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光卖食品就进账18亿欧元的全球家具巨头——宜家,可能要开独立餐饮门店了。
1月27日,宜家家居创始人英格瓦 坎普拉德(IngvarKamprad)逝世,他17岁时创办的宜家家居,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家具商,每年有近10亿顾客光顾宜家的门店。
宜家家居创始人英格瓦 坎普拉德
但你知道吗,宜家的食品业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甚至可能成为它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今天,小食代翻阅宜家2017年财报(2016年9月-2017年8月)发现,截至2017年8月,宜家零售额达到341亿欧元(约2676亿人民币),其中宜家食品(含餐厅)贡献了18亿欧元(约141亿人民币),占比5.2%。
三分一顾客专门来就餐
1970年代起,坎普拉德和他的海外团队就试着把瑞典文化带到全球,包括肉丸和三文鱼。“我们一直把肉丸叫做最好的沙发销售员,”宜家美国食品部主管Gerd Diewald称“因为你很难和饥饿的顾客做生意。”
宜家家居
但因为家具业务巨大的销售额,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几乎没有注意到食品业务的增长。
“听起来好像很古怪,但这差点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事情,”宜家食品总经理Michael La Cou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事实证明,与许多其他连锁餐厅的收入相比,宜家食品(包括餐厅和瑞典食品商店),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宜家家居卖场
本月,Fast Company报道称,现在有1/3的顾客只是为了食物光顾宜家。
据宜家公司年报,2016年,宜家全球食品业务营收17亿美元,占宜家集团全年总收入的5%。2013至2016年,宜家餐厅营收都表现出不错的增长势头,在2013和2014年超过了宜家全年营收增长率。
今天,一位零售行业观察人士告诉小食代说,“宜家的餐饮和门口的进口食品零售,都是通过高频消费带动相对低频的家居消费,是成功的,这些副业做得越有特色和规模,对主业就帮助越大。”
加码食品业务
由于食品业务的蓬勃发展,宜家也逐渐成为著名的食品零售商,包括拥有销售肉丸的商场餐厅和超过180种瑞典的食品屋。La Cour说,宜家的副业食品业务每年销售价值足足20亿欧元(约23亿美元),接待6.5亿顾客,使它成为瑞典最大的餐厅。
对此,宜家也加大投入了食品业务板块,如提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食物和根据当地情况设置本地菜单,以及配制新烹饪产品时保持价格低廉。
同时,宜家现在是瑞典最大的越橘出口商。
宜家肉丸
公开消息显示,2015年,宜家推出素食肉丸,推动“肉丸族”销售增长30%,并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产品从菜单上删掉,以瑞典水果水作为替代。
在美国,宜家正致力开发符合本地人习惯的菜单,上面一半都是美国食物。最受欢迎的是“短肋肉”。在中国也推出中国特色的餐饮。
据外媒报道称,宜家正将其食品部门转化为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去年初甚至有传言,该公司正考虑可能到城市中心开独立餐厅和咖啡馆。
开独立餐厅?
数据显示,去年在48个国家有6.5亿人吃了宜家的食物。美国餐饮业分析师Bonnier Riggs说,宜家食物范围和低廉价格“远远优于许多其他家庭餐厅。”
Business Insider在最近一次评论,称宜家餐厅是“在美国最被低估的连锁餐厅之一”。
宜家餐厅
有媒体发现,宜家的餐厅正不知不觉变得非常赚钱,所以讨论在市中心开设宜家独立餐厅的计划会比开设更多门店更重要。
此前,这家瑞典家具巨头曾多次在巴黎、伦敦、多伦多和奥斯陆等大都市安排临时餐厅,为顾客提供肉丸等美味佳肴。
那宜家未来会开临时餐厅吗?
宜家此前曾公开表示,食品目前只在家具店供应。“虽然我们尝试了享受宜家食品的新方法,但还没有任何有关独立餐厅的决定。”
今天,小食代采访宜家中国公关人士了解到,目前中国地区也没有开设独立餐厅的计划。
但去年11月,Michael La Cour曾对外媒暗示了他们的“野心”:“我坚信宜家食品有潜力。我希望在几年之内,我们的顾客会说:‘宜家是个很好的吃饭地方,顺便,他们也卖家具。 ’”
中国顾客更爱来吃饭
自宜家1998年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店以来,目前宜家在中国大陆已经拥有24家门店。
宜家中国餐厅
有媒体在2015年报道称,2015财年宜家中国餐厅贡献了10亿,占到宜家中国整体销售额10%。
小食代在宜家中国官网看到,今年2月8日,广州将迎来第二个宜家家居门店——番禺商场,宜家粉丝又多了一个去吃肉丸的地方。
宜家餐饮区食品
在宜家的餐饮区,瑞典肉丸、三文鱼以及一块钱的甜筒都是爆品。宜家中国店面的餐厅,还推出中国特色的餐饮,如传统糯米饭菜式。
宜家餐厅菜单
据一份资料显示,2015财年,宜家中国餐厅接待了3100万位顾客,占宜家中国商场总访客的41%。经典瑞典肉丸售出了600万份,冰淇淋售出了1200万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