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致通信运营商:2018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致通信运营商:2018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2017年对于运营行而言并不好过,转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2017的大戏落下了帷幕,2018年的篇章正在翻开。

在此新旧交替之际,回首的人在思考一年的收获,展望的人在做着2018的规划。若把通信运营商拟人,那在5Giii看来,回首过去,展望未来,通信运营商的内心定然是是五味杂陈,也满怀希望。

中国移动篇:旁观笑我太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2017年,对于中国移动是比较友好的。

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收3889亿元,同比增长5%,超过了电信与联通的营收之和。在净利润方面,上半年中国移动净利润达到627亿元,同比增长3.5%,相当于中国电信与联通利润之和的4倍有余。中国移动的盈利能力更是中国电信的5倍、中国联通的26倍。按此计算,中国移动日均赚3.48亿,不到一周就可赚到联通上半年全部的利润。

在管道化趋势愈加明显的今天,中国移动依旧能够交出如此报表,实力可见一斑。然而,好的业绩,对应的却是一落千丈的口碑。“流氓”、“吸血鬼”、“黑心商家”等等,诸如此类标签被贴在了中国移动的身上。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太“作”。

大的体量给了中国移动十足的底气,任你口诛笔伐,我自岿然不动。在提速降费的背景下,其他运营商的流量已经跟自来水差不多的价格,而移动依旧是我行我素,“5元30兆”坚决不动摇,“50元/GB”用不用随便,“8元套餐保号”?不存在的……

企业追求利益本是应该,但是作为服务型的企业,是不是应该注重一下用户体验,为中国广大的老百姓考虑一下呢?你的企业责任呢?说好的“惠顾于民”呢?朱门酒肉一般的企业罢了!

如果说在这一年中国移动哪个行为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也仅仅是取消长途、漫游费。

9月1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宣布,即日起,正式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手机客户国内电话长途通话费、漫游通话费全面取消,国内主叫通话标准按客户现行资费中的本地市话标准收取,国内被叫免费。

这样的降费,所有的运营商都在进行,中国移动即使做了,也并没有得到任何赞誉。

在这一年,中国移动宽带用户破亿,一副“赶英超美”的大好场面。这是用户对中国移动的认可吗?多少用户抱着“套餐免费送的,不用白不用”的心态,这其实很难统计。不过,在5Giii看来,历史已经证明过“大跃进”不可取,即便用户再多一亿,网速、稳定性等等方面相较其他运营商,依然是硬伤。

也有人对“万人血书”让移动降费提出了异议。观点表示,其实中国移动资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贵。同时,5G商用在即,运营商也需要资金来突入研发、建设基站等。更有颇为偏激者表示,天天骂中国移动资费太高,为什么不去抱怨一下石油价格呢?

也有理性的分析者,认为相对于其他运营商,中国移动的覆盖可以说做的是最好的,假如中国移动与其余两家对飙降价资费,很可能造成大量用户向中国移动迁移,而当前中国移动根本承载不了更大体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无线网络,结果就是网路故障频发、用户网速体验变慢…这是中国移动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即使面对舆论的压力,也必须坚持不降价,或者说缓慢降价的原则。

中国移动资费到底高还是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不过在这场降费提速的较量中,中国移动已经失去了民心。假如2017年呼声甚高的携号转网在2018年全面开启。中国移动流失客户的可能性最大,8亿客户还能剩下多少呢?

中国联通篇: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2017年,是联通收获颇丰的一年。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部署国企混改试点工作,三大运营商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联通,被选为首批混改试点。混改开始后,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大佬纷纷入局,再加上中国人寿、中国中车等企业,总共筹集780亿。天天喊穷的联通一下子直起腰来。

混改资金的注入可以缓解联通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可以加速建设4G网络、布局5G,缩短与另外两家运营商的网络覆盖差距。

伴随着联通混改,中国联通与BAT推出各种各样物美价廉的套餐,如:腾讯王卡,百度圣卡,阿里鱼卡,京东强卡、米粉卡……前前后后近百种套餐业务,得到了市场的追捧。同时,中国联通还推出了“无限流量”冰激凌套餐,以及在固网侧的大招——王卡宽带,“拒绝月租费、拒绝盒子费、拒绝电视费,1天仅1元、不用不花钱”的互联网玩法,彻底变革了固网宽带包年、包半年的商业模式。

面对眼花缭乱的套餐、各式各样的流量卡,消费者也是雾里看花,镜中望月,分不清到底能优惠多少,哪一种套餐更好一些。很多用户认为,互联网套餐相当的便宜,所以办理者很多,甚至很多老用户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强烈要求能够转化新套餐。

