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演员的诞生》表演剧本来看:完整的“内心游戏”决胜在终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演员的诞生》表演剧本来看:完整的“内心游戏”决胜在终点

所谓的“内心游戏”,就是人物自我认知的成长。

在演艺圈,至今有一个无解的命题,到底是“人保戏”还是“戏保人”?前者是赞赏演员精彩的演技,后者则是赞叹剧本妙笔的精湛。但在《演员的诞生》这个舞台上,剧本创作时要秉承“戏保人”这一准则,兼顾剧本内容的“外部游戏”和“内心游戏”,才能保证演员在竞演时做到“人保戏”。正如章子怡在节目中说的,“一个狗血的剧情,对演员是伤害,不应该出现在舞台之上。”

《演员的诞生》从开播起,争议与赞美往往都是夹道而来。无论是导师的点评还是演员的表演,亦或是节目台前幕后的花边新闻,总是能够激发网友一波又一波的讨论。

这不,袁立曝光节目内幕、手撕导演组的热度还没散去,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导演高志森就前段时间在节目中所呈现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一表演发表声明。

他在声明中表示,浙江卫视在《演员的诞生》第六期节目中篡改杜国威原著戏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完全破坏了原著剧本的形象,毁掉这出经典剧作的精神,并且从未就版权之事同制作公司及原作者沟通过,要求节目组公开解释道歉。而这一声明发出后,《演员的诞生》也第一时间联系并消解误会。

在《演员的诞生》这个舞台上,虽然呈现的内容大都是经典影视剧的改编,但舞台上更多的是在于演员演技的探讨,但对于剧本这方面的探讨就比较少。在节目中,演员以舞台剧的形式来表演影视剧片段,但又是通过屏幕呈现给观众。

舞台剧的表演模式,电视剧播出的形式,在这个舞台上演戏,演员是打架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好的剧本更能成就演员。在十几分钟的演绎时间内,要让观众了解剧情背景、消化剧情内容、理解人物故事,而剧本是这一切诉求的基石。因此,剧本的质量对于演员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曾撰写过《编剧的内心游戏》一书的编剧Sandy Frank提出,每一个剧本都有两个方面,可以把它们称作“内心游戏”和“外部游戏”。“外部游戏”是通常所说的故事情节,“内心游戏”是角色的情感路线。一个好的剧本,需要二者互相成就,故事、人物才能立下来。接下来,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对《演员的诞生》里的表演片段进行分析、探讨。

好的“外部游戏”让演员赢在起跑线

前几年,观众对流行的剧集有个有趣的总结评价: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治不好;美剧有三宝,英雄、幻想与恶搞;泰剧有三宝,虐待、误解与和好。但在《演员的诞生》中,这种固定套路的问题不会存在,同时节目中表演题材类型的多样性,让观众也有更多的选择性。

据笔者统计,《演员的诞生》节目播出11期以来,呈现了四十多个表演片段,从古装题材后宫风云到现代题材都市家庭纷争,从魔幻剧集到乡村爱情,从谍战剧到职场剧。在同一方舞台,不同的故事背景之下,演员们演绎着不一样的苦乐人生故事。

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如何提升观众观感体验,则是要在“外部游戏”的选择上多下功夫,如何摘选合适的影视剧片段,如何改编合情合理,这是需要考验编剧的实力。

就拿在现场引发陈可辛导演质疑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这一幕剧来说,将数集的剧情进行整合改编,最终演员们在舞台上通过12分钟的表演,来铺陈故事情节、进行演技比拼。在《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的大框架背景之下,剧本将周莹、胡咏梅、杜明礼、吴漪剧中这四个几乎没有同过框的角色设定于用一场景,将所有角色冲突都融入其中,矛盾过于集中,剧情不停地反转。随着事实真相一件件“自曝”,所有人物的真实面目瞬间都昭然若揭,这样用力过猛地改编内容在观众心里重重地开了一枪。

不难看出,节目组是为了扩大演员的“内心游戏”而改编原有剧情,就如同话剧《雷雨》一般,将所有的矛盾集中化爆发。但不是所有剧都适合《雷雨》的这种形式,有些内容改编情绪跳转太大,却没有展现角色为何转变。殊不知,在情绪大起大落间,情感跨度太大,用台词表达人物,便会呈现出大量的“表情包式表演”,一不留神就会陷入面瘫与浮夸这冰与火的两极。一来演员自己入戏也很耗费心力,二来观众对于此种情绪也很难信服。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好的剧本、好的故事成就演员,对于《演员的诞生》这档故事改编类型的节目来说,到底是摘取片段式表演还是“把大情节整合成小故事”来进行剧本创作,这是编剧在创作时该思考的第一步。倘若《那年花开月正圆》所做的不是整合和再创造,将剧情反转量级降低,或许四人的表演更好看。

