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伦敦扇子博物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伦敦扇子博物馆

欧洲第一批扇子是在十六世纪初出现的。正是那时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从中国运回了“海外稀奇之物”风行一时。

作者:王馨 编辑:子木

欧洲第一批扇子是在十六世纪初出现的。正是那时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从中国运回了“海外稀奇之物”风行一时。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的欧洲,扇子已被广泛使用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角色,并逐渐成为了欧洲皇室贵族等上流社会的时髦身份标志。扇子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致华贵,使用玳瑁、象牙、珍珠贝等各种名贵材料制成扇骨,精心雕饰、镂空,再配以黄金、宝石。扇面由专门的画师绘制出各种肖像、风景、植物、故事、社会环境等等。

法国作家伏尔泰说:“不拿扇子的女士犹如不拿剑的男子。”可见扇子的风行之盛。

英国王室最知名的几位女性据说都是扇子爱好者。历史上著名的玛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都是有名的“扇子迷”。 应该说,扇子在当时似乎是最体面的赠礼。维多利亚女王即位两年后,女王的阿姨、比利时王后路易斯送给她一把饰有象牙的扇子。那也是路易十六的王后、美貌的玛丽·安托瓦妮特常用之物。

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嫁给阿尔伯特亲王时,阿尔伯特亲王的结婚礼物就是4把来自德国哥达的古扇。这4把古扇据说很快淹没在其他礼物的海洋中,而其他礼物大多也是扇子。 维多利亚女王爱扇众所周知,而她的儿媳亚历山德拉王后,比起婆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当时世人眼中的时尚典范,她收藏的扇子多达三四百把。 不过,要论“最狂热扇子收藏者”的名号,则非玛丽女王莫属。

这座扇子博物馆建于1721年,曾是乔治王朝时期的Townhouse,内部风格则为早期乔治王朝的典雅样式,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致力于典藏、修复古典扇子,内部常设展依照“孩童”、“花朵”等等主题轮换。

其中的扇子分很多种,有晚上用的和白天用的,婚礼用的和舞会用的,送殡用的、广告用的和当纪念品用的扇子。扇子用各种珍贵材料制成,扇骨用金子、象牙、龟甲、珠母制作,扇面用真皮、纸张、绸缎、花边和羽毛制成。形状也千奇百怪, 比如雪茄烟形状和伞状的扇子。

小小的博物馆十分别致,总共有两层,处处都透露出温馨典雅。一楼房间是永久展厅,展出一些珍品扇形,中国乾隆时期的直立漆木扇在这些精品中非常耀眼。二楼考虑到这些珍贵扇子的保存问题,博物馆没有向人们完全展示所有的藏品,而是以每4个月为一个主题,分次呈现。同时配有扇子的历史及材质演化细致说明。

博物馆还有一个叫作“橘园”的小厅,里面还有一个日式花园,内设扇子形状的花坛、池塘和小溪。小花园花草繁茂,修建得很精致。这里,你可以慢慢欣赏那些美丽的扇子。细细欣赏下来,还是有不少惊喜的。

每个周四、周日的下午,橘园内会提供下午茶,可以让参观者体验到曾经的贵族情趣。参观完后还可以买一些别致的与扇子相关的纪念品回家。这里还开设有扇子制作的学习课程,并提供处理扇子的保养与修护问题,同时还接受特别的定制。如果你对风俗或者社会行为有兴趣的话,那么你肯定会喜欢这里的。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伦敦扇子博物馆

欧洲第一批扇子是在十六世纪初出现的。正是那时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从中国运回了“海外稀奇之物”风行一时。

作者:王馨 编辑:子木

欧洲第一批扇子是在十六世纪初出现的。正是那时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从中国运回了“海外稀奇之物”风行一时。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的欧洲,扇子已被广泛使用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角色,并逐渐成为了欧洲皇室贵族等上流社会的时髦身份标志。扇子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致华贵,使用玳瑁、象牙、珍珠贝等各种名贵材料制成扇骨,精心雕饰、镂空,再配以黄金、宝石。扇面由专门的画师绘制出各种肖像、风景、植物、故事、社会环境等等。

法国作家伏尔泰说:“不拿扇子的女士犹如不拿剑的男子。”可见扇子的风行之盛。

英国王室最知名的几位女性据说都是扇子爱好者。历史上著名的玛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都是有名的“扇子迷”。 应该说,扇子在当时似乎是最体面的赠礼。维多利亚女王即位两年后,女王的阿姨、比利时王后路易斯送给她一把饰有象牙的扇子。那也是路易十六的王后、美貌的玛丽·安托瓦妮特常用之物。

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嫁给阿尔伯特亲王时,阿尔伯特亲王的结婚礼物就是4把来自德国哥达的古扇。这4把古扇据说很快淹没在其他礼物的海洋中,而其他礼物大多也是扇子。 维多利亚女王爱扇众所周知,而她的儿媳亚历山德拉王后,比起婆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当时世人眼中的时尚典范,她收藏的扇子多达三四百把。 不过,要论“最狂热扇子收藏者”的名号,则非玛丽女王莫属。

这座扇子博物馆建于1721年,曾是乔治王朝时期的Townhouse,内部风格则为早期乔治王朝的典雅样式,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致力于典藏、修复古典扇子,内部常设展依照“孩童”、“花朵”等等主题轮换。

其中的扇子分很多种,有晚上用的和白天用的,婚礼用的和舞会用的,送殡用的、广告用的和当纪念品用的扇子。扇子用各种珍贵材料制成,扇骨用金子、象牙、龟甲、珠母制作,扇面用真皮、纸张、绸缎、花边和羽毛制成。形状也千奇百怪, 比如雪茄烟形状和伞状的扇子。

小小的博物馆十分别致,总共有两层,处处都透露出温馨典雅。一楼房间是永久展厅,展出一些珍品扇形,中国乾隆时期的直立漆木扇在这些精品中非常耀眼。二楼考虑到这些珍贵扇子的保存问题,博物馆没有向人们完全展示所有的藏品,而是以每4个月为一个主题,分次呈现。同时配有扇子的历史及材质演化细致说明。

博物馆还有一个叫作“橘园”的小厅,里面还有一个日式花园,内设扇子形状的花坛、池塘和小溪。小花园花草繁茂,修建得很精致。这里,你可以慢慢欣赏那些美丽的扇子。细细欣赏下来,还是有不少惊喜的。

每个周四、周日的下午,橘园内会提供下午茶,可以让参观者体验到曾经的贵族情趣。参观完后还可以买一些别致的与扇子相关的纪念品回家。这里还开设有扇子制作的学习课程,并提供处理扇子的保养与修护问题,同时还接受特别的定制。如果你对风俗或者社会行为有兴趣的话,那么你肯定会喜欢这里的。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