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从住宅楼到写字楼
差旅日,从A航站楼到B航站楼
北京望京SOHO,由普利兹克奖设计师扎哈·哈迪德担纲总设计师。该商务区由三栋塔楼组成,仰视时犹如三座相互掩映的山峰,俯视时宛似游动嬉戏的锦鲤,整体运用的空间流线型设计加上各种设计元素的集合,让其拥有了“首都第一印象建筑”之称。
在今天中国的土地上
楼,成为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和意象形态
可我们真的认识“楼”吗?
楼之于一个人、一座城、一个民族
只是解决城市有限土地资源的建筑空间?
只是用它的高度和造型来托起城市天际线?
从北海公园拍摄北京的东部天空,琼岛北岸的游廊、景山上的五龙亭,这是古都的“天际线”。而今天首都的“天际线”,是由国贸三期、中国尊等一众高楼勾绘。
人口膨胀,用楼向天空要土地
北起瑷珲,南至腾冲
在这条名为“胡焕庸线”的东南
43%的土地,生活着90%的人口
在这条连线的西北
57%的土地,生活着10%的人口
胡焕庸线,为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在这条线的东南,以平原、水网、丘陵等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农耕为经济基础;线的西北方,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人口密度低。
胡焕庸线的两侧
中国经历了自秦汉、唐宋、明清,直到现在
人口从千万级、亿级到十亿级
几个重大的人口发展时期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汴梁城内外的人头攒动
街面林立的酒楼茶肆
无不彰显这个人口过亿帝国的繁华
《中国人口史》数据统计,中国秦汉时期的人口在3000~5700万,唐宋时8000万~1亿,明清时为1.6~4.5亿,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13亿。宋代《清明上河图》出现的楼阁建筑,一方面是经济繁荣和城市建筑形式多样、精致的体现,另外还反映出当时以汴梁为代表的大城市,出现了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的迅速膨胀,让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城市越来越多
面积越摊越大
但有限的城市土地及其他城市资源
依然无法跟上城市人口的增速
人们只能通过楼这种建筑形态
向天空要土地
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统计,中国共有657座设市城市,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293个地级市、360个县级市,城市城区户籍人口为4.03亿
中国香港
土地面积1107平方公里
其中75%的土地为不可开发的郊野地区
仅有23.6%的可利用城市土地
这里是中国乃至全球高楼密度第一的城市
香港怪兽大厦,又称为巨厦,是由福昌楼、益昌楼、益发楼、海山楼及海景楼共五栋大厦组合而成,《变形金刚4》曾在这里取景
带给人巨大视觉压迫感的香港益昌大厦
在香港仅有的263平方公里可利用城市土地面积中
动辄10W+、20W+的高房价
让这座人口达737万的城市
拥有了“一百平米便可称为豪宅”的住宅文化心理。
因为高房价所产生的“香港劏房”,在这个面积仅有几平方甚至十几平方的超级群租单元内,挤满了香港的底层人士
彩虹邨公屋。香港公屋是由政府出资兴建,并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出租给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相当于廉租房
而就是这个狭小且密集的香港楼宇群内
却形成了一道风景独特、拥有各种几何造型的城市楼群景观
始建于1969年的香港励德邨圜形公屋,采用圆环式设计。27层的建筑,每层17户,每个家庭空间呈扇形,单个面积不及30平米
坪石邨,邻近启德机场。四方形的造型,形成了由远及近、明暗过渡的视觉对比效果
香港百福花园,多栋建筑合围成一个方形,很像对准天空的取景框
传自西方工业革命时代层叠的单元式楼房
在漫长的关于中国人“楼的历史”长河中
不过沧海一粟
楼在中国
被赋予了除居住功能之外更多的意义
生活在楼里的中国人
不要以为楼是西方的舶来品
中国的楼,可以上推至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
用木、竹制成高出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
是今天在湘西、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常见的吊脚楼式建筑的前身
湘西凤凰古城内的吊脚楼,最早建于唐宋时期,临水而立、依山而筑的吊脚楼,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老祖宗造屋建楼
取材于自然
在山地、水旁、江畔
立木为楼
让我们也拥有了天空之城
重庆洪崖洞吊脚楼群,建在山城、大江之畔的壮丽干栏式建筑,是山城重庆的名片。洪崖洞的夜色,也被追捧为宫崎骏《千与千寻》不可思议之镇的现实版
中国古代的楼有各种形式
它的建造有很强避害、防御等属性
高高的吊脚楼,可以防潮及免受涨水的影响
圜形合围的福建客家土楼
用厚实的土墙
保卫了族群安全和聚族而居的传统
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楼,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有“四菜一汤”的俗称,200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曾有戏言称,美军通过卫星,认为福建土楼是洲际导弹的发射井
