“造血”,已弥补不能依靠售卖房子所产生的资金空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华住集团

2.3k
  • 港股假日概念股走强,携程集团涨超10%
  • 华住疫情后首度扭亏为盈,2024年加快“出海”及轻资产转型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酒店业变革大潮行至中路,“胜负手”取决于空间运营能力

投资回报率、运营能力将是下一阶段业主方挑选运营方最重要的指标,已经是业内不争的事实。

消费升级、共享经济、移动互联……国内酒店业走到今天,尽管始终被划定为传统服务业范畴,但唯有入局者才会深切感知到,所处行业的“前沿性”和变革的“长期性”。不同于以往的为量制胜,在这个漫长的赛道,内功蓄积、节奏掌控、格局层次等因素合力催生的空间运营能力,将决定谁能由赶超向引领进阶。

在刚刚过去的2017华住世界大会,华住酒店集团向业界公布了自己的年度“体检报告”。面对Airbnb们的浩大攻势、国际巨头的“曲线救国”策略,以及各类“新物种”的概念频出,已经走过12个年头的华住“岿然不动”,继续推进既定战略并与喧嚣划定了“边界”,而经营指标的全线飘红,在华住看来,便是对其空间运营能力最有力证明。

华住的空间运营能力究竟该如何解析?集团CEO张敏就品牌矩阵构建、技术驱动运营、平台生态闭环、跨界协同等方面,分别做了阐述。

在张敏看来,华住的空间运营能力领先于本土业界,首先是其清晰的市场判断和产品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空间运营的概念下,华住的策略是从最基础的投资回报出发,结合不同物业空间的各种不同因素,在确保消费者有足够辨识度的同时,真正做到各品牌间的协同互补和主次分明。”

在张敏看来,“这是华住与其它集团不太一样的地方,每一个品牌都精确计算过投多少钱产生多少收益、产生什么样的回报。华住旗下的品牌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物业空间、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加盟商的意愿,想投多少钱,这几个因素综合判断,有一个最佳的结合,这就是华住品牌策略的基本思想。”

按照张敏的表述,华住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作为核心的主力品牌,其中经济型是汉庭、中档是全季、中高档则归属于桔子水晶和美居。此外,作为流量入口的定位,集团会对其进行持续性投资,而要求则是不论是体量规模还是经营效益上都要做到第一,同时其他品牌会作为非常有效的补充。

“不同产品定位的客群不一,尽管集团不太可能对每个品牌的市场宣传做同等投入,但大品牌有大品牌的做法,小品牌会站在巨人肩膀用更巧妙的的方式去做,当这些各有特色的品牌和主力品牌形成互补,从而能确保每个品牌对加盟商而言都会给予很好的支持。这是华住跟其他集团不太一样的地方。”

针对当前的消费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张敏谈到,目前华住旗下最核心的部分是经济型和中档,尤其是经济型酒店,仍然占据了集团规模的80%以上,而随着中高档酒店的投资回报越来越好,未来在这块会持续性加量。“在中档的市场得到充分拓展后,将来会由金字塔慢慢变成松果型。”

华住空间运营能力的第二块,是技术驱动带来的运营流程优化乃至重塑。以开放盟广为例,张敏就此作了概括。

“华住自成立起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用IT改造传统服务业,从全行业来看,我们在IT上的投入已经算常扎实和领先,而因为海量的用户数和深度的交互让我们接近他们,所以我们在很多方面做得比第三方供应商还要深入,既然已经投入了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不通过跟全行业的分享,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技术变革在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方面究竟如何体现?张敏以自主研发的自助入住一体机——易掌柜为例,做了具体描述。

“原来尤其像高星级酒店前台冗员严重,有了自助设备之后,少一个人一年节省下的薪水就是6~10万。但即便如此,这个设备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我们前台虽然人少,但是花在交易性动作上的时间太多。未来如何解放前台,让他们能腾出时间去卖咖啡或者给客户提供一些关怀性的服务,这些增值服务都会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从而带来更高的RevPAR。”

事实上,酒店行业的信息化走到今天,即便数据孤岛正在被开放互联打通,但如同张敏所提及的,大数据和财务数据不太一样,财务数据一般有比较清楚的定义和规范性的体系,但大数据更多是从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里面,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对客户或者交易行为更深理解的基础上,来提高各个环节的成功率。

“尽管领域不同,但华住在这两个方面其实都属于深度用户。华住能够有条理地管理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同时确保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评价和激励,我们整个管理会计的系统是功不可没的。而接下来,至于怎样对消费者有更深刻的了解、跟客户建立更深的连接?真正实现产品与个人情感的链接,这是下一步在大数据挖掘上要做得更深的地方。”

而华住空间运营能力的另外一点,则属于生态体系的优化和无边际的跨界协同。

如果罗列华住过往的投资,会发现其关注的领域相当开放,从公寓到办公、从健身到共享单车,在这样一个宏大的生态内,如何才能催生出过往业态“物理叠加”所无法实现的“化反”,这是一个相当前瞻性的议题。

仅仅从存量空间利用的角度,根据张敏介绍,基于评价机制的成熟和业态组合的不断优化,目前华住已经有标志性案例落地。“上海吴中路全季酒店是一个大面积物业,里面我们导入了三种业态——全季酒店、办公还有城家公寓,通过这样的综合利用,确实产生了最大的坪效,而如果是单一业态可能会变成4、5百间房的酒店,单纯算出租率、RevPAR,回报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好。”

不过,根据集团对外传递的信号来看,到目前为止,华住的空间运营仍然以酒店业务为核心,其他所有的跨界,都要与酒店业务发生关联才行。

“我们目标就是要在酒店业务上成为全球的领先企业,围绕规模、盈利能力、品质理念三方面,现在我们正朝这个方向迈进。华住投资了很多项目,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我们所做的酒店以外的其他业务,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经验、数据或技术,能够对他们有额外的支撑,提高他们创业成功的概率或者帮助他们更快扩大规模,同时这个业务本身也有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这两点是我们对外投资的核心逻辑。”

事实上,华住酒店集团董事长季琦曾以金字塔为模型,阐述了空间运营在酒店、办公、公寓三种活动场景下,借助IT工具,实现空间和人群两端的精准匹配。

而至于该理论发散后该如何落地,张敏表示,“随着中国的资金供应和物业供应的逻辑生变,物业的增量速度会很有限;而参照消费端变化以及技术应用的革新,未来消费类空间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在整个大众交易市场,酒店、公寓、商业,包括体育运动、健身这类空间的交易量,正在超过原来的写字楼交易量。在这样的趋势变化下,空间运营的想象空间会无限放大。如何实现最大化的效益产出,这将是我们持续研究的课题。”

与此同时,投资回报率、运营能力将是下一阶段业主方挑选运营方最重要的指标,已经是业内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房地产的政策正在变化。未来,开发商土地拍卖的趋势将不再会是价高者得,开发商自持年限及比例,将会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开发商承诺自持面积,这意味着传统已建造住宅和销售住宅为主营方向的房地产开发商,角色转向了“房东”。自持对开发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考验着未来的盈利模式和能力。事实上,很多房企对自持土地以后如何操作,也比较困惑。而这对运营方意味着,物业机会更多,但关键是运营方能否为业主方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为其自我“造血”,已弥补不能依靠售卖房子所产生的资金空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