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童:早期项目亮点是投资的核心价值,以分散投资策略对抗风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童:早期项目亮点是投资的核心价值,以分散投资策略对抗风险

从个人投资、到机构投资,王童已经投资了80多个项目,账目收益可观,但王童表示,最终收益十年后才能见真效。

王童

微简历

王童:1994年—1998年大学毕业之后进了航天部,从事信息化工作让他在96年成为较早“触网”的一批人。互联网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未知的诱惑让他毅然放弃铁饭碗,于1999年—2005年加入搜狐;2000年涉足天使投资圈,2003年起陆续投了十几个项目;2005年—2006年加入博客中国;2006年创办酷客音乐;2009 年创办专注中老年市场网站喜乐乐;2013年创立北软天使,半年时间投资20余个项目,现担任云投汇明星领投人。

创投成绩单

投资案例:途牛、麦恩思远、安妮时尚、魔方英语、中捷代购、无二之旅、睿仁医疗、积木云、鲜漫动漫等。

投资领域:云计算、O2O、电子商务、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或旅游、消费等领域。

(一)投资要有热爱的心态,真正给投资者创造财富的是创业者

王童认为:如果只把天使投资看做一个商业化的手段,通过投资去保值和增值,这不是一个好的领域。其原因是风险非常高,失败基本上是必然的,成功则是偶然的。成功还不能说有多少经验,很多时候成功不可复制。因此做天使投资不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赚钱的手段,还一定要有热爱的心态。早期投资很难称得上是“一门生意”,工作量大,投入精力多,风险也大。王童认为,想做早期的股权投资人必须有好的心态,完全以赚钱的心思来做这一行是不合适的。

什么样的心态才算好心态?王童指出,首先是热爱:非常喜欢这一行,才愿意长期付出时间和精力;二是有风险承担的意识:早期的项目风险大,没有所谓的准确判断,失败机率大,必须有应对失败的心理和经济承受力;三是要有耐心:股权投资一般时间周期长,要有耐心去等待。

有了好心态后,选择什么样的成长路径更合适高效呢?王童认为,目前的主力投资人,是通过打工—创业—投资这条路径成长起来的,这类投资人跟创业者有同理心,实战经验也更强。另一种是毕业后就做投资,长期摸爬滚打在投资领域,这类更像正规军,对理论、行业的研判、投资策略等有更专业的积累。目前创业出身的投资人是主力,但这两种成长路径各有千秋,互为补充。

因此,天使投资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投资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所谓做天使投资,就是把天使手中的现金,配置到更有效率的创业活动中去,从中赚取投资升值的价值。钱一旦变成通货,效率最低,效率最高是到创业者手里。真正给投资者创造财富的是创业者,投资人应有的心态是:创业者吃肉,投资人喝汤。真正牛的是创业团队,不要认为投了钱,公司就是投资者的,要求种种掌控。

(二)早期的项目差异很小,以分散投资策略对抗风险

从个人投资、到机构投资,王童已经投资了80多个项目,账目收益可观,但王童表示,最终收益十年后才能见真效。在投资领域经营十多年,王童认为:早期投资风险极大,要以分散投资策略对抗风险。

如何分散投资?王童的“等额投资法”在业内小有知名度。一般的投资是等比法,例如2000万的估值项目投200万,3000万的估值项目投300万。但王童是无论项目估值大小,一律投100万。他认为早期的项目差异很小,而且回头看时,那些重金投入的项目往往却不赚钱,反而是不看好的小额投资项目赚了钱。“但等额投资法也有弊端,因为太少的金额,你得想办法投得进去才行,若对方融1000万,你给100万,人家肯定不愿意接。”

在具体投资技巧方面,王童指出,投资首先要学会看势,通过看时代来预判未来,预判人们的生活趋势、消费习惯。二要看团队,看人。在对创始人的要求和考量上,王童最看重的是创始人的梦想之心。有梦想,热爱自己做的事情,这样才会坚持到底,当然胸怀、眼界、抗压性、诚信、情商等也非常重要。三要做好竞争形态的分析,包括行业调查。四是建立生态、人脉和互助合作的圈子,形成高质量的项目来源。若有1000个高质量的项目,完全可PK5000个质量一般的项目。五是不要过度筛选早期项目。王童强调,在严格筛选的前提下,不要过度筛选早期项目,越往后选越容易错失掉好项目。对于早期项目,不要太相信自己当时的判断,大量基金公司后来赚钱的项目,大都不是早期看好的项目。