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由粘土、糯米、红糖、竹片、水组成,冬暖夏凉且墙体强度高,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震能力。圆楼是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其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
采用土、石、木
外观呈四角、六角、八角造型的羌族碉楼
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南夷传》
其建筑在和平时期可存储粮食
战时即成为防御堡垒
羌族碉楼按功能可划分为:家碉、寨碉、烽火碉、阻击碉。其中家碉依房而建,高度为一二十米;寨碉楼的高度可达五六十米。二者均具有极强的军事防御属性
碉楼易守难攻
曾在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之役”里
给清军造成极大伤亡
这种独特的建筑,也被画入歌颂乾隆十大武功的
《平定两金川战图》内
《平定两金川战图》。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在此战中将士们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及弘扬武功,谕令宫廷画师徐扬彩绘了一套——计16幅画面的《平定金川战图》册,同时还下旨刻制一套铜版画以作纪念
碉楼的建筑形态
在岭南以“中西合璧”的造型出现
广东的开平碉楼
集中西方艺术元素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星空下的开平碉楼。如果不告诉你,会不会以为是欧洲某处的古堡?中西合璧的开平碉楼,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等。2007年,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入列《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的建造初衷,同样是为抵御自明代到民国时期的猖獗匪患。其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窗户比民居开口小,设有铁栅、窗扇、铁板窗门,还另外开有射击孔。姜文电影《让子弹飞》的取景地,便在开平碉楼
同样的东、西方与南洋建筑元素融合
同样流行于岭南地区的骑楼
让商住一体和公共空间的概念
通过建筑的形式开始在中国流行
赤坎古镇骑楼建筑群。赤坎骑楼有近600座,以二三层的建筑为主,一层多为商铺、二层作住宅使用。在骑楼上,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罗马廊柱、圆拱形顶窗,还有传统的中式砖雕
骑楼的外廊结构,有可为行人遮风挡雨、行走通过的建筑公共空间。另外在骑楼的廊柱上,也成为一楼商家宣传自己品牌的重要阵地
作为近代中西方交流重要口岸城市的上海
骑楼在这里的形态更为丰满
武康大楼
法国文艺复兴风格
外廊式骑楼结构加自然圆润的转角
洋气的建筑外观
十里洋场的城市气质
武康大楼,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八层,总高三十余米。该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属于一座楼的东西方元素
不止于艺术设计
意识形态的东西有别
同样会影响到楼的呈现形态
福绥境大楼、安化楼
北京的两座公社大楼
福绥境大楼Z字形卫星图
福绥境大楼,建于1958年,大楼设有大食堂,楼高八层,是北京最早拥有电梯的居民楼。该楼在民间还有鬼八楼之称,经常有游客进楼探秘
公社大楼内的集体厨房
古都的楼
想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
古都是个很好的窗口
古都的楼
是从这扇窗口望去的制高点
内九外七皇城四
古都北京曾有举世为傲的城墙体系
以及数量众多的城楼与箭楼
时代的变迁
北京的老城墙基本没有了
拱卫城门的箭楼也仅剩下三座
从前门五牌楼望去的正阳门箭楼。兴建于明正统年间,重檐歇山顶,砖砌堡垒式建筑,城台高12米,箭楼下方正中开设有门洞,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其门在祭天、演耕时开启,专走龙车凤辇。八国联军进北京时遭遇焚毁,后重建
正阳门箭楼与正阳门。今天的正阳门瓮城早已消失,宽敞的前三门大街从两座城楼间穿城而过
古都北京的每座城门和城楼
都被赋予了象征和功能上的意义
今天只剩下箭楼的德胜门
有以德取胜、得胜归来之讲
中间没有开设门洞的德胜门箭楼和德外大街。同样兴建于明正统年间。当时北京的外九门各有用途、分工明确:西直门走水车、阜成门走煤车、宣武门走刑车、正阳门走皇家祭天车辇、崇文门走酒车、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走柴车、安定门出战车,而得胜还朝要走德胜门
位于古都中轴线中央的故宫
保存了功能多样
样式不一的各种楼阁式建筑
宝蕴楼、畅音阁大戏楼
在这里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东方文明的伟大
宝蕴楼是故宫内的一处西洋风格建筑。1913年,北洋政府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当时京城缺乏保管文物的地方,所以临时决定在故宫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当时内务部和外交部协商后决定,从庚子赔款中拨出20万元建楼以存放文物。1915年,宝蕴楼建成,入藏该楼的文物有3150箱,达23万多件
宝蕴楼内的“藏宝箱”
畅音阁为故宫内最大的一座戏楼,三层结构、面阔三间,通高20.7米。与京西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大戏楼并称清代三大戏楼
