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纪录片又一年,这个黄金时代能否被超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纪录片又一年,这个黄金时代能否被超越

2017年,国产纪录片成功突破了市场各类商业片、剧情片包围的困局涌入观众视野,成就了国产纪录片的黄金时代。而仅在2018年开年,数部纪录片便再次燃爆荧屏。在纪录片的黄金时代之后,又将是一番怎样的图景?

作者:张延利 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

2018年开年,百集短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走红,纪录片《水果传》成为年轻人中的爆款,首部人工智能配音纪录片《创新中国》在B站爆出9.9的高分,《舌尖上的中国3》在万众瞩目下春节开播……在这个寒冬,有着政策和资本的双向驱动,有着商业化先行者的投石探路,纪录片圈子并不冷清,反而行动正热。

在2017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提出“纪录片进入黄金时代”。而仅在2018年开年,一系列优质纪录片就再次燃爆荧屏,我们不禁疑问,这个所谓的黄金时代是否再被超越?那么,让我们一起回首纪录片人是如何走过2017这一年,一起探讨国产纪录片的未来轨迹——

来势迅猛:纪录片霸屏电视,圈粉年轻人

回顾2017年,国产纪录片逐渐从冷门小众走向大众,从“佐餐”变为“正餐”,尤其备受年轻人的喜欢。这些纪录片不仅成功突破了市场各类商业片、剧情片包围的困局,更有可能“拯救”传统媒体,让观众重回电视。

纪录片正悄然成为继新闻、综艺、电视剧之后的电视的“第四驾马车”。上海纪实频道总监干超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轻一代的成长,越来越多的人会从重复娱乐、低俗搞笑中解放出来,接受更高品质、原创、深刻、真实的内容。央视和卫视播出纪录片的总量在大幅增加,有系列化和特色化的趋势,其中,还有不少平台将精品纪录片放在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能冲到全国同时段前三位。自2016年《本草中国》试水周五黄金档以来,2017年多家卫视纷纷在晚间黄金档版面安排播出优质纪录片:湖南卫视19:30档的《百心百匠》、江苏卫视21:20档的《茶界中国》以及东方卫视20:00档的《本草中华》等。此外,央视和卫视还开始尝试日播纪录片,这成为纪录片步入“黄金时代”的进一步明证,如《国家记忆》《纪录中国》等等。“在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的双向作用下,2018年多家卫视或将继续发力国产纪录片发展,并令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成为新常态。”纪录中国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捷认为,“这些轨迹不仅增强了中国纪录片人的自信心,也是迎接’纪录片黄金时代’到来的重要一步。”

纪录片也日益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纪录片在网络视频用户的偏好中位居第五,占比30%,比2016年上升三位。网络视频用户整体偏年轻化,纪录片的受众也是如此。《寻找手艺》《如果国宝会说话》《水果传》《创新中国》《极地》等几部作品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大批年轻人自愿充当“自来水”宣传,从而使这些纪录片成为“网红”。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社会正趋向“橄榄球”型结构,有消费能力的人群逐渐构成主流群体,他们有较为成熟的世界观,对社会痛点具备反思能力,对电视文化消费品质也开始有一定追求,纪录片与他们的审美趣味更加匹配。“随着高收入人群和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从纯娱乐转向接受更原创、更有见解、更真实的内容。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渴求知识和视野,渴求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情实感,渴求高品质的内容,在文化消费升级的时代,真实类内容将点亮下一代中国荧屏。

多元题材:内容丰富,社会效益深远

从经济社会的巨大成就到自然环境的伟大雄奇,从震撼人心的尖端科技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纪录片为新时代打造亮丽的中国名片,也用丰富的内容打开了观众的眼界。2017年纪录片题材广阔,异彩纷呈。很多作品以深切的人文情怀,独特的选材视角,生动的表达手法,围绕社会发展、公共议题、文化传承等众多内容,进行有思想深度、情感力度、艺术精度的表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辉煌中国》《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公仆之路》《国家相册》《大国外交》等主旋律纪录片满含家国情怀,共同勾勒出一个别样的中国;《我们的青春》《零零后》《镜子》等现实题材纪录片,精准把握住时代情绪,以真实的小故事打动人心;《本草中华》《了不起得匠人》《百年巨匠》《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纪录片则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入题,让观众以轻松畅意的姿态汲取到文化精粹。

