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大女主戏霸屏了几年后,2018年,大男主戏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爆发年。据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统计,2018年已确认播出和正在拍摄制作的大男主戏高达20部,包括《曹操》《武动乾坤》《长安十二时辰》等多部大投资大制作剧集。
“男人戏”淡出荧屏已经很久了。在2013年《楚汉传奇》、《大秦帝国之纵横》两部剧收视败北后,大男主戏就成了冷门,而《甄嬛传》《步步惊心》等古装宫斗题材的大女主戏卷起收视狂潮后,资本开始愈发青睐大女主戏制作,国产剧“阴盛阳衰”的趋势也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目前在观众对大女主戏审美疲劳、政策也开始扶持大男主戏的热门题材历史正剧和现实题材创作的情况下,大男主戏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从《琅琊榜》《军师联盟》等剧开始,大男主戏开始逐渐回暖。但收视口碑难两全,严肃题材不讨喜,市场机制不成熟下投资回报风险高等问题,也使得大男主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
大女主戏审美疲劳、政策扶持历史正剧
影视制作公司、播出平台开始转变风向
对目前的电视剧市场来说,大男主戏能回暖,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称霸荧屏好几年的大女主戏开始陷入了审美疲劳的尴尬境地,市场开始表现出对多元化题材的需求。
虽然“IP+小花”标配的大女主戏近几年疯狂收割流量,但经历过一段时期的狂轰乱炸后,大女主戏的套路似有“黔驴技穷”之势。出身贫寒或者不受宠爱的女主,在多名男性角色“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保护下、最终扳倒反派登上人生巅峰的模板,使得人物和情节都极度流水线化,让观众陷入审美疲劳。
回顾一下今年热播的大女主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醉玲珑》《楚乔传》《秦时丽人明月心》《那年花开月正圆》《大唐荣耀》(两部)《孤芳不自赏》,虽然收视和话题度上堪称人生赢家,但大多在质量上颇不走心,8部剧豆瓣均分仅有5.7分,豆瓣在7分以上的(包括7分)仅有《大唐荣耀1》与《那年花开月正圆》。而原著抄袭、抠图、替身、面瘫演技等槽点更是接踵而至。
现在市面上的大女主戏,确实都是围绕着女性角色展开,但是爱情元素已经碾压了其他元素的比例,变成了所谓的“玛丽苏剧”。虽然今年大女主戏在题材上涉猎广泛,涉及宫斗、玄幻、权谋、商战等多种题材,但是,大多数基本都已经脱离了真实性的“成长”故事,披着励志之皮,行偶像言情之实。
而这些大女主戏,事实上只是“伪女权”作品,属于“女强”门类,“女强”一词诞生于网络文学的发展中,作为网文的一个流派出现,晋江文学和潇湘书院等主打女性言情的论坛中就充斥着诸多女强文,而这些作品大多并没有真正构建出女性应有的价值取向,多数只是对权谋与成功的臆想。
在这种情况下,大男主戏能打开市场缺口,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大女主戏已经审美疲劳,观众对电视剧市场题材多元化产生需求,而很多大男主戏中的精英意识与家国情节,区别于多数大女主戏的“小情小爱”,为观众提供了更高品质的选择。
除了观众对大女主戏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宫斗剧、架空历史剧等长期泛滥成灾,政策似有宏观调控之意,广电近一两年开始扶持大男主戏热门题材历史正剧和现实题材的创作,也是大男主戏发展的一大机遇。此前网上爆出的“2018总局限令”中就有提到,明年总局将严禁戏说胡编乱改历史的古装宫斗剧在一线卫视播出,且严禁注水剧。
政策和审查的收紧,使得大女主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暴露,比如多数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大女主戏多对真实历史有所篡改,且集数动辄七八十集。日前《如懿传》曾被多个微博自媒体爆料是因审核问题,被打回去重新剪辑了,也有人称是集数过长,要分上下两部播出。
但对历史正剧和现实主义题材,广电近一年曾在文件中多次表示鼓励并扶持现实主义题材和历史正剧的创作,卫视古装剧限额中历史正剧也并不受影响,而这两大题材,正在大男主戏创作的热门题材。可以看出,在明年的20部大男主戏中,现实主义题材和历史正剧占了将近半壁江山,历史正剧有《曹操》《天下长安》《三国机密》《霍去病》四部,而现实主义题材有《大江大河》《因法之名》《中国式合伙人》三部。
