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匠人”类文化综艺跑马圈地,《非凡匠心2》背后有种焦虑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匠人”类文化综艺跑马圈地,《非凡匠心2》背后有种焦虑感

上周六(2月3号),北京卫视匠心文化体验真人秀《非凡匠心2》再次开播,还是张国立“主持”,还是在“行走”中寻访传奇、拜师学艺,是的,《非凡匠心2》依旧在“匠人”类文化综艺的路上跑马圈地着。

一方面是文化综艺在享受了掌声与赞誉之后迎来拐点;另一方面则是“工匠精神”被广泛提及而让“匠人”成为近两年的IP爆款。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可以为文化综艺提供源源不断的底色,可是从传媒制作上来看,其似乎又产生了一种高产的焦虑?

2017年,“飞花令”的文字游戏火了,《中国诗词大会2》中的“武亦姝”似乎也满足了大家对于古代才女的全部想象;还有《朗读者》也火了,一时间许多城市可以见到的是以往难以一见的“朗读亭”;而到了2018年,《国家宝藏》又火了,一件件博物馆中的珍藏被展示,配合台上明星们的小剧场表演,文物“活了”的同时其似乎又为文化综艺添了一把火。

而另一方面, 2016年随着“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匠人”们也迎来了“春天”。无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还是《非凡匠心》《百心百匠》等文化综艺,他们带火了“匠人”们的同时也期望能够斩获“匠人潮”中的一杯羹。于是,上周六(2月3号),北京卫视匠心文化体验真人秀《非凡匠心2》再次开播,还是张国立“主持”,还是在“行走”中寻访传奇、拜师学艺,是的,《非凡匠心2》依旧在“匠人”类文化综艺的路上跑马圈地着。

收视指数:★★☆☆☆

好评指数:★★★☆☆

创新指数:★★☆☆☆

嘉宾指数:★★☆☆☆

只不过虽然节目还是秉持了挖掘中国民间的“匠人”、“匠艺”与“匠心”的宗旨,但是对于节目的制作方而言其不能忽视的问题,显然是观众对于文化综艺的接受速度之快,而这也使得《非凡匠心2》的开播背后更有一丝丝焦虑——眼看着文化综艺从蓝海走向了红海的时候,节目的希望到底在哪?

由“代际对话”到“合家欢”,《非凡匠心2》对“匠人”的刻画更深刻

从第一季走到第二季,《非凡匠心2》没变的是节目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尤其是对于民间传统技艺的关注。而变了的,最主要集中在节目的整体叙事上,虽然第二季节目也是由张国立领衔,每期将有不同的明星与他搭档一起去“寻觅”某一个匠人,从而讲述某一个故事,但是与第一季节目最终要促成新、老两代匠人间的“对话”不同,第二季节目将重点放置在了“老匠人”身上,也就是围绕某一个匠人讲透他的故事。

首期节目,张国立便和任贤齐来到浙江龙泉,拜访了铸剑师陈阿金。随后围绕着陈阿金这一个核心人物,张国立与任贤齐要在陈阿金家与其同吃同住,深度体验铸剑工艺。从最初的陶铁沙、寻老铁、打铁,直到最终的试剑、舞剑,节目用一种纪录片式的方式记录下了张国立和任贤齐在体验过程中的困难,当然最终他们还是在陈阿金的帮助下打造了一把“非凡匠心”的君子剑。

所以,如果说第一季的《非凡匠心》是希望通过“代际”对话、切磋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们的关注,体现出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那么《非凡匠心2》则是希望用“单线叙事”的方式塑造出一个个“匠人”的榜样,从而引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

而在这样一条核心线索之下,《非凡匠心2》还在叙事支线上做了“补充”,比如首期节目除了讲述陈阿金协助张国立、任贤齐铸剑的故事,其还讲述了陈阿金的儿子从抵触铸剑到最终喜爱铸剑的故事。这其中离不开陈阿金的鼓励与劝导,而这也体现出了一种匠人的精神——坚守。

当然,这样“单线叙事”的方式虽然可以让匠人的形象更为丰满与立体,但同时它也使得节目“树立榜样”的痕迹太过于明显,当缺少了如同第一季节目那般的新老对话,其实节目给予观众的也就只有一种接受的权力了——观众不再拥有在新与旧之间进行自我选择、判断的权力,而只能对节目中的匠人、匠心、匠艺一味的接受,这真的是一种好的选择吗?

