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永林:AI只擅长逻辑推理,未来创业风口在创意领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永林:AI只擅长逻辑推理,未来创业风口在创意领域

未来的创业投资机会在哪里?李永林认为,文娱体育领域,将来除了人工智能之外是一个最大的创业领域。

达晨创投李永林

李永林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去改变,或者是影响,我们看到大多数行业将来都可能用人工智能来提高它的效率。最简单的比如说一些手工的东西,比如说翻译或者客服,更多包括工业上面的一些东西。人工智能将来会成为各个行业的一个基础标配,跟互联网在很多行业的应用一样。

他认为,人工智能唯一一个没法根本改变的行业就是创意产业,凡是跟创意相关的东西,人工智能是没法做的。通俗的说机器是没有七情六欲,它没法知道我们脑子里想什么。

所以人工智能只能理解逻辑,凡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它可以理解。所以整个文娱体育娱乐这些东西,我们讲精神文化消费这块,它是无法替代的。

未来的创业投资机会在哪里?李永林认为,文娱体育领域,将来除了人工智能之外是一个最大的创业领域。

所以这是我个人的判断,未来如果我们想抓大的趋势大的风口的话,这两大领域我觉得是值得创业者去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当然还有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医疗或者生物,这是长盛不衰的。但是如果将来中国十家最大的公司,可能人工智能加文娱体育可以占据七、八家,或者将来十家市值一万亿以上的公司,可能都在这个领域出现。这是未来我们看到的最大的机会。

关于创业者融资阶段和融资策略,李永林给出很中肯的建议。他认为,如果你一开始做的并不是平台型的生意,我建议不要过多找VC融资,因为你不适合它的口味。

而且大多数生意,即使你做平台型生意,最开始也不是一定去拿钱烧,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竞争。为什么会有竞争,第一是创业者太多了,第二是资本也喜欢扎堆,大家都有从众心理,造成了共享单车这些东西很多人扎堆,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所以如果我们从通常的这些逻辑来讲的话,创业一开始是非常小的东西,不管是做文娱体育或者将来做人工智能,都是从小的领域切入。

这种情况更多靠自己的容量把它做起来,比如创业找早期投资人,或者亲朋好友凑,这是很常见的;但是大多数生意其实不适合一开始就找VC的。

以下为现场速记参考:

非常感谢希鸥网,我看到下午比上午人还多。我在这边做一个简单介绍,达晨创投是国内做创投行业最老的一批机构了,我们1999年成立做这件事情,今天为止投了四百多个公司,上市的有一百个,基本都是在国内上市。

我们是看好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第一波的投资机构。今天在这边分享一下我个人看到的一些东西。

从我个人看到的现象未来我们讲创业的热点以及风口这些东西,我认为未来趋势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看未来5到10年整个国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世界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前几年还有一些不确定的话,比如说从今年开始十九大开完了之后,我相信这个观点越来越多人会认可。在未来可能五年以上,慢的话十年左右,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家,而且可能跟美国不相上下。

将来如果两个世界大国,一定是中美,不可能是日本英国,只有可能是美国加上中国,加上其他的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会发生哪些变化?让中国成为跟美国一样的超级大国?我们想会有两个事情发生,第一个从我们实业角度来看,中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这样的行业会引领全球。

我前两天去了硅谷给我的感受特别深刻,前些年我去硅谷的时候看到所有的创新都是从硅谷开始的。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还是社交,电商等等。但是我前几个月在硅谷发现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大家都知道现在最热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我在硅谷看到什么现象?

我在硅谷比如说见了十几个创业公司,我发现其中有一半是中国人做的。另外一半,也是以后要把整个重心放在中国。

这跟原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所以这个情况下下一波引领创造的风口,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中国一定会超过美国。我们讲中关村会超过硅谷,代替硅谷成为人工智能的潮流。那么也就是说这是第一次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引领全球。我们知道超过美国也肯定是引领全球了,因为认为硅谷是引领世界的,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相信大家看过《战狼2》,50亿的票房。没有人想到它会票房第一,吴京拍战狼2的时候融不到钱,但是结果是这样的。战狼讲的故事很简单,讲的是一个中国大片的故事。