其中,发展最好的腾讯王卡,已经发展了5000万用户。可以说,中国联通通过互联网套餐,稳稳地续命。然而,联通与这些企业展开互联网套餐业务,虽然能够获取大量的用户,但拉低了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和议价能力。简单说,经过互联网套餐的冲击,流量再也不可能回到原本的价格。再者,这样的做法,最终只能被互联网绑架,丧失运营商的主导权。

在12月的深圳“混合所有制改革论坛”上,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王晓初表示,中国联通整个“混改”工作量已经完成了92%。目前“混”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主要的工作落脚点在“改”。

2018年,中国联通面临的就是“改”或者说“改”后的重建工作。17年能够靠互联网套餐续命,那到了2018年可还有“妙药灵丹”呢?可以想象,如果中国联通没有新的“玩法”,那2018年的第一场雪,将必然落在中国联通的头上。

这场“互联网化”的改革,中国联通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是决策者的眼光不够长远,而是必须要这样做,唯有割肉补疮,经历当前的挣扎,才能收获更大的未来。

中国电信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2017年的中国电信显得格外的低调,一副默默耕耘的姿态,但电信“宽带贵、服务差”的传说却从未停止在网上流传。

言归正题,如果对于联通而言,“混改”贯穿2017整年,那贯穿中国电信整年的就是一个“混”字。联通推出互联网套餐,电信也推出一个;联通搞了一个166的靓号,电信也也搞出一个199……天天高喊“强势出击”、“秘密大招”,最后结果是,又模仿联通做出来一个互联网套餐。作为“老二”跟在中国移动后面“混”不说,还各种跟着联通“混”。这所谓的默默耕耘,暂时还没见到有什么效果。

当然,2017年中国电信还是做了不少的事情。启动了在800MHz频段上建设LTE 4G网络计划,放弃CMDA;受菲律宾政府邀请,投资菲律宾通信市场;在雄安、深圳等6G城市开通5G试点……中国电信五大生态圈同步精进,并收割了头茬果实:智能连接生态快速扩张,智慧家庭生态基础巩固,新兴ICT生态势头良好,物联网生态已具雏形,互联网金融生态发展加速。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FDD 4G、光纤宽带、IPTV和固定电话运营商。

这是在赞中国电信?其实,在2017这一年中,三大运营商都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成就,无论是中国联通4G方向的优化,还是中国移动在5G方面的研究;无论是中国联通宽带服务的进一步推进,还是中国移动海外建设。就这些而言,只能说中国电信仅仅是逆水行舟者,而行舟的速度也就是跟流速一般罢了。

2017年的中国电信,终究还是稳扎稳打。虽然在高举“转型”的大旗,然而成绩却不明显,仍处在中间的尴尬位置,不上不下。中国电信难道甘心在这“老二”的位置上待个万年?再不转型求存更待何时呢?

在年末,中国电信还陪着中国移动来了一波“改制”,不过中国移动与电信“改制”看似轰动,其实就是从国企进行了公司制的改革,为后续的混改或者国改做了准备,至于后期会如何发展还需观望。不过就现阶段而言,对于用户没有什么意义。

电信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联通混改,移动、电信全民所有变国有独资。回首2017年,运营商变局可谓惊天。

在通信界中有个说法,叫做“移动移不动,联通连不同,电信不能信”,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不可考证。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能说明很多问题。

2018年到了,三大运营商可想过为自己正名呢?

从现阶段来看,无论是谋求自救还是被迫为之,中国联通还算良心。中国电信紧随步伐,移动却自顾自的玩着。其实电信还有联通的的“无限流量”套餐+靓号对用户的吸引力,应该远远不仅是现在所表现的场景,应该能够“蚕食”更多的市场才对。如果说为什么现在中国移动依然处于顶端,归其原因,无外乎,用了多年的手机号不忍舍去,或者是绑定了太多的账号、银行卡等内容。

2018年,携号转网进一步推进,中国移动可做好了应对措施?但愿不是开展“资费战”。

总而言之,2017年对于运营行而言并不好过,转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2017年前后的运营商,如同靖康之难前后的大宋。到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一直为周边小国所欺凌。如果运营商转型再无成效,则必然将面对被互联网公司蹂躏的局面。

再者,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又有谁规定了排名呢?到了2018年,5G试商用的时刻,强者可能愈强,却也很可能被超车。总的来说,机会就摆在面前,但只有抓得住,那才是机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谁是大鹏,谁是燕雀,2018,让我们一同见证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联通

