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陕北绥德郭家沟的年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陕北绥德郭家沟的年味

陕北榆林过大年,有着最浓郁的年味。

鞭炮即将炸响新一个野花色彩斑斓的春天!侧耳倾听,传来清脆的晨钟,推窗展望,开起喷薄的朝阳……又是一年春节时,归心似箭急切之,待到工作完毕时,轻轻松松回家至。陕北的春节是最富有年味的,春节的习俗,热情的人民,朋友的友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也能发现岁月的痕迹。

启动仪式

这个春节,小编早已做好打算,陕北榆林过大年,有着最浓郁的年味。2018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2018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就要在绥德县郭家沟启动了!短短的时间,丰富的活动,陕北民俗特色表演为你呈现!

相关活动

唢呐、秧歌迎宾

走进郭家沟,冬季的阳光格外温暖,清新的空气吐露着泥土的芳香,寒风带来冬季的清冷色彩,天空依旧碧蓝。

摄/刘江

此刻,高亢嘹亮的唢呐声打破冬日的宁静,追溯历史,陕北唢呐在这片黄土地上不断繁衍变革,已历经千年。唢呐乐曲那豪放的格调、高亢的旋律,正和陕北高原的质朴、陕北人的粗犷一脉相承。唢呐,就是陕北土生土长的代表。

摄/赵鹏飞

陕北人民喜欢闹秧歌,善于扭秧歌,每遇重大节日都会交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彩绸舞起来,花伞撑起来,秧歌扭起来,欢乐唱起来。可以说秧歌闹红了黄土高原的村村镇镇、沟沟洼洼。无论男女老少都争着扭,抢着看,图个红红火火,为个喜庆欢乐,求个吉祥平安,谋个身强体壮。秧歌,就是陕北人的天和地。

摄/赵树生

以陕北的代表和陕北的特色迎宾,既表现了最原汁原味的陕北风味,也突出了这个新年的红火热闹和与众不同。

手工艺、特色小吃现场制作

郭家沟村的院落是典型的陕北窑洞,插花墙,石头街,院连院,沧桑古朴,有一种原生态的美感。在这样的院子里表演手工艺及特色小吃的制作,才是对陕北生活的真实体现。

摄/艾成军

每逢新春佳节,榆林人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而且将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剪纸,就是属于陕北的气质。

在一望无际的黄土坡上,苍茫的黄土地搭配着鲜红的色彩,绚丽而美好。大美之色,大美之态,大美乐观的心态。而,这样的美,是来自劳动中的美感,从心底绽放,从刺绣中盛开,像极了牡丹的典雅、大方。盛开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渲染了一份唯美的色彩。传承自历史的手艺,代表了陕北的文化。刺绣,就是陕北的传承之美。

摄/赵鹏飞

醇厚的民风养育人,尽管深处黄土高原,榆林人在饮食上却依旧不含糊。碗托、油旋、馃馅、油馍馍……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小吃,吃起来五味俱全、沁人心脾。特色小吃的现场制作、展示、销售,让来者体验最地道的陕北味道。

摄/陈润耕

做工精细的手工艺、鲜香味美的特色小吃,用最平常的传统技艺度过这个新年,平淡,但也温馨,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百人同吃杂面、饸饹

中国的新年,向来以热闹为主,陕北自然也不例外。宽阔的广场上聚集了上百人一起吃杂面、饸饹,可以说是非常陕北的场景了。

摄/张兴华

杂面是一种以豌豆为主料制成的面条,中国民间传统食品。是陕北的特色食品,既富含营养,十分好吃,又具有陕北风味。

饸饹,音同“合乐”,寓意“合家欢乐”。过去,只要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做一碗饸饹,憧憬未来的日子欢乐和谐。而今天,饸饹仍然作为新年时的必备美食。

摄/王海红

以陕北的方式品尝陕北美食,这一幕,是对年味的最佳诠释和解读,而这样的场景也不乏热闹红火,想来,这样的体验也是趣味十足。

新春快乐

摄/田福生

火红的灯笼映出喜庆的光芒,绚烂的烟花点亮心中的梦想,吉祥的春联贴出新年的希望,鲜美的食物包满团圆的欢畅。火树银花,璀璨耀眼。新年的脚步已近,一场启动仪式,引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来榆林,参加热闹的启动仪式,过一个趣味横生的新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陕北绥德郭家沟的年味