好莱坞片讲什么?讲美国大片。我们看以战狼为代表的片子的出现,将来我们会在全球各个地方看到更多类似的中国大片的故事。

这说明什么道理?说明整个中国的文化产业开始对外去输出,对全球进行输出。我们讲一个国家强大的力量标志第一工业是世界第一,第二是它的文化输出到全球各地。

在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引领全球之后,我们看到中国的文化产业引领全球,输出到全球各个地方。那么在这两点之后,中国就会基本上我们讲成为世界的,跟美国类似的一个超级大国。

这两个过程中的话,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会有什么影响?很多人会伴随着这个过程跟着国家走出去。所以创业未来两年的两大创业方向,第一是人工智能第二是文娱,文娱体育相关的这些东西。

我原来是学人工智能,我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国家模拟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那是全国当时唯一的一个人工智能的实验室,大概十年前了。当时我们学的时候觉得这个实在不知道怎么玩怎么用,将来会有什么用处?

我们当时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比较难,所以后来比较懒没有坚持下去,后来转行做投资。但是今天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技术拐点,也就是说到了可以大规模商用的时候。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去改变,或者是影响,我们看到大多数行业将来都可能用人工智能来提高它的效率。最简单的比如说一些手工的东西,比如说翻译或者客服,更多包括工业上面的一些东西。

人工智能将来会成为各个行业的一个基础标配,跟互联网在很多行业的应用一样。

所以说这里的创业机会我认为是巨大的,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可能是我们最能去抓的一个点。比如说在互联网时代的话,整个操作系统是最低层的,操作系统,个人应用行业应用最大,我们用的所有的东西,它都是属于应用的,这个领域的机会最大。

将来整个人工智能的技术成为标配之后,那么这个细分领域它的应用会是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市场。

所以这里的机会可能是最大的机会,这是我们做实业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大的机会。人工智能肯定会影响我们所做的工作,但是它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岗位。

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把我们整个取代掉我们都没有工作了,那不会,它会创造很多新的领域。然后跟我们所在的行业结合,可以有很多新的东西出来。

现在可能很多人无法想象,但是将来它带来新的创新机会,给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

第二大块是整个文娱体育这块,应该说人工智能唯一一个没法根本改变的行业就是创意产业,凡是跟创意相关的东西,人工智能是没法做的。通俗的说机器是没有七情六欲,它没法知道我们脑子里想什么。

所以人工智能只能理解逻辑,凡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它可以理解。所以整个文娱体育娱乐这些东西,我们讲精神文化消费这块,它是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人工智能把我们大家的精力解放出来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干什么?

我们一定做消费,而且做体验式消费,这是大的文娱。所以这是第二块机会。

整个文娱产业在GDP的占比还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应该说整体来讲,大的文化娱乐体育旅游这些加起来不到GDP的10%,那么在将来这个数字肯定肯至少翻一倍,可能成为20%甚至更多。

因为我们看到美国现在它的体育行业是电影行业的两倍,是汽车行业的七倍。在中国这个数字非常小,整个大文娱它的占比还是非常小的,中国的电影票房才刚刚五百亿,这是2017年的数据,刚突破五百亿。

中国的体育市场更不用说了,体育的票房,全国体育票房可能二三十亿,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几年,整个大文化、娱乐、体育、旅游这些东西,它在GDP的占比非常高,这里的机会非常多。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比如我们很多企业,一类是做企业服务,一类是做娱乐的。

所以整个大的文娱体育领域,将来除了人工智能之外是一个最大的创业领域。所以这是我个人的判断,未来如果我们想抓大的趋势大的风口的话,这两大领域我觉得是值得创业者去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当然还有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医疗或者生物,这是长盛不衰的。但是如果将来中国十家最大的公司,可能人工智能加文娱体育可以占据七、八家,或者将来十家市值一万亿以上的公司,可能都在这个领域出现。这是未来我们看到的最大的机会。

简单说一下投资,因为是干这一行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相信这里有很多人确实有一些疑惑的,很多人认为我出来找投资总是投资人不愿意投我,对我没有兴趣。

那么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很多人其实没有思考过你创业要不要融资?尤其是要不要找VC投资这个事情?其实是很值得思考的事情。大多数商业或者大多数生意其实不适合找风投融资。

