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00后”登场,《放学别走》表达的青春态度让人看到未来的希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00后”登场,《放学别走》表达的青春态度让人看到未来的希望

可以说《放学别走》可以看做是青少年版本的“吐槽大会”或者是“奇葩大会”,它为“00后”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说的平台,也为成年人们搭建了一个了解“00后”的桥梁。那么如今的“0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

作为国内首档青春期脱口秀节目,《放学别走》试图让“00后”自主地表达自己的青春态度,从而达到一种“代际沟通”的效果,这也可以看做芒果TV再次在垂直细分方面所做的努力。从节目所占的市场位置来说,其丰富了网综脱口秀的品类,但是如果说节目想要获得更大声量的传播力度,可能还是任重而道远。

前几天跨年的时候,在朋友圈刷屏的似乎不是各家卫视拼得“你死我活”的跨年演唱会,而是各位亲朋好友的“18岁照片”。当70、80、90后纷纷开始回忆起自己最美的18岁,最好的旧时光时,也意味着最后一批90后已正式成年,他们在向少年时代说着再见的时候,是的,“00后”已经迫不及待的登场。

说到“00后”,他们还是大家心中那些玩着洋娃娃和各种玩具的“小屁孩”吗?显然,如今“00后”早已成长,他们也有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态度。于是,芒果TV的《放学别走》就为这些“00后”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点播指数:★★★☆☆

好评指数:★★★☆☆

创新指数:★★★☆☆

嘉宾指数:★★☆☆☆

简单说一下《放学别走》的节目设计,在其海报中就已经表达得十分明确:“这个学校就我一个成年人,他们说什么,我完全听不懂。”而这个节目中唯一的成年人就是撒贝宁。每期节目,将会有几位“00后”作为“大人物”发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而7位也是由“00后”组成的智能团将为“大人物”们支招。

可以说《放学别走》可以看做是青少年版本的“吐槽大会”或者是“奇葩大会”,它为“00后”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说的平台,也为成年人们搭建了一个了解“00后”的桥梁。那么如今的“0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

谁说青春就是试卷和考试?它明显还有更丰富的色彩

在《放学别走》的首期节目中,共有3位“大人物”登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首先登场的16岁诺亚大陆CEO喻言,在学习之外的课余时间进行着青少年的创业,甚至赚到了1450万。她说:“当我拿到第一笔一百万的融资时候,很多成年人还在打着《王者荣耀》,拿着基本工资,过着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年纪从来就不等于能力……”可见,如今的“00后”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在更好地学习着如何创业,或者叫如何自我生存。

第二位登场的“大人物”是14岁学霸严祖怀,他此前因编撰“另类”教辅书《共享中考》而走红网络。在《放学别走》中,严祖怀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他认为教辅书要有趣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于是他编写的教辅书是“能文能武”、可分“男女”的,甚至他还将“表情包”的元素运用到了数学教辅书中。而当他受到质疑说其编写的教辅书专业性时,严祖怀也解释道,该书经过多次过审,并反复寻求老师帮助与检查,已经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优化。因此,可以说如今的“00后”除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书本知识,更可贵的是能在学习中不断的思考。

第三位登场的“大人物”是在节目《变形计》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追星女孩”——陈思媛。一名职业的“追星族”要做到什么程度?无论是查航班讯息蹲点,送礼物,用贵的相机,打扮得得体,她们还要想尽办法跟哥哥们说话进行沟通,这些技能对于年纪小小的她们来说说简单也并不简单。虽然“追星族”与学习看似“水火不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00后”即使是追星,也体现出了有条不紊的系统性以及她们的积极性。

而在《放学别走》的首期节目中,除了这三位“大人物”,还有11岁的街舞“舞王”杨崇喆、14岁的跆拳道冠军李静雯以及17岁的“超模”唐赫等等。这些个性十足的“00后”聚集在《放学别走》中,他们逻辑清晰、目标明确,即使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被所有人认同,但是他们在台上的精彩讲述仍旧值得大家为其鼓掌。是的,这才是“00后”的青春,充满了独立与智慧的青春。

除了自我态度的表达,《放学别走》更是“代际沟通”桥梁

虽然《放学别走》的主体是“00后”,他们在舞台上表达的各种世界观与态度可能会令成人们感到“奇葩”或者说不可思议,但是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次“00后”与成人世界的代际沟通。

首先,是与“校长”撒贝宁的沟通。撒贝宁作为北大毕业的才子,他是能够在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中找到平衡的优秀主持人,也是不少70、80、90后心中的楷模。可是在《放学别走》中撒贝宁却一次次被“00后”震惊到,当听到喻言的态度时,他笑说:“给我拿个桶来,我要吐血。”而当现场的“00后”说:“现在的90后已经是老阿姨了好吗?”的时候,撒贝宁更是直言“录不下去了。”还有当“00后”智囊团“刁难”嘉宾时,撒贝宁也会神总结道:“现在小孩的思维有时候还真的跟不上。”

并且在节目中,撒贝宁似乎就是“成人世界”的一个隐喻,由此撒贝宁时常抛出疑问,实际上也是向观众普及着“00后”的世界。例如撒贝宁对于“小白兔”、“开站”、“手幅”等追星用语表现出的困惑,实际上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不是吗?