就比如《我的前半生》里,所呈现的罗子君一家和“小三”同桌吃饭的故事,仅仅是一个吃饭的戏码,蓝盈莹一颦一笑便将罗子君的形象演活了。尽管马伊琍的表演是珠玉在前,但蓝盈莹在舞台上呈现的罗子君也并不逊色。再比如,《幸福照相馆》就是单纯将老中青三代的爱情故事粘合一块,用三种不同形态展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爱情的状态。这些一正一反的例子也启示着,大起大落的剧情展现的更多是演员的情绪而非演技,反而简单平常的生活故事更深入人心。

完整的“内心游戏”让演员决胜在终点

所谓的“内心游戏”,就是人物自我认知的成长。“外部游戏”给演员经历“内心游戏”的机会,但“外部游戏”始终只是剧本的皮肤,而“内心游戏”是剧本的骨骼。所以,一位优秀的编剧,除了擅长各种“外部游戏”的摘取,更重要的是剧本主线重在“内心游戏”的塑造。这样,观众看到的是“外部游戏”,“内心游戏”展现出的角色弧线突出主题,让表演真正引人入胜、深入人心的关键所在。

在《演员的诞生》中,《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一部分,现场章子怡和宋丹丹两位老师就这一剧本问题有了意见的分歧。宋丹丹老师认为剧本有问题,剧本太过冲突,没有文学性,只给了演员一个展示情绪的机会而不是演技。但章子怡老师认为一个演员即使遇到了不好的剧本,好演员是可以发现并改正这种剧作缺陷,甚至让整个作品更加完整饱满。然而,这个问题最终也没讨论出定论。

排除演员因素,单从剧本角度而言,在舞台上的三个人物所承载的故事过于厚重,可却在故事行进过程中,所凸显出的矛盾太多且来去匆匆,不断循环大转折,或许节目组期待这样的大起大落来将三位演员的演技一分高下,然而在情绪的起承转合间是断层且零散的。这样的戏剧转换间却显得人物单薄,内心层次不够,从而整个戏演下来也没有让观众看到核心主题。

外加上海滩舞女的故事这一题材,时下本就不新鲜,而人物内心的变化、成长才是核心的吸引点,然而这一剧本内容并未完成这一诉求。在笔者看来,单一的场景之下,应重在角色内心戏路的铺陈来推进情节,而非一味地冲突刻画人物,反转形成震撼。毕竟,演员是要塑造人物而不是表演情绪。

当然,也有好的例子可以证明,就拿最新一期节目里,于月仙、俞灏明、翟天临三位共同合作的《团圆》,以海峡两岸亲人离散重聚为背景,由于月仙饰演的乔玉娥和俞灏明饰演的刘燕生失联四十年后再相聚,乔玉娥虽已和翟天临饰演的陆善民结婚生子,但刘燕生仍希望带乔玉娥去台湾相守后半生,所以舞台上的故事主线就是乔玉娥的去留问题,但这些外部游戏只是为陆善民提供完成“内心游戏”的机会。尽管内心不舍、女儿横加干涉,陆善民却依然咬牙成全,将这一情绪贯穿始终,是真正抓住观众的“内心游戏”。而俞灏明从起初内心执意要带昔日的爱人走到最终放弃让爱人留下,这一情绪的转变,折射人物复杂的内心互动,情感真实催人泪下。

而受人称赞的《最爱》也是如此,背景纯粹,故事简单,讲述两个感染上了艾滋病的两个苦难人相偎相依、结婚当夜双双离世悲情又温暖的故事,这也无不启示着节目编剧,简单的人物背景、主题集中更有利于观众代入式观看感受。

在演艺圈,至今有一个无解的命题,到底是“人保戏”还是“戏保人”?前者是赞赏演员精彩的演技,后者则是赞叹剧本妙笔的精湛。但在《演员的诞生》这个舞台上,剧本创作时要秉承“戏保人”这一准则,兼顾剧本内容的“外部游戏”和“内心游戏”,才能保证演员在竞演时做到“人保戏”。正如章子怡在节目中说的,“一个狗血的剧情,对演员是伤害,不应该出现在舞台之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演员的诞生》表演剧本来看:完整的“内心游戏”决胜在终点