因为商业的本质是做生意,做生意是一步一步做,一步一步做其实跟所谓的VC这个投资逻辑是不对,不一样的。

风投,尤其是早期我们讲这些风投,其实是不希望去一步一步成长,它希望你是很快的成长,就是爆发式成长,其实大多数生意它早期的时候其实是不需要或者说也不应该去找VC去投资的。

比如说我做传统的商业,我什么时候去找VC投资?可能是有一点规模的时候,需要扩大复制的时候,你可以去找。另外比说我对接资本市场了我准备上市了,这个时候可能去找,因为上市也需要融资,帮助我达到上市的要求。

因为上市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这是财务方面,你需要达到这个门槛,这个地方需要进行融资。

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VC只适合少部分人,今天假设三千万家中小企业来创业,可能里面不到10%的生意是适合VC投的。

VC能够做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小的一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讲金融系统的话,那么VC只占金融行业一个十分之一的比重都不到,整个金融行业提供资金其实更多是一些债权或者是其他的形式。

但是VC又是特别有话题的东西,尤其是我们看到很多项目,天天在媒体上看,比如滴滴打车这是很新鲜新刺激的,有关注度有流量,我以后能不能也有类似的?就想这个生意。

但是即使这样的生意,一开始的商业逻辑也不是烧钱。比如共享单车一开始算的很清楚,一个单车几百块钱,每天三到四个人骑,一年有多少天可以被使用,被人骑的,结果算出来一个模型。我们做生意的都知道一个生意,一年收回投资成本是一个相当好的收益。

两年三年收回都是比较好的,其实一开始共享单车是这样的。为什么今天变成这样?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VC在里面不理性。其实大多数认为VC是很理性的,VC说的都是对的。

其实VC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是不理性,其实跟炒股的人没什么区别。我们讲炒股70%的人都是赔钱,VC比例比这个还高,甚至80%都是赔钱的。很少一部分生意,最开始需要大钱投,这种生意其实在传统行业我们看到很多。

比如说我去盖房子,我建高速公路,这个东西需要前期大投入,后期才有不断的产出。这个原来叫重资产生意,VC不投重资产投轻资产,轻资产叫平台性融资。

平台性融资给我们讲的前端的重资产生意,其实本质都是资产的生意,本质没有区别。虽然一个重资产一个轻资产,但是都是资产。比如平台性融资,最大的资产就是品牌,我们打到最后剩下一家我只记住这一家品牌。只有这种生意才是适合VC投的生意。

所以如果你一开始做的并不是平台型的生意,我建议不要过多找VC融资,因为你不适合它的口味。而且大多数生意,即使你做平台型生意,最开始也不是一定去拿钱烧,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竞争。

为什么会有竞争,第一是创业者太多了,第二是资本也喜欢扎堆,大家都有从众心理,造成了共享单车这些东西很多人扎堆,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所以如果我们从通常的这些逻辑来讲的话,创业一开始是非常小的东西,不管是做文娱体育或者将来做人工智能,都是从小的领域切入。

这种情况更多靠自己的容量把它做起来,比如创业找早期投资人,或者亲朋好友凑,这是很常见的;但是大多数生意其实不适合一开始就找VC的。这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李永林,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主要专注体育、文化娱乐、产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投资案例包括体育之窗、体坛传媒、慧辰资讯、速途网络、木鸟短租、吉比特、快客传媒、新诤信等。

【回顾】嘉宾言论——李永林:小众体育领域应关注

李永林作为深耕于体育、文化娱乐、产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人,曾经分享了他对于创业、媒体、投资的看法与经验:

从技术出身进入投资圈

2010年,李永林离开清科,加入达晨创投。作为我国第一批按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投机构,达晨创投在过去十多年间也交出了一份十分不错的成绩单。

在2015年被行业权威评比机构评为“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第一名、“中国最佳退出创业投资机构”等。

对于早期投资,李永林认为,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永远都是概率游戏。不管判断力多好,A轮之前的成功概率其实都差不多,投资者能做的事情只是把这个概率提高一点点,大多数项目都是成为分母的。