其次,在《放学别走》中还有与“大神”的直接沟通。首期节目中编写另类教辅的严祖怀就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创作团队——“曲一线”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曲一线”称严祖怀编写的教辅是“有亮点”,而在互动环节,“00后”智囊团则向“曲一线”出题,谁知反被教育:“回去好好把这个五三中考做一做。”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互动中,增强了节目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得“00后”有了与“成年人”平等的话语权。

丰富网综脱口秀品类,《放学别走》仍需努力得更多

作为国内首档青春期脱口秀节目,《放学别走》试图让“00后”自主地表达自己的青春态度,从而达到一种“代际沟通”的效果,这也可以看做芒果TV再次在垂直细分方面所做的努力。从节目所占的市场位置来说,其丰富了网综脱口秀的品类,但是如果说节目想要获得更大声量的传播力度,可能还是任重而道远。

比如,如果说《吐槽大会》将“怼文化”做到了极致,在节目中人们能够找到那个“吐槽的快感”,那么《放学别走》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应该让人们找到一种归属感或者快感。目前来看,《放学别走》给人的感觉是,观众是“观者”,通过收看节目人们可以了解到“00后”的世界,但遗憾的是,《放学别走》缺少了一些代入感,也就是观众很难通过收看节目找到参与的快感。对于青少年受众而言,这些节目中的“代表”是否真能“代表他们”?而对于成年观众来说,《放学别走》则更加难以让其找到归属感了。

再比如说《奇葩大会》或者《奇葩说》中,通过富有个性的选手,通过他们的“金句”的广泛传播往往也能够提高节目的传播力。由此,《放学别走》还应该高度提炼出“00后”所传达出来的态度,从而将其制作成“鸡汤”进行病毒式传播,才有可能提升这些“00后”表达出的态度的价值。否则,由于节目本身就是以“00后”为主体,已经没有太多的“吸睛点”,如果连观点的输出也没法让人记住,那么节目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意义。

总之,《放学别走》作为首档青春期脱口秀,让“00后”发声的出发点与立意点是好的,其也在丰富网综脱口秀的类型,但是其距离所谓的“爆款”还有一段距离。对于脱口秀节目而言,如何让节目传递的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才是关键,显然这也是《放学别走》需要深耕的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00后”登场,《放学别走》表达的青春态度让人看到未来的希望

可以说《放学别走》可以看做是青少年版本的“吐槽大会”或者是“奇葩大会”,它为“00后”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说的平台,也为成年人们搭建了一个了解“00后”的桥梁。那么如今的“0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

作为国内首档青春期脱口秀节目,《放学别走》试图让“00后”自主地表达自己的青春态度,从而达到一种“代际沟通”的效果,这也可以看做芒果TV再次在垂直细分方面所做的努力。从节目所占的市场位置来说,其丰富了网综脱口秀的品类,但是如果说节目想要获得更大声量的传播力度,可能还是任重而道远。

前几天跨年的时候,在朋友圈刷屏的似乎不是各家卫视拼得“你死我活”的跨年演唱会,而是各位亲朋好友的“18岁照片”。当70、80、90后纷纷开始回忆起自己最美的18岁,最好的旧时光时,也意味着最后一批90后已正式成年,他们在向少年时代说着再见的时候,是的,“00后”已经迫不及待的登场。

说到“00后”,他们还是大家心中那些玩着洋娃娃和各种玩具的“小屁孩”吗?显然,如今“00后”早已成长,他们也有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态度。于是,芒果TV的《放学别走》就为这些“00后”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点播指数:★★★☆☆

好评指数:★★★☆☆

创新指数:★★★☆☆

嘉宾指数:★★☆☆☆

简单说一下《放学别走》的节目设计,在其海报中就已经表达得十分明确:“这个学校就我一个成年人,他们说什么,我完全听不懂。”而这个节目中唯一的成年人就是撒贝宁。每期节目,将会有几位“00后”作为“大人物”发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而7位也是由“00后”组成的智能团将为“大人物”们支招。

可以说《放学别走》可以看做是青少年版本的“吐槽大会”或者是“奇葩大会”,它为“00后”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说的平台,也为成年人们搭建了一个了解“00后”的桥梁。那么如今的“0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

谁说青春就是试卷和考试?它明显还有更丰富的色彩

在《放学别走》的首期节目中,共有3位“大人物”登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首先登场的16岁诺亚大陆CEO喻言,在学习之外的课余时间进行着青少年的创业,甚至赚到了1450万。她说:“当我拿到第一笔一百万的融资时候,很多成年人还在打着《王者荣耀》,拿着基本工资,过着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年纪从来就不等于能力……”可见,如今的“00后”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在更好地学习着如何创业,或者叫如何自我生存。

