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需不需要自己的偶像男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需不需要自己的偶像男团?

在中国,男子单人偶像远比男团偶像要吃得开。

作者:米西

在1月19号,《偶像练习生》开播之时,为了应援弟弟范丞丞,范冰冰将自己头像换成了弟弟照片,这一举动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也确实得到了很多粉丝的回应。

开播一小时后,《偶像练习生》突破了一亿播放量,而还未登场的范丞丞在选手排行榜中拿下了人气投票的第三名。

顶着范冰冰光环的范丞丞坦言自己压力很大,但其实每个来参加《偶像练习生》的选手都是如履薄冰。

“养成+生存战”的新型选秀综艺

《偶像练习生》是仿照韩国选秀节目《produce 101》制作的一档偶像选秀节目。100名练习生,由粉丝投票,经过等级评价等几轮筛选,投票低的选手将被依次淘汰,最终选出9名练习生组成最终的男团组合正式出道。

节目的选拔方式遵循了“粉丝说了算”原理,从第一期就直接让作为全民制作人的观众进行票选,最多可为9位选手投票,普通观众对一位选手每次可以投一票,VIP用户能投两票。

《偶像练习生》首先是一场生存战,100位优秀练习生齐聚一堂,每个人必须竭尽全力展现自己,抓住一切机会吸粉,获得观众投票确保你自己能够生存下来。

100个人的大基数让这种生存压力变得更显著,也让节目更刺激。早在2016年,东方卫视就曾仿照《produce101》制作《加油!美少女》,但把人数缩减到50人,让竞争的压力一下少了一半。

其次它又是一档养成类节目,有着完整的训练体系。从最初的等级评价确认个体的实力,其次在位置评价中帮助练习生找准自己在偶像团体中的定位,导师针对性指导,最后通过高强度的舞台表演,让练习生的实力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提高。

随着节目的不断深入,表演舞台和日常训练两条线穿插,粉丝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练习生的变化与提升,另外投票权最终掌握在粉丝手中,所以更能够发挥出养成系的魅力,形成我的偶像由我养成的氛围。

养成系始终是最受粉丝青睐的偶像类型,因为养成系互动性、忠诚度更高;生存战又是最刺激的比赛类型,养成+生存战的《偶像练习生》一定会给其他偶像选秀带来不小的冲击。

爱奇艺即将打造下一个偶像男团?

现在已经不能把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单纯的当做播放平台了。它们背后可能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娱乐版图。

其实早在2015年爱奇艺就推出了偶像选秀节目《流行之王》,意图打造流行偶像和顶级流量。节目虽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吸收了其中不少选手。

以朱星杰为代表,基本是深度捆绑爱奇艺,去年参加了《中国有嘻哈》,今年再次参与《偶像练习生》。除了他之外,在《中国有嘻哈》里表现优异的小鬼也参加了《偶像练习生》。同样地还有来自其他爱奇艺自制节目的选手参赛,比如《大牌对王牌》的许凯皓等。

《偶像练习生》里最后出道的9位练习生将组合成一个团体活动,他们将在为期18个月的时间里共同活动,期间平台方爱奇艺和选手原经纪公司共享经纪合约,双方共同推出优质资源进行打造。

很显然爱奇艺制作《偶像练习生》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档网综,而是打造爱奇艺娱乐文化的一块重要版图。偶像选秀综艺的受众和流行明星的粉丝之间是高度重合的,观众可以直接转化为能够为偶像行为付款买单的粉丝,韩国原版节目的制作公司mnet和YMC就通过两季节目以及打造的偶像团体,获得了极高的经济利益。

据悉,爱奇艺请到金牌制作葛福鸿。她被业内尊称为“综艺之母”,曾一手打造过红遍东南亚的男子偶像团体F4和飞轮海,此次她将参与负责《偶像练习生》中9人男团的出道规划。或许下一个国民男团会由此出现。

中国娱乐圈是否需要男团偶像?

《produce 101》在韩国的成功不仅是两季推出了两个国民组合,更提出了韩国新型造星方式。整合数个小公司的王牌练习生,优中选优,从而打造资源整合型偶像组合。

虽然最终结果是为了打造偶像男团,但《偶像练习生》还是更倾向于各个公司和练习生本人的一次大曝光,个别练习生或许会因为这次节目一炮而红,获得很多粉丝。但对于公司、练习生甚至粉丝,都没有多少人会期待最后出道的9人偶像团体。

国内娱乐圈小鲜肉、男偶像盛行,可说到底红到一线的男团只有TFBOYS,然而去年他们也各自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将工作重心更多地侧重于个人发展。在中国,男子单人偶像远比男团偶像要吃得开。

究其原因,首先国内偶像主要资源是集中在影视方面,影视剧更容易推出个人而非团体。

第二,韩国、日本等偶像团体盛行的国家有成熟的娱乐体系,打歌舞台、团体综艺等等配套包装十分完整,而中国即使推出团体也倾向于拆分,成员分别参与影视剧、综艺等活动,缺少凝聚团体粉丝的契机。

第三,中国粉丝更倾向于女友粉类型。中国粉丝他们更多将自己代入偶像的女友角色,或者说将偶像代入自己男友的角色,并且固执地要给偶像最好的,还会和其他偶像的粉丝群进行攀比。这样个人至上的粉丝爱自然会突出偶像个人,阻碍团队发展。包括其他团体偶像,中国唯粉(只喜欢偶像组合内一个成员的粉丝)要远远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以往大红的选秀节目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个人偶像,但团体偶像却集体扑街。《偶像练习生》究竟能否成功改写中国娱乐圈的偶像生态,一切还是未知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需不需要自己的偶像男团?