国产纪录电影、纪录片的崛起,更引发社会的关注,并对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17年,纪录电影《二十二》以1.7亿元的总票房成为如今国内最卖座的国产纪录电影。《二十二》兼容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和大电影的浸入感,给人以极大震撼,让那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镌刻进观众心中。与其类似的还有关注早产、呼唤大病医保的纪录片《生门》。在电影刚推出时,片方推出“先看片后付费”全国百场点映活动,活动所得费用全部捐助给早产儿救助基金会。当2017年电视版播出时,再次引发社会讨论,众网友纷纷向片中主人公捐款。

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认为,纪录片对于过去和未来,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都承担着一份独特的责任。但它的责任还远不止于此:纪录片还应当帮助我们超越眼前的功利需求、探索未来的方向,帮助人类建立长远的梦想,探索更美好未来的可能性。

商业变现:多平台、全渠道与新内容

纪录片的平台拓展、渠道融合,以及内容创新都被当成了新的思路和价值变现的着眼点。尤其是2017年新技术的深度融入和新媒体的全局参与,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纪录片与商业市场的“邂逅”和恋爱。

基于平台融合的力量,跨界合作的形式让纪录片不断拓展着其“朋友圈”。于其中,纪录片行业节展为之提供了高效、快速、便捷的专业助力。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四川电视节等活动开始专注纪录片产业链条中的前采、版权、音乐等具体环节的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宝贵经验与模块化的产业支持。其中,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更让甘肃省产生了一批体验式、参与式、再现式的“文化+旅游”跨界合作的场所,这些文化产业亦将成为整个甘肃创意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就渠道来说,在2017年,无论电视台还是视频平台,都在纪录片上砸了重拳,在数量和质量上十分可观。纪录片是腾讯视频的六大内容品类之一,腾讯视频近年来也不断在纪录片发力。此前其宣称,2017年他们对于纪录片的投入是“过去数年的总和”,而2018年该笔投入预算将是2017年的一倍,还将从海外购买成片转向内容创投,打造属于腾讯视频的纪录片IP,如典型的《风味人间》《风味原产地》《风味实验室》风味系列等。此外,其他视频平台也在逐渐加码纪录片。爱奇艺宣称其已打造出“中国最大规模的纪录片内容片库”,并且已经和BBC、CNEX、Discovery、Netflix等全球知名纪录片出品方建立起合作关系,并推出了纪录片领域会员付费模式。而优酷则在去年推出“开计划”,以及《了不起的匠人》等多档颇受欢迎的网生纪录片。

除却平台和渠道,与资本接轨、实现内容的产品化升级也是让纪录片走出一条“新”路的有效方式。《茶界中国》的制作团队本着打造一部“可以喝得到的纪录片”的理念,推出《茶界中国》官方茶礼盒;《了不起的匠人2》在to C端进行积极的探索,“边播边买”的互动电商模式、多形态内容的开发与销售,让节目在内容本身之外发散出种种商业变现的可能……诸如此类的还有《百年巨匠》《传家本事》等等,这将是今后商业纪录片的创新方向的开口,即考虑把视觉向其他感官转变。

2018:续写纪录片新时代的传奇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性变革,改革发展将使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给纪录片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同时,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逐渐加大纪录片扶持力度,鼓励国产纪录片精品创作,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发现并培养优秀纪录片人才。

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慎海雄曾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上的讲话提到,纪录片是国际文化交流认同度比较高的语言,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的再现。纪录片独特的思想内涵、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广电总局将在题材规划、资金扶持、播出调控、人才培养、市场引导等多个方面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为广大纪录片人投身现实题材创作开辟更大的舞台和空间。例如,总局于2015~2017年分三年时间持续开展的“百人百部中国梦短纪录片扶持计划”就意在发现并培养优秀纪录片人才。“双百计划”开展以来,先后于2015年和2016年推出了34部和32部优秀短纪录片,2017年再度推出35部优秀作品,中央电视台《我是创客》、广东广播电视台马志丹工作室制作的《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我们的青春2〉——四十年·十四人》、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作的《我的时代和我》等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在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总局副局长田进宣布启动“记录新时代”工程。“记录新时代”工程将动员、引导广大纪录片人投身火热时代,投身火热生活,拍摄更多、更好的现实题材作品,真实记录新时代中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壮阔历程,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昂扬之气。而如何做好新时代的记录者,如何实施好“记录新时代”工程,成为纪录片人在新时代面临的新命题。

2018年必将成为不平凡的一年,为了那些无比珍贵的故事,让我们做新时代的记录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纪录片又一年,这个黄金时代能否被超越

2017年,国产纪录片成功突破了市场各类商业片、剧情片包围的困局涌入观众视野,成就了国产纪录片的黄金时代。而仅在2018年开年,数部纪录片便再次燃爆荧屏。在纪录片的黄金时代之后,又将是一番怎样的图景?

