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网剧关键词盘点:为什么说2017年是网剧的爆发之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网剧关键词盘点:为什么说2017年是网剧的爆发之年?

回顾2017这一年来的网剧市场,一共上线了232部作品,总播放量超过1483亿次,更有多部网剧豆瓣评分达到7分以上,成为引发行业思考的现象级作品。

作者 | 朱婷

2017年对于网络剧来说,绝对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回顾这一年来的网剧市场,一共上线了232部作品,总播放量超过1483亿次,更有多部网剧豆瓣评分达到7分以上,成为引发行业思考的现象级作品。

究竟这一年整个市场的表现如何?下面娱影君结合几个关键词为大家盘点。

题材:

悬疑、古装领跑播放量,

喜剧、青春仍是市场关注重点

提起2017年的网剧市场,就一定少不了《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如果蜗牛有爱情》、《颤抖吧,阿部》、《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你好,旧时光》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它们不仅在数量上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更在品质方面迈入了新阶段。

娱影数据显示,2017年网剧囊括了悬疑、穿越、科幻、喜剧、青春、古装、情感、奇幻等20余个类型,其中喜剧55部、青春剧25部、悬疑37部、古装46部。有意思的是,在总播放量上,喜剧和青春剧的播放量远不如悬疑和古装剧。

在娱影君看来,这是因为多部网剧均含有喜剧元素,青春剧属于大众类型的作品,所以两者在作品数量上所占比重较多。但是受到去年多部其他“小众”类型爆款网剧的冲击,在总播放量上却稍逊一筹。

悬疑、古装剧于2017年的大爆发,为整个市场注入了新力量。

如拉开悬疑探案剧大幕的《河神》,率先拿下豆瓣8.4的高评分和超15亿次的点击量;《白夜追凶》则以9.1分和超45亿点击量的双高成绩成为去年的超级爆款;由爱奇艺联手韩三平打造的《无证之罪》,无论是制作还是故事受到了行业的认可和称赞。

再有2017年多部另类古装剧的上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花间提壶方大厨》开创了美食古装剧的新玩法,很好地揉合了轻喜剧和轻悬疑,有网友评论其是下厨房版本的《还珠格格》;而被誉为高配版《太子妃升职记》的《双世宠妃》,凭借着玛丽苏剧情斩获42.5亿播放量;不走寻常路的外星人剧情《颤抖吧,阿部》则贡献出24亿点击量;刚刚完结的《将军在上》,虽然口碑呈现两个极端,但仍然靠着“男弱女强”的设定一举拿下70亿的超高点击;正在热播的《九州·海上牧云记》截至目前更新至74集,但已收获超85亿的点击,随着剧情的不断更新,这一数字还将被不断刷新。

综上,从题材方面来看,悬疑和古装剧无疑是2017年整个网剧市场的新风尚:重要的是,不仅仅播放数量高,口碑也是令人惊喜。至于明年这两种类型的网剧将带来怎样的表现,又有哪些类型会脱颖而出?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2017年网剧画像:

网生风格、美剧模式愈加明显

网剧与电视剧的对比自其出现就一直存在。对很多观众来说,之前对“网剧”这一概念并不了解,也并不关心。而去年,多部网剧的爆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并且认可网剧。基于这一点,2017年对网剧市场来说无疑是意义非凡的。

网剧的网络属性,即网生风格表现愈加显著,开始与电视剧进行差异化竞争。在《颤抖吧,阿部》、《花间提壶方大厨》等剧里有意设计的颇具网感桥段、花样百出的中插广告等,播出之后多次引发观众的强烈反馈。(详情戳我了解)当然,网生风格早已摆脱了“恶搞”、“粗制滥造”的标签。越来越多的网剧投入规模与电视剧不相上下,甚至更多。

除了内容的网感之外,网剧在总集数、单集时长、更新周期等播出模式方面也开始探索新的方式。

2017年网剧的整体呈现来看,大部分剧的总集数在30集以内,单集时常一般为15-45分钟,更新周期多为周更。这样的“季播剧+周更”的播出形式,提高了单集的制作成本,与美剧模式十分吻合。

《河神》、《白夜追凶》等现象级网剧更是从剧本、拍摄、画面质感等方面替超级优质网剧打了个样。不管是电影般的画面,还是基于社会真实案例的原创剧本,都在试图开创一种接地气的、适应中国特色的“美剧模式”。

内容制作:

