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好人文化到兑现承诺+用聪明人的文化:张朝阳的自我迭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好人文化到兑现承诺+用聪明人的文化:张朝阳的自我迭代

最好的办法就是再造创始人,自我新生从而带动企业文化迭代。

一部搜狐公司史,半部中国互联网史。

不知不觉,搜狐已经整整20年了。在搜狐成立的时候,许多年轻网民甚至还没有出生。作为创始人,张朝阳的确有资格庆祝和回忆,但他却希望更多谈未来,“如果老是回忆说明这个公司没未来了”。

因为张朝阳发现,一个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文化。基于这个核心,搜狐正在从著名的“好人文化”到兑现承诺的“聪明人文化”。而张朝阳本人,也完成了“从摇滚巨星到工程师”的自我迭代。

【这三点搜狐是唯一】

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没过完新的一年就不算开始。虽然是正牌海归和博士,张朝阳却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每年春节开工后,他都喜欢邀请媒体们喝茶,畅谈新一年的计划和感想。

去年的主题是“搜狐是水下航母”,今年的主题是“搜狐20周年”。尽管包括我和许多媒体人、自媒体人刚刚回北京还没调整过来工作状态,但会议室还是聚满了几乎所有主流商业科技媒体。原因很简单,大家都非常尊重张朝阳的江湖地位,也因为张朝阳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采访对象,不回避、敢说,分分钟给你金句当标题。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20年”的份量足够重,大家也想听一听这位教父级人物的最新思考。在中国主流互联网公司中,搜狐公司历史最久、企业还在一线阵营、仍是创始人掌控。同时具备这三点的互联网巨头中,搜狐是唯一,没有之一。不信?我帮你数数。

1995年张朝阳就开始创业,1997年搜狐上线,这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同步。张朝阳也被媒体广泛称为“中国互联网教父”,而同期最早一批的瀛海威等公司早已湮灭。

作为国民级互联网公司之一,搜狐集团同时拥有三个上市公司:搜狐(门户)、畅游(游戏)、搜狗(搜索),这也是独一份儿。业务覆盖了方方面面,新闻、输入法等加起来的用户量级超过7亿。

早年的创始人王志东淡出新浪,求伯君淡出金山,史玉柱淡出巨人,而张朝阳至今仍奋战在一线。创始人对互联网公司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日中天的BAT、现在崛起的TMD,一直都是创始人牢牢掌控。

【“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给过去一年打9分】

采访开始,我第一个提问,问了两个很直接的问题。搜狐走过20年,作为创始人,张朝阳给自己打几分?

张朝阳思索了一会才回答:“从1995年到2002年,我给自己打9分。那时候搜狐刚创业,可以说非常艰难。从融资、商业模式、运营、营销、变现我都一个个参与,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城市。我那时候非常勤奋,可以说竭尽全力了。也许就是那几年太疲劳,加上自己的一些精神层面因素,导致后面逐渐消失了。从2004到2016年我只能给自己打6分,勉强及格。”

对于过去的2017年,张朝阳给自己打了9分。“除了公司业务发展不错之外,我现在状态很好。跑马拉松、横渡海峡,坚持了一年每天早上8点在千帆直播给大家报新闻读英语,在公司和工程师们开会讨论产品的细节。这个感觉,很充实,我的世界观可以说发生了180度的变化。”

大家熟悉的一个段子是,当年的张朝阳的知名度和人气丝毫不亚于一线巨星。1998年张朝阳在深圳参加活动,台下坐的就有马化腾。受这个激励,他后来创办了腾讯。张朝阳也承认,自己当年就像摇滚巨星。现在呢?更接近于一个工程师。而相比过去,“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我做了20年搜狐才发现,一个企业的文化才是核心,而不是什么模式啊、风口啊、技术变革这些东西。尽管这听起来不性感,甚至枯燥,但这却是最重要的。

我本人不能成为搜狐的天花板,而是应该成为加速器,搜狐正在逐渐建立起来工程师文化、兑现承诺的文化。”

大哉斯言!什么时候抓住了牛鼻子,都不算晚。

【从厚道的好人文化,到必须兑现承诺的“责任文化”】

实际上,搜狐现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企业文化再造运动。从厚道的“好人文化”,变成了必须兑现承诺的“责任文化”,并强调用“聪明人”。