陕北榆林过大年,有着最浓郁的年味。

鞭炮即将炸响新一个野花色彩斑斓的春天!侧耳倾听,传来清脆的晨钟,推窗展望,开起喷薄的朝阳……又是一年春节时,归心似箭急切之,待到工作完毕时,轻轻松松回家至。陕北的春节是最富有年味的,春节的习俗,热情的人民,朋友的友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也能发现岁月的痕迹。

启动仪式

这个春节,小编早已做好打算,陕北榆林过大年,有着最浓郁的年味。2018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2018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就要在绥德县郭家沟启动了!短短的时间,丰富的活动,陕北民俗特色表演为你呈现!

相关活动

唢呐、秧歌迎宾

走进郭家沟,冬季的阳光格外温暖,清新的空气吐露着泥土的芳香,寒风带来冬季的清冷色彩,天空依旧碧蓝。

摄/刘江

此刻,高亢嘹亮的唢呐声打破冬日的宁静,追溯历史,陕北唢呐在这片黄土地上不断繁衍变革,已历经千年。唢呐乐曲那豪放的格调、高亢的旋律,正和陕北高原的质朴、陕北人的粗犷一脉相承。唢呐,就是陕北土生土长的代表。

摄/赵鹏飞

陕北人民喜欢闹秧歌,善于扭秧歌,每遇重大节日都会交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彩绸舞起来,花伞撑起来,秧歌扭起来,欢乐唱起来。可以说秧歌闹红了黄土高原的村村镇镇、沟沟洼洼。无论男女老少都争着扭,抢着看,图个红红火火,为个喜庆欢乐,求个吉祥平安,谋个身强体壮。秧歌,就是陕北人的天和地。

摄/赵树生

以陕北的代表和陕北的特色迎宾,既表现了最原汁原味的陕北风味,也突出了这个新年的红火热闹和与众不同。

手工艺、特色小吃现场制作

郭家沟村的院落是典型的陕北窑洞,插花墙,石头街,院连院,沧桑古朴,有一种原生态的美感。在这样的院子里表演手工艺及特色小吃的制作,才是对陕北生活的真实体现。

摄/艾成军

每逢新春佳节,榆林人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而且将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剪纸,就是属于陕北的气质。

在一望无际的黄土坡上,苍茫的黄土地搭配着鲜红的色彩,绚丽而美好。大美之色,大美之态,大美乐观的心态。而,这样的美,是来自劳动中的美感,从心底绽放,从刺绣中盛开,像极了牡丹的典雅、大方。盛开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渲染了一份唯美的色彩。传承自历史的手艺,代表了陕北的文化。刺绣,就是陕北的传承之美。

摄/赵鹏飞

醇厚的民风养育人,尽管深处黄土高原,榆林人在饮食上却依旧不含糊。碗托、油旋、馃馅、油馍馍……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小吃,吃起来五味俱全、沁人心脾。特色小吃的现场制作、展示、销售,让来者体验最地道的陕北味道。

摄/陈润耕

做工精细的手工艺、鲜香味美的特色小吃,用最平常的传统技艺度过这个新年,平淡,但也温馨,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百人同吃杂面、饸饹

中国的新年,向来以热闹为主,陕北自然也不例外。宽阔的广场上聚集了上百人一起吃杂面、饸饹,可以说是非常陕北的场景了。

摄/张兴华

杂面是一种以豌豆为主料制成的面条,中国民间传统食品。是陕北的特色食品,既富含营养,十分好吃,又具有陕北风味。

饸饹,音同“合乐”,寓意“合家欢乐”。过去,只要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做一碗饸饹,憧憬未来的日子欢乐和谐。而今天,饸饹仍然作为新年时的必备美食。

摄/王海红

以陕北的方式品尝陕北美食,这一幕,是对年味的最佳诠释和解读,而这样的场景也不乏热闹红火,想来,这样的体验也是趣味十足。

新春快乐

摄/田福生

火红的灯笼映出喜庆的光芒,绚烂的烟花点亮心中的梦想,吉祥的春联贴出新年的希望,鲜美的食物包满团圆的欢畅。火树银花,璀璨耀眼。新年的脚步已近,一场启动仪式,引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来榆林,参加热闹的启动仪式,过一个趣味横生的新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