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45年前,女网球手为了证明自己,被迫跟男性宣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45年前,女网球手为了证明自己,被迫跟男性宣战

1937年,比利用一场完胜的网球比赛将“男性沙文主义者”怼了回去。因为这场性别大战,1973年的美网公开赛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堪称历史壮举。这也让美网在消除性别歧视上走在了网球四大满贯的前列。

1973年9月20号,在美国休斯顿天文馆球场,女选手比利·简·金(Billie Jean King,艾玛·斯通饰)与男选手鲍比·里格斯(Bobby Riggs,史蒂夫·卡瑞尔饰)上演了一场网球届的“性别之战”。

比赛当天盛况空前。

3万名观众涌入现场,大约37个国家,超过9千万名电视观众收看了这场比赛。最终比利直落三盘以6-4, 6-3, 6-3战胜了鲍比。

电影《性别之战》讲述的就是这次历史事件。比利用一场完胜的网球比赛将“男性沙文主义者”怼了回去。

伞君小贴士:男性沙文主义又称大男人主义或大男子主义(英文:Malechauvinism)所谓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理论和一种行为,认为男子应该优于女子并控制女子。和“厌恶妻子者”不同,“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人应该承担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妻子应该满足于她低于男人的地位。

因为这场性别大战,1973年的美网公开赛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堪称历史壮举。这也让美网在消除性别歧视上走在了网球四大满贯的前列。

要知道,澳网在1984年才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而温网和法网直到2007年才在奖金上实现“男女平等”。

1973年,美国社会的性别歧视依然非常严重。但在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影响之下,女性开始觉醒。

男性网球手鲍比曾是三届温网冠军,1967年入选网球名人堂。

55岁的鲍比退役后,在岳父的公司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他嗜赌成性,并且喜欢出风头。当他意识到公开贬低女性和女子网球可以让他博得关注后,他向比利提议,进行一次“性别之战”。

早就看穿他意图的比利一开始并没有接受他的挑战,但当世界排名第一的澳洲女子网球运动员玛格丽特·科特(Margaret Court)输给鲍比之后,杰克·克拉默(Jack Krmaer),这个影响了整个20世纪网坛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如下评论:

“正如我说的,不是说女人打不好网球,而是说她们没办法应对压力。也许这样的结果能够让‘男女球员奖金一样’这个要求画上句号了。

就如我们今天所见,男女球员根本不在一个层次。让我们承认吧,在商界,在政治界,在体育界,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是那个行业的顶端,都是男人的游戏。”

图为影片中克拉默在电视上评论女球员

他和权贵们都认为,人们更乐意看男子比赛。然而实际上,女子网球比赛与男子网球比赛卖出的票同样多。

为了博眼球,鲍比的性别歧视言论更加直白。

虽然现在看来,公众人物公开发表性别歧视言论简直是疯了,可这都是当时真实发生过的。

你能想象吗?你回家打开电视看到XX明星说“女性不配享受和男性一样的地位”,然而这就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1973年也是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著作《女性的奥秘》出版的第十年,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的《性政治》出版的第四年,大量优质的女权主义著作强烈谴责女性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号召女性走出厨房,走出家庭,走进社会。

长期被困在家庭中的女性,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女性,在女权主义的理论中找到了答案。因此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在美国迅速蔓延。

当女性决定走上社会,两性关系,家庭关系势必会发生改变,当男性的特权受到损害时,性别歧视和攻击女性的言论也像浪潮一样袭来。

1970年,由克拉默运营的西南太平洋锦标赛备受瞩目,但在奖金方面,男单冠军能拿到12500美元,而女单冠军只有1500美元。在总奖金为50000美元的情况下,女球员只能拿到7500美元。

1972年,比利在获得美网冠军后发现女运动员奖金只有男运动员的八分之一,谈判无果后她宣布如果这一情况不能改善,她将退出1973年的美网卫冕战。

杰克·克拉默拒绝了比利提出的,男女球员应该获得同等数额奖金的要求。

比利意识到自己与鲍比必须一战。

于是,比利开始与其他顶尖女球员一起抵制克拉默运营的西南太平洋锦标赛。

1970年9月,比利和其他八位球员脱离原机构,与世界网球出版社出版商格拉迪斯·海尔德曼签订了 1美元合约,参加了耗资7,500美元的休斯顿Virginia Slims巡回赛,女子职业网球由此诞生。

1973年,比利夫人成为女子网球联合会(WTA)的第一任主席。 1974年,比利和丈夫拉里·金(Larry King)还有吉姆·乔根森(Jim Jorgensen)一起创立了“女子运动杂志”和“女子体育基金会”,在1974年比利还帮助建立了世界团体网球职业联盟(World TeamTennis),她也在1982年成为联盟委员。