基于大女主戏的审美疲劳和政策风向的转变,大男主戏在沉寂几年之后,迎来机遇,开始重新复苏,在未来待开发市场广阔的境况下,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也都在转变制作和选剧方向。在2018年的大男主戏角力中,欢瑞世纪、慈文传媒、新丽传媒、唐人影视、完美世界、正午阳光等均有作品上阵,慈文还拿下了《大秦帝国》系列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准备重启该系列。
不过一向擅长言情偶像剧制作的华策似乎对大男主戏没多大兴趣,华策明年的头部剧《凰权》《独孤皇后》《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甜蜜暴击》等,仍主要在发力大女主戏和都市言情剧。
而视频网站和卫视在选剧上,也开始重视大男主戏,有的甚至参与到了投资制作中,比如优酷就为《武动乾坤》的联合出品方。从三大视频网站2018年的片单可以看出,视频网站自制的大男主戏达到了6部,在版权剧中,视频网站也开始争抢大男主戏的独播权。
在一线卫视中,湖南卫视对大男主戏的布局最广,先后购入了《斗破苍穹》《武动乾坤》《远大前程》《庆余年》四部剧,且湖南卫视还是《庆余年》的联合出品方。此外,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也均有发力。
二线卫视中,河北卫视也对大男主戏野心勃勃。今年8月,河北广播电视台的恳谈会上公布《曹操》将在2018年登陆河北卫视,并进行独家首播,河北卫视的宣传片中也称《曹操》是2018年的重点项目,据悉,《曹操》投资成本高达7亿。
收视口碑难两全、投资回报风险高
大男主戏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
虽然在大女主戏霸屏的电视剧市场,大男主戏已经撕开了一个裂口,磨刀霍霍。但现在的市场,对大男主戏来说同时也是挑战,未必有多友好。整体来看,大男主戏未来的发展之路,面临着以下三点难题:
1. 收视口碑难两全
收视口碑难两全,可以说是大男主戏最大的“痛处”。回顾一下今年的大男主戏,《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央视播出后收视惨淡,《大明王朝》年初在优酷复播,现在总播放量仅2.2亿次,《军师联盟》与《琅琊榜之风气长林》卫视收视率更是一度徘徊在0.5%以下。但这些剧,豆瓣评分无一不在8分以上。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仍是大男主戏难以拿下为电视剧贡献收视的中坚力量,即女性观众。当下整体来说是一个以女性消费导向为主的市场,大女主戏能笑傲这么多年,无疑也是因为女性已经成为现在文化工业中最大的消费群体,而在女性地位与“女权”意识逐渐提升的现在,大女主戏满足了众多女性心理需求与欲望影射。
但这种心理需求和欲望影射,很难复制到大男主戏身上。《大秦帝国》《大明王朝》《军师联盟》等大男主戏往往是男性观众的心头好,受众中男性比例也远远大于女性比例,但男性受众却往往对于追剧并无执念,自然很难贡献收视率,更别提为电视剧相关话题打榜、为植入的广告或者为衍生品买单等。
2. 严肃题材限制不讨喜
今年播出的大男主戏《大秦帝国》《军师联盟》《大明王朝》等,无一不是严肃题材,而以2018年大男主戏片单来看,也多是历史剧、武侠剧、现实主义等题材。在盛行快消文化的当下,深度的“家国情长”本身话题度就不高,没有“小情小爱”讨喜。
对将电视剧更多当做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观众来说,严肃题材的受众范围注定小众。而以今年收视扑街的几部大男主戏来看,主演几乎都为老戏骨,虽然这保障了剧集的质量,但没有偶像明星加持,也意味很难得到粉丝流量的眷顾。
3. 市场机制未形成,投资回报风险高
在2018年的大男主戏的投资成本中,《曹操》投资7亿、《武动乾坤》、《长安十二时辰》投资6亿、《天下长安》投资5亿,投资金额在5亿左右的比比皆是。虽然数据仍未得到官方确认,但以今年的头部剧投资大关都在5亿左右来看,这些需要大制作的历史大剧、古装传奇剧的投资金额也只会高不会低。
但目前的大男主戏,盈利空间远没有想象中大。首先,在收视率不景气的情况下,就算卖出天价版权费有时候也很难拿到全部的片款,这个问题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曾在《当代东方因《军师联盟》欠款4800万被告,回款慢、坏账多一直是电视剧行业的通病》以《军师联盟》为例讨论过。