所谓的“内心游戏”,就是人物自我认知的成长。

在演艺圈,至今有一个无解的命题,到底是“人保戏”还是“戏保人”?前者是赞赏演员精彩的演技,后者则是赞叹剧本妙笔的精湛。但在《演员的诞生》这个舞台上,剧本创作时要秉承“戏保人”这一准则,兼顾剧本内容的“外部游戏”和“内心游戏”,才能保证演员在竞演时做到“人保戏”。正如章子怡在节目中说的,“一个狗血的剧情,对演员是伤害,不应该出现在舞台之上。”

《演员的诞生》从开播起,争议与赞美往往都是夹道而来。无论是导师的点评还是演员的表演,亦或是节目台前幕后的花边新闻,总是能够激发网友一波又一波的讨论。

这不,袁立曝光节目内幕、手撕导演组的热度还没散去,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导演高志森就前段时间在节目中所呈现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一表演发表声明。

他在声明中表示,浙江卫视在《演员的诞生》第六期节目中篡改杜国威原著戏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完全破坏了原著剧本的形象,毁掉这出经典剧作的精神,并且从未就版权之事同制作公司及原作者沟通过,要求节目组公开解释道歉。而这一声明发出后,《演员的诞生》也第一时间联系并消解误会。

在《演员的诞生》这个舞台上,虽然呈现的内容大都是经典影视剧的改编,但舞台上更多的是在于演员演技的探讨,但对于剧本这方面的探讨就比较少。在节目中,演员以舞台剧的形式来表演影视剧片段,但又是通过屏幕呈现给观众。

舞台剧的表演模式,电视剧播出的形式,在这个舞台上演戏,演员是打架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好的剧本更能成就演员。在十几分钟的演绎时间内,要让观众了解剧情背景、消化剧情内容、理解人物故事,而剧本是这一切诉求的基石。因此,剧本的质量对于演员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曾撰写过《编剧的内心游戏》一书的编剧Sandy Frank提出,每一个剧本都有两个方面,可以把它们称作“内心游戏”和“外部游戏”。“外部游戏”是通常所说的故事情节,“内心游戏”是角色的情感路线。一个好的剧本,需要二者互相成就,故事、人物才能立下来。接下来,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对《演员的诞生》里的表演片段进行分析、探讨。

好的“外部游戏”让演员赢在起跑线

前几年,观众对流行的剧集有个有趣的总结评价: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治不好;美剧有三宝,英雄、幻想与恶搞;泰剧有三宝,虐待、误解与和好。但在《演员的诞生》中,这种固定套路的问题不会存在,同时节目中表演题材类型的多样性,让观众也有更多的选择性。

据笔者统计,《演员的诞生》节目播出11期以来,呈现了四十多个表演片段,从古装题材后宫风云到现代题材都市家庭纷争,从魔幻剧集到乡村爱情,从谍战剧到职场剧。在同一方舞台,不同的故事背景之下,演员们演绎着不一样的苦乐人生故事。

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如何提升观众观感体验,则是要在“外部游戏”的选择上多下功夫,如何摘选合适的影视剧片段,如何改编合情合理,这是需要考验编剧的实力。

就拿在现场引发陈可辛导演质疑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这一幕剧来说,将数集的剧情进行整合改编,最终演员们在舞台上通过12分钟的表演,来铺陈故事情节、进行演技比拼。在《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的大框架背景之下,剧本将周莹、胡咏梅、杜明礼、吴漪剧中这四个几乎没有同过框的角色设定于用一场景,将所有角色冲突都融入其中,矛盾过于集中,剧情不停地反转。随着事实真相一件件“自曝”,所有人物的真实面目瞬间都昭然若揭,这样用力过猛地改编内容在观众心里重重地开了一枪。

不难看出,节目组是为了扩大演员的“内心游戏”而改编原有剧情,就如同话剧《雷雨》一般,将所有的矛盾集中化爆发。但不是所有剧都适合《雷雨》的这种形式,有些内容改编情绪跳转太大,却没有展现角色为何转变。殊不知,在情绪大起大落间,情感跨度太大,用台词表达人物,便会呈现出大量的“表情包式表演”,一不留神就会陷入面瘫与浮夸这冰与火的两极。一来演员自己入戏也很耗费心力,二来观众对于此种情绪也很难信服。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好的剧本、好的故事成就演员,对于《演员的诞生》这档故事改编类型的节目来说,到底是摘取片段式表演还是“把大情节整合成小故事”来进行剧本创作,这是编剧在创作时该思考的第一步。倘若《那年花开月正圆》所做的不是整合和再创造,将剧情反转量级降低,或许四人的表演更好看。

