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工智能:美团的AB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工智能:美团的AB面

人工智能赋能B2,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未来。

美团外卖又出黑科技

美团外卖前几天在总部召开了一个发布会,发布了一个智能语音助手,简单来说,这个助手能够支持骑手全程通过语音和系统进行沟通,确认,避免了手动操作,提高了效率。

举个例子,以派单为例,语音系统会说,派单,从XX到XX,收到回复,骑手只需要说,收到,系统就可以确认派单。到了用户家附近的时候,骑手亦可以通过语音关键词回复,直接拨打电话,从而避免了掏出手机这个动作。

除此之外,这个系统还会在电量过低的时候提醒骑手,骑行速度过快的时候提醒骑手放慢速度,以及到达顾客附近,自动提示顾客的地址。

这个被称为美团外卖人工智能的产品,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

典型的硅谷创业应该是这样的:几个从斯坦福或者麻省理工辍学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然后钻进一家车库,做出一个特别牛逼的产品,这个产品实现了“增长黑客”(growth hacking),用户呈几何数增长,然后公司得到风险投资人的青睐,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一家令人尊敬的互联网巨头。

迷你电视剧《硅谷》的剧情套路就是这样,只不过中间出现了大佬抄袭产品的桥段,从而将故事的剧情带入一个荒诞且不可知的方向。但总的来说,精英化+颠覆性产品,似乎成了大众眼中,互联网创业的标本和典范。

在过去几十年copy to china的浪潮里,大量移植于硅谷的产品中,都带有浓浓的硅谷式精英主义的色彩,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创业的“原力”,但正如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从来不缺乏想象力,从硅谷舶来的原力也迅速完成了本地化,迅速开始了自身的进化,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年代,出现了很多硅谷从未有过的,并且是根植于国内的,特色的互联网产品。

其实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1、整个互联网可以分成两类:A类是供给和履约在线上,B类是供给和履约在线下。B类又可以分为:以SKU为中心的供给B1和以Location为中心的服务B2。B2是2012年到现在为止中国互联网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换句话说,像百度,腾讯这样的公司,他们的产品,供给,履约(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服务闭环)是纯线上的,而像京东阿里这样的公司,则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因为涉及到线下的物流仓储配送),所以属于B类。

而整个B类中,B1是以SKU为中心的供给制,也就是大部分电商模式,怎么理解呢,其实很好解释,为什么大家要在京东淘宝上买东西,无非几个原因,东西多,便宜,能买到周围买不到的东西,而吸引用户前往购物的冬季,就是无穷无尽的商品库。

什么又是location的B2服务?最典型的就是像美团外卖,滴滴打车,猫眼电影,ofo这样的,根据用户的位置提供相应的服务。

也就是说,你的服务,是基于你所在的位置提供的,而不是商品的供给量和供给维度决定的。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导致了两类企业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和策略也截然不同。

A类企业的人工智能,大多数是做一些高大上的技术,比如无人车啊图像识别啊,但是B2类,从LBS出发的服务类企业,会让高科技更接地气、更实用,比如这次发布的智能语音助手系统,以及之前发布的小区守卫。

A类企业最典型的就是百度。百度的主营业务(搜索广告)几乎都是在线上,因此百度的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以技术为主。简单来说,到目前为止,百度的人工智能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以DuerOS操作系统为代表的智能语音产品,和阿波罗为代表无人车开放平台,而在技术层面,则涵盖了图片识别、人脸识别以及语音识别等一系列技术。

百度无人车

而B1类的公司,最典型的是阿里,则把重心放在了大数据上,比如阿里之前宣布成立NASA计划,并且不久之前还成立达摩院,对于B1企业来说,SKU意味着交易,而交易沉淀下来的数据,能够促进整个交易的循环,因此,B1企业的人工智能策略,更在于大数据的挖掘,无论是瓜子二手还是京东,逻辑都是如此。

相比起来,B2的企业更接地气,因为产品的履约都在线下,要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履约问题,因此,简单,好用,方便,是B2企业对待人工智能的基本逻辑。

