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互联网企业和地产行业正在产生越来越多的交集。两个造富行业最为明显的行业,过去的交集并不多,虽然过去常常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来自两个行业的企业创始人是最受瞩目的,但是彼此之间有着泾渭分明的感觉,究其原因,一是行业创始人背景大相径庭,房地产企业需要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的地方关系,创始人往往有着鲜明的草莽气质,而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往往更加年轻,从一个商业模式开始创业,依靠风投和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往往企业形象更加明朗;二是彼此之间的行业边界十分清晰,过去都在自己的圈子里面跑马圈地,市场空间还很大,彼此之间几乎井水不犯河水。当然,两个行业都是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后增长最为迅速的行业,本质上也都是在盖房子:只是,一个是在建有形的房子,另外一个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线路上建设“无形内容”的房子。
但是,这两个行业正在发生着越来越多的交集。不同于几年前的“互联网+”大潮引来的创业大潮,改变正在随着大佬的相互牵手和进入中展开。
11月7日,中国恒大(31.1, 0.20, 0.65%)(03333.HK)发布公告,苏宁控股集团旗下苏宁电器集团之全资子公司南京润恒将向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元,恒大地产增资扩股完成后,南京润恒将持有其4.70%的股份。由于苏宁这些年都一直在强调自己向互联网转型的理念,可以认为这是房地产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
今年8月,阿里巴巴与杭州市政府签订协议,共同打造全国首个“智慧住房租赁平台”。而京东也紧随其后,于10月中标北京租房监管平台项目,并在其电商平台“卖房”。
如阿里,2014年8月,淘宝携手万科,宣称“淘宝用户全年花了多少钱,就可在万科全国12个城市23个楼盘直接冲抵购房款,最高可抵扣200万元”;2017年4月,阿里宣布在北京市延庆区打造总占地18万平方米的天猫小镇,此举也一度被外界解读为阿里进军商业地产;2017年8月,阿里与杭州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打造全国首个“智慧住房租赁平台”;2017年10月,旗下支付宝宣布在北京、上海等8座城市推广信用租房,免押金、租金月付的口号引起市场不小震动。
如京东,2014年“双11”期间,联手远洋集团首次尝试互联网营销;2015年6月,联手万科等43家开发商推出千套特价房;2017年8月,以38.9亿元拿下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一商业用地;同年9月又与东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投资300亿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新城。而截至2016年底,京东已在全国15个城市拿下近6000亩土地。近日,京东又加速了其在房地产业务上的布局。先是于9月成立房产事业部,后又于10月公布房地产战略,宣称要在5年内成流量、线上交易量“双料冠军”。融创地产投资乐视自不用说,虽然坏消息不断,但是孙宏斌还显得信心满满。
为何几年前的互联网+房地产成果不佳?
几年前在互联网+大潮兴起时,各类互联网+房地产创业企业纷纷出现。比如万科的高管肖莉去了房多多,还留下了一封传播很广的辞职信,在比如爱屋及屋在高举高打后,也面临巨大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因为创业公司对于房地产行业理解还不够深刻,往往希望通过补贴和融资快速占领市场,商业闭环没有完成。而且房地产和互联网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房地产是典型的重资产低频消费行业,和互联网玩法十分不一样。
但是这一波情况不一样,房地产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正在呈现巨头战略级合作,而不是创业公司的颠覆。
原因何在
房地产行业大变局正在发生,随着当前政策进入观望期,房产税呼声渐起,“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金融机构对于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再三拉紧紧箍咒。房地产公司都在尝试转型,一方面是布局周边市场,围绕房地产进行配套建设,另一方面就是进行深远的布局。
随着市场的发展,双方都有相互学习和合作的动机。比如说房地产公司总给人土豪的感觉,但是这些年房地产公司正在积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比如万科和腾讯 小米等互联网公司都达成过合作协议,万科多次强调向互联网公司学习。房地产公司往往是中央集权的做法,另外一方面,互联网公司正在逐渐布局线下,随着业务边界的凸显,网易 小米等公司都在纷纷布局线下空间,自然有向房地产公司学习的动机。
2. 未来租房趋势蔚为大观。随着国家大力推动租房,租售同权有可能逐渐落实。未来租房市场可能存在爆发性增长,而租房是低频行为,互联网公司拥有广泛的流量,适合从这个角度出发介入房地产。同时又为国家政策所提倡。
3. 消费者个性趋势凸显。房地产公司长于高举高打,类似于碧桂园这样的快速开发模式使得在近几年成长速度非常快。而反观万科,类似于工业化住宅的理念一直没有有效落地。但是房地产公司在消费者全流程的沟通上一直存在问题,由于大额低频的特点,在后期的物业和沟通上往往没有想想得那么好,何况由于房地产工业的特点,无法完全显示个性化特征。而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有着优势,互联网思维的特征就是始终在线,有可能能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消费者匹配到满意的房子。在比如在新房的开发 设计和互动沟通上,互联网公司都可以和房地产公司合作。
4.布局多元化,瞄准“大文娱”。互联网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在这一点上有着若干合拍的地方。恒大曾经高调布局音乐产业,但是高晓松和宋柯转了一圈后又转投阿里。但是不管是马云 马化腾还是孙宏斌,都在高调的指出:未来要布局内容,瞄准HAPINESS,这方面互联网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存在合作空间。比如恒大和苏宁都有足球队和电影院等产业,也都有房地产置业的板块,未来是不是可以在板块的资源置换和合作商下功夫呢?比如苏宁底下的PPTV电视借助恒大的销售资源进行推销,就有想象空间。
5房地产公司纷纷谋求去杠杆。这一次恒大进行增发,可以有效地降低杠杆率,中国房地产企业从来都是高杠杆运行,负债率相对比较高,比如恒大在增资后,公司净负债率从2017年中期的240%急剧下降至151%。仍然高于100%。如果国家的信贷政策一旦有变化,就会面临风险。而互联网公司现金流相对比较充沛,成型的互联网公司,现金结算周期都相对于房地产公司较短。也许在未来,在房地产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股权合作可能将会增多。
6.营销和传播方式的合作。过去互联网公司的楼盘推荐方式十分简单除暴,地推传单或者传统媒体广告都是有效方式。但是随着流量逐渐往线上转移,互联网的流量成为房地产公司不可忽视的,毕竟消费者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互联网上。何况互联网营销推广有可能能够结合智能推荐,做到更加精准。当前,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在转变,互联网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在这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而且电商巨头比如京东、苏宁、阿里等,还可以在营销上进行资源合作,买房子送产品或者电商消费抵扣房产价格都曾经有过尝试。
当然,房地产和互联网的联营,还是让人想到一句话:应该相逢的人总会相逢。三大高薪行业:金融、房地产和互联网。房地产自然地具有金融属性,互联网金融这几年高歌猛进,而现在互联网行业将和房地产产生化学反应的时候了。就像村上春树小说中写的一样“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