就比如《我的前半生》里,所呈现的罗子君一家和“小三”同桌吃饭的故事,仅仅是一个吃饭的戏码,蓝盈莹一颦一笑便将罗子君的形象演活了。尽管马伊琍的表演是珠玉在前,但蓝盈莹在舞台上呈现的罗子君也并不逊色。再比如,《幸福照相馆》就是单纯将老中青三代的爱情故事粘合一块,用三种不同形态展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爱情的状态。这些一正一反的例子也启示着,大起大落的剧情展现的更多是演员的情绪而非演技,反而简单平常的生活故事更深入人心。

完整的“内心游戏”让演员决胜在终点

所谓的“内心游戏”,就是人物自我认知的成长。“外部游戏”给演员经历“内心游戏”的机会,但“外部游戏”始终只是剧本的皮肤,而“内心游戏”是剧本的骨骼。所以,一位优秀的编剧,除了擅长各种“外部游戏”的摘取,更重要的是剧本主线重在“内心游戏”的塑造。这样,观众看到的是“外部游戏”,“内心游戏”展现出的角色弧线突出主题,让表演真正引人入胜、深入人心的关键所在。

在《演员的诞生》中,《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一部分,现场章子怡和宋丹丹两位老师就这一剧本问题有了意见的分歧。宋丹丹老师认为剧本有问题,剧本太过冲突,没有文学性,只给了演员一个展示情绪的机会而不是演技。但章子怡老师认为一个演员即使遇到了不好的剧本,好演员是可以发现并改正这种剧作缺陷,甚至让整个作品更加完整饱满。然而,这个问题最终也没讨论出定论。

排除演员因素,单从剧本角度而言,在舞台上的三个人物所承载的故事过于厚重,可却在故事行进过程中,所凸显出的矛盾太多且来去匆匆,不断循环大转折,或许节目组期待这样的大起大落来将三位演员的演技一分高下,然而在情绪的起承转合间是断层且零散的。这样的戏剧转换间却显得人物单薄,内心层次不够,从而整个戏演下来也没有让观众看到核心主题。

外加上海滩舞女的故事这一题材,时下本就不新鲜,而人物内心的变化、成长才是核心的吸引点,然而这一剧本内容并未完成这一诉求。在笔者看来,单一的场景之下,应重在角色内心戏路的铺陈来推进情节,而非一味地冲突刻画人物,反转形成震撼。毕竟,演员是要塑造人物而不是表演情绪。

当然,也有好的例子可以证明,就拿最新一期节目里,于月仙、俞灏明、翟天临三位共同合作的《团圆》,以海峡两岸亲人离散重聚为背景,由于月仙饰演的乔玉娥和俞灏明饰演的刘燕生失联四十年后再相聚,乔玉娥虽已和翟天临饰演的陆善民结婚生子,但刘燕生仍希望带乔玉娥去台湾相守后半生,所以舞台上的故事主线就是乔玉娥的去留问题,但这些外部游戏只是为陆善民提供完成“内心游戏”的机会。尽管内心不舍、女儿横加干涉,陆善民却依然咬牙成全,将这一情绪贯穿始终,是真正抓住观众的“内心游戏”。而俞灏明从起初内心执意要带昔日的爱人走到最终放弃让爱人留下,这一情绪的转变,折射人物复杂的内心互动,情感真实催人泪下。

而受人称赞的《最爱》也是如此,背景纯粹,故事简单,讲述两个感染上了艾滋病的两个苦难人相偎相依、结婚当夜双双离世悲情又温暖的故事,这也无不启示着节目编剧,简单的人物背景、主题集中更有利于观众代入式观看感受。

在演艺圈,至今有一个无解的命题,到底是“人保戏”还是“戏保人”?前者是赞赏演员精彩的演技,后者则是赞叹剧本妙笔的精湛。但在《演员的诞生》这个舞台上,剧本创作时要秉承“戏保人”这一准则,兼顾剧本内容的“外部游戏”和“内心游戏”,才能保证演员在竞演时做到“人保戏”。正如章子怡在节目中说的,“一个狗血的剧情,对演员是伤害,不应该出现在舞台之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