作者:张延利 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

2018年开年,百集短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走红,纪录片《水果传》成为年轻人中的爆款,首部人工智能配音纪录片《创新中国》在B站爆出9.9的高分,《舌尖上的中国3》在万众瞩目下春节开播……在这个寒冬,有着政策和资本的双向驱动,有着商业化先行者的投石探路,纪录片圈子并不冷清,反而行动正热。

在2017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提出“纪录片进入黄金时代”。而仅在2018年开年,一系列优质纪录片就再次燃爆荧屏,我们不禁疑问,这个所谓的黄金时代是否再被超越?那么,让我们一起回首纪录片人是如何走过2017这一年,一起探讨国产纪录片的未来轨迹——

来势迅猛:纪录片霸屏电视,圈粉年轻人

回顾2017年,国产纪录片逐渐从冷门小众走向大众,从“佐餐”变为“正餐”,尤其备受年轻人的喜欢。这些纪录片不仅成功突破了市场各类商业片、剧情片包围的困局,更有可能“拯救”传统媒体,让观众重回电视。

纪录片正悄然成为继新闻、综艺、电视剧之后的电视的“第四驾马车”。上海纪实频道总监干超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轻一代的成长,越来越多的人会从重复娱乐、低俗搞笑中解放出来,接受更高品质、原创、深刻、真实的内容。央视和卫视播出纪录片的总量在大幅增加,有系列化和特色化的趋势,其中,还有不少平台将精品纪录片放在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能冲到全国同时段前三位。自2016年《本草中国》试水周五黄金档以来,2017年多家卫视纷纷在晚间黄金档版面安排播出优质纪录片:湖南卫视19:30档的《百心百匠》、江苏卫视21:20档的《茶界中国》以及东方卫视20:00档的《本草中华》等。此外,央视和卫视还开始尝试日播纪录片,这成为纪录片步入“黄金时代”的进一步明证,如《国家记忆》《纪录中国》等等。“在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的双向作用下,2018年多家卫视或将继续发力国产纪录片发展,并令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成为新常态。”纪录中国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捷认为,“这些轨迹不仅增强了中国纪录片人的自信心,也是迎接’纪录片黄金时代’到来的重要一步。”

纪录片也日益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纪录片在网络视频用户的偏好中位居第五,占比30%,比2016年上升三位。网络视频用户整体偏年轻化,纪录片的受众也是如此。《寻找手艺》《如果国宝会说话》《水果传》《创新中国》《极地》等几部作品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大批年轻人自愿充当“自来水”宣传,从而使这些纪录片成为“网红”。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社会正趋向“橄榄球”型结构,有消费能力的人群逐渐构成主流群体,他们有较为成熟的世界观,对社会痛点具备反思能力,对电视文化消费品质也开始有一定追求,纪录片与他们的审美趣味更加匹配。“随着高收入人群和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从纯娱乐转向接受更原创、更有见解、更真实的内容。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渴求知识和视野,渴求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情实感,渴求高品质的内容,在文化消费升级的时代,真实类内容将点亮下一代中国荧屏。

多元题材:内容丰富,社会效益深远

从经济社会的巨大成就到自然环境的伟大雄奇,从震撼人心的尖端科技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纪录片为新时代打造亮丽的中国名片,也用丰富的内容打开了观众的眼界。2017年纪录片题材广阔,异彩纷呈。很多作品以深切的人文情怀,独特的选材视角,生动的表达手法,围绕社会发展、公共议题、文化传承等众多内容,进行有思想深度、情感力度、艺术精度的表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辉煌中国》《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公仆之路》《国家相册》《大国外交》等主旋律纪录片满含家国情怀,共同勾勒出一个别样的中国;《我们的青春》《零零后》《镜子》等现实题材纪录片,精准把握住时代情绪,以真实的小故事打动人心;《本草中华》《了不起得匠人》《百年巨匠》《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纪录片则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入题,让观众以轻松畅意的姿态汲取到文化精粹。

