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投资一万美元,IMDb评分8.0,这部科幻片堪称性价比之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投资一万美元,IMDb评分8.0,这部科幻片堪称性价比之王

片子成本能够压到极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子的场景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主人公的家。

一万美元能干点啥?在北上广买一个小几平的厕所?还是在那交几年的房租?讲真,这个数字对于我这个居住在250线小城市,已经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渣渣来说已经很多了。但是如果想要把这笔巨款用在一部电影上的话···肯定会让人笑到菊花疼~请当红的小鲜肉就别想了,往这个数后面加三个“0”都不够。灯光特效团队也别想了,根本请不起。买剧本?天知道这个价能买到什么样的本子。就连15年,国内的小成本电影《心迷宫》的投资尚且有170万人民币之多···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什么踏马也干不了!

有一部片子偏偏就不信邪,场景布置、道具配备,使用演员等等,加起来投资不过1万美元。对,你没有听错,就只有一万美元!更牛的是,投资如此之少的片子,评分却高得离谱,豆瓣十七万人参评,分数高达8.5,常年盘踞在经典TOP榜,傲视群雄。IMDb评分高达8.0,堪称电影界的性价比之王。

到底是哪部片子这么叼?我也不跟大家卖关子了,直接上片名——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片子成本能够压到极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子的场景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主人公的家。主人公名叫约翰·奥德曼,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却已经是历史系教授。

学识渊博,满腹文章,受人尊敬,年轻有为的他,偏偏突然决定辞职离开这里。与他共事的好友们感觉匪夷所思,于是齐赴约翰家,为他送行,顺便打算问他离开的缘由。觉得约翰可能遇到了什么不好明说的困难,希望可以帮助他。

面对朋友们的追问,约翰在一开始没有做什么解释,只是表示自己一定会离开。在朋友们的再三追问之下,约翰说出离开的原因。他有一个从未跟人提及的秘密,而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十年。朋友们想尽办法,软磨,硬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他说出了真相。

他说自己从石器时代一直活到了现在,已经活了14000年···一万四千年···而且样子都没变···如此数目的年龄,竟然比在1609年8月25日掉落在朝鲜大地的外星人都教授的“地球年龄”还要多出了一万三千六百岁。估计得知真相的都教授估计已经哭晕在外星厕所~

所以每隔十年就要搬一次家,目的就是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免得引起别人的注意。他说自己捕捉过猛犸象,收到过梵高送的画,差点和哥伦布一起出海,还拜过佛祖为师,学业有成到西方广传教义,成为了耶稣···

如果某一天,和你一起共同工作了十年的同事,突然跟你说其实他来与山顶洞人同时期的石器时代。还说他活了14000岁,经历过冰河时期,亲自狩猎过猛犸象。得过天花,患过黄热病,感染过鼠疫,得过肺炎。梵高曾经当着他的面画了幅画送给他,并且自己差点和哥伦布一起出海,没有去的原因只是因为不喜欢冒险。曾经被原始部落奉为神明,还跟随佛祖修行。而且他还告诉你站在你面前的他就是耶稣,你会怎么样?你会相信吗?

这就好像你是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家伙”,突然有一个看起来只有四十来岁的人拉着你的手让你管他叫祖宗,还说如果你不愿意的话,他可以吃点亏,叫爷爷就行。我如果遇到一个这样的,我肯定不会动手打他。因为万一动起手来,互有胜负,那最终肯定是我吃亏,毕竟神经病打人不犯法,而你打神经病要负法律责任。约翰的的朋友们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他的朋友们,黑人人类学家、卷发考古学家、胖子生物学家、老太宗教学家以及光明顶心理学家对约翰的说法报以大笑。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约翰进行问难。可是随着问答的进行,所有人都发现约翰总能对答如流无懈可击。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让所有人认为你说的是真的,哪怕对方是有权威性的哈佛教授。就当所有人都开始动摇,渐渐去相信约翰所说的时候。约翰突然告诉所有人,自己说的全都是假的,完全是自己编造出来的。所有人终于松了口气,四散而去,各回各家。

而在光明顶心理学家离开的时候,发现约翰60年前用过的名字竟然是自己亲爹的名字,而且事情和时间都可以对的上。光明顶激动之下GAME OVER 故事也到此结束。

大部分科幻片会选择将时间定在当今之后的100或是200年,或是依靠科技武器制造出奇特的效果,以便营造“科幻感”之后再大量的投入大场景,大科技,大特效,大制作来吸引观众。《星河战队》、《变形金刚》、《生化危机》、《星球大战》、《毁灭者》、《异形》便是如此。这样的片子能够制造出一种非常直观的爽快感,但总让人感觉缺少什么。

