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立佳
编辑 | 馨羽
黑龙江省博物馆主楼始建于1906年,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俄罗斯商场旧址,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百岁老人,见证着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历史变迁。
1923年6月12日,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所在现址举行成立典礼并对外开放。此后的30年间,几经更名,1954年8月,随着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松江省博物馆与黑龙江省博物馆筹备处合并,从此,黑龙江省博物馆正式宣告成立。1962 年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
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大量自然标本、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这些收藏绝大多数源自黑龙江省,详细而又生动立体的介绍了黑龙江的历史和发展演变,让你穿越历史仿佛亲身经历一次黑龙江的从古到今!
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约11万余件,各种藏品生动地反映了生活在这块黑土地上的先民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联系与交流,记载了黑龙江流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再现了不同的民族风情相互交融的情景,显现了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特殊风貌。
常年举办的基本陈列有《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自然陈列》《邓散木书刻艺术陈列》。《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主要展示了黑龙江地区4万年的人类历史和文化,重点突出了史前文化、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1600件展品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典型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历代珍贵的传世品。《自然陈列》包括古动物和现代动物两部分,其中有一些国家I、II类重点保护动物的珍贵标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邓散木艺术陈列》荟萃了我国当代著名书刻艺术家邓散木先生的著作、印章、书法、扇面及印谱作品。
195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铜龙为黄铜质铸造而成,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龙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后腿相连,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与地面相连,龙尾上翅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鬣。在龙的前右腿、尾部及瑞云处有以双向分开的扁锭残迹,当时与它物相连接固定而铸。
1988年5月,黑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清理发掘了有“北方马王堆”之称的金代齐国王墓,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齐国王墓出土的丝织物为研究宋、金时期的缫丝技术、纺织技法、印染工艺、织机种类等方面的课题提供了珍贵资料,填补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由于缺乏金代服饰留下的空白,是我国金代考古的一次最重大的发现。
绘制时代南宋,描绘了中国古代种桑、养蚕、织布等与蚕织相关的劳作过程,全卷共绘74人,形神兼备,对比鲜明。全长1100厘米,画心横27.5厘米、纵518厘米,跋纵460厘米。《蚕织图》长卷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这件描绘八百年前蚕织的图卷,对于我国蚕织技术史具有弥足珍贵的记录,此画卷为研究、了解我国南宋时期社会经济、手工艺技术、风俗习尚及我国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等方面,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珍贵史料。
天门军之印于1960年4月在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该印为青铜质,铜片镶成,印纽扁平,中穿一圆孔,呈桥状。天门军印出自上京皇城内,可作为研究渤海设有与唐朝中央禁军类似的军事组织的重要线索,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一方渤海印,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披毛犀又名长毛犀牛,是一种已灭绝的古动物。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这具披毛犀化石,是在1956年的富拉尔基钢厂基建施工中,距地表9米多的淤泥质沙层中发现的。整个骨架同属于一个个体,完整程度接近100%,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最完整的披毛犀骨架,被定为一级标本。
此图为南宋作品,全长 141.1厘米,宽37厘米。引首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题写的“曲水流觞”四个字。整幅图卷描绘了东晋时期,以王羲之为首的42位文人雅士,在浙江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于溪水边饮酒赋诗、观山赏水的情景。睹画思人,让人很容易想像出当年兰亭集序的盛况。
“黑龙江满洲龙”是产自中国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飘落异乡,几度易名,身世离奇,在我国恐龙发现和研究史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还享有“神州第一龙”的美誉。其故乡嘉荫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并经科学纪录的恐龙化石发现地而蜚声海内外。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的这具黑龙江满洲龙是生活在6500万年前,已经灭绝了的爬行动物。因为它的嘴巴扁阔和鸭子的嘴十分相似,所以为也称它为鸭嘴龙。
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金代铜镜,镜面光亮,呈银白色,球状钮,做工十分精致。镜背图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一幅以山水画为背景的人物故事画面,这面山水人物故事纹铜镜是1975年从中国黑龙江省绥棱县境内的一座金代贵族墓葬中出土的,这面铜镜就是女真贵族曾经使用过的一件器物,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铜镜出土时没有锈蚀,而且保存完好,这在传世的中国古代铜镜中十分罕见,为古代铜镜中所鲜有,是不可多得的实物珍品。
1973年3月,黑龙江省肇源县三站乡松花江中游北岸的一级阶地上,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猛犸象化石,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猛犸象化石。松花江猛犸象是猛犸象家族中个体最大的一类。猛犸象生活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寒冷地区,在地球上曾繁盛一时。
这件桂叶形石器为黑龙江省发现的细石器中个体最大的一件。通长25厘米、宽5.8厘米。其形制如一片两头尖的桂叶,故名桂叶形石器。该石器为周身琢,中间厚,两侧薄,形制对称,厚薄均匀,边刃加工制作锋利,是镶嵌在骨刀梗上的石片石器,属刮削器一类。从对饶河小南山遗址的研究以及石器本身的完整无缺来推断,这件石器是当时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首领人物墓葬中的随葬品,属黑龙江东部地区新石器文化。该器物制作精美,形制独特,堪为精品。
声 明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