(三)“投”要对创业者公平,“退”的话语权要掌握在创业者手里

王童认为,一个赛道只投一个赛手,这样对创业者才公平。老牌VC擅长投赛道,举个例子,比如说在线旅游,前三名全投,这就是投赛道,效果很明显,高风险高回报,成一个就赚,三个要都成了,就更赚。这种投法,第一需要资金体量比较大,第二,赛手是竞争者,不可避免导致投资人利益和被投人利益不是完全匹配。王童认为:最优质的资源,肯定会支持那个跑得最快的赛手。其他两个赛手就会很受伤,从短期来讲投资人是获利的,但从长久来讲,是有负面效应的。

对创业者而言,投资人也是“宁缺毋滥”。王童的投资打法看起来也很杂,从其投资布局难以判断出他到底专注于哪个领域,似乎只要与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相关的都会沾上一点儿。但王童并非一点儿没有自己的原则,他不会投资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因为,投资不懂的领域为创业者带来的伤害或许会大于帮助,对创业者而言,投资人也是“宁缺毋滥”。此外,王童也不会投资单一类型的文化产品或有违主流道德观念的产品。

王童认为,“退”的话语权权掌握在创业者手里。不论是卖旧、卖老股,抑或并购、上市,包括火热的新三板退出,无论哪种退出方式他都可以接受,但“退出”的最终话语权在创业者身上而非投资人手中。从退出时机来看,北软天使的退出方式为“隔轮退”或“退一步”,如果将现在投的轮次称为“当轮”,王童在创业公司的下轮融资中尚不退出,而是会选择下轮之后的那轮融资,北软的融资周期为7年,王童表示,在这7年内,他们不会主动选择退出。

王童表示:一位投资人,能够投资到优秀企业,除了金库的增长之外,其社会价值更瞩目。京东的员工数量即将达到10万人,一个人的成功,10万人的就业,“这种社会贡献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阿里巴巴也同样造就了许多机会和价值,这样的优秀企业是王童所渴望遇到的。投资就是创业。在投资时,也要帮创业者思考,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不断总结、学习、创新,要有一个创业的心态。

(四)项目筛选具体流程,对人、事、产品和服务及其他事项判断

王童表示,按一些流程来讲的话,首先要让创业者讲一讲BP,在讲BP的过程中可以观察他的逻辑思维,对事情的认识以及各方面。但为了节省时间,这流程不是固定的,时间短的话尤其做早期的,先讲讲团队,最后讲为什么干这件事,投资人也可以主导这个过程,但是对明显不知道的背景不要过多的纠缠,然后进入沟通交流的阶段,王童建议就是多听多看,尤其是不熟悉的时候。早期天使看项目的不是找毛病,而是找亮点,这个亮点才是投资的价值。

第一,对人的判断

对人的判断,王童认为,要分析动机、团队、项目的亮点。早期投资,比较常见的是有Vision,没有执行力。所谓上的厅堂下不了厨房的,也有下的了厨房上不了厅堂的,最好是两个都能有。王童特别看中一个创业者的格局,这个格局不仅仅是一个Vision,因为有Vision不一定是真正有格局,可能是个好高骛远的人,但也可能是真正有一个蓝图能力站得非常高的人,尤其有时候年轻创业者在行业里头,没有积累,没有人脉,没有了解,这时候就需要看一个创业者的格局。

第二,对事的判断

对事的判断上面有以下几点:需求到底是怎么样的,需求的强度、消费的频度等,这个有没有机会,是不是公司的机会,大公司的机会、小公司的机会,还是说这个是短时间内的机会,长期行不行。有很多有经验的创业者,一上来就积累了很多数据,或者很多商业资源,这代表他的起点比较高,起点高不一定速度快。希望最好的创业者是起点高,速度快,两个结合在一起。王童认为,起点高肯定是一个优势,但起点高不一定最后能跑出来。半年的时候如果它不够快的话,别人也是能够追上来,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它同样也要证明它为什么要速度快,这是对事情的一些判断。

