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冯小刚的“老炮儿”编剧朋友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冯小刚的“老炮儿”编剧朋友圈

这是一个有着浓重“老炮儿”色彩的圈子,而冯小刚交好的“老炮儿”多半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大院子弟。

12月15日,冯小刚的《芳华》正式上映,首周末三天,到周一早上累计票房达到 3.41亿,上映10天票房破8亿。豆瓣评分7.8 分,猫眼评分9.1 分,评分仅次于《一地鸡毛》和《甲方乙方》,在冯小刚的电影列表里排第三。

《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的合作处女秀。在电影宣传之初,冯小刚曾说《芳华》是他从年轻时就想拍的题材,算是献给自己青春的颂歌。

有网友说,冯小刚的成功,源自于他有中国最强大的编剧朋友圈,比如中国最好的都市平民写作者王朔,中国最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写作者刘震云,以及在商业和艺术上平衡度把握精准的刘恒等。现如今,他第一次合作的严歌苓,也有望帮他把《芳华》打造成冯氏电影的另一座里程碑。

从左至右:刘恒 刘震云 王朔

盘点冯小刚的编剧朋友圈,恩怨纠葛一箩筐,来来去去三十年,也不过是几张熟面孔而已。时间倒退几年,想要挤进冯小刚的编剧朋友圈,几乎是“圈外人”无法企及的事情。

01

要谈论冯导的编剧朋友圈,首先要说王朔。

王朔早早地在80 年代的影视圈成名,彼时冯小刚还只是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的美工师,通过郑晓龙的引荐结识了王朔。至于冯小刚是如何像追求心爱的姑娘那样千方百计与王朔交好,坊间故事流传甚多。

以王朔为核心拓展开去,是一众成长于上世纪50年代的影视圈大佬——刘震云、叶京、郑晓龙、马未都、葛优、张国立、华谊的王氏兄弟等,姜文在这支队伍里,都只能自居小弟。

这些人最初的交集,大部分可以追溯到那部被载入电视剧史册的《编辑部的故事》,如果你没看过这部老剧也没关系,网上流传甚广的“葛优瘫”,正是出自此剧。

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编辑名单里赫然在列的是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的大名,是的,那个年代马未都还不是现在的收藏大师,王朔引荐给编剧马未都的冯小刚,还依然只是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的美工。

这是一个有着浓重“老炮儿”色彩的圈子,而冯小刚交好的“老炮儿”多半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大院子弟。

例如,王朔和叶京是邻居,住一个大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位列八部第二;郑晓龙是总后大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马未都则出身于空军五七干校。

冯小刚 叶京

倘若你是一个出生在那个年代的新人编剧,如果既不是专业出身,又不会写部队情结和年代戏,怕是冯小刚瞧都不会瞧你一眼。

在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里,那个心有理想主义、在一片混乱中依然坚持着老派规矩的“老炮儿”,则被广大群众认为是他自己的投射。

娱乐圈,说白了混的就是个脸熟,冯小刚似乎尤其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人合作。以《一九四二》为例,不论市场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如何,这部片子的主创阵容特别值得研究:

原作和编剧:从1993 年的《一地鸡毛》就开始和冯小刚合作的铁哥们刘震云,二人先后合作推出了《手机》、《我不是潘金莲》等多部作品。

男主张国立:冯小刚的好哥们,从2000年合作《一声叹息》开始,在《手机》、《一九四二》中均有合作。有媒体报道,二人曾于2003年各出资500万成立公司,关系好到不需要约定谁来做董事长,双方平起平坐,都做执行董事。

男二张默:张国立的儿子。

女主徐帆:冯小刚的老婆。

女二王子文:被冯小刚捧起来的王朔的前女友。

这部被冯小刚称为家国情怀的电影,变成了圈子里熟人们轮番登场表演。

《一九四二》的票房是众人意料之外的滑铁卢,2011 年与冯小刚重修旧好的王朔立即挺身而出,帮他出了一部恶评如潮但是赚的盆满钵满的《私人订制》,算是挽回了一些颜面。

去年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演员表里多了一些冯小刚首次合作的演员,不过编剧依然是刘震云,背后依然有“老炮儿男人帮”的影子。