国产纪录电影、纪录片的崛起,更引发社会的关注,并对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17年,纪录电影《二十二》以1.7亿元的总票房成为如今国内最卖座的国产纪录电影。《二十二》兼容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和大电影的浸入感,给人以极大震撼,让那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镌刻进观众心中。与其类似的还有关注早产、呼唤大病医保的纪录片《生门》。在电影刚推出时,片方推出“先看片后付费”全国百场点映活动,活动所得费用全部捐助给早产儿救助基金会。当2017年电视版播出时,再次引发社会讨论,众网友纷纷向片中主人公捐款。

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认为,纪录片对于过去和未来,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都承担着一份独特的责任。但它的责任还远不止于此:纪录片还应当帮助我们超越眼前的功利需求、探索未来的方向,帮助人类建立长远的梦想,探索更美好未来的可能性。

商业变现:多平台、全渠道与新内容

纪录片的平台拓展、渠道融合,以及内容创新都被当成了新的思路和价值变现的着眼点。尤其是2017年新技术的深度融入和新媒体的全局参与,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纪录片与商业市场的“邂逅”和恋爱。

基于平台融合的力量,跨界合作的形式让纪录片不断拓展着其“朋友圈”。于其中,纪录片行业节展为之提供了高效、快速、便捷的专业助力。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四川电视节等活动开始专注纪录片产业链条中的前采、版权、音乐等具体环节的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宝贵经验与模块化的产业支持。其中,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更让甘肃省产生了一批体验式、参与式、再现式的“文化+旅游”跨界合作的场所,这些文化产业亦将成为整个甘肃创意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就渠道来说,在2017年,无论电视台还是视频平台,都在纪录片上砸了重拳,在数量和质量上十分可观。纪录片是腾讯视频的六大内容品类之一,腾讯视频近年来也不断在纪录片发力。此前其宣称,2017年他们对于纪录片的投入是“过去数年的总和”,而2018年该笔投入预算将是2017年的一倍,还将从海外购买成片转向内容创投,打造属于腾讯视频的纪录片IP,如典型的《风味人间》《风味原产地》《风味实验室》风味系列等。此外,其他视频平台也在逐渐加码纪录片。爱奇艺宣称其已打造出“中国最大规模的纪录片内容片库”,并且已经和BBC、CNEX、Discovery、Netflix等全球知名纪录片出品方建立起合作关系,并推出了纪录片领域会员付费模式。而优酷则在去年推出“开计划”,以及《了不起的匠人》等多档颇受欢迎的网生纪录片。

除却平台和渠道,与资本接轨、实现内容的产品化升级也是让纪录片走出一条“新”路的有效方式。《茶界中国》的制作团队本着打造一部“可以喝得到的纪录片”的理念,推出《茶界中国》官方茶礼盒;《了不起的匠人2》在to C端进行积极的探索,“边播边买”的互动电商模式、多形态内容的开发与销售,让节目在内容本身之外发散出种种商业变现的可能……诸如此类的还有《百年巨匠》《传家本事》等等,这将是今后商业纪录片的创新方向的开口,即考虑把视觉向其他感官转变。

2018:续写纪录片新时代的传奇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性变革,改革发展将使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给纪录片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同时,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逐渐加大纪录片扶持力度,鼓励国产纪录片精品创作,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发现并培养优秀纪录片人才。

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慎海雄曾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上的讲话提到,纪录片是国际文化交流认同度比较高的语言,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的再现。纪录片独特的思想内涵、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广电总局将在题材规划、资金扶持、播出调控、人才培养、市场引导等多个方面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为广大纪录片人投身现实题材创作开辟更大的舞台和空间。例如,总局于2015~2017年分三年时间持续开展的“百人百部中国梦短纪录片扶持计划”就意在发现并培养优秀纪录片人才。“双百计划”开展以来,先后于2015年和2016年推出了34部和32部优秀短纪录片,2017年再度推出35部优秀作品,中央电视台《我是创客》、广东广播电视台马志丹工作室制作的《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我们的青春2〉——四十年·十四人》、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作的《我的时代和我》等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在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总局副局长田进宣布启动“记录新时代”工程。“记录新时代”工程将动员、引导广大纪录片人投身火热时代,投身火热生活,拍摄更多、更好的现实题材作品,真实记录新时代中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壮阔历程,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昂扬之气。而如何做好新时代的记录者,如何实施好“记录新时代”工程,成为纪录片人在新时代面临的新命题。

2018年必将成为不平凡的一年,为了那些无比珍贵的故事,让我们做新时代的记录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