那就是实打实的“科幻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不知不觉中“科幻”已经和“科技”划上了等号。好像科幻片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科技一样。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便给所有执着于“科幻”=“科技”的人好好上了一课。全片甚至还不足90分钟,从片头到片尾几乎就是几个哈佛教授的嘴炮日常。场景也仅仅有两个,屋子里和屋外。没有先进的科技,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未来的指引···但是就是这样的一部没有所谓“科幻元素”的家伙,却被无数人奉为当年最牛X的科幻片!虽然片子表面上只是一场辩论,而实际的“科幻”内容却早已完爆那些仅有科技的“科幻”

在这一场争辩之下各位专业人士所依靠的观点,和约翰自我辩解所依赖的知识,形成了一种无法解开的循环。专业人士们的观点来源于人类知识的积累,而约翰自我辩解的知识(真伪待定)来源于自己的记忆,而他的记忆又需要如今的学说来唤醒。所以,约翰的永生如果是事实,他们无法证明,也无法相信。而约翰的永生就算是个谎言,他们也无从验证。你看,人类的科学是多么的荒谬!在历史的进程当中,人类会不断地推翻以前的学说和定律,完成新的定律。

多少年前人们围绕引力研究宇宙,后来却通过数学证明了暗物质的存在。人类从分子研究到原子再到夸克,一步一步向微观的领域研究,而现如今又有超弦理论站出来说“所有物质都是由弦的震动产生”或许有人可以用辩论的方式说服许多人。就好像公孙龙可以用“坚白同异”“白马非马”“臧三耳”的论点说服当时的人一样。可事实终究是事实,无论我们相信或是不相信,知道或是不知道,它就是它本来的样子。话说在多少年前,人们并不知道地球是球形。如果在当时有人站出来说地球是球形,那么一定会被人看作是神经病。可事实上是地球就是那么一个不算规则的球形,无论你相信与否,了解与否,它就在那里,未曾改变。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投资一万美元,IMDb评分8.0,这部科幻片堪称性价比之王

片子成本能够压到极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子的场景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主人公的家。

一万美元能干点啥?在北上广买一个小几平的厕所?还是在那交几年的房租?讲真,这个数字对于我这个居住在250线小城市,已经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渣渣来说已经很多了。但是如果想要把这笔巨款用在一部电影上的话···肯定会让人笑到菊花疼~请当红的小鲜肉就别想了,往这个数后面加三个“0”都不够。灯光特效团队也别想了,根本请不起。买剧本?天知道这个价能买到什么样的本子。就连15年,国内的小成本电影《心迷宫》的投资尚且有170万人民币之多···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什么踏马也干不了!

有一部片子偏偏就不信邪,场景布置、道具配备,使用演员等等,加起来投资不过1万美元。对,你没有听错,就只有一万美元!更牛的是,投资如此之少的片子,评分却高得离谱,豆瓣十七万人参评,分数高达8.5,常年盘踞在经典TOP榜,傲视群雄。IMDb评分高达8.0,堪称电影界的性价比之王。

到底是哪部片子这么叼?我也不跟大家卖关子了,直接上片名——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片子成本能够压到极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子的场景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主人公的家。主人公名叫约翰·奥德曼,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却已经是历史系教授。

学识渊博,满腹文章,受人尊敬,年轻有为的他,偏偏突然决定辞职离开这里。与他共事的好友们感觉匪夷所思,于是齐赴约翰家,为他送行,顺便打算问他离开的缘由。觉得约翰可能遇到了什么不好明说的困难,希望可以帮助他。

面对朋友们的追问,约翰在一开始没有做什么解释,只是表示自己一定会离开。在朋友们的再三追问之下,约翰说出离开的原因。他有一个从未跟人提及的秘密,而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十年。朋友们想尽办法,软磨,硬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他说出了真相。

他说自己从石器时代一直活到了现在,已经活了14000年···一万四千年···而且样子都没变···如此数目的年龄,竟然比在1609年8月25日掉落在朝鲜大地的外星人都教授的“地球年龄”还要多出了一万三千六百岁。估计得知真相的都教授估计已经哭晕在外星厕所~