第三,对产品和服务的判断

对产品和服务的判断,这是一定要做的,但是这个是在短时间内投资人无法体验的。 比如创业者拿来的是一个APP或者拿是一个服务,投资人没法在现场马上就能体验到,对它产品特点的一些测试,是通过一些提问来完成的,这个主要会推后到在DD(尽职调查)的过程中进行 在这个时候要进行一些初步的判断: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闭环完成了多少,是不是和创业者的理念、做的事情、趋势是不是符合,逻辑上是不是合理,有没有经过实际检验。比如说,问一些详细的数据,这个详细的数据不一定真的体现出什么,但要把它记录下来,要看他是否真正知道,因为在问的时候,可以看出创始人的一些特质:第一,这个创始人是否一问三不知,如果他是一个抓大放小的一个人,问他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在早期创业肯定不行。第二,是否善于分析,不仅要注重细节,还要注重分析,比如有些数据不是直接数据,比如ARPU、用户画像,这些都是要进行统一分析,进行一些深入思考才能决定的。

第四,其他一些问题的判断

王童认为,其他关于创业者的一些问题。第一,比较重要的是兴趣爱好。可能会代表人的一些特性。比如说北软遇到过一个项目,王童非常喜欢它的闪光点,但是有其他的问题。它的创业者要求它团队所有的人都能把半马或者全马跑下来,而且他的团队全都能做得到,这个就说明:团队和创始人身体好;他可能有相当强的意志力。跑个半马,听起来比较含糊,但兴趣爱好体现出其他的东西。

第二,家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说35岁的创业者,老婆在家全职,也没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有个小孩,这个时候要谨慎,他老婆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积累也不多,创业又不可能给他拿高工资,这种很快家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也没那么重要,但是能起到一些作用。第三,要设计一些对抗型的和引导型的问题,来检测创业者的反应。比如一些伪命题,为什么BAT做不了这个事?完全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BAT肯定有可能做这事,或者BAT有没有动力,或者有没有资源或者到底怎么办?主要是为了看创业者的一些反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童:早期项目亮点是投资的核心价值,以分散投资策略对抗风险

从个人投资、到机构投资,王童已经投资了80多个项目,账目收益可观,但王童表示,最终收益十年后才能见真效。

王童

微简历

王童:1994年—1998年大学毕业之后进了航天部,从事信息化工作让他在96年成为较早“触网”的一批人。互联网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未知的诱惑让他毅然放弃铁饭碗,于1999年—2005年加入搜狐;2000年涉足天使投资圈,2003年起陆续投了十几个项目;2005年—2006年加入博客中国;2006年创办酷客音乐;2009 年创办专注中老年市场网站喜乐乐;2013年创立北软天使,半年时间投资20余个项目,现担任云投汇明星领投人。

创投成绩单

投资案例:途牛、麦恩思远、安妮时尚、魔方英语、中捷代购、无二之旅、睿仁医疗、积木云、鲜漫动漫等。

投资领域:云计算、O2O、电子商务、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或旅游、消费等领域。

(一)投资要有热爱的心态,真正给投资者创造财富的是创业者

王童认为:如果只把天使投资看做一个商业化的手段,通过投资去保值和增值,这不是一个好的领域。其原因是风险非常高,失败基本上是必然的,成功则是偶然的。成功还不能说有多少经验,很多时候成功不可复制。因此做天使投资不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赚钱的手段,还一定要有热爱的心态。早期投资很难称得上是“一门生意”,工作量大,投入精力多,风险也大。王童认为,想做早期的股权投资人必须有好的心态,完全以赚钱的心思来做这一行是不合适的。

什么样的心态才算好心态?王童指出,首先是热爱:非常喜欢这一行,才愿意长期付出时间和精力;二是有风险承担的意识:早期的项目风险大,没有所谓的准确判断,失败机率大,必须有应对失败的心理和经济承受力;三是要有耐心:股权投资一般时间周期长,要有耐心去等待。