在中国互联网,搜狐一直以厚道的“好人文化”而著称。所谓好人文化,就是认为每个人要好、要善良。张朝阳如此强调“好人文化”是有历史原因的,由于是在中国严苛的考试制度成长起来的,从清华到麻省留学,对条条框框对人的限制特别反感,所以张朝阳做公司也属于自由派,甚至有点文艺青年的感觉。从美国回国创办公司是走到了一个极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骨子里都是好人、能自我驱动。以前搜狐说“每个人都是一座火山”,希望以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人都爆发出巨大的潜力。

“好人文化”希望每个人都自觉地像火山爆发,但这种可能性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其实人是有惰性的,都会追求舒适。而且,如果一味强调好,对业绩不好的人也好的话,对贡献特别大或者特别聪明勤奋的人是不公平的。“现在,无论是我本人还是每个员工,对工作都是有责任的,责任尽不到那就没办法,就得离开。所以,这是管理上的一个转变。” 张朝阳坦言。

当然,搜狐做一个有价值观的公司、一个不作恶的公司,这种理念从未改变,只是管理手段上发生了变化。指望每个人都自我燃烧、自我驱动不行,现在必须强调责任。

另外一个显著的含义就是“聪明人”。以前搜狐用好人,现在是“让聪明人工作”。这是因为以前是中国互联网的草创期,到处都有石油金矿,只要不太笨、努力就可以挖到宝。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所谓下半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如火如荼,就必须用非常聪明的人来高效工作。

这个观点其实和硅谷不谋而合。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技公司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说,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他曾在一次讲话中说,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2名平庸的员工,后来发现能顶50名!

互联网公司是离不开创始人的,只有创始人有很强的驱动力,能从上到下关注细节才能把组织结构向前推动。很多时候创始人的缺陷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但是创始人又不能走,一个职业经理人来搞就会很快散架,所以这就是一个两难境地。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再造创始人,自我新生从而带动企业文化迭代。有些CEO不能自我重生的话,会成为公司永久的障碍,好多公司因为这个倒下去。看起来,张朝阳成功地完成了自我重生。

“我对柯林斯的两本书印象深刻,从伟大到卓越、基业常青。搜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搭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才是未来的生生不息之源。”

【结束语】

明天,张朝阳将带领员工跑20公里,跟搜狐二十周年相呼应。这是一个意志力坚定、耐力惊人,一直在路上的企业。

张朝阳认为,现在搜狐重新具有了战斗力,重返运动场。“其实CEO也挺残酷的,哨子一吹就得开始开跑,大家都在边上看、边上说,而且往往跑了一百米就开始下各种判断,所以,得经常让人大跌眼镜、创造奇迹。”

作为曾经的搜狐人(前搜狗市场总监),我由衷地祝福搜狐基业长青、查尔斯再创奇迹!我的心,永远和那只红色的、机灵的小狐狸一起跳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张朝阳

  • 张朝阳与俞敏洪,“互联网拓荒者”不惧“折腾”
  • 张朝阳将在北京天文馆讲解“广义相对论下的光线偏折”  为搜狐视频播主大会预热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好人文化到兑现承诺+用聪明人的文化:张朝阳的自我迭代

最好的办法就是再造创始人,自我新生从而带动企业文化迭代。

一部搜狐公司史,半部中国互联网史。

不知不觉,搜狐已经整整20年了。在搜狐成立的时候,许多年轻网民甚至还没有出生。作为创始人,张朝阳的确有资格庆祝和回忆,但他却希望更多谈未来,“如果老是回忆说明这个公司没未来了”。

因为张朝阳发现,一个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文化。基于这个核心,搜狐正在从著名的“好人文化”到兑现承诺的“聪明人文化”。而张朝阳本人,也完成了“从摇滚巨星到工程师”的自我迭代。

【这三点搜狐是唯一】

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没过完新的一年就不算开始。虽然是正牌海归和博士,张朝阳却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每年春节开工后,他都喜欢邀请媒体们喝茶,畅谈新一年的计划和感想。