“匠人”类文化综艺叫好不叫座是“通病”,原因何在?

从收视率上来看,《非凡匠心2》首秀在CSM52城的收视率为0.317%,而《非凡匠心》第一季开播时的收视率则是0.8%,可见这之间的落差之大。但是整体上来看,《非凡匠心》第一季的收视率也是在0.7%上下徘徊,网络播放量不到六千万,可以说在收视率与点播量两个维度上表现均不佳。

数据来源:@卫视小露电

但是,虽然节目没有收获高收视与高点播量,但却收获了好的口碑。如今,在豆瓣上《非凡匠心》依然获得了8.8的高分,可以说《非凡匠心》的尴尬局面就是:叫好不叫座。无独有偶,除了《非凡匠心》,还有诸如《百心百匠》《讲究》等“匠人”类文化综艺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原因为何?

从受众层面上来说,对于匠人、匠艺地呈现不像美食那般大众,对于“工匠”有兴趣的观众可能才会去看,因此这类节目的受众面其实非常有限。

但是,为何《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又能够成为爆款?所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节目的策划、定位上。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匠人是唯一的主角,纪录片也在真正纪录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但是当匠人们被挪位到综艺上,问题就来了,到底匠人是主角还是明星是主角?

从大多数的“匠人”类文化综艺来看,显然明星才是主角,颇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甚至是“作秀”的感觉。首先,明星能否在短短的时间内领悟到匠心是关键;其次,节目又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出匠心又是难点。

由此,这类综艺很容易走向两不像的感觉——说它是综艺吧,它又总打着“纪录片”的幌子;说它是纪录片吧,它又总是用明星+匠人的逻辑,渴望收获一定的市场与利益?而正是在这种两不像中,只有真正喜欢“工匠”的人才有耐心去关注节目,也许这也是此类节目无法真正走向大众的原因所在。

文化综艺“战国时代”已然到来,如何接招?

而在“匠人”类文化综艺的标签背后,《非凡匠心2》其实依靠的还是那个更大的“帽子”——文化综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各大卫视招商会上的文化综艺已经超过60档,可以说文化综艺的“战国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非凡匠心2》这样的“匠人”类文化综艺到底该如何接招?

首先先从几个方面来看《非凡匠心2》是否具有“潜力”。从“题材”上来看,针对2017年的文化综艺,历史故事、文化交流、诗词、文学、家风占据了节目总量的62%,由此,其实主打“匠人匠心”的文化综艺还是有一定的题材吸引力的;其次从节目的表现方式来看,2017年文化综艺主要以棚内综艺为主,户外真人秀模式明显不足,因此,《非凡匠心2》这种户外真人秀的方式也是具备潜力的。

那么在这种“潜力”下节目还能怎么做?如果说“匠人”类文化综艺的问题在于受众面的狭窄,那么首先节目应该让自己真正“大众化”起来。比如《国家宝藏》,其实就题材而言,讲博物馆的文物应该也是阳春白雪,但是《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在于节目善于运用明星以及小剧场的方式,从而使得节目以年轻化的姿态争取最大可能的年轻观众。显然,《非凡匠心2》在对于明星的运用上还可以做得更好。

其次,则是在传播环节,《国家宝藏》的“走红”其实最早是在“B站”,众所周知那是国内著名的年轻文化社区,受众是年轻化的。因此这对于《非凡匠心2》来说的启示在于找准那个合适的播出平台很重要,只有在内容与平台的双管齐下之下,节目才有可能真的大众化。

所以,在具备市场潜力的前提下,面对着“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如何突破内容与模式的瓶颈,如何更好的利用各种传播渠道进行节目的推广与宣传,从而吸纳更多的观众成为了《非凡匠心2》“们”需要重点思考的议题,当然这对于整个文化综艺而言,也是如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匠人”类文化综艺跑马圈地,《非凡匠心2》背后有种焦虑感