4.6k
  • 被控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中国联通原副总经理曹兴信被公诉
  • 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中国联通原副总经理曹兴信被提起公诉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致通信运营商:2018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2017年对于运营行而言并不好过,转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2017的大戏落下了帷幕,2018年的篇章正在翻开。

在此新旧交替之际,回首的人在思考一年的收获,展望的人在做着2018的规划。若把通信运营商拟人,那在5Giii看来,回首过去,展望未来,通信运营商的内心定然是是五味杂陈,也满怀希望。

中国移动篇:旁观笑我太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2017年,对于中国移动是比较友好的。

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收3889亿元,同比增长5%,超过了电信与联通的营收之和。在净利润方面,上半年中国移动净利润达到627亿元,同比增长3.5%,相当于中国电信与联通利润之和的4倍有余。中国移动的盈利能力更是中国电信的5倍、中国联通的26倍。按此计算,中国移动日均赚3.48亿,不到一周就可赚到联通上半年全部的利润。

在管道化趋势愈加明显的今天,中国移动依旧能够交出如此报表,实力可见一斑。然而,好的业绩,对应的却是一落千丈的口碑。“流氓”、“吸血鬼”、“黑心商家”等等,诸如此类标签被贴在了中国移动的身上。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太“作”。

大的体量给了中国移动十足的底气,任你口诛笔伐,我自岿然不动。在提速降费的背景下,其他运营商的流量已经跟自来水差不多的价格,而移动依旧是我行我素,“5元30兆”坚决不动摇,“50元/GB”用不用随便,“8元套餐保号”?不存在的……

企业追求利益本是应该,但是作为服务型的企业,是不是应该注重一下用户体验,为中国广大的老百姓考虑一下呢?你的企业责任呢?说好的“惠顾于民”呢?朱门酒肉一般的企业罢了!

如果说在这一年中国移动哪个行为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也仅仅是取消长途、漫游费。

9月1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宣布,即日起,正式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手机客户国内电话长途通话费、漫游通话费全面取消,国内主叫通话标准按客户现行资费中的本地市话标准收取,国内被叫免费。

这样的降费,所有的运营商都在进行,中国移动即使做了,也并没有得到任何赞誉。

在这一年,中国移动宽带用户破亿,一副“赶英超美”的大好场面。这是用户对中国移动的认可吗?多少用户抱着“套餐免费送的,不用白不用”的心态,这其实很难统计。不过,在5Giii看来,历史已经证明过“大跃进”不可取,即便用户再多一亿,网速、稳定性等等方面相较其他运营商,依然是硬伤。

也有人对“万人血书”让移动降费提出了异议。观点表示,其实中国移动资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贵。同时,5G商用在即,运营商也需要资金来突入研发、建设基站等。更有颇为偏激者表示,天天骂中国移动资费太高,为什么不去抱怨一下石油价格呢?

也有理性的分析者,认为相对于其他运营商,中国移动的覆盖可以说做的是最好的,假如中国移动与其余两家对飙降价资费,很可能造成大量用户向中国移动迁移,而当前中国移动根本承载不了更大体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无线网络,结果就是网路故障频发、用户网速体验变慢…这是中国移动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即使面对舆论的压力,也必须坚持不降价,或者说缓慢降价的原则。

中国移动资费到底高还是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不过在这场降费提速的较量中,中国移动已经失去了民心。假如2017年呼声甚高的携号转网在2018年全面开启。中国移动流失客户的可能性最大,8亿客户还能剩下多少呢?

中国联通篇: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2017年,是联通收获颇丰的一年。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部署国企混改试点工作,三大运营商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联通,被选为首批混改试点。混改开始后,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大佬纷纷入局,再加上中国人寿、中国中车等企业,总共筹集780亿。天天喊穷的联通一下子直起腰来。

混改资金的注入可以缓解联通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可以加速建设4G网络、布局5G,缩短与另外两家运营商的网络覆盖差距。

伴随着联通混改,中国联通与BAT推出各种各样物美价廉的套餐,如:腾讯王卡,百度圣卡,阿里鱼卡,京东强卡、米粉卡……前前后后近百种套餐业务,得到了市场的追捧。同时,中国联通还推出了“无限流量”冰激凌套餐,以及在固网侧的大招——王卡宽带,“拒绝月租费、拒绝盒子费、拒绝电视费,1天仅1元、不用不花钱”的互联网玩法,彻底变革了固网宽带包年、包半年的商业模式。

面对眼花缭乱的套餐、各式各样的流量卡,消费者也是雾里看花,镜中望月,分不清到底能优惠多少,哪一种套餐更好一些。很多用户认为,互联网套餐相当的便宜,所以办理者很多,甚至很多老用户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强烈要求能够转化新套餐。

