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一个朋友抱怨,自己晚上打网约车,然后司机开着开着,直接在车里吸起烟来,她十分生气,质问对方为什么,对方的回答则是——你不喜欢就去投诉我啊。于是,这个朋友果断投诉了这个司机师傅,但结果并没有什么结果,好像得了个优惠券。
我把这事跟另一个司机聊起来,他说,并不能怪那个司机,肯定是乘客去的地方太远,回来要空放,这快过年的,谁都想多挣点,而且现在平台抽成太高,真心亏不起。
实际上,网约车服务态度不好,表面看是司机素质不高造成的,但深层则是司机对于收入和付出劳动不成比例所引发的抱怨和消极态度。而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平台加入显得尤为及时。
司机和用户应该有更多的选择
记得此前,每次网约车平台调整价格时候,都会引起很多依赖网约车的用户的不满,认为要价过高,其实其中也是有运营理由和根据的,比如打车需求太大,比如司机人手不足,但由于缺少对比,用户并不知道其中的分量。
而对于司机,他们比较看重收入,如果平台收取车费太高的比例作为运营收入,司机会认为比较多,超出了其可接受范围。而如果新平台进入后收取8%-10%的车费作为运营收入,并且也可以保证健康发展(难度很大),司机就会更为开心的工作,对乘客态度也会变好,对于平台的奖励积分和惩罚规则也会更为尊重。
当然,如果想长期健康发展,必须是以企业有钱赚为前提的,企业也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投入了大量资本。这其中的平衡点,取决于网约车运营平台自身的运营效率,以及对于利润的需求水平,而此时如果有更多竞争者充分竞争,显然更容易达成市场多方(平台、乘客、司机)认可的局面。
充分竞争但不要任性烧钱
有司机坦言,他们希望有更多的网约车平台出现,这样自己可以更从容的选择,而不是每天奔波,收入却增长不快。但他们也表示,希望新的平台不要采用补贴烧钱的方式,这样害人害己。
网约车司机普遍了解,补贴只是企业收揽用户的一种方式,没有人相信补贴会长期持续,补贴停止时,必然是十分苛刻的运营策略,这样对司机更为不利。“只需要一个比较稳定合理的规则”,一位司机师傅表示。他还表示,当年网约车火爆的时候,他看到很多人放弃原来工作,专职开网约车,然而随着补贴的停止,这些人又因为收入太少而不得不改行。所以到现在,大家的共识就是有个稳定合理的规则就好。
实际上,从当年的打车大战,到后来的共享单车不断停运,很多人都看清了补贴既不能带来良性的产业环境,也不会给用户带来长期的实惠,甚至还会让用户损失押金也说不定。
有业内人士分析,美团点评月活跃用户达到2.5亿,其中30%有打车需求,这让其进入网约车市场变得顺理成章。而市场足够大,让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易到用车等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没有谁动谁奶酪之说,这本就是一个互联网企业搭建平台,大众服务大众的市场。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网约车司机提供更理想的工作环境,这就是互联网创新的本质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