上周六(2月3号),北京卫视匠心文化体验真人秀《非凡匠心2》再次开播,还是张国立“主持”,还是在“行走”中寻访传奇、拜师学艺,是的,《非凡匠心2》依旧在“匠人”类文化综艺的路上跑马圈地着。

一方面是文化综艺在享受了掌声与赞誉之后迎来拐点;另一方面则是“工匠精神”被广泛提及而让“匠人”成为近两年的IP爆款。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可以为文化综艺提供源源不断的底色,可是从传媒制作上来看,其似乎又产生了一种高产的焦虑?

2017年,“飞花令”的文字游戏火了,《中国诗词大会2》中的“武亦姝”似乎也满足了大家对于古代才女的全部想象;还有《朗读者》也火了,一时间许多城市可以见到的是以往难以一见的“朗读亭”;而到了2018年,《国家宝藏》又火了,一件件博物馆中的珍藏被展示,配合台上明星们的小剧场表演,文物“活了”的同时其似乎又为文化综艺添了一把火。

而另一方面, 2016年随着“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匠人”们也迎来了“春天”。无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还是《非凡匠心》《百心百匠》等文化综艺,他们带火了“匠人”们的同时也期望能够斩获“匠人潮”中的一杯羹。于是,上周六(2月3号),北京卫视匠心文化体验真人秀《非凡匠心2》再次开播,还是张国立“主持”,还是在“行走”中寻访传奇、拜师学艺,是的,《非凡匠心2》依旧在“匠人”类文化综艺的路上跑马圈地着。

收视指数:★★☆☆☆

好评指数:★★★☆☆

创新指数:★★☆☆☆

嘉宾指数:★★☆☆☆

只不过虽然节目还是秉持了挖掘中国民间的“匠人”、“匠艺”与“匠心”的宗旨,但是对于节目的制作方而言其不能忽视的问题,显然是观众对于文化综艺的接受速度之快,而这也使得《非凡匠心2》的开播背后更有一丝丝焦虑——眼看着文化综艺从蓝海走向了红海的时候,节目的希望到底在哪?

由“代际对话”到“合家欢”,《非凡匠心2》对“匠人”的刻画更深刻

从第一季走到第二季,《非凡匠心2》没变的是节目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尤其是对于民间传统技艺的关注。而变了的,最主要集中在节目的整体叙事上,虽然第二季节目也是由张国立领衔,每期将有不同的明星与他搭档一起去“寻觅”某一个匠人,从而讲述某一个故事,但是与第一季节目最终要促成新、老两代匠人间的“对话”不同,第二季节目将重点放置在了“老匠人”身上,也就是围绕某一个匠人讲透他的故事。

首期节目,张国立便和任贤齐来到浙江龙泉,拜访了铸剑师陈阿金。随后围绕着陈阿金这一个核心人物,张国立与任贤齐要在陈阿金家与其同吃同住,深度体验铸剑工艺。从最初的陶铁沙、寻老铁、打铁,直到最终的试剑、舞剑,节目用一种纪录片式的方式记录下了张国立和任贤齐在体验过程中的困难,当然最终他们还是在陈阿金的帮助下打造了一把“非凡匠心”的君子剑。

所以,如果说第一季的《非凡匠心》是希望通过“代际”对话、切磋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们的关注,体现出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那么《非凡匠心2》则是希望用“单线叙事”的方式塑造出一个个“匠人”的榜样,从而引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

而在这样一条核心线索之下,《非凡匠心2》还在叙事支线上做了“补充”,比如首期节目除了讲述陈阿金协助张国立、任贤齐铸剑的故事,其还讲述了陈阿金的儿子从抵触铸剑到最终喜爱铸剑的故事。这其中离不开陈阿金的鼓励与劝导,而这也体现出了一种匠人的精神——坚守。

当然,这样“单线叙事”的方式虽然可以让匠人的形象更为丰满与立体,但同时它也使得节目“树立榜样”的痕迹太过于明显,当缺少了如同第一季节目那般的新老对话,其实节目给予观众的也就只有一种接受的权力了——观众不再拥有在新与旧之间进行自我选择、判断的权力,而只能对节目中的匠人、匠心、匠艺一味的接受,这真的是一种好的选择吗?