午门两侧的雁翅楼
紫禁城四角的角楼
还有延禧宫内的水晶宫“烂尾楼”
曾经向整个帝国宣示皇权至上的威严
早已变成了今天古都的人文地标
午门雁翅楼
紫禁城角楼,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
水晶宫“烂尾楼”。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道光年间毁于火灾。宣统年间,在延禧宫原址兴工修建一座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俗称水晶宫。但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该建筑被迫停工,最终烂尾
故宫内还有一种楼
是属于乾隆“天朝上国的秘密”
宫廷楼阁式更钟
建立在东方审美体系下
对于西方科技的应用
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钟体为紫檀木制,重檐楼阁式样,须弥式台座。楼阁之雀替、栏板、柱头等处镶嵌珐琅和玉石。楼阁下正面为两针钟盘,嵌于雕莲花的铜镀金面板上,面板上有“乾隆年制”款
紫檀木楼阁式大更钟
晨钟暮鼓
是在钟表普及之前
中国人计时的手段之一
这也孕育而生了放置钟鼓的建筑
钟楼、鼓楼
古都西安的钟楼。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尖顶,总高36米。其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整体迁移于今址。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钟楼俯视图,通过光带,能够看到其四角攒尖顶结构
庙堂之上起高楼
王府大院、胡同市井
楼里楼外有悲欢
和珅的藏宝楼。恭王府内的后罩楼,长160余米,其后墙上下两层开设88个窗户,上层44个窗户的造型各不相同,这在古建筑中也是少有的。这座后罩楼在当年,藏有不少和珅的金银财宝,其被抄家时,光从这座楼的夹缝墙里,就查抄到26000两黄金
已经消失的北京儒福里观音院过街楼。在拆迁前,它是老北京城区内唯一的一座过街楼。因其附近早年间为停尸场所,所以这座过街楼刻有“觉岸”和“金绳”匾额,有再生之意
当中国的楼遇到文人与诗词
楼
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
早已通过古人诗词
深深地根植在每个人脑海最深处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一座三国时期瞭望守戍的军事楼
因为李白的那首送别
变成了闻名遐迩的怀古之地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濒临万里长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茫茫楼海中的黄鹤楼,多了几分孤帆远影的意味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范仲淹写出了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更道出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航拍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当诗词、文字遇到楼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中国传统社会的教化与荣耀
以牌楼的形式宣扬乡里
棠樾牌楼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七座牌楼,采用传统的三楼四柱三间结构,其匾额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对于行孝、乐善、尚贤等文化的宣扬及表彰
不要以为中国的楼因文人题墨而过于文气
万里长城上的九眼楼
天际丹梯拱帝州,高台插汉眺燕幽
一座楼
一个民族绵延不绝、屹立不倒的精神
九眼楼位于“北京结”之北,因楼每面有9个箭窗,故而得名。又因所处火焰山顶部海拔1141米,山势高峻,晴天可望到京城,也称望京楼。据《北京市延庆县地名志》记载:“九眼楼为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巡抚都御使王仪建,中间有大小红门,西至岔道羊头山,东至四海冶,长160华里"
九眼楼与绵延不绝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楼越高,魂越不能丢
我们不可能阻挡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
让这些散布在华夏大地上的古老楼阁
依然占据城市的制高点
让高楼大厦远离今天的城市
但我们可以作为一个记录者和传承者
就像穿梭在城市各个制高点
那些用镜头记录城市新高度的爬楼党
图:冰沁于心
就像遍寻绿水青山间的老屋旧楼
那些用改造联通传统与未来的空间设计师
安吉深溪,利用传统浙西夯土民居改造而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了如三舍空间。原有二楼密闭式的空间,被采光性更好的传统栅格和可升降玻璃取代,一个空间联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星空下的了如三舍安吉体验中心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城市新的高度
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祖先为我们精神树立起的大厦
楼越高,魂越不能丢!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