这也形成了一个早期投资很重要的原则——“宁可投错,不可错过”。

判定一个投资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则一定是看投资项目是否真正给基金赚到钱了。

李永林谈到某知名投资人,他投的项目可谓家喻户晓。但这位投资人自己成立基金时募集的钱却并不多,就是因为他之前投资的项目没有真正退出获利,没有给基金赚到钱。

瞄准细分邻域,做到线下落地

李永林表示:“体育产业机会很大,任何创业者熟悉的小众的体育领域都值得去关注。比如攀岩、垂钓、棒球、橄榄球等,各种各样的小众项目未来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李永林认为,体育产业的核心是赛事和社区,而在外围则要围绕产业链布局,一是传播、营销、二是场馆落地、赛事运营,三是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游戏、体育彩票,四是鞋服装备等。按照他的理解,赛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竞技体育,一个是民间赛事。”

在营销方面,李永林也同样重视,他指出:“目前来看,在中国体育行业如果真正谁有能力做营销,那么这个公司一定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

目前来看,体育行业的营销公司是非常非常欠缺的,资源其实不缺,缺的是真正能把它卖出去这种环节。”

线上到线下,体育创业最大的难关?

针对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只会做聚人气的事情,而不会做线下,李永林直言:“要找线下懂行业的人把赛事落地做起来,抓住线下就能够真正做起来,抓不住的话用户粘性很少,很容易迁移。”

不过,李永林指出创业者也不必过分担忧,互联网体育社区做线下相比传统企业仍然有优势。

首先,“体育行业很多细分领域还没有做起来”,是一片蓝海。其次,互联网公司,办赛事有天然优势,因为传统赛事几乎全部由赞助商在做,这些赞助商精力用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运营能力有欠缺。

李永林透露了自己总结的给创业者三点建议:

1、一定要趁市场好的时候多拿钱,不要太在意股份稀释;

2、当下在国内创业,一定要尽快学会对接资本市场,现在除产品竞争外,还面临巨大的资本竞争。

3、多维度竞争,除主营市场外,要学会在不同维度上与对手竞争,放大自身在其它维度的优势。

简介:

李永林,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主要专注体育、文化娱乐、产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投资案例包括体育之窗、体坛传媒、慧辰资讯、速途网络、木鸟短租、吉比特、快客传媒、新诤信等。

社会职务:

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

互联网+体育中国会副秘书长

体育Bank商学院终身导师

本文为希鸥网原创内容。希鸥网是国内领先的社群驱动型创业媒体,平台拥有15万创业者粉丝和12000名会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永林:AI只擅长逻辑推理,未来创业风口在创意领域

未来的创业投资机会在哪里?李永林认为,文娱体育领域,将来除了人工智能之外是一个最大的创业领域。

达晨创投李永林

李永林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去改变,或者是影响,我们看到大多数行业将来都可能用人工智能来提高它的效率。最简单的比如说一些手工的东西,比如说翻译或者客服,更多包括工业上面的一些东西。人工智能将来会成为各个行业的一个基础标配,跟互联网在很多行业的应用一样。

他认为,人工智能唯一一个没法根本改变的行业就是创意产业,凡是跟创意相关的东西,人工智能是没法做的。通俗的说机器是没有七情六欲,它没法知道我们脑子里想什么。

所以人工智能只能理解逻辑,凡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它可以理解。所以整个文娱体育娱乐这些东西,我们讲精神文化消费这块,它是无法替代的。

未来的创业投资机会在哪里?李永林认为,文娱体育领域,将来除了人工智能之外是一个最大的创业领域。

所以这是我个人的判断,未来如果我们想抓大的趋势大的风口的话,这两大领域我觉得是值得创业者去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当然还有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医疗或者生物,这是长盛不衰的。但是如果将来中国十家最大的公司,可能人工智能加文娱体育可以占据七、八家,或者将来十家市值一万亿以上的公司,可能都在这个领域出现。这是未来我们看到的最大的机会。

关于创业者融资阶段和融资策略,李永林给出很中肯的建议。他认为,如果你一开始做的并不是平台型的生意,我建议不要过多找VC融资,因为你不适合它的口味。

而且大多数生意,即使你做平台型生意,最开始也不是一定去拿钱烧,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竞争。为什么会有竞争,第一是创业者太多了,第二是资本也喜欢扎堆,大家都有从众心理,造成了共享单车这些东西很多人扎堆,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所以如果我们从通常的这些逻辑来讲的话,创业一开始是非常小的东西,不管是做文娱体育或者将来做人工智能,都是从小的领域切入。