有了好心态后,选择什么样的成长路径更合适高效呢?王童认为,目前的主力投资人,是通过打工—创业—投资这条路径成长起来的,这类投资人跟创业者有同理心,实战经验也更强。另一种是毕业后就做投资,长期摸爬滚打在投资领域,这类更像正规军,对理论、行业的研判、投资策略等有更专业的积累。目前创业出身的投资人是主力,但这两种成长路径各有千秋,互为补充。

因此,天使投资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投资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所谓做天使投资,就是把天使手中的现金,配置到更有效率的创业活动中去,从中赚取投资升值的价值。钱一旦变成通货,效率最低,效率最高是到创业者手里。真正给投资者创造财富的是创业者,投资人应有的心态是:创业者吃肉,投资人喝汤。真正牛的是创业团队,不要认为投了钱,公司就是投资者的,要求种种掌控。

(二)早期的项目差异很小,以分散投资策略对抗风险

从个人投资、到机构投资,王童已经投资了80多个项目,账目收益可观,但王童表示,最终收益十年后才能见真效。在投资领域经营十多年,王童认为:早期投资风险极大,要以分散投资策略对抗风险。

如何分散投资?王童的“等额投资法”在业内小有知名度。一般的投资是等比法,例如2000万的估值项目投200万,3000万的估值项目投300万。但王童是无论项目估值大小,一律投100万。他认为早期的项目差异很小,而且回头看时,那些重金投入的项目往往却不赚钱,反而是不看好的小额投资项目赚了钱。“但等额投资法也有弊端,因为太少的金额,你得想办法投得进去才行,若对方融1000万,你给100万,人家肯定不愿意接。”

在具体投资技巧方面,王童指出,投资首先要学会看势,通过看时代来预判未来,预判人们的生活趋势、消费习惯。二要看团队,看人。在对创始人的要求和考量上,王童最看重的是创始人的梦想之心。有梦想,热爱自己做的事情,这样才会坚持到底,当然胸怀、眼界、抗压性、诚信、情商等也非常重要。三要做好竞争形态的分析,包括行业调查。四是建立生态、人脉和互助合作的圈子,形成高质量的项目来源。若有1000个高质量的项目,完全可PK5000个质量一般的项目。五是不要过度筛选早期项目。王童强调,在严格筛选的前提下,不要过度筛选早期项目,越往后选越容易错失掉好项目。对于早期项目,不要太相信自己当时的判断,大量基金公司后来赚钱的项目,大都不是早期看好的项目。

(三)“投”要对创业者公平,“退”的话语权要掌握在创业者手里

王童认为,一个赛道只投一个赛手,这样对创业者才公平。老牌VC擅长投赛道,举个例子,比如说在线旅游,前三名全投,这就是投赛道,效果很明显,高风险高回报,成一个就赚,三个要都成了,就更赚。这种投法,第一需要资金体量比较大,第二,赛手是竞争者,不可避免导致投资人利益和被投人利益不是完全匹配。王童认为:最优质的资源,肯定会支持那个跑得最快的赛手。其他两个赛手就会很受伤,从短期来讲投资人是获利的,但从长久来讲,是有负面效应的。

对创业者而言,投资人也是“宁缺毋滥”。王童的投资打法看起来也很杂,从其投资布局难以判断出他到底专注于哪个领域,似乎只要与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相关的都会沾上一点儿。但王童并非一点儿没有自己的原则,他不会投资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因为,投资不懂的领域为创业者带来的伤害或许会大于帮助,对创业者而言,投资人也是“宁缺毋滥”。此外,王童也不会投资单一类型的文化产品或有违主流道德观念的产品。

王童认为,“退”的话语权权掌握在创业者手里。不论是卖旧、卖老股,抑或并购、上市,包括火热的新三板退出,无论哪种退出方式他都可以接受,但“退出”的最终话语权在创业者身上而非投资人手中。从退出时机来看,北软天使的退出方式为“隔轮退”或“退一步”,如果将现在投的轮次称为“当轮”,王童在创业公司的下轮融资中尚不退出,而是会选择下轮之后的那轮融资,北软的融资周期为7年,王童表示,在这7年内,他们不会主动选择退出。