比利一直致力于发展女子职业网球,并最终肩负重任,她还赢得了与鲍比之间的“性别之战”。

左:比利 中:斯蒂芬斯 右:石头姐

2017年9月9日,美国网球公开赛,史蒂芬斯问鼎冠军,赛后因在发布会调侃“你知道支票上有几个零吗?”而迅速走红网络。

那是一张370万美元的支票,是网球史上最高的一笔奖金。最重要的是,这个数额和男单冠军纳达尔的奖金数一模一样。她真的应该感谢左边这位女性。

毕竟四十年后的今天“男女同工同酬”仍然在许多领域无法实现。

根据《福布斯》杂志2014年的调查结果,好莱坞男演员中排名第十的都比女演员中排名第一的要多。

2014年12月,一批自称“和平卫士”的黑客入侵了索尼公司旗下的哥伦比亚制片厂的电子通讯系统,发现在《美国骗局》一片中男女演员的片酬严重不均。

当时已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詹妮弗 劳伦斯的片酬只有影片收益的5%,后来她的经纪人跟制片方讨价还价,加到7%,另外一个女主角艾米 亚当斯也只拿到7%,但片中的三个主要男演员克里斯蒂安 贝尔、杰瑞米 雷纳和布莱德利 库珀都是9%,男导演也是9%。

在2015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出身演艺世家的帕特丽夏凭《少年时代》中的母亲一角成为呼声最高的最佳女配角,并且不负众望夺魁。在念完一长串事先写好的感谢名单之后,帕特丽夏突然转到男女同工同酬问题:

“感谢每一位纳税人和每一位公民的母亲,我们曾经为了别人的平等权益而战斗,现在让我们为男女同工同酬战斗,为美国所有女性的平等权益战斗。”

我们都应该记住比利。

她五次排名世界第一。

她赢得过67个职业单打冠军和37个业余单打冠军。

她赢得了12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1990年, 她被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位美国人”之一。

2006年8月28日, USTA 国家网球中心更名为USTA比利·简·金国家网球中心。

2009年,她从美国总统奥巴马手中接过“总统自由勋章”。

但是最重要的是,她为了网球界的性别平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比利还获得过“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GLAAD) 的一个奖项,因为她曾自掏腰包拍电影为LGBT群体发声,并且在几个艾滋病慈善团体任职。

《性别之战》让我们记住了比利,这个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女性,她所做的一切都非常的鼓舞人心。

比利和长期的双打搭档、来自南非的拉娜·克洛斯(Lana Kloss)相守将近30年。

就像影片的结尾,她终于可以做自己并且可以爱她真爱的人。

那美好的仗她已经打完了,现在,该我们上场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丽达

科班出身的女权主义者,超级看片小达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45年前,女网球手为了证明自己,被迫跟男性宣战

1937年,比利用一场完胜的网球比赛将“男性沙文主义者”怼了回去。因为这场性别大战,1973年的美网公开赛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堪称历史壮举。这也让美网在消除性别歧视上走在了网球四大满贯的前列。

1973年9月20号,在美国休斯顿天文馆球场,女选手比利·简·金(Billie Jean King,艾玛·斯通饰)与男选手鲍比·里格斯(Bobby Riggs,史蒂夫·卡瑞尔饰)上演了一场网球届的“性别之战”。

比赛当天盛况空前。

3万名观众涌入现场,大约37个国家,超过9千万名电视观众收看了这场比赛。最终比利直落三盘以6-4, 6-3, 6-3战胜了鲍比。

电影《性别之战》讲述的就是这次历史事件。比利用一场完胜的网球比赛将“男性沙文主义者”怼了回去。

伞君小贴士:男性沙文主义又称大男人主义或大男子主义(英文:Malechauvinism)所谓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理论和一种行为,认为男子应该优于女子并控制女子。和“厌恶妻子者”不同,“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人应该承担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妻子应该满足于她低于男人的地位。

因为这场性别大战,1973年的美网公开赛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堪称历史壮举。这也让美网在消除性别歧视上走在了网球四大满贯的前列。

要知道,澳网在1984年才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而温网和法网直到2007年才在奖金上实现“男女平等”。

1973年,美国社会的性别歧视依然非常严重。但在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影响之下,女性开始觉醒。

男性网球手鲍比曾是三届温网冠军,1967年入选网球名人堂。

55岁的鲍比退役后,在岳父的公司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他嗜赌成性,并且喜欢出风头。当他意识到公开贬低女性和女子网球可以让他博得关注后,他向比利提议,进行一次“性别之战”。

早就看穿他意图的比利一开始并没有接受他的挑战,但当世界排名第一的澳洲女子网球运动员玛格丽特·科特(Margaret Court)输给鲍比之后,杰克·克拉默(Jack Krmaer),这个影响了整个20世纪网坛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如下评论:

“正如我说的,不是说女人打不好网球,而是说她们没办法应对压力。也许这样的结果能够让‘男女球员奖金一样’这个要求画上句号了。

就如我们今天所见,男女球员根本不在一个层次。让我们承认吧,在商界,在政治界,在体育界,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是那个行业的顶端,都是男人的游戏。”