这种情况更多靠自己的容量把它做起来,比如创业找早期投资人,或者亲朋好友凑,这是很常见的;但是大多数生意其实不适合一开始就找VC的。

以下为现场速记参考:

非常感谢希鸥网,我看到下午比上午人还多。我在这边做一个简单介绍,达晨创投是国内做创投行业最老的一批机构了,我们1999年成立做这件事情,今天为止投了四百多个公司,上市的有一百个,基本都是在国内上市。

我们是看好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第一波的投资机构。今天在这边分享一下我个人看到的一些东西。

从我个人看到的现象未来我们讲创业的热点以及风口这些东西,我认为未来趋势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看未来5到10年整个国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世界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前几年还有一些不确定的话,比如说从今年开始十九大开完了之后,我相信这个观点越来越多人会认可。在未来可能五年以上,慢的话十年左右,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家,而且可能跟美国不相上下。

将来如果两个世界大国,一定是中美,不可能是日本英国,只有可能是美国加上中国,加上其他的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会发生哪些变化?让中国成为跟美国一样的超级大国?我们想会有两个事情发生,第一个从我们实业角度来看,中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这样的行业会引领全球。

我前两天去了硅谷给我的感受特别深刻,前些年我去硅谷的时候看到所有的创新都是从硅谷开始的。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还是社交,电商等等。但是我前几个月在硅谷发现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大家都知道现在最热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我在硅谷看到什么现象?

我在硅谷比如说见了十几个创业公司,我发现其中有一半是中国人做的。另外一半,也是以后要把整个重心放在中国。

这跟原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所以这个情况下下一波引领创造的风口,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中国一定会超过美国。我们讲中关村会超过硅谷,代替硅谷成为人工智能的潮流。那么也就是说这是第一次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引领全球。我们知道超过美国也肯定是引领全球了,因为认为硅谷是引领世界的,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相信大家看过《战狼2》,50亿的票房。没有人想到它会票房第一,吴京拍战狼2的时候融不到钱,但是结果是这样的。战狼讲的故事很简单,讲的是一个中国大片的故事。

好莱坞片讲什么?讲美国大片。我们看以战狼为代表的片子的出现,将来我们会在全球各个地方看到更多类似的中国大片的故事。

这说明什么道理?说明整个中国的文化产业开始对外去输出,对全球进行输出。我们讲一个国家强大的力量标志第一工业是世界第一,第二是它的文化输出到全球各地。

在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引领全球之后,我们看到中国的文化产业引领全球,输出到全球各个地方。那么在这两点之后,中国就会基本上我们讲成为世界的,跟美国类似的一个超级大国。

这两个过程中的话,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会有什么影响?很多人会伴随着这个过程跟着国家走出去。所以创业未来两年的两大创业方向,第一是人工智能第二是文娱,文娱体育相关的这些东西。

我原来是学人工智能,我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国家模拟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那是全国当时唯一的一个人工智能的实验室,大概十年前了。当时我们学的时候觉得这个实在不知道怎么玩怎么用,将来会有什么用处?

我们当时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比较难,所以后来比较懒没有坚持下去,后来转行做投资。但是今天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技术拐点,也就是说到了可以大规模商用的时候。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去改变,或者是影响,我们看到大多数行业将来都可能用人工智能来提高它的效率。最简单的比如说一些手工的东西,比如说翻译或者客服,更多包括工业上面的一些东西。

人工智能将来会成为各个行业的一个基础标配,跟互联网在很多行业的应用一样。

所以说这里的创业机会我认为是巨大的,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可能是我们最能去抓的一个点。比如说在互联网时代的话,整个操作系统是最低层的,操作系统,个人应用行业应用最大,我们用的所有的东西,它都是属于应用的,这个领域的机会最大。

将来整个人工智能的技术成为标配之后,那么这个细分领域它的应用会是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市场。

所以这里的机会可能是最大的机会,这是我们做实业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大的机会。人工智能肯定会影响我们所做的工作,但是它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岗位。

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把我们整个取代掉我们都没有工作了,那不会,它会创造很多新的领域。然后跟我们所在的行业结合,可以有很多新的东西出来。

现在可能很多人无法想象,但是将来它带来新的创新机会,给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

第二大块是整个文娱体育这块,应该说人工智能唯一一个没法根本改变的行业就是创意产业,凡是跟创意相关的东西,人工智能是没法做的。通俗的说机器是没有七情六欲,它没法知道我们脑子里想什么。

所以人工智能只能理解逻辑,凡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它可以理解。所以整个文娱体育娱乐这些东西,我们讲精神文化消费这块,它是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人工智能把我们大家的精力解放出来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干什么?