王童表示:一位投资人,能够投资到优秀企业,除了金库的增长之外,其社会价值更瞩目。京东的员工数量即将达到10万人,一个人的成功,10万人的就业,“这种社会贡献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阿里巴巴也同样造就了许多机会和价值,这样的优秀企业是王童所渴望遇到的。投资就是创业。在投资时,也要帮创业者思考,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不断总结、学习、创新,要有一个创业的心态。

(四)项目筛选具体流程,对人、事、产品和服务及其他事项判断

王童表示,按一些流程来讲的话,首先要让创业者讲一讲BP,在讲BP的过程中可以观察他的逻辑思维,对事情的认识以及各方面。但为了节省时间,这流程不是固定的,时间短的话尤其做早期的,先讲讲团队,最后讲为什么干这件事,投资人也可以主导这个过程,但是对明显不知道的背景不要过多的纠缠,然后进入沟通交流的阶段,王童建议就是多听多看,尤其是不熟悉的时候。早期天使看项目的不是找毛病,而是找亮点,这个亮点才是投资的价值。

第一,对人的判断

对人的判断,王童认为,要分析动机、团队、项目的亮点。早期投资,比较常见的是有Vision,没有执行力。所谓上的厅堂下不了厨房的,也有下的了厨房上不了厅堂的,最好是两个都能有。王童特别看中一个创业者的格局,这个格局不仅仅是一个Vision,因为有Vision不一定是真正有格局,可能是个好高骛远的人,但也可能是真正有一个蓝图能力站得非常高的人,尤其有时候年轻创业者在行业里头,没有积累,没有人脉,没有了解,这时候就需要看一个创业者的格局。

第二,对事的判断

对事的判断上面有以下几点:需求到底是怎么样的,需求的强度、消费的频度等,这个有没有机会,是不是公司的机会,大公司的机会、小公司的机会,还是说这个是短时间内的机会,长期行不行。有很多有经验的创业者,一上来就积累了很多数据,或者很多商业资源,这代表他的起点比较高,起点高不一定速度快。希望最好的创业者是起点高,速度快,两个结合在一起。王童认为,起点高肯定是一个优势,但起点高不一定最后能跑出来。半年的时候如果它不够快的话,别人也是能够追上来,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它同样也要证明它为什么要速度快,这是对事情的一些判断。

第三,对产品和服务的判断

对产品和服务的判断,这是一定要做的,但是这个是在短时间内投资人无法体验的。 比如创业者拿来的是一个APP或者拿是一个服务,投资人没法在现场马上就能体验到,对它产品特点的一些测试,是通过一些提问来完成的,这个主要会推后到在DD(尽职调查)的过程中进行 在这个时候要进行一些初步的判断: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闭环完成了多少,是不是和创业者的理念、做的事情、趋势是不是符合,逻辑上是不是合理,有没有经过实际检验。比如说,问一些详细的数据,这个详细的数据不一定真的体现出什么,但要把它记录下来,要看他是否真正知道,因为在问的时候,可以看出创始人的一些特质:第一,这个创始人是否一问三不知,如果他是一个抓大放小的一个人,问他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在早期创业肯定不行。第二,是否善于分析,不仅要注重细节,还要注重分析,比如有些数据不是直接数据,比如ARPU、用户画像,这些都是要进行统一分析,进行一些深入思考才能决定的。

第四,其他一些问题的判断

王童认为,其他关于创业者的一些问题。第一,比较重要的是兴趣爱好。可能会代表人的一些特性。比如说北软遇到过一个项目,王童非常喜欢它的闪光点,但是有其他的问题。它的创业者要求它团队所有的人都能把半马或者全马跑下来,而且他的团队全都能做得到,这个就说明:团队和创始人身体好;他可能有相当强的意志力。跑个半马,听起来比较含糊,但兴趣爱好体现出其他的东西。

第二,家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说35岁的创业者,老婆在家全职,也没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有个小孩,这个时候要谨慎,他老婆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积累也不多,创业又不可能给他拿高工资,这种很快家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也没那么重要,但是能起到一些作用。第三,要设计一些对抗型的和引导型的问题,来检测创业者的反应。比如一些伪命题,为什么BAT做不了这个事?完全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BAT肯定有可能做这事,或者BAT有没有动力,或者有没有资源或者到底怎么办?主要是为了看创业者的一些反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