在中国,男子单人偶像远比男团偶像要吃得开。

作者:米西

在1月19号,《偶像练习生》开播之时,为了应援弟弟范丞丞,范冰冰将自己头像换成了弟弟照片,这一举动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也确实得到了很多粉丝的回应。

开播一小时后,《偶像练习生》突破了一亿播放量,而还未登场的范丞丞在选手排行榜中拿下了人气投票的第三名。

顶着范冰冰光环的范丞丞坦言自己压力很大,但其实每个来参加《偶像练习生》的选手都是如履薄冰。

“养成+生存战”的新型选秀综艺

《偶像练习生》是仿照韩国选秀节目《produce 101》制作的一档偶像选秀节目。100名练习生,由粉丝投票,经过等级评价等几轮筛选,投票低的选手将被依次淘汰,最终选出9名练习生组成最终的男团组合正式出道。

节目的选拔方式遵循了“粉丝说了算”原理,从第一期就直接让作为全民制作人的观众进行票选,最多可为9位选手投票,普通观众对一位选手每次可以投一票,VIP用户能投两票。

《偶像练习生》首先是一场生存战,100位优秀练习生齐聚一堂,每个人必须竭尽全力展现自己,抓住一切机会吸粉,获得观众投票确保你自己能够生存下来。

100个人的大基数让这种生存压力变得更显著,也让节目更刺激。早在2016年,东方卫视就曾仿照《produce101》制作《加油!美少女》,但把人数缩减到50人,让竞争的压力一下少了一半。

其次它又是一档养成类节目,有着完整的训练体系。从最初的等级评价确认个体的实力,其次在位置评价中帮助练习生找准自己在偶像团体中的定位,导师针对性指导,最后通过高强度的舞台表演,让练习生的实力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提高。

随着节目的不断深入,表演舞台和日常训练两条线穿插,粉丝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练习生的变化与提升,另外投票权最终掌握在粉丝手中,所以更能够发挥出养成系的魅力,形成我的偶像由我养成的氛围。

养成系始终是最受粉丝青睐的偶像类型,因为养成系互动性、忠诚度更高;生存战又是最刺激的比赛类型,养成+生存战的《偶像练习生》一定会给其他偶像选秀带来不小的冲击。

爱奇艺即将打造下一个偶像男团?

现在已经不能把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单纯的当做播放平台了。它们背后可能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娱乐版图。

其实早在2015年爱奇艺就推出了偶像选秀节目《流行之王》,意图打造流行偶像和顶级流量。节目虽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吸收了其中不少选手。

以朱星杰为代表,基本是深度捆绑爱奇艺,去年参加了《中国有嘻哈》,今年再次参与《偶像练习生》。除了他之外,在《中国有嘻哈》里表现优异的小鬼也参加了《偶像练习生》。同样地还有来自其他爱奇艺自制节目的选手参赛,比如《大牌对王牌》的许凯皓等。

《偶像练习生》里最后出道的9位练习生将组合成一个团体活动,他们将在为期18个月的时间里共同活动,期间平台方爱奇艺和选手原经纪公司共享经纪合约,双方共同推出优质资源进行打造。

很显然爱奇艺制作《偶像练习生》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档网综,而是打造爱奇艺娱乐文化的一块重要版图。偶像选秀综艺的受众和流行明星的粉丝之间是高度重合的,观众可以直接转化为能够为偶像行为付款买单的粉丝,韩国原版节目的制作公司mnet和YMC就通过两季节目以及打造的偶像团体,获得了极高的经济利益。

据悉,爱奇艺请到金牌制作葛福鸿。她被业内尊称为“综艺之母”,曾一手打造过红遍东南亚的男子偶像团体F4和飞轮海,此次她将参与负责《偶像练习生》中9人男团的出道规划。或许下一个国民男团会由此出现。

中国娱乐圈是否需要男团偶像?

《produce 101》在韩国的成功不仅是两季推出了两个国民组合,更提出了韩国新型造星方式。整合数个小公司的王牌练习生,优中选优,从而打造资源整合型偶像组合。

虽然最终结果是为了打造偶像男团,但《偶像练习生》还是更倾向于各个公司和练习生本人的一次大曝光,个别练习生或许会因为这次节目一炮而红,获得很多粉丝。但对于公司、练习生甚至粉丝,都没有多少人会期待最后出道的9人偶像团体。

国内娱乐圈小鲜肉、男偶像盛行,可说到底红到一线的男团只有TFBOYS,然而去年他们也各自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将工作重心更多地侧重于个人发展。在中国,男子单人偶像远比男团偶像要吃得开。

究其原因,首先国内偶像主要资源是集中在影视方面,影视剧更容易推出个人而非团体。

第二,韩国、日本等偶像团体盛行的国家有成熟的娱乐体系,打歌舞台、团体综艺等等配套包装十分完整,而中国即使推出团体也倾向于拆分,成员分别参与影视剧、综艺等活动,缺少凝聚团体粉丝的契机。

第三,中国粉丝更倾向于女友粉类型。中国粉丝他们更多将自己代入偶像的女友角色,或者说将偶像代入自己男友的角色,并且固执地要给偶像最好的,还会和其他偶像的粉丝群进行攀比。这样个人至上的粉丝爱自然会突出偶像个人,阻碍团队发展。包括其他团体偶像,中国唯粉(只喜欢偶像组合内一个成员的粉丝)要远远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以往大红的选秀节目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个人偶像,但团体偶像却集体扑街。《偶像练习生》究竟能否成功改写中国娱乐圈的偶像生态,一切还是未知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