我们一定做消费,而且做体验式消费,这是大的文娱。所以这是第二块机会。

整个文娱产业在GDP的占比还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应该说整体来讲,大的文化娱乐体育旅游这些加起来不到GDP的10%,那么在将来这个数字肯定肯至少翻一倍,可能成为20%甚至更多。

因为我们看到美国现在它的体育行业是电影行业的两倍,是汽车行业的七倍。在中国这个数字非常小,整个大文娱它的占比还是非常小的,中国的电影票房才刚刚五百亿,这是2017年的数据,刚突破五百亿。

中国的体育市场更不用说了,体育的票房,全国体育票房可能二三十亿,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几年,整个大文化、娱乐、体育、旅游这些东西,它在GDP的占比非常高,这里的机会非常多。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比如我们很多企业,一类是做企业服务,一类是做娱乐的。

所以整个大的文娱体育领域,将来除了人工智能之外是一个最大的创业领域。所以这是我个人的判断,未来如果我们想抓大的趋势大的风口的话,这两大领域我觉得是值得创业者去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当然还有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医疗或者生物,这是长盛不衰的。但是如果将来中国十家最大的公司,可能人工智能加文娱体育可以占据七、八家,或者将来十家市值一万亿以上的公司,可能都在这个领域出现。这是未来我们看到的最大的机会。

简单说一下投资,因为是干这一行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相信这里有很多人确实有一些疑惑的,很多人认为我出来找投资总是投资人不愿意投我,对我没有兴趣。

那么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很多人其实没有思考过你创业要不要融资?尤其是要不要找VC投资这个事情?其实是很值得思考的事情。大多数商业或者大多数生意其实不适合找风投融资。

因为商业的本质是做生意,做生意是一步一步做,一步一步做其实跟所谓的VC这个投资逻辑是不对,不一样的。

风投,尤其是早期我们讲这些风投,其实是不希望去一步一步成长,它希望你是很快的成长,就是爆发式成长,其实大多数生意它早期的时候其实是不需要或者说也不应该去找VC去投资的。

比如说我做传统的商业,我什么时候去找VC投资?可能是有一点规模的时候,需要扩大复制的时候,你可以去找。另外比说我对接资本市场了我准备上市了,这个时候可能去找,因为上市也需要融资,帮助我达到上市的要求。

因为上市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这是财务方面,你需要达到这个门槛,这个地方需要进行融资。

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VC只适合少部分人,今天假设三千万家中小企业来创业,可能里面不到10%的生意是适合VC投的。

VC能够做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小的一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讲金融系统的话,那么VC只占金融行业一个十分之一的比重都不到,整个金融行业提供资金其实更多是一些债权或者是其他的形式。

但是VC又是特别有话题的东西,尤其是我们看到很多项目,天天在媒体上看,比如滴滴打车这是很新鲜新刺激的,有关注度有流量,我以后能不能也有类似的?就想这个生意。

但是即使这样的生意,一开始的商业逻辑也不是烧钱。比如共享单车一开始算的很清楚,一个单车几百块钱,每天三到四个人骑,一年有多少天可以被使用,被人骑的,结果算出来一个模型。我们做生意的都知道一个生意,一年收回投资成本是一个相当好的收益。

两年三年收回都是比较好的,其实一开始共享单车是这样的。为什么今天变成这样?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VC在里面不理性。其实大多数认为VC是很理性的,VC说的都是对的。

其实VC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是不理性,其实跟炒股的人没什么区别。我们讲炒股70%的人都是赔钱,VC比例比这个还高,甚至80%都是赔钱的。很少一部分生意,最开始需要大钱投,这种生意其实在传统行业我们看到很多。

比如说我去盖房子,我建高速公路,这个东西需要前期大投入,后期才有不断的产出。这个原来叫重资产生意,VC不投重资产投轻资产,轻资产叫平台性融资。

平台性融资给我们讲的前端的重资产生意,其实本质都是资产的生意,本质没有区别。虽然一个重资产一个轻资产,但是都是资产。比如平台性融资,最大的资产就是品牌,我们打到最后剩下一家我只记住这一家品牌。只有这种生意才是适合VC投的生意。