第二位登场的“大人物”是14岁学霸严祖怀,他此前因编撰“另类”教辅书《共享中考》而走红网络。在《放学别走》中,严祖怀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他认为教辅书要有趣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于是他编写的教辅书是“能文能武”、可分“男女”的,甚至他还将“表情包”的元素运用到了数学教辅书中。而当他受到质疑说其编写的教辅书专业性时,严祖怀也解释道,该书经过多次过审,并反复寻求老师帮助与检查,已经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优化。因此,可以说如今的“00后”除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书本知识,更可贵的是能在学习中不断的思考。

第三位登场的“大人物”是在节目《变形计》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追星女孩”——陈思媛。一名职业的“追星族”要做到什么程度?无论是查航班讯息蹲点,送礼物,用贵的相机,打扮得得体,她们还要想尽办法跟哥哥们说话进行沟通,这些技能对于年纪小小的她们来说说简单也并不简单。虽然“追星族”与学习看似“水火不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00后”即使是追星,也体现出了有条不紊的系统性以及她们的积极性。

而在《放学别走》的首期节目中,除了这三位“大人物”,还有11岁的街舞“舞王”杨崇喆、14岁的跆拳道冠军李静雯以及17岁的“超模”唐赫等等。这些个性十足的“00后”聚集在《放学别走》中,他们逻辑清晰、目标明确,即使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被所有人认同,但是他们在台上的精彩讲述仍旧值得大家为其鼓掌。是的,这才是“00后”的青春,充满了独立与智慧的青春。

除了自我态度的表达,《放学别走》更是“代际沟通”桥梁

虽然《放学别走》的主体是“00后”,他们在舞台上表达的各种世界观与态度可能会令成人们感到“奇葩”或者说不可思议,但是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次“00后”与成人世界的代际沟通。

首先,是与“校长”撒贝宁的沟通。撒贝宁作为北大毕业的才子,他是能够在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中找到平衡的优秀主持人,也是不少70、80、90后心中的楷模。可是在《放学别走》中撒贝宁却一次次被“00后”震惊到,当听到喻言的态度时,他笑说:“给我拿个桶来,我要吐血。”而当现场的“00后”说:“现在的90后已经是老阿姨了好吗?”的时候,撒贝宁更是直言“录不下去了。”还有当“00后”智囊团“刁难”嘉宾时,撒贝宁也会神总结道:“现在小孩的思维有时候还真的跟不上。”

并且在节目中,撒贝宁似乎就是“成人世界”的一个隐喻,由此撒贝宁时常抛出疑问,实际上也是向观众普及着“00后”的世界。例如撒贝宁对于“小白兔”、“开站”、“手幅”等追星用语表现出的困惑,实际上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不是吗?

其次,在《放学别走》中还有与“大神”的直接沟通。首期节目中编写另类教辅的严祖怀就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创作团队——“曲一线”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曲一线”称严祖怀编写的教辅是“有亮点”,而在互动环节,“00后”智囊团则向“曲一线”出题,谁知反被教育:“回去好好把这个五三中考做一做。”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互动中,增强了节目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得“00后”有了与“成年人”平等的话语权。

丰富网综脱口秀品类,《放学别走》仍需努力得更多

作为国内首档青春期脱口秀节目,《放学别走》试图让“00后”自主地表达自己的青春态度,从而达到一种“代际沟通”的效果,这也可以看做芒果TV再次在垂直细分方面所做的努力。从节目所占的市场位置来说,其丰富了网综脱口秀的品类,但是如果说节目想要获得更大声量的传播力度,可能还是任重而道远。

比如,如果说《吐槽大会》将“怼文化”做到了极致,在节目中人们能够找到那个“吐槽的快感”,那么《放学别走》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应该让人们找到一种归属感或者快感。目前来看,《放学别走》给人的感觉是,观众是“观者”,通过收看节目人们可以了解到“00后”的世界,但遗憾的是,《放学别走》缺少了一些代入感,也就是观众很难通过收看节目找到参与的快感。对于青少年受众而言,这些节目中的“代表”是否真能“代表他们”?而对于成年观众来说,《放学别走》则更加难以让其找到归属感了。

再比如说《奇葩大会》或者《奇葩说》中,通过富有个性的选手,通过他们的“金句”的广泛传播往往也能够提高节目的传播力。由此,《放学别走》还应该高度提炼出“00后”所传达出来的态度,从而将其制作成“鸡汤”进行病毒式传播,才有可能提升这些“00后”表达出的态度的价值。否则,由于节目本身就是以“00后”为主体,已经没有太多的“吸睛点”,如果连观点的输出也没法让人记住,那么节目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意义。

总之,《放学别走》作为首档青春期脱口秀,让“00后”发声的出发点与立意点是好的,其也在丰富网综脱口秀的类型,但是其距离所谓的“爆款”还有一段距离。对于脱口秀节目而言,如何让节目传递的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才是关键,显然这也是《放学别走》需要深耕的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