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往年一样,这个时候总有不少熟识的候选人问我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又有猎头推荐工作了,我要不要去看看?这两家企业都给我Offer了,两家待遇相差不大,到底要接哪个?
候选人也是一样,想了解看看的念头显而易见,我一般会建议去吧。但是,关于选哪个OFFER,就不是这样简单就能答复的了。
从心里学上讲,能提出来的问题就一定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希望找人支持一下。
据不完全统计,七成以上的求职者跳槽时首要考虑的因素都是薪酬待遇。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仅凭薪资高低选择offer是不理性的。
大多数的求职者跳槽经验不丰富,没有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对职业发展轨迹不清晰,结果跳槽的时候,对企业也只是了解一些表面的信息,入职后即使发现各种问题也只能将错就错,或者闪辞二次跳槽。
跳槽其实就是选择项目进行投资的过程,但是我们技术或能力投资,因此需要考虑三个方向:利润、成本和发展。
利润也就是指选择的这份工作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一般我们常说的有基本薪资、提成奖金、股票期权(初创型公司的杀手锏)、隐性收入及各项福利。
一般基本薪资在发OFFER的时候会明确标明,但是明确这部分薪资中无责任底薪能拿到几成。如果是销售类的岗位,企业为了激励员工,会把部分薪资作为激励部分,常见的比例是6:4或5:5。
几乎每一个岗位都有绩效奖金和提成,一般根据企业制定的KPI考核指标,按结果发放。当然,这里要注意的是KPI指标的可行性,如果KPI是不可控的,难以获得,那么奖金及提成标准再高也和你没有关系。
有不少初创型的企业会在薪酬结构中包含一部分公司的股票或者期权,如果是比较核心的岗位,甚至会给你一定的股份。但这部分,最关键是变现能力,比如如何兑换、兑换时间、兑换条件等。
一般企业配给的股票期权有一个行权时间,这个时间代表你在该企业服务的最低时间,否则你刚入职不久就离职了,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也不合理。而兑换条件也会有所约定。比如原始股份,也很可能规定你只有在职期间享受分红,一旦离职,你手上的股份就由公司收回。此外,还需要一些外部条件,如企业是否顺利融资增值并上市,或者已上市的股价是否能比行权的价格更高,这些都为了提高你的主人翁精神,与公司共进退。
隐性收入指的是非常规收入,而不是贪污受贿的部分。某些岗位会隐含一些收入,比如费用报销,公关费用等。对于销售而言如果企业在这方面额度卡得紧,说不定每月的工资都拿去请客户去吃饭了。
福利补贴如五险一金的购买基数,购买比例,假期或节假日补贴,高温补贴,出差补贴等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只有金钱投入才是成本,实际上当你任职于某企业,上下班往返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除了上下班花费的时间、加班时间)、健康成本、家庭成本、最重要的是机会成本。
我见过很多候选人年轻的时候只关注收入,时间长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才知道后悔。如一些传统行业的酒文化,为客户关系往死里喝,纪念后肝和胃就遭殃了,之后看医生、做保养等,这些折算为成本,也是不小的开支。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如果你的工作长期驻外,以至没有时间照顾或陪伴家人,那么请保姆、送孩子托管、寄宿陈升的成本或间接导致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受到影响,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机会与风险并存,最重要也最难评估的还有机会成本,当你手上有好几个OFFER,你选择了其一,就会因此而放弃其他的可能,也许你留在原单位升职加薪也有好机会,也许创业型公司平台不大,但他成功上市你便与财务自有檫肩而过……
即使只有一个offer,如果你还在职的话,你也会因为跳槽而失去了在原单位晋升加薪的机会
有一句话叫”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如果还有冲劲,那么创业型公司确实是一种刺激的选择。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的每次跳槽都经过慎重考虑,他们清晰的知道什么企业的什么岗位更符合自己的职业轨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使自己每个新的起点都能实现阶梯式的飞跃。
不可否认,我们多数人在跳槽时,常常会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分析OFFER的含金量,更不明白跳槽的真正意义。
这里仅就发展而言,要学会先分析未来的行业,平台发展趋势等。除非你是销售岗位,否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你的直属上司,她的现在就是你未来的第一步。
如果她目前年薪是25万,如果她的权限是5000元,你就别想着轻轻松松能在短期内超过这个数字。
另外如行业发展、企业平台变化、岗位内容、职权范围等等都是跳槽必须考虑的发展因素。当然,也有不少求职者选择大平台以此跳板,在未来几年搭桥去其他公司,这样的跳槽也算是对个人的发展投资,算是有规划。
因此,20万和21万年薪的OFFER选哪个,我无法给到确切的答复,但相信通过系统的分析,你可以对比每一个OFFER的利弊,在跳槽之前做好更充分思想准备,减少盲跳的损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