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通社(微信ID:LiutongNews)】电子宠物又回来了,这一次它让我看穿了自己。
一只蛙,火了这么久。
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下载了一个试着玩了一段时间。
再后来,我做了一个梦,梦里,蛙跟我说了6句话。
我突然间明白,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这只小青蛙。
于是,我想给你讲6个故事。
01
#长大&不想长大#
蛙说:“电子宠物回来了,可童年却回不来了。”
闺蜜小河那天突然说:“小时候,咱也养过电子宠物。没想到时间转了一大圈,又转回来了。6岁,我在黑白屏幕里养鸡,26岁,我在彩色屏幕里养蛙。”
儿时每个人都喜欢玩角色扮演游戏,男孩儿扮演“英雄”,女孩儿扮演“妈妈”。其实不管角色是什么,这种游戏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幼稚孩童对成人世界的遐想和渴望。
那个时候,我们很想长大。
时间过了很久,一群中青年开始迷恋养蛙。
我们重拾起旧时最熟悉的游戏,从分辨率有限的黑白屏到画风治愈的彩色屏,我们心无旁骛地看着蛙儿子读书,吃饭,消失,回家……有人说这是空虚无聊,其实,我们只是孤独的太认真了。
在极其简单的游戏规则和操作模式后,隐藏着一句大实话:
“现在的我们,不想长大。”
02
#树洞&家#
蛙说:“家,就是一个走得再远还是会回来的地方。”
那天听见一句吐槽:“每天早上,我只想有尊严地坐个地铁……”
说这话的姑娘,长得瘦瘦小小,于是每天早晚高峰挤地铁的时候,不是被挤掉了鞋子,就是挤坏了发型,当然,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在拥挤的人群中,偶尔被占了“便宜”,也只能沉默不语。
还有一位同事曾经这样描述:“我每天换乘的时候,都感觉随着车门倾泻而出的人群就像是《行尸走肉》里的丧尸出动……”
因为拥挤,人们的尊严感和安全感逐渐降低,于是,安静的有些无聊的树洞,空旷的有些寂寞的小院,冷淡的有些“佛系”的青蛙,无意间填充了每个人对于家和空间的渴望。
养蛙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里“家”的概念却很纯粹:
虽然有时也会一个人,但却难得清静;虽然有时也会走得很远,但终究还是会回来。
03
#努力&颓废#
蛙说:“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佯装坚强,放逐懒惰。”
朋友好不容易攒了10天年假,自己一个人去海岛旅行。
但她每天的朋友圈都是海浪沙滩,早上的沙滩、中午的沙滩,黄昏的沙滩,傍晚的沙滩。
于是我发信息给她:“你玩得怎么样啊?有没有什么刺激的娱乐项目,或者发发美食也成啊。”
我得到的回复是这样的:“嗨,我对吃喝也没什么太大兴趣,就是每天在海边感受时间静止的滋味,好像什么事都不用做,也确实没什么事可做,这种心存侥幸的‘颓废感’让我感觉很难得。”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工作狂的自白。
虽然工作状态下的她乐于喝鸡汤、时不时在微信微博上给别人熬鸡汤、每天高喊着:“干了这碗毒鸡汤!”
但是突然有那么一天,某个时刻,她仍会由衷感叹:“停下来的感觉真好!”
屏幕里的那只蛙,读书能读一下午,吃饭能吃仨小时,它说走就走的旅行总是得以实现……它的生活潇洒得有些颓废。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游戏屏背后的现实生活中,很多“蛙爸”“蛙妈”虽然羡慕着自己的“傻儿子”,却依然选择了努力,放逐了颓废。
04
#平淡&惊喜#
蛙说:“最难忘的幸福感,莫过于习惯了平淡后突如其来的惊喜。”
大学有个室友,一毕业就结婚了。她从学校毕业礼堂一步跨进婚礼殿堂,直至如今,她还是同学聚会时众多单身男女青年们羡慕的对象。
某次聚会后,有人调侃道:“哎,你老公来接你不?”
她叹了口气,略微尴尬地自嘲:“他哪里还有这心思,没准早就睡着了。毕竟我俩高中就认识,都老夫老妻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她的语气虽然平和,但脸上却不自觉地流露了一些委屈。
现实就像她所说的那样——他们的生活,已经平淡到了彼此都深谙对方的习性和套路,于是便不再有任何“出格”的期盼。
再看看如今屏幕里的那只蛙,行动简直可以用“任性”来形容,来无影去无踪的它,总是让你等待,然后再猝不及防地给你点小惊喜。
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白眼狼,伺候你那么长时间,走了连声招呼都不打!”
但等到青蛙回来,她们又会立马高兴起来:“傻儿子,又给妈妈带东西啦!”
平淡的生活很好,但是偶尔不按套路出牌才不至于让生活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让无数“蛙奴”们沦陷的幸福感,其实就是漫长等待后,那突如其来的回归。
05
#社交&独处#
蛙说:“和我在一起,即使不聊天也不会尴尬。”
曾经,一位旧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我在剪头发的时候,总是闭着眼睛。你猜为什么?”
我答:“因为你喜欢看自己剪完头发后全新的样子,就好比是闭着眼睛等待一个惊喜。”
他笑了,然后说:“没有,你想得太复杂了。我只是假装睡觉休息,不想说话。”
在这位旧友看来,如果两人的目光在镜子中相交而不聊点什么的话,是一种很尴尬的场景。
后来我突然意识到,他平时打车也是能不坐在副驾驶就不坐,看来多半也是为了避免类似的尴尬吧。
最近流行一个词——“尬聊”,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
其实,现在很多人的日常社交,也难免夹杂着“不情愿”的成分。很多人因为不愿背负“不合群”的标签,而充满套路地社交,以至于网络上出现了这样的热议话题:
的确,这样的社交心态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可悲。
此时再回头看看那只佛系的青蛙,也许它的“无言”,也是一种难得。这种不需要靠嘴皮子建立并维持的关系,是多少人内心憧憬的呢?
毕竟选择独处,也需要勇气。
06
#独立&孤立#
蛙说:“别担心,在我远行的时候还会有朋友来家里看你。”
发小说:“养蛙比养娃好多了,毕竟养蛙随时可以养,养娃还得先去找个造娃的。”
当你变得越来越独立的时候,是不是也越来越孤立了呢?
《小王子》的作者圣爱克苏贝里曾说过:“如果你想跟一个人产生羁绊,那你就要做好付出眼泪的代价。”
或许正是不想付出眼泪,才选择独立自处,而在漫长的独立中,我们慢慢忘记了人类本就是群居动物,渐渐丢掉了建立长久亲密关系的欲望和本能。
你深爱的并不是屏幕里那只爱答不理的青蛙,而是一个可以让你体会爱与被爱的人。
放下手机,离开虚拟的世界。
看看身边守候的亲人,等待的恋人,久违的老友;
毕竟在你等蛙回家的时候,他们有可能在等你想起他们。
故事就讲到这里,相信在这6个故事中,你一定找到了自己。【来源:留通社(微信ID:LiutongNew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