02

冯小刚选的新编剧严歌苓,是编剧界如雷贯耳的存在。

生于1958年的严歌苓,22 岁进入部队当文艺兵。单从这点上看,冯小刚依然没有跳出他一贯的冯氏朋友圈择友标准。

严歌苓生于文人世家,走上创作之路后,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与莫言、余华、迟子建成为同学。后又进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文学就读,获艺术硕士学位及写作最高MFA学位,成为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百年建校史上的首位华人校友。

尽管《芳华》是严歌苓与冯小刚的首次合作,但严歌苓与华语电影圈已经纠缠了20年。李安、张艺谋、陈凯歌、陈冲等都先后与严歌苓有过合作,诞生了《少女小渔》、《天浴》、《梅兰芳》、《金陵十三钗》等华语电影著作。

聊起写《芳华》的起因,严歌苓近期在上海书展《芳华》读者见面会上说道,大概在四年前,冯小刚导演跟她说:“我们俩拍一个文工团的电影吧,你我都是文工团的,我现在特别怀念那段生活。”

她说好啊。冯小刚讲了对这部电影的大致想法,严歌苓答应先写写看。

《芳华》里的故事,是严歌苓的一段青春经历,里面的人物有她从小到大接触的战友们的影子。她在文工团生活了10 年,跳舞跳了8年,后来又当了 5年创作员。这段时间,她和战友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练功在一起,朝夕相处。回忆起来,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景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所以,这部《芳华》可以说是最贴近她自己、最贴近她亲身经历的一部小说。

事实上,这不仅是严歌苓的青春,也是冯小刚的青春。

跳脱出了原先的“老炮儿男人帮”,冯小刚依然选择了与自己有相同年代背景,专业出身的严编剧。

所以,想要获得冯导垂青的新人编剧们,还是回家先找你们的爷爷奶奶多聊聊天,去感受他们年轻时代的故事,也许有一年,当你能写出一个富有老炮儿色彩的故事,更有那么一丢丢机会挤进冯导的编剧朋友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冯小刚

  • 《非诚勿扰3》票房失利,冯小刚也拉不动华谊兄弟
  • 当冯小刚的电影开始与时代脱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冯小刚的“老炮儿”编剧朋友圈

这是一个有着浓重“老炮儿”色彩的圈子,而冯小刚交好的“老炮儿”多半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大院子弟。

12月15日,冯小刚的《芳华》正式上映,首周末三天,到周一早上累计票房达到 3.41亿,上映10天票房破8亿。豆瓣评分7.8 分,猫眼评分9.1 分,评分仅次于《一地鸡毛》和《甲方乙方》,在冯小刚的电影列表里排第三。

《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的合作处女秀。在电影宣传之初,冯小刚曾说《芳华》是他从年轻时就想拍的题材,算是献给自己青春的颂歌。

有网友说,冯小刚的成功,源自于他有中国最强大的编剧朋友圈,比如中国最好的都市平民写作者王朔,中国最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写作者刘震云,以及在商业和艺术上平衡度把握精准的刘恒等。现如今,他第一次合作的严歌苓,也有望帮他把《芳华》打造成冯氏电影的另一座里程碑。

从左至右:刘恒 刘震云 王朔

盘点冯小刚的编剧朋友圈,恩怨纠葛一箩筐,来来去去三十年,也不过是几张熟面孔而已。时间倒退几年,想要挤进冯小刚的编剧朋友圈,几乎是“圈外人”无法企及的事情。

01

要谈论冯导的编剧朋友圈,首先要说王朔。

王朔早早地在80 年代的影视圈成名,彼时冯小刚还只是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的美工师,通过郑晓龙的引荐结识了王朔。至于冯小刚是如何像追求心爱的姑娘那样千方百计与王朔交好,坊间故事流传甚多。

以王朔为核心拓展开去,是一众成长于上世纪50年代的影视圈大佬——刘震云、叶京、郑晓龙、马未都、葛优、张国立、华谊的王氏兄弟等,姜文在这支队伍里,都只能自居小弟。

这些人最初的交集,大部分可以追溯到那部被载入电视剧史册的《编辑部的故事》,如果你没看过这部老剧也没关系,网上流传甚广的“葛优瘫”,正是出自此剧。

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编辑名单里赫然在列的是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的大名,是的,那个年代马未都还不是现在的收藏大师,王朔引荐给编剧马未都的冯小刚,还依然只是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的美工。