我们看到,不论是这次推出的智能语音助手,还是之前的小区卫士,都是这样,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整个服务的效率,使之达到经济学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的状况,包括对于ERP企业的投资,以及支付产品,支付手段的更新迭代,都体现了B2类企业在面对消费痛点时的解决智慧。

B2类产品的典型场景

最典型的比如外卖,外卖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依靠中国庞大的人力+互联网产品实现区块化的覆盖,现在美团和饿了么的日订单已经几千万,覆盖的城市达到几百座,换句话说每天有几千万人是靠美团活着的,可以这么说,即便是全球,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运营起这么庞大的人力和订单量。

这其实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配送小哥,为什么美团外卖只有中国有,而国外都是一些区域性的配送平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城市人口比较密集,无论是商家还是用户,配送的距离都很近,订单如果到了一定的量,就能够抹平折返和配送中损耗的时间。

在B2产品的竞争中,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差距是巨大的,主要是有四个因素决定:人力成本、人口密度、人口规模、代际竞争。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美团外卖,现在光是配送的活跃骑手就高达50万,要管理好这么庞大的人力,显然是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

中国充足的劳动力储备,决定了从土壤决定论来看,至少是在LBS领域,中国是一个比美国更好的市场。

这也决定了,两类企业对待人工智能不同的态度。

为什么王慧文说B2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为本质上来说,B2提供的履约门槛会更高,因为你的服务是动态的,基于LBS位置的,不管是打车,还是外卖,还是团购,这意味着服务本身是随着用户的位置进行迁移,如果服务因为地理位置造成了体验上的落差,这其实对消费者伤害很大。

但覆盖的区域那么大,用户那么多,怎么能保证提供的服务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始终如一呢?而且这些线下服务背后,需要有大量的后端的服务支持,比如骑手,比如ERP,比如派单系统,比如支付,所以这就是王慧文所说的,为什么B2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的原因。

所以对于B2企业来说,人工智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路,因为它能够更大程度的优化和提升服务的效率,从派单路线设计(要知道现在有的平台依然是站长派单),到智能语音服务,再到小区进出门管理,莫不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赋能B2,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工智能:美团的AB面

人工智能赋能B2,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未来。

美团外卖又出黑科技

美团外卖前几天在总部召开了一个发布会,发布了一个智能语音助手,简单来说,这个助手能够支持骑手全程通过语音和系统进行沟通,确认,避免了手动操作,提高了效率。

举个例子,以派单为例,语音系统会说,派单,从XX到XX,收到回复,骑手只需要说,收到,系统就可以确认派单。到了用户家附近的时候,骑手亦可以通过语音关键词回复,直接拨打电话,从而避免了掏出手机这个动作。

除此之外,这个系统还会在电量过低的时候提醒骑手,骑行速度过快的时候提醒骑手放慢速度,以及到达顾客附近,自动提示顾客的地址。

这个被称为美团外卖人工智能的产品,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

典型的硅谷创业应该是这样的:几个从斯坦福或者麻省理工辍学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然后钻进一家车库,做出一个特别牛逼的产品,这个产品实现了“增长黑客”(growth hacking),用户呈几何数增长,然后公司得到风险投资人的青睐,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一家令人尊敬的互联网巨头。

迷你电视剧《硅谷》的剧情套路就是这样,只不过中间出现了大佬抄袭产品的桥段,从而将故事的剧情带入一个荒诞且不可知的方向。但总的来说,精英化+颠覆性产品,似乎成了大众眼中,互联网创业的标本和典范。

在过去几十年copy to china的浪潮里,大量移植于硅谷的产品中,都带有浓浓的硅谷式精英主义的色彩,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创业的“原力”,但正如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从来不缺乏想象力,从硅谷舶来的原力也迅速完成了本地化,迅速开始了自身的进化,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年代,出现了很多硅谷从未有过的,并且是根植于国内的,特色的互联网产品。

其实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1、整个互联网可以分成两类:A类是供给和履约在线上,B类是供给和履约在线下。B类又可以分为:以SKU为中心的供给B1和以Location为中心的服务B2。B2是2012年到现在为止中国互联网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换句话说,像百度,腾讯这样的公司,他们的产品,供给,履约(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服务闭环)是纯线上的,而像京东阿里这样的公司,则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因为涉及到线下的物流仓储配送),所以属于B类。

