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福布斯在报道 CES 大会现场时表示:
亚马逊的 Alexa 要主宰 CES。
这句话并不夸张。这一年的 CES 大会上,从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到智能手机,亚马逊的智能语音系统 Alexa 几乎成为各大硬件的灵魂所在。而 Alexa 的硬件化产品智能音箱,也从这一年冲出美国,为大洋彼岸的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风口。
LG 展出搭载 Alexa 的智能冰箱
在2017年人工智能概念大热的刺激下,包括 BAT 在内的科技巨头纷纷发布智能音箱产品,「百箱大战」的热闹局面越发明显。根据调研机构 Gfk 的统计,2015 年京东率先发布智能音箱产品后,中国智能音箱零售量只有1万台,2016年增长至6万台,2017年总销量预计突破35万台。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竞争力却丝毫不减。从 Gfk 提供的数据来看,智能音箱的先行者京东的市占率,从2016年的65%大幅下滑至38%。似乎一夜之间,智能音箱变成为国内巨头的主战场之一。
那么,智能音箱在市场中到底是怎样的存在?2018年,它又能否继续火热,甚至形成爆发性增长?
智能音箱的本质,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入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浏览器、搜索引擎是桌面时期的互联网入口;社交软件、应用分发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如今,当人工智能概念成为发展趋势,智能家居行业必然被行业所关注,而智能音箱的本质,便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
根据国外调研机构 Statista 发布的调研显示,在美国市场上,拥有智能音箱的家庭,比拥有其他智能硬件产品的家庭,购买智能家居的愿望要更加强烈。
除此之外,国内对于智能家居入口的探索也早有先例。雷军曾大力推广智能路由器的普及,并对路由器定义为:「第一是最好的路由器,第二是家庭数据中心,第三是智能家庭中心,第四是开放平台。」根据雷军所说,他之所以选择路由器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是因为路由器具备7*24的工作状态。
而雷军的判断,最终被证实是错误的。在去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雷军承认了这一错误,并将智能音箱推到了台前:
我们选择的第一个控制中心我是路由器,这个也的确把所有的设备联结在一起,后来发现路由器是放在桌子下面,墙角边上,难以放到桌子上面。你没有办法通过一个路由器来控制整个智能家居。
当AI时代来临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AI音箱。所以在去年我们整个内部总动员,四个部门一起联动,快速的发布了智能音箱。
作为智能音箱的开拓者,亚马逊能够在美国市场占据首位,除了抢占市场先机之外,其领先支持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2017年亚马逊 Echo 在 CES 上大放异彩时,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其支持的功能已经突破了7000余种,并且以每天100项新功能持续增长着,而当时的谷歌,只能支持10余种智能家居设备。这直接导致了亚马逊 Echo 在美国的绝对竞争力。根据 eMarketer 公布的数据来看,亚马逊的市场占有率为70.6%,是第二名 Google Home 的三倍。
显然,智能音箱,从本质上,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智能音箱的存在,促进了智能家居的普及,而能够支持更多的智能家居,也同样成为了智能音箱能否取得市场成功的关键。
然而,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的差别,决定了短期内,智能音箱和智能家居,并不能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反而,陷入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境之中。
发展缓慢的智能家居,和沦为玩具的智能音箱
尽管智能音箱成为2017年国内智能硬件市场上的一大热点,但是,智能家居的缓慢发展,严重限制了智能音箱的使用场景和功能,而沦为玩具的智能音箱,也很难促进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行业急需一款杀手级产品,刺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促进智能家居的快速普及,才才能使智能音箱和智能家居,突破「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境。
在这一方面,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从 Gfk 的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美国市场的智能家居市场容量在全球遥遥领先,高达97亿美元,是中国市场的20倍左右,且普及率增长率同样以5.8%领先全球,中国市场智能家居的普及率,只有0.5%。
同时,家具、家电并非快速更迭性产品,其有效使用时间一般在10年左右。在没有革命性产品普及的市场环境下,想要刺激市场的换机频率短期内很难实现。
当前,无论是智能家居硬件还是系统,也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产品碎片化形态严重,用户想要搭建起成熟的智能家居系统成本过高,也就导致了智能家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为智能音箱提供需求助力。
智能家居的发展现状,限制了智能音箱的使用场景,而智能音箱本身技术的缺失,也降低了其用户好感,最终沦为玩具。Gfk 通过整理国内主流智能音箱在各大电商平台的用户反馈,得出结论:
远场识别差,误唤醒率高,连续对话功能不稳定,语义理解能力差, 是目前消费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显然,智能音箱本身的技术缺陷,造成了消费者的较差的使用体验,这对于智能印象的进一步普及,必然形成一定的阻碍。一旦消费者对于智能音箱,形成固定的产品印象,对于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会形成不可逆的伤害。
目前,中国市场的智能印象,还不能向美国市场一样,反向促进智能家居的普及。智能音箱和智能家居,两者会继续在困境中缓慢发展,等待新技术爆发的那一天。
潜力巨大,但2018年不会爆发
2017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元年,自然也是智能音箱的元年。各个巨头的入局,不断刺激着国内智能硬件的普及,似乎预示着智能音箱即将迎来爆发级增长。
但是,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公布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第三季度,仅亚马逊和谷歌两家的智能音箱销量,就已经占据了全球销量的92%。这足以证明,国内的市场,还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当然,与智能手机发展初期一样,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同样可能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和消费升级,在短期内形成飞越式的增长,超越美国再一次称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是,这一天,显然要比智能手机来的要晚一些。毕竟,手机是人手一部的必需品,而智能音箱,目前还不是刚需。
2018年,苹果的 HomePod 即将上市,这对于全球智能音箱的用户教育必然产生很强的影响。但是,中国市场不在发售地区,对于国内的智能音箱市场来说,不过是一场空。但对于中国的厂商来说,同样也是一次机会,或许这一次,中国厂商将抓住这次机会,彻底超越国际巨头。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能够有革命性的产品或者技术,去撬开这个潜力巨大,却岿然不动的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