所以每隔十年就要搬一次家,目的就是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免得引起别人的注意。他说自己捕捉过猛犸象,收到过梵高送的画,差点和哥伦布一起出海,还拜过佛祖为师,学业有成到西方广传教义,成为了耶稣···

如果某一天,和你一起共同工作了十年的同事,突然跟你说其实他来与山顶洞人同时期的石器时代。还说他活了14000岁,经历过冰河时期,亲自狩猎过猛犸象。得过天花,患过黄热病,感染过鼠疫,得过肺炎。梵高曾经当着他的面画了幅画送给他,并且自己差点和哥伦布一起出海,没有去的原因只是因为不喜欢冒险。曾经被原始部落奉为神明,还跟随佛祖修行。而且他还告诉你站在你面前的他就是耶稣,你会怎么样?你会相信吗?

这就好像你是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家伙”,突然有一个看起来只有四十来岁的人拉着你的手让你管他叫祖宗,还说如果你不愿意的话,他可以吃点亏,叫爷爷就行。我如果遇到一个这样的,我肯定不会动手打他。因为万一动起手来,互有胜负,那最终肯定是我吃亏,毕竟神经病打人不犯法,而你打神经病要负法律责任。约翰的的朋友们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他的朋友们,黑人人类学家、卷发考古学家、胖子生物学家、老太宗教学家以及光明顶心理学家对约翰的说法报以大笑。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约翰进行问难。可是随着问答的进行,所有人都发现约翰总能对答如流无懈可击。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让所有人认为你说的是真的,哪怕对方是有权威性的哈佛教授。就当所有人都开始动摇,渐渐去相信约翰所说的时候。约翰突然告诉所有人,自己说的全都是假的,完全是自己编造出来的。所有人终于松了口气,四散而去,各回各家。

而在光明顶心理学家离开的时候,发现约翰60年前用过的名字竟然是自己亲爹的名字,而且事情和时间都可以对的上。光明顶激动之下GAME OVER 故事也到此结束。

大部分科幻片会选择将时间定在当今之后的100或是200年,或是依靠科技武器制造出奇特的效果,以便营造“科幻感”之后再大量的投入大场景,大科技,大特效,大制作来吸引观众。《星河战队》、《变形金刚》、《生化危机》、《星球大战》、《毁灭者》、《异形》便是如此。这样的片子能够制造出一种非常直观的爽快感,但总让人感觉缺少什么。

那就是实打实的“科幻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不知不觉中“科幻”已经和“科技”划上了等号。好像科幻片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科技一样。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便给所有执着于“科幻”=“科技”的人好好上了一课。全片甚至还不足90分钟,从片头到片尾几乎就是几个哈佛教授的嘴炮日常。场景也仅仅有两个,屋子里和屋外。没有先进的科技,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未来的指引···但是就是这样的一部没有所谓“科幻元素”的家伙,却被无数人奉为当年最牛X的科幻片!虽然片子表面上只是一场辩论,而实际的“科幻”内容却早已完爆那些仅有科技的“科幻”

在这一场争辩之下各位专业人士所依靠的观点,和约翰自我辩解所依赖的知识,形成了一种无法解开的循环。专业人士们的观点来源于人类知识的积累,而约翰自我辩解的知识(真伪待定)来源于自己的记忆,而他的记忆又需要如今的学说来唤醒。所以,约翰的永生如果是事实,他们无法证明,也无法相信。而约翰的永生就算是个谎言,他们也无从验证。你看,人类的科学是多么的荒谬!在历史的进程当中,人类会不断地推翻以前的学说和定律,完成新的定律。

多少年前人们围绕引力研究宇宙,后来却通过数学证明了暗物质的存在。人类从分子研究到原子再到夸克,一步一步向微观的领域研究,而现如今又有超弦理论站出来说“所有物质都是由弦的震动产生”或许有人可以用辩论的方式说服许多人。就好像公孙龙可以用“坚白同异”“白马非马”“臧三耳”的论点说服当时的人一样。可事实终究是事实,无论我们相信或是不相信,知道或是不知道,它就是它本来的样子。话说在多少年前,人们并不知道地球是球形。如果在当时有人站出来说地球是球形,那么一定会被人看作是神经病。可事实上是地球就是那么一个不算规则的球形,无论你相信与否,了解与否,它就在那里,未曾改变。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