其次,在电视剧的广告收益方面,大男主戏的局限也很大。上半年,行走的“广告播放器”《欢乐颂》植入品牌高达50多个,对广告商来说,女性题材的电视剧植入相对容易也价值大,而大男主戏就不是了,因为历史年代感与严肃题材的氛围,大男主戏在植入上困难重重,比如今年的《白鹿原》,就仅有泾新茯茶与两面针两个广告。《军师联盟》也很少有植入广告,而是多以贴片广告的形式出现。
这无疑都加剧了大男主戏的投资回报风险。在大男主戏刚刚复苏,处于正在摸索的阶段下,成熟的市场机制并未形成,“IP+小花”配置的头部大女主戏几乎拍了就是爆款,但大男主戏就很难压中宝,像《人民的名义》和《琅琊榜》这种收视口碑双丰收的现象级大男主戏的成功,目前来说仍很难复制。
基于《琅琊榜》第一部的成功,第二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在剧本创作之初就被爆出仅视频网站的单集版权费就卖出了800万元,虽然该系列剧集制片人侯鸿亮没有正面回应,但他曾谈到《琅琊榜2》卖得比他想象中高。以此推测,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购买该剧也是斥了巨资,但该剧播出后却并没有延续第一部的神话,收视率更是一度徘徊在0.3%左右,持续低迷。
在各种不利的市场因素之下,大男主戏有时候也让买方望而生畏。以《秋蝉》和《天下长安》来说,两部电视剧的播放品平台目前都未确定。《秋蝉》此前传出已被湖南卫视买下,但其并没有出现在湖南卫视2018年的卫视招商推介会中,疑似遭到了退片。而《天才长安》虽有张涵予坐镇,但目前卫视买家也未确认。
依赖IP、卖腐炒CP、杰克苏附体
大男主戏发展之路忧患重重
目前的大男主戏市场,机遇已经来了,但对于影视制作公司来说,还面临着协调口碑与收视,降低投资回报风险性的问题。目前看来,许多制片方都已经找到了一个比较保险的方法,那就是“IP+小鲜肉”的模式。据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统计,在2018年的大男主戏中,IP剧高达12部,占比超过一半。
在12部IP剧中,以天蚕土豆、猫腻、南派三叔、马伯庸的小说居多。在这些作家当中,除了马伯庸相对主流,其他作者都是网络文学起家。但不论哪种方式,IP改编的便利性都毋庸置疑,既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还节省了原创剧本的功夫。
而这12部IP剧,几乎都由小鲜肉担纲主演,比如吴磊、杨洋、张若昀、任嘉伦、陈伟霆等。“IP+小鲜肉”,这个玩法很熟悉,就是大女主戏“IP+小花”的翻版,当然,大女主戏已经用了几年的时间证明了这个模式的成功性,而大男主戏的置换,无疑是为了收割主流的女性观众、收割粉丝流量。
这本质上仍是大男主戏在演员阵容上对女性观众的审美迎合,“小鲜肉”这个群体主打的就是以女性群体为消费对象。虽然“大男主戏”很难满足女性的心理需求和欲望影射,但是可以用“颜值”来吸引女性观众驻足,最终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除了“IP+小鲜肉”的“魔法”,现在的大男主戏,还有一种常见的圈粉方式就是“卖腐”、组“CP”。在有的大男主戏中,虽然剧情上并无影射,但制作方会将“炒CP”当做宣传与营销噱头,为大男主戏增加看点,比如《伪装者》与《琅琊榜》中的“明楼CP”、“梅长苏靖王CP”。有的时候,IP原著里就有涉及,影视作品改编时也会故意“卖腐”,比如《盗墓笔记》电影中的“无邪与张起灵CP”。
但其实不管是“IP+小鲜肉”的配置还是故意炒CP、卖腐,其实长久来说都是不利于大男主戏发展的。被IP改编剧“统治”的现象在大女主戏井喷期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但因为过度依赖IP,大女主戏市场题材匮乏、创新缺失,最后沦为流水线产品,也终将会遭到市场抛弃,整体来看,过度依赖IP并非好事。
尤其是在一些IP本身质量堪忧的情况下,一不小心就会走上和“玛丽苏”相同的“杰克苏”之路,平淡无奇的男主角一路开挂,最终登上人生巅峰,只不过把女性换成了男性。例如此前的《青云志》中,主角草庙村少年张小凡资质平平、一无所成、在捡到神器“摄魂”之后一路开挂,而《择天记》的套路也不尽相同。
对2018年的大男主戏来说,《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将夜》等IP改编的故事,都带着草根崛起的味道,在影视化的过程中是否会陷入和《择天记》《青云志》一样的套路,还很难说。
整体来看,大男主戏已经回暖,而且即将迎来第一个爆发期,未来市场待开发的空间还有很大。但为了讨好市场,有的大男主戏似乎已经开始变味,这其实是个不好的兆头,国产电视剧不缺和大女主戏相似的玩法,缺的是格局和境界的提升,如果走大女主戏的老路,恐怕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本文首发微信号:镜像娱乐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