“匠人”类文化综艺叫好不叫座是“通病”,原因何在?

从收视率上来看,《非凡匠心2》首秀在CSM52城的收视率为0.317%,而《非凡匠心》第一季开播时的收视率则是0.8%,可见这之间的落差之大。但是整体上来看,《非凡匠心》第一季的收视率也是在0.7%上下徘徊,网络播放量不到六千万,可以说在收视率与点播量两个维度上表现均不佳。

数据来源:@卫视小露电

但是,虽然节目没有收获高收视与高点播量,但却收获了好的口碑。如今,在豆瓣上《非凡匠心》依然获得了8.8的高分,可以说《非凡匠心》的尴尬局面就是:叫好不叫座。无独有偶,除了《非凡匠心》,还有诸如《百心百匠》《讲究》等“匠人”类文化综艺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原因为何?

从受众层面上来说,对于匠人、匠艺地呈现不像美食那般大众,对于“工匠”有兴趣的观众可能才会去看,因此这类节目的受众面其实非常有限。

但是,为何《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又能够成为爆款?所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节目的策划、定位上。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匠人是唯一的主角,纪录片也在真正纪录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但是当匠人们被挪位到综艺上,问题就来了,到底匠人是主角还是明星是主角?

从大多数的“匠人”类文化综艺来看,显然明星才是主角,颇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甚至是“作秀”的感觉。首先,明星能否在短短的时间内领悟到匠心是关键;其次,节目又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出匠心又是难点。

由此,这类综艺很容易走向两不像的感觉——说它是综艺吧,它又总打着“纪录片”的幌子;说它是纪录片吧,它又总是用明星+匠人的逻辑,渴望收获一定的市场与利益?而正是在这种两不像中,只有真正喜欢“工匠”的人才有耐心去关注节目,也许这也是此类节目无法真正走向大众的原因所在。

文化综艺“战国时代”已然到来,如何接招?

而在“匠人”类文化综艺的标签背后,《非凡匠心2》其实依靠的还是那个更大的“帽子”——文化综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各大卫视招商会上的文化综艺已经超过60档,可以说文化综艺的“战国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非凡匠心2》这样的“匠人”类文化综艺到底该如何接招?

首先先从几个方面来看《非凡匠心2》是否具有“潜力”。从“题材”上来看,针对2017年的文化综艺,历史故事、文化交流、诗词、文学、家风占据了节目总量的62%,由此,其实主打“匠人匠心”的文化综艺还是有一定的题材吸引力的;其次从节目的表现方式来看,2017年文化综艺主要以棚内综艺为主,户外真人秀模式明显不足,因此,《非凡匠心2》这种户外真人秀的方式也是具备潜力的。

那么在这种“潜力”下节目还能怎么做?如果说“匠人”类文化综艺的问题在于受众面的狭窄,那么首先节目应该让自己真正“大众化”起来。比如《国家宝藏》,其实就题材而言,讲博物馆的文物应该也是阳春白雪,但是《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在于节目善于运用明星以及小剧场的方式,从而使得节目以年轻化的姿态争取最大可能的年轻观众。显然,《非凡匠心2》在对于明星的运用上还可以做得更好。

其次,则是在传播环节,《国家宝藏》的“走红”其实最早是在“B站”,众所周知那是国内著名的年轻文化社区,受众是年轻化的。因此这对于《非凡匠心2》来说的启示在于找准那个合适的播出平台很重要,只有在内容与平台的双管齐下之下,节目才有可能真的大众化。

所以,在具备市场潜力的前提下,面对着“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如何突破内容与模式的瓶颈,如何更好的利用各种传播渠道进行节目的推广与宣传,从而吸纳更多的观众成为了《非凡匠心2》“们”需要重点思考的议题,当然这对于整个文化综艺而言,也是如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