图为影片中克拉默在电视上评论女球员

他和权贵们都认为,人们更乐意看男子比赛。然而实际上,女子网球比赛与男子网球比赛卖出的票同样多。

为了博眼球,鲍比的性别歧视言论更加直白。

虽然现在看来,公众人物公开发表性别歧视言论简直是疯了,可这都是当时真实发生过的。

你能想象吗?你回家打开电视看到XX明星说“女性不配享受和男性一样的地位”,然而这就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1973年也是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著作《女性的奥秘》出版的第十年,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的《性政治》出版的第四年,大量优质的女权主义著作强烈谴责女性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号召女性走出厨房,走出家庭,走进社会。

长期被困在家庭中的女性,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女性,在女权主义的理论中找到了答案。因此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在美国迅速蔓延。

当女性决定走上社会,两性关系,家庭关系势必会发生改变,当男性的特权受到损害时,性别歧视和攻击女性的言论也像浪潮一样袭来。

1970年,由克拉默运营的西南太平洋锦标赛备受瞩目,但在奖金方面,男单冠军能拿到12500美元,而女单冠军只有1500美元。在总奖金为50000美元的情况下,女球员只能拿到7500美元。

1972年,比利在获得美网冠军后发现女运动员奖金只有男运动员的八分之一,谈判无果后她宣布如果这一情况不能改善,她将退出1973年的美网卫冕战。

杰克·克拉默拒绝了比利提出的,男女球员应该获得同等数额奖金的要求。

比利意识到自己与鲍比必须一战。

于是,比利开始与其他顶尖女球员一起抵制克拉默运营的西南太平洋锦标赛。

1970年9月,比利和其他八位球员脱离原机构,与世界网球出版社出版商格拉迪斯·海尔德曼签订了 1美元合约,参加了耗资7,500美元的休斯顿Virginia Slims巡回赛,女子职业网球由此诞生。

1973年,比利夫人成为女子网球联合会(WTA)的第一任主席。 1974年,比利和丈夫拉里·金(Larry King)还有吉姆·乔根森(Jim Jorgensen)一起创立了“女子运动杂志”和“女子体育基金会”,在1974年比利还帮助建立了世界团体网球职业联盟(World TeamTennis),她也在1982年成为联盟委员。

比利一直致力于发展女子职业网球,并最终肩负重任,她还赢得了与鲍比之间的“性别之战”。

左:比利 中:斯蒂芬斯 右:石头姐

2017年9月9日,美国网球公开赛,史蒂芬斯问鼎冠军,赛后因在发布会调侃“你知道支票上有几个零吗?”而迅速走红网络。

那是一张370万美元的支票,是网球史上最高的一笔奖金。最重要的是,这个数额和男单冠军纳达尔的奖金数一模一样。她真的应该感谢左边这位女性。

毕竟四十年后的今天“男女同工同酬”仍然在许多领域无法实现。

根据《福布斯》杂志2014年的调查结果,好莱坞男演员中排名第十的都比女演员中排名第一的要多。

2014年12月,一批自称“和平卫士”的黑客入侵了索尼公司旗下的哥伦比亚制片厂的电子通讯系统,发现在《美国骗局》一片中男女演员的片酬严重不均。

当时已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詹妮弗 劳伦斯的片酬只有影片收益的5%,后来她的经纪人跟制片方讨价还价,加到7%,另外一个女主角艾米 亚当斯也只拿到7%,但片中的三个主要男演员克里斯蒂安 贝尔、杰瑞米 雷纳和布莱德利 库珀都是9%,男导演也是9%。

在2015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出身演艺世家的帕特丽夏凭《少年时代》中的母亲一角成为呼声最高的最佳女配角,并且不负众望夺魁。在念完一长串事先写好的感谢名单之后,帕特丽夏突然转到男女同工同酬问题:

“感谢每一位纳税人和每一位公民的母亲,我们曾经为了别人的平等权益而战斗,现在让我们为男女同工同酬战斗,为美国所有女性的平等权益战斗。”

我们都应该记住比利。

她五次排名世界第一。

她赢得过67个职业单打冠军和37个业余单打冠军。

她赢得了12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1990年, 她被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位美国人”之一。

2006年8月28日, USTA 国家网球中心更名为USTA比利·简·金国家网球中心。

2009年,她从美国总统奥巴马手中接过“总统自由勋章”。

但是最重要的是,她为了网球界的性别平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比利还获得过“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GLAAD) 的一个奖项,因为她曾自掏腰包拍电影为LGBT群体发声,并且在几个艾滋病慈善团体任职。

《性别之战》让我们记住了比利,这个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女性,她所做的一切都非常的鼓舞人心。

比利和长期的双打搭档、来自南非的拉娜·克洛斯(Lana Kloss)相守将近30年。

就像影片的结尾,她终于可以做自己并且可以爱她真爱的人。

那美好的仗她已经打完了,现在,该我们上场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丽达

科班出身的女权主义者,超级看片小达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