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齐佳慧
2017年,短视频可以说是风头无双。这一年中,人人都说短视频是大趋势,市场中的短视频平台玩家已多达100多个,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1.53亿激增到2.42亿。
不同于2016年papi酱引领的短视频元年,今年的创作者呈现出了更多元化、多维度的内容生态,领域不断地被细分和交叉,涌现出一批让人耳目一新的短视频IP新秀,给广大网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内容狂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7年刷屏级的短视频内容,共同探索深藏在爆款背后的规律,以及新网民时代的情感需求。
一、“内容+”跨界新品类的探索
对2017年的短视频圈来说,没有办公室小野会少了很多惊喜。
2月份刚开年,一则在办公室用饮水机煮火锅的视频开始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上扩散,在极短时间霸榜微博热搜第一,全网播放破亿。
这个看似在办公室里旁若无人做美食,且无视老板、迟到早退的非正常办公室白领,引发了网友铺天盖地的热议。更多办公族表示看办公室小野的视频会上瘾,是工作之余的解压神器。
这大概印证了:全世界的人都不想上班,但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吃。
办公室小野以“办公室+美食”为切入点一针捅破天,看似低成本、制作粗糙,却颠覆了大众对短视频类型和受众人群的认知,跨界开始成为自媒体人口中的高阶玩法。成本和硬件不再是限制短视频创作的门槛,聚焦内容本身成为整个行业达成的共识。
与众多爆款IP不同的是,办公室小野从一开始就对外宣称,小野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做一次爆款容易,但要持续生产出优质的内容,必须团战出击。这也正印证了内容生产者从个人向组织机构化发展的趋势。
二、新个性的塑造
2017年,“人设”一度成为高频词汇,人格化IP成了大势所趋,有性格的人设是行业公认最为稀缺的物种。
比起传统娱乐圈打造人设的套路,短视频的人设建立显得更为放飞自我,野生网红入侵带来的新鲜感却让大众集体中毒,他们创作内容真实接地气,从生活艺术层面直击人心。
2017下半年里最有个性的人格化IP中,不得不提这朵奇葩男子戏精牡丹。戏精牡丹可能不是2017最火的一个,但他绝对是最想火的一个。
8月中旬,话剧演员出生的戏精牡丹以反串市井小人物“张嬢嬢”,单个视频微博播放量瞬间突破千万,形成刷屏效应。其中诞生的 [威士忌红枣忌枸杞梗] 让网友们津津乐道,粉丝对于牡丹演绎的张嬢嬢给予评价:戏精牡丹不是像妈,他就是当过妈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张嬢嬢身上找到自己妈妈的影子。
戏精牡丹的视频选题以及人物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但必须承认,戏精牡丹的高辨识度人设弥补了他在栏目类型和选题上的短板,从起点远远超越了还在类型上摸索的IP。
戏精牡丹戏称粉丝为瑶池姐妹,视频内容里处处为女性发声。以人设个性为原点,搭建粉丝圈层,戏精牡丹建立了独有的粉丝交流文化,且在日常的内容运营中不断强化IP个性,时刻与粉丝站在同一阵营。
同样走戏精路线的辣目洋子凭借“学Bbox”的视频在全网疯传,被网友们熟知,这个长相喜感、演技传神的小姑娘被称为“年轻版贾玲”,拿下了当季金秒奖的最佳新人奖。
辣目洋子恶搞经典角色系列让人印象深刻,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依萍、流星花园的杉菜都赋予了洋子独有的表演特色,走红几个月,辣目洋子就与文章、包贝尔等明星合作转战大荧幕,虽然后续内容少有爆款波澜,但其布局的“网红—演员—明星”这条清晰的发展线路,提升了网红发展的行业天花板,实现了网红的成功转型。
三、电话场景下的社会缩影
今年2月,一个东北口音的电话录音短视频慢慢有了热度,这是创作者酷酷的滕发布的“我和客服的日常”系列。在视频里,酷酷的滕给王者荣耀、狼人杀、淘宝等客服打电话,以“故意找茬”的形式给用户呈现热门品牌客服的真实反应。以及真正让酷酷的滕开始爆红的“骗子电话系列”。
而同样是电话场景的IP—“那些不敢说的秘密”则把电话演变成了树洞,通过UGC采集素材,让用户来电对话秘密君,讲述生活中难以启齿的秘密,视频最后秘密君会引导粉丝发表意见帮助来电者获取帮助。内容多以社会伦理为主,题材极具争议性。
电话场景类短视频就像一个社会万象的窗口,与恶搞整蛊类短视频一样,背后到底是真实事件还是剧本策划,对大众来说已不重要了,网民需要的是把自己代入创作者营造的场景,在其中获取情绪价值,并输出自己的观点,从互动中找到认同感。
四、旧瓶新装的混剪恶趣味
混剪类短视频对大众来说已不陌生,但像肥皂台这样把恶趣味玩出高级感的账号屈指可数。肥皂台主要以“移花接木” 公共画面,恶搞明星、电视剧、网综或者土味视频被网友熟知,蔡依林,吴亦凡,韩红,罗子君她妈,小猪佩奇等都是肥皂台恶搞的素材,肥皂台的调性自然区别于网络上纯恶搞的低俗视频 ,在LOW 的同时又贱得有些高级。
肥皂台台长在接受vice的采访中表示, 我想做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发笑,但笑点又有点高级的垃圾视频。
这类长度在20秒左右的搞笑短视频就像被提纯的糖水,或者西瓜最中间那一块,看完之后直戳笑穴,手痒想转。短平快的内容缓解了现代人的手机依赖症和焦虑症,满足了人们碎片化阅读的生活方式。有的人永远get不到的点,但看懂的用户会为共同的恶趣味感到兴奋,甚至相见恨晚。