所以如果你一开始做的并不是平台型的生意,我建议不要过多找VC融资,因为你不适合它的口味。而且大多数生意,即使你做平台型生意,最开始也不是一定去拿钱烧,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竞争。

为什么会有竞争,第一是创业者太多了,第二是资本也喜欢扎堆,大家都有从众心理,造成了共享单车这些东西很多人扎堆,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所以如果我们从通常的这些逻辑来讲的话,创业一开始是非常小的东西,不管是做文娱体育或者将来做人工智能,都是从小的领域切入。

这种情况更多靠自己的容量把它做起来,比如创业找早期投资人,或者亲朋好友凑,这是很常见的;但是大多数生意其实不适合一开始就找VC的。这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李永林,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主要专注体育、文化娱乐、产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投资案例包括体育之窗、体坛传媒、慧辰资讯、速途网络、木鸟短租、吉比特、快客传媒、新诤信等。

【回顾】嘉宾言论——李永林:小众体育领域应关注

李永林作为深耕于体育、文化娱乐、产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人,曾经分享了他对于创业、媒体、投资的看法与经验:

从技术出身进入投资圈

2010年,李永林离开清科,加入达晨创投。作为我国第一批按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投机构,达晨创投在过去十多年间也交出了一份十分不错的成绩单。

在2015年被行业权威评比机构评为“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第一名、“中国最佳退出创业投资机构”等。

对于早期投资,李永林认为,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永远都是概率游戏。不管判断力多好,A轮之前的成功概率其实都差不多,投资者能做的事情只是把这个概率提高一点点,大多数项目都是成为分母的。

这也形成了一个早期投资很重要的原则——“宁可投错,不可错过”。

判定一个投资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则一定是看投资项目是否真正给基金赚到钱了。

李永林谈到某知名投资人,他投的项目可谓家喻户晓。但这位投资人自己成立基金时募集的钱却并不多,就是因为他之前投资的项目没有真正退出获利,没有给基金赚到钱。

瞄准细分邻域,做到线下落地

李永林表示:“体育产业机会很大,任何创业者熟悉的小众的体育领域都值得去关注。比如攀岩、垂钓、棒球、橄榄球等,各种各样的小众项目未来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李永林认为,体育产业的核心是赛事和社区,而在外围则要围绕产业链布局,一是传播、营销、二是场馆落地、赛事运营,三是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游戏、体育彩票,四是鞋服装备等。按照他的理解,赛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竞技体育,一个是民间赛事。”

在营销方面,李永林也同样重视,他指出:“目前来看,在中国体育行业如果真正谁有能力做营销,那么这个公司一定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

目前来看,体育行业的营销公司是非常非常欠缺的,资源其实不缺,缺的是真正能把它卖出去这种环节。”

线上到线下,体育创业最大的难关?

针对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只会做聚人气的事情,而不会做线下,李永林直言:“要找线下懂行业的人把赛事落地做起来,抓住线下就能够真正做起来,抓不住的话用户粘性很少,很容易迁移。”

不过,李永林指出创业者也不必过分担忧,互联网体育社区做线下相比传统企业仍然有优势。

首先,“体育行业很多细分领域还没有做起来”,是一片蓝海。其次,互联网公司,办赛事有天然优势,因为传统赛事几乎全部由赞助商在做,这些赞助商精力用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运营能力有欠缺。

李永林透露了自己总结的给创业者三点建议:

1、一定要趁市场好的时候多拿钱,不要太在意股份稀释;

2、当下在国内创业,一定要尽快学会对接资本市场,现在除产品竞争外,还面临巨大的资本竞争。

3、多维度竞争,除主营市场外,要学会在不同维度上与对手竞争,放大自身在其它维度的优势。

简介:

李永林,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主要专注体育、文化娱乐、产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投资案例包括体育之窗、体坛传媒、慧辰资讯、速途网络、木鸟短租、吉比特、快客传媒、新诤信等。

社会职务:

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

互联网+体育中国会副秘书长

体育Bank商学院终身导师

本文为希鸥网原创内容。希鸥网是国内领先的社群驱动型创业媒体,平台拥有15万创业者粉丝和12000名会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