而整个B类中,B1是以SKU为中心的供给制,也就是大部分电商模式,怎么理解呢,其实很好解释,为什么大家要在京东淘宝上买东西,无非几个原因,东西多,便宜,能买到周围买不到的东西,而吸引用户前往购物的冬季,就是无穷无尽的商品库。

什么又是location的B2服务?最典型的就是像美团外卖,滴滴打车,猫眼电影,ofo这样的,根据用户的位置提供相应的服务。

也就是说,你的服务,是基于你所在的位置提供的,而不是商品的供给量和供给维度决定的。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导致了两类企业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和策略也截然不同。

A类企业的人工智能,大多数是做一些高大上的技术,比如无人车啊图像识别啊,但是B2类,从LBS出发的服务类企业,会让高科技更接地气、更实用,比如这次发布的智能语音助手系统,以及之前发布的小区守卫。

A类企业最典型的就是百度。百度的主营业务(搜索广告)几乎都是在线上,因此百度的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以技术为主。简单来说,到目前为止,百度的人工智能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以DuerOS操作系统为代表的智能语音产品,和阿波罗为代表无人车开放平台,而在技术层面,则涵盖了图片识别、人脸识别以及语音识别等一系列技术。

百度无人车

而B1类的公司,最典型的是阿里,则把重心放在了大数据上,比如阿里之前宣布成立NASA计划,并且不久之前还成立达摩院,对于B1企业来说,SKU意味着交易,而交易沉淀下来的数据,能够促进整个交易的循环,因此,B1企业的人工智能策略,更在于大数据的挖掘,无论是瓜子二手还是京东,逻辑都是如此。

相比起来,B2的企业更接地气,因为产品的履约都在线下,要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履约问题,因此,简单,好用,方便,是B2企业对待人工智能的基本逻辑。

我们看到,不论是这次推出的智能语音助手,还是之前的小区卫士,都是这样,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整个服务的效率,使之达到经济学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的状况,包括对于ERP企业的投资,以及支付产品,支付手段的更新迭代,都体现了B2类企业在面对消费痛点时的解决智慧。

B2类产品的典型场景

最典型的比如外卖,外卖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依靠中国庞大的人力+互联网产品实现区块化的覆盖,现在美团和饿了么的日订单已经几千万,覆盖的城市达到几百座,换句话说每天有几千万人是靠美团活着的,可以这么说,即便是全球,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运营起这么庞大的人力和订单量。

这其实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配送小哥,为什么美团外卖只有中国有,而国外都是一些区域性的配送平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城市人口比较密集,无论是商家还是用户,配送的距离都很近,订单如果到了一定的量,就能够抹平折返和配送中损耗的时间。

在B2产品的竞争中,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差距是巨大的,主要是有四个因素决定:人力成本、人口密度、人口规模、代际竞争。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美团外卖,现在光是配送的活跃骑手就高达50万,要管理好这么庞大的人力,显然是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

中国充足的劳动力储备,决定了从土壤决定论来看,至少是在LBS领域,中国是一个比美国更好的市场。

这也决定了,两类企业对待人工智能不同的态度。

为什么王慧文说B2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为本质上来说,B2提供的履约门槛会更高,因为你的服务是动态的,基于LBS位置的,不管是打车,还是外卖,还是团购,这意味着服务本身是随着用户的位置进行迁移,如果服务因为地理位置造成了体验上的落差,这其实对消费者伤害很大。

但覆盖的区域那么大,用户那么多,怎么能保证提供的服务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始终如一呢?而且这些线下服务背后,需要有大量的后端的服务支持,比如骑手,比如ERP,比如派单系统,比如支付,所以这就是王慧文所说的,为什么B2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的原因。

所以对于B2企业来说,人工智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路,因为它能够更大程度的优化和提升服务的效率,从派单路线设计(要知道现在有的平台依然是站长派单),到智能语音服务,再到小区进出门管理,莫不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赋能B2,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