同样是恶趣味混剪出身的神经兄弟,则在恶搞明星MV“当突然飙高音时你妈掐你”爆红后迅速转型真人剧情短视频,试图打造以“神经兄弟”为真人形象的IP,但后续的作品中出现爆款的类型多为混剪类,包括高晓松解锁iPhone X的恶搞视频,惊动了矮大紧本尊转发 。
神经兄弟以剧情与混剪并行发展,一边用超短恶趣味视频的强传播进行高频曝光拉新,一边用信息量丰满的长视频留存用户,扩展IP包容性,培养用户对IP的依赖,为IP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目前,神经兄弟开始跨界综艺,参加了《冒险家族》的录制。
五、15秒小视频成爆款流量制造机
“我已经很久没刷微博了,不知道哪里去找新的好玩的内容和段子手,但我每天要看至少半个小时抖音,完全停不下来。”网友们表示,如果还不玩抖音,你可真的out了。
比起前面提到的爆款IP,抖音上以15秒小视频为赛道,异军突起的创作者成了2017最不可思议的爆款制造者。通过15秒酷炫、新潮、充满设计感的即兴表演方式,他们让用户在碎片时间内获取了质量极高的感官体验。许多抖音用户表示,只有15秒,却可以承包我一天的笑点。
抖音头牌张欣尧目前已在抖音收获786万的粉丝,单个视频平均点赞动辄20万以上,巅峰之作“不要做我的女朋友”曾经掀起一场女友狂潮:粉丝把达人的视频作为素材,上传回应作品,引发了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强劲的网红+用户联动模式。
之后碰面打招呼拍段短视频,玩high了就尬舞,一言不合就battle等内容的产出,让张欣尧坐稳了抖音头牌的交椅。15秒强互动的小窗口,无限制拉近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造就了“微网红”这种新型的爆款IP品类。
除了张欣尧,抖音不乏平台爆款:擅长自导自演、场景切换的吴佳煜凭借搞笑且充满脑洞的表演收割460万粉丝;裴佳欣的日常卖萌让人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依托“萌系文化”狂吸500万粉丝;老王欧巴通过父子之间的有趣互动传递日常生活的朴实和温馨收获416万粉丝。
而近期成长速度最快的全民情敌费启鸣,仅上传不到20个视频,即吸粉500万,甚至引发了粉丝男友们的集体抗议“求求你放过我儿媳妇儿吧,连屏保都是你我也是醉了。”
抖音通过15秒战场,打造的“微网红”矩阵意味着新的内容视频创业红利已来临,中国人的娱乐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表演成为核心,其他都是背景。集体主义、内向的中国人,开始有了如此正面、开放的个性释放,平凡生活也充满了欢乐和动力。短视频不再是有专业门槛的表达方式,这是一次UGC文化的胜利。
六、四大典型用户族群,你是哪一类?
短视频充分反映了新网民时代的精神需求,用95话来说是因为"短视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在短视频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放松,可以娱乐,甚至还可以探索一些个人的兴趣,从而拓展视野、增长技能等等。
不仅今年的爆款内容有着共同规律,根据用户的精神需求,我们也可以分类为沉浸派、生活派、炫我派和镜我派四种类型的用户族群。
1、沉浸派
相信很多人都会感觉打开手机以后就停不下来,有些欲罢不能。在短视频用户当中以90后为代表的用户就有这样的特点,他们每天都在刷视频的信息流量,却还总觉得自己缺少些什么,还希望看下一个,周而复始。
2、生活派
以年轻的女性群体为代表,她们希望通过看短视频获得一些如美妆技巧、家居DIY、舞蹈动作等等生活技能,帮助她改善原有的生活方式,使之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炫我派
有的用户就说自己特别喜欢看别人晒的车,针对这种心理诉求,有的人就会拿车出来炫,同样,也有人炫肌肉,甚至达人们炫表情炫舞蹈,都是针对这种心理诉求出现的。"炫我派"在短视频用户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4、镜我派
"镜我派"是那些总在看别人生活的人。为什么他要去看别人的视频呢?因为他向往着别人的生活,他在寻找平行世界的自我,如果只需通过看看短视频就能够了解到别人更有趣的生活,那其就愿意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他人生活满足个人需求。
七、爆款不要“装出姿态”,而是“进入状态”
总的来说,95后作为短视频内容创造和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偏爱极致的娱乐,乐于表达自我,对社交天生的狂热,注重强互动和高体验感,是他们的重要特征。没有趣味就“随手取关”,“上一秒是崇拜,下一秒是鄙视”,是他们的态度。
95后的娱乐世界不仅需要“脑洞”,更需要深度的参与感和创造性,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95后的娱乐还不能“断片”,多场景+短内容+无缝化切换和链接,才能让年轻人获得对于精彩世界的即刻满足感。
这也就是今年这些爆款短视频让年轻人们为之疯狂的原因:高互动、快节奏、强带入的轻内容,可以让年轻人可以随时随地畅享娱乐。
只有敢于表达自我,敢于用有创意的内容来展现品牌主张,大胆宣扬自己独特的态度,与年轻人进行深度互动,才真正让年轻人可以“与你为伍”。爆款不需要“装出姿态”,而需要内容创造者们真正“进入状态”!
文章来源:网络大电影、媒介360、互邦影视、艾瑞咨询
推广:李超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