平台自制+大公司加持,成功助力网剧爆发

如果认真对比文章中提到的多部现象级网剧,就会发现他们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共同点:几乎都是平台联合头部影视公司或平台牵头自制的剧集。制作结构的多元化和专业化,使得整个市场充满活力,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据娱影数据统计,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视频网站作为直接出品方、制作方,参与投拍的网剧数量占所有上线网剧的31%,且涵盖了多个头部内容,优势十分明显;更有正午阳光、工夫影业、慈文传媒、阿里影业、华策影视等一众头部影视公司,韩三平、陈国富、管虎、孔笙等影视大佬参与网剧的开发与制作;潘粤明、黄轩、张一山、梁丹妮等演技派演员加持,李现、安悦溪、张铭恩、王紫璇等实力新生力量出现,使得网剧在演技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改善。

不得不说,这样综合性提升,无疑成为了网剧迎来爆发的最佳助攻,对网剧内容品质的提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拉动作用。

播出模式:

先网后台成就To C市场

传统的电视剧排播通常以卫视渠道、网络渠道错后或者同步跟播为主。曾经,电视剧和网剧在形式、传播和影响力方面,区分边界较为清晰。

2015年9月,电视剧《蜀山战纪》首先在爱奇艺以付费模式播出,打破了这一传统。随后,2016年1月,安徽卫视、江西卫视将其更名为《仙剑传奇》上星播出,开创了“先网后台”的播出先例。随着视频平台在各类作品排播方面话语权的提升,这一模式在2017年更为普遍。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使用娱影网剧数据系统)

一方面,从“先台后网”到“网台联动”再到“先网后台”这一首发平台的转变,是网剧质变成功的一大证明;另一方面,这种播出模式的改变无形中也拉动了营收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对剧集内容品质的提升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

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也随之凸显:内容与用户之间,原本To B的市场正向着To C高速转变。用户的直观反馈将成为评价一部剧好坏、是否创收、能否盈利的最直接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网剧营收:

付费剧已成为流量的重要来源

不能赚钱的产品再好也无法形成市场,因而不能长久。换句话来说,对于资本和市场而言,更为看重的是产品背后的利益。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2017年的网剧营收亦呈明显增长趋势。

随着视频网站付费用户规模的扩张,付费收看已成为了网剧的主要模式。付费剧成为了各大视频平台流量的重要来源,而流量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商业变现强弱的重要体现。

(数据来自《2017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网剧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与2016年(2015年10月16日-2016年10月15日)45%的平台付费剧比相比,2017年(2016年10月16日-2017年10月15日)上线的206部网剧中,有176部为付费剧,占比达到85%,增长趋势十分明显。此外,176部付费剧的播放量为803亿,已经占到总播放量的近80%。

显然,在优质内容的驱动下,网剧的商业性在2017年也一道迎来了一个制高点,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内容创作者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值得期待且不可估量的网剧市场。

总结:

网剧成功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如果说2014年是网剧元年,那2017年便是网剧迎来爆发的一年。整体上,成功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基于上述关键词的盘点以及相关报告中的主要发现,娱影君整理出以下几点关于2017年网剧的变化和成长:

1. 总量稳中有升,头部效应仍然明显。在同一时间区间内,2017年上线的网剧总数量为232部,与2016年相比较,增加了91部;播放量总计1483亿次,而2016年为319亿次,增速十分明显;其中,排名前十的网剧总播放量超500亿次,占总量的40%左右;

2.内容品质普遍较高,现象级网剧实现口碑+点击双丰收。一方面,这说明了去年网剧在质量方面进步显著;另一方面,说明用户对于市场的评判标准更趋向于好内容+好制作;

3.类型化作品更专业,中国特色的美剧模式成行业标杆。悬疑探案剧、另类古装剧、青春剧、情感剧等类型的纵深发展,走出了新高度,精品化趋势显著;

4.网剧的网生风格逐渐形成,网剧正在被更多行业内外人士感知和认可;

5.制作主体多元化,平台自制、资深影视公司及大佬的加持助力网剧内容品质的提升;

6.独播,付费已成为市场主要模式;

7.网剧成为青年导演,制作人以及新人演员们的培育基地,赋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

当然,伴随着成功和机遇的还有越来越多的挑战。对于网剧的未来尤其是2018年的发展趋势,借用当下一句很红的网络语来说就是:稳住,能赢!

最后附上2017年口碑或点击量较好的网剧片单,欢迎补充哟!