这是一个有着浓重“老炮儿”色彩的圈子,而冯小刚交好的“老炮儿”多半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大院子弟。

例如,王朔和叶京是邻居,住一个大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位列八部第二;郑晓龙是总后大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马未都则出身于空军五七干校。

冯小刚 叶京

倘若你是一个出生在那个年代的新人编剧,如果既不是专业出身,又不会写部队情结和年代戏,怕是冯小刚瞧都不会瞧你一眼。

在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里,那个心有理想主义、在一片混乱中依然坚持着老派规矩的“老炮儿”,则被广大群众认为是他自己的投射。

娱乐圈,说白了混的就是个脸熟,冯小刚似乎尤其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人合作。以《一九四二》为例,不论市场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如何,这部片子的主创阵容特别值得研究:

原作和编剧:从1993 年的《一地鸡毛》就开始和冯小刚合作的铁哥们刘震云,二人先后合作推出了《手机》、《我不是潘金莲》等多部作品。

男主张国立:冯小刚的好哥们,从2000年合作《一声叹息》开始,在《手机》、《一九四二》中均有合作。有媒体报道,二人曾于2003年各出资500万成立公司,关系好到不需要约定谁来做董事长,双方平起平坐,都做执行董事。

男二张默:张国立的儿子。

女主徐帆:冯小刚的老婆。

女二王子文:被冯小刚捧起来的王朔的前女友。

这部被冯小刚称为家国情怀的电影,变成了圈子里熟人们轮番登场表演。

《一九四二》的票房是众人意料之外的滑铁卢,2011 年与冯小刚重修旧好的王朔立即挺身而出,帮他出了一部恶评如潮但是赚的盆满钵满的《私人订制》,算是挽回了一些颜面。

去年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演员表里多了一些冯小刚首次合作的演员,不过编剧依然是刘震云,背后依然有“老炮儿男人帮”的影子。

02

冯小刚选的新编剧严歌苓,是编剧界如雷贯耳的存在。

生于1958年的严歌苓,22 岁进入部队当文艺兵。单从这点上看,冯小刚依然没有跳出他一贯的冯氏朋友圈择友标准。

严歌苓生于文人世家,走上创作之路后,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与莫言、余华、迟子建成为同学。后又进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文学就读,获艺术硕士学位及写作最高MFA学位,成为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百年建校史上的首位华人校友。

尽管《芳华》是严歌苓与冯小刚的首次合作,但严歌苓与华语电影圈已经纠缠了20年。李安、张艺谋、陈凯歌、陈冲等都先后与严歌苓有过合作,诞生了《少女小渔》、《天浴》、《梅兰芳》、《金陵十三钗》等华语电影著作。

聊起写《芳华》的起因,严歌苓近期在上海书展《芳华》读者见面会上说道,大概在四年前,冯小刚导演跟她说:“我们俩拍一个文工团的电影吧,你我都是文工团的,我现在特别怀念那段生活。”

她说好啊。冯小刚讲了对这部电影的大致想法,严歌苓答应先写写看。

《芳华》里的故事,是严歌苓的一段青春经历,里面的人物有她从小到大接触的战友们的影子。她在文工团生活了10 年,跳舞跳了8年,后来又当了 5年创作员。这段时间,她和战友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练功在一起,朝夕相处。回忆起来,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景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所以,这部《芳华》可以说是最贴近她自己、最贴近她亲身经历的一部小说。

事实上,这不仅是严歌苓的青春,也是冯小刚的青春。

跳脱出了原先的“老炮儿男人帮”,冯小刚依然选择了与自己有相同年代背景,专业出身的严编剧。

所以,想要获得冯导垂青的新人编剧们,还是回家先找你们的爷爷奶奶多聊聊天,去感受他们年轻时代的故事,也许有一年,当你能写出一个富有老炮儿色彩的故事,更有那么一丢丢机会挤进冯导的编剧朋友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