其中,发展最好的腾讯王卡,已经发展了5000万用户。可以说,中国联通通过互联网套餐,稳稳地续命。然而,联通与这些企业展开互联网套餐业务,虽然能够获取大量的用户,但拉低了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和议价能力。简单说,经过互联网套餐的冲击,流量再也不可能回到原本的价格。再者,这样的做法,最终只能被互联网绑架,丧失运营商的主导权。

在12月的深圳“混合所有制改革论坛”上,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王晓初表示,中国联通整个“混改”工作量已经完成了92%。目前“混”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主要的工作落脚点在“改”。

2018年,中国联通面临的就是“改”或者说“改”后的重建工作。17年能够靠互联网套餐续命,那到了2018年可还有“妙药灵丹”呢?可以想象,如果中国联通没有新的“玩法”,那2018年的第一场雪,将必然落在中国联通的头上。

这场“互联网化”的改革,中国联通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是决策者的眼光不够长远,而是必须要这样做,唯有割肉补疮,经历当前的挣扎,才能收获更大的未来。

中国电信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2017年的中国电信显得格外的低调,一副默默耕耘的姿态,但电信“宽带贵、服务差”的传说却从未停止在网上流传。

言归正题,如果对于联通而言,“混改”贯穿2017整年,那贯穿中国电信整年的就是一个“混”字。联通推出互联网套餐,电信也推出一个;联通搞了一个166的靓号,电信也也搞出一个199……天天高喊“强势出击”、“秘密大招”,最后结果是,又模仿联通做出来一个互联网套餐。作为“老二”跟在中国移动后面“混”不说,还各种跟着联通“混”。这所谓的默默耕耘,暂时还没见到有什么效果。

当然,2017年中国电信还是做了不少的事情。启动了在800MHz频段上建设LTE 4G网络计划,放弃CMDA;受菲律宾政府邀请,投资菲律宾通信市场;在雄安、深圳等6G城市开通5G试点……中国电信五大生态圈同步精进,并收割了头茬果实:智能连接生态快速扩张,智慧家庭生态基础巩固,新兴ICT生态势头良好,物联网生态已具雏形,互联网金融生态发展加速。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FDD 4G、光纤宽带、IPTV和固定电话运营商。

这是在赞中国电信?其实,在2017这一年中,三大运营商都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成就,无论是中国联通4G方向的优化,还是中国移动在5G方面的研究;无论是中国联通宽带服务的进一步推进,还是中国移动海外建设。就这些而言,只能说中国电信仅仅是逆水行舟者,而行舟的速度也就是跟流速一般罢了。

2017年的中国电信,终究还是稳扎稳打。虽然在高举“转型”的大旗,然而成绩却不明显,仍处在中间的尴尬位置,不上不下。中国电信难道甘心在这“老二”的位置上待个万年?再不转型求存更待何时呢?

在年末,中国电信还陪着中国移动来了一波“改制”,不过中国移动与电信“改制”看似轰动,其实就是从国企进行了公司制的改革,为后续的混改或者国改做了准备,至于后期会如何发展还需观望。不过就现阶段而言,对于用户没有什么意义。

电信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联通混改,移动、电信全民所有变国有独资。回首2017年,运营商变局可谓惊天。

在通信界中有个说法,叫做“移动移不动,联通连不同,电信不能信”,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不可考证。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能说明很多问题。

2018年到了,三大运营商可想过为自己正名呢?

从现阶段来看,无论是谋求自救还是被迫为之,中国联通还算良心。中国电信紧随步伐,移动却自顾自的玩着。其实电信还有联通的的“无限流量”套餐+靓号对用户的吸引力,应该远远不仅是现在所表现的场景,应该能够“蚕食”更多的市场才对。如果说为什么现在中国移动依然处于顶端,归其原因,无外乎,用了多年的手机号不忍舍去,或者是绑定了太多的账号、银行卡等内容。

2018年,携号转网进一步推进,中国移动可做好了应对措施?但愿不是开展“资费战”。

总而言之,2017年对于运营行而言并不好过,转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2017年前后的运营商,如同靖康之难前后的大宋。到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一直为周边小国所欺凌。如果运营商转型再无成效,则必然将面对被互联网公司蹂躏的局面。

再者,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又有谁规定了排名呢?到了2018年,5G试商用的时刻,强者可能愈强,却也很可能被超车。总的来说,机会就摆在面前,但只有抓得住,那才是机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谁是大鹏,谁是燕雀,2018,让我们一同见证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