【转载请联系客服;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网剧关键词盘点:为什么说2017年是网剧的爆发之年?

回顾2017这一年来的网剧市场,一共上线了232部作品,总播放量超过1483亿次,更有多部网剧豆瓣评分达到7分以上,成为引发行业思考的现象级作品。

作者 | 朱婷

2017年对于网络剧来说,绝对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回顾这一年来的网剧市场,一共上线了232部作品,总播放量超过1483亿次,更有多部网剧豆瓣评分达到7分以上,成为引发行业思考的现象级作品。

究竟这一年整个市场的表现如何?下面娱影君结合几个关键词为大家盘点。

题材:

悬疑、古装领跑播放量,

喜剧、青春仍是市场关注重点

提起2017年的网剧市场,就一定少不了《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如果蜗牛有爱情》、《颤抖吧,阿部》、《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你好,旧时光》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它们不仅在数量上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更在品质方面迈入了新阶段。

娱影数据显示,2017年网剧囊括了悬疑、穿越、科幻、喜剧、青春、古装、情感、奇幻等20余个类型,其中喜剧55部、青春剧25部、悬疑37部、古装46部。有意思的是,在总播放量上,喜剧和青春剧的播放量远不如悬疑和古装剧。

在娱影君看来,这是因为多部网剧均含有喜剧元素,青春剧属于大众类型的作品,所以两者在作品数量上所占比重较多。但是受到去年多部其他“小众”类型爆款网剧的冲击,在总播放量上却稍逊一筹。

悬疑、古装剧于2017年的大爆发,为整个市场注入了新力量。

如拉开悬疑探案剧大幕的《河神》,率先拿下豆瓣8.4的高评分和超15亿次的点击量;《白夜追凶》则以9.1分和超45亿点击量的双高成绩成为去年的超级爆款;由爱奇艺联手韩三平打造的《无证之罪》,无论是制作还是故事受到了行业的认可和称赞。

再有2017年多部另类古装剧的上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花间提壶方大厨》开创了美食古装剧的新玩法,很好地揉合了轻喜剧和轻悬疑,有网友评论其是下厨房版本的《还珠格格》;而被誉为高配版《太子妃升职记》的《双世宠妃》,凭借着玛丽苏剧情斩获42.5亿播放量;不走寻常路的外星人剧情《颤抖吧,阿部》则贡献出24亿点击量;刚刚完结的《将军在上》,虽然口碑呈现两个极端,但仍然靠着“男弱女强”的设定一举拿下70亿的超高点击;正在热播的《九州·海上牧云记》截至目前更新至74集,但已收获超85亿的点击,随着剧情的不断更新,这一数字还将被不断刷新。

综上,从题材方面来看,悬疑和古装剧无疑是2017年整个网剧市场的新风尚:重要的是,不仅仅播放数量高,口碑也是令人惊喜。至于明年这两种类型的网剧将带来怎样的表现,又有哪些类型会脱颖而出?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2017年网剧画像:

网生风格、美剧模式愈加明显

网剧与电视剧的对比自其出现就一直存在。对很多观众来说,之前对“网剧”这一概念并不了解,也并不关心。而去年,多部网剧的爆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并且认可网剧。基于这一点,2017年对网剧市场来说无疑是意义非凡的。

网剧的网络属性,即网生风格表现愈加显著,开始与电视剧进行差异化竞争。在《颤抖吧,阿部》、《花间提壶方大厨》等剧里有意设计的颇具网感桥段、花样百出的中插广告等,播出之后多次引发观众的强烈反馈。(详情戳我了解)当然,网生风格早已摆脱了“恶搞”、“粗制滥造”的标签。越来越多的网剧投入规模与电视剧不相上下,甚至更多。

除了内容的网感之外,网剧在总集数、单集时长、更新周期等播出模式方面也开始探索新的方式。

2017年网剧的整体呈现来看,大部分剧的总集数在30集以内,单集时常一般为15-45分钟,更新周期多为周更。这样的“季播剧+周更”的播出形式,提高了单集的制作成本,与美剧模式十分吻合。

《河神》、《白夜追凶》等现象级网剧更是从剧本、拍摄、画面质感等方面替超级优质网剧打了个样。不管是电影般的画面,还是基于社会真实案例的原创剧本,都在试图开创一种接地气的、适应中国特色的“美剧模式”。

内容制作:

平台自制+大公司加持,成功助力网剧爆发

如果认真对比文章中提到的多部现象级网剧,就会发现他们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共同点:几乎都是平台联合头部影视公司或平台牵头自制的剧集。制作结构的多元化和专业化,使得整个市场充满活力,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据娱影数据统计,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视频网站作为直接出品方、制作方,参与投拍的网剧数量占所有上线网剧的31%,且涵盖了多个头部内容,优势十分明显;更有正午阳光、工夫影业、慈文传媒、阿里影业、华策影视等一众头部影视公司,韩三平、陈国富、管虎、孔笙等影视大佬参与网剧的开发与制作;潘粤明、黄轩、张一山、梁丹妮等演技派演员加持,李现、安悦溪、张铭恩、王紫璇等实力新生力量出现,使得网剧在演技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改善。

不得不说,这样综合性提升,无疑成为了网剧迎来爆发的最佳助攻,对网剧内容品质的提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拉动作用。

播出模式:

先网后台成就To C市场

传统的电视剧排播通常以卫视渠道、网络渠道错后或者同步跟播为主。曾经,电视剧和网剧在形式、传播和影响力方面,区分边界较为清晰。

2015年9月,电视剧《蜀山战纪》首先在爱奇艺以付费模式播出,打破了这一传统。随后,2016年1月,安徽卫视、江西卫视将其更名为《仙剑传奇》上星播出,开创了“先网后台”的播出先例。随着视频平台在各类作品排播方面话语权的提升,这一模式在2017年更为普遍。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使用娱影网剧数据系统)

一方面,从“先台后网”到“网台联动”再到“先网后台”这一首发平台的转变,是网剧质变成功的一大证明;另一方面,这种播出模式的改变无形中也拉动了营收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对剧集内容品质的提升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

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也随之凸显:内容与用户之间,原本To B的市场正向着To C高速转变。用户的直观反馈将成为评价一部剧好坏、是否创收、能否盈利的最直接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网剧营收:

付费剧已成为流量的重要来源

不能赚钱的产品再好也无法形成市场,因而不能长久。换句话来说,对于资本和市场而言,更为看重的是产品背后的利益。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2017年的网剧营收亦呈明显增长趋势。

随着视频网站付费用户规模的扩张,付费收看已成为了网剧的主要模式。付费剧成为了各大视频平台流量的重要来源,而流量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商业变现强弱的重要体现。

(数据来自《2017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网剧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与2016年(2015年10月16日-2016年10月15日)45%的平台付费剧比相比,2017年(2016年10月16日-2017年10月15日)上线的206部网剧中,有176部为付费剧,占比达到85%,增长趋势十分明显。此外,176部付费剧的播放量为803亿,已经占到总播放量的近80%。

显然,在优质内容的驱动下,网剧的商业性在2017年也一道迎来了一个制高点,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内容创作者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值得期待且不可估量的网剧市场。

总结:

网剧成功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如果说2014年是网剧元年,那2017年便是网剧迎来爆发的一年。整体上,成功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基于上述关键词的盘点以及相关报告中的主要发现,娱影君整理出以下几点关于2017年网剧的变化和成长:

1. 总量稳中有升,头部效应仍然明显。在同一时间区间内,2017年上线的网剧总数量为232部,与2016年相比较,增加了91部;播放量总计1483亿次,而2016年为319亿次,增速十分明显;其中,排名前十的网剧总播放量超500亿次,占总量的40%左右;

2.内容品质普遍较高,现象级网剧实现口碑+点击双丰收。一方面,这说明了去年网剧在质量方面进步显著;另一方面,说明用户对于市场的评判标准更趋向于好内容+好制作;

3.类型化作品更专业,中国特色的美剧模式成行业标杆。悬疑探案剧、另类古装剧、青春剧、情感剧等类型的纵深发展,走出了新高度,精品化趋势显著;

4.网剧的网生风格逐渐形成,网剧正在被更多行业内外人士感知和认可;

5.制作主体多元化,平台自制、资深影视公司及大佬的加持助力网剧内容品质的提升;

6.独播,付费已成为市场主要模式;

7.网剧成为青年导演,制作人以及新人演员们的培育基地,赋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

当然,伴随着成功和机遇的还有越来越多的挑战。对于网剧的未来尤其是2018年的发展趋势,借用当下一句很红的网络语来说就是:稳住,能赢!

最后附上2017年口碑或点击量较好的网剧片单,欢迎补充哟!

【转载请联系客服;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