去年的主题是“搜狐是水下航母”,今年的主题是“搜狐20周年”。尽管包括我和许多媒体人、自媒体人刚刚回北京还没调整过来工作状态,但会议室还是聚满了几乎所有主流商业科技媒体。原因很简单,大家都非常尊重张朝阳的江湖地位,也因为张朝阳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采访对象,不回避、敢说,分分钟给你金句当标题。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20年”的份量足够重,大家也想听一听这位教父级人物的最新思考。在中国主流互联网公司中,搜狐公司历史最久、企业还在一线阵营、仍是创始人掌控。同时具备这三点的互联网巨头中,搜狐是唯一,没有之一。不信?我帮你数数。

1995年张朝阳就开始创业,1997年搜狐上线,这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同步。张朝阳也被媒体广泛称为“中国互联网教父”,而同期最早一批的瀛海威等公司早已湮灭。

作为国民级互联网公司之一,搜狐集团同时拥有三个上市公司:搜狐(门户)、畅游(游戏)、搜狗(搜索),这也是独一份儿。业务覆盖了方方面面,新闻、输入法等加起来的用户量级超过7亿。

早年的创始人王志东淡出新浪,求伯君淡出金山,史玉柱淡出巨人,而张朝阳至今仍奋战在一线。创始人对互联网公司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日中天的BAT、现在崛起的TMD,一直都是创始人牢牢掌控。

【“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给过去一年打9分】

采访开始,我第一个提问,问了两个很直接的问题。搜狐走过20年,作为创始人,张朝阳给自己打几分?

张朝阳思索了一会才回答:“从1995年到2002年,我给自己打9分。那时候搜狐刚创业,可以说非常艰难。从融资、商业模式、运营、营销、变现我都一个个参与,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城市。我那时候非常勤奋,可以说竭尽全力了。也许就是那几年太疲劳,加上自己的一些精神层面因素,导致后面逐渐消失了。从2004到2016年我只能给自己打6分,勉强及格。”

对于过去的2017年,张朝阳给自己打了9分。“除了公司业务发展不错之外,我现在状态很好。跑马拉松、横渡海峡,坚持了一年每天早上8点在千帆直播给大家报新闻读英语,在公司和工程师们开会讨论产品的细节。这个感觉,很充实,我的世界观可以说发生了180度的变化。”

大家熟悉的一个段子是,当年的张朝阳的知名度和人气丝毫不亚于一线巨星。1998年张朝阳在深圳参加活动,台下坐的就有马化腾。受这个激励,他后来创办了腾讯。张朝阳也承认,自己当年就像摇滚巨星。现在呢?更接近于一个工程师。而相比过去,“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我做了20年搜狐才发现,一个企业的文化才是核心,而不是什么模式啊、风口啊、技术变革这些东西。尽管这听起来不性感,甚至枯燥,但这却是最重要的。

我本人不能成为搜狐的天花板,而是应该成为加速器,搜狐正在逐渐建立起来工程师文化、兑现承诺的文化。”

大哉斯言!什么时候抓住了牛鼻子,都不算晚。

【从厚道的好人文化,到必须兑现承诺的“责任文化”】

实际上,搜狐现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企业文化再造运动。从厚道的“好人文化”,变成了必须兑现承诺的“责任文化”,并强调用“聪明人”。

在中国互联网,搜狐一直以厚道的“好人文化”而著称。所谓好人文化,就是认为每个人要好、要善良。张朝阳如此强调“好人文化”是有历史原因的,由于是在中国严苛的考试制度成长起来的,从清华到麻省留学,对条条框框对人的限制特别反感,所以张朝阳做公司也属于自由派,甚至有点文艺青年的感觉。从美国回国创办公司是走到了一个极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骨子里都是好人、能自我驱动。以前搜狐说“每个人都是一座火山”,希望以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人都爆发出巨大的潜力。

“好人文化”希望每个人都自觉地像火山爆发,但这种可能性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其实人是有惰性的,都会追求舒适。而且,如果一味强调好,对业绩不好的人也好的话,对贡献特别大或者特别聪明勤奋的人是不公平的。“现在,无论是我本人还是每个员工,对工作都是有责任的,责任尽不到那就没办法,就得离开。所以,这是管理上的一个转变。” 张朝阳坦言。

当然,搜狐做一个有价值观的公司、一个不作恶的公司,这种理念从未改变,只是管理手段上发生了变化。指望每个人都自我燃烧、自我驱动不行,现在必须强调责任。

另外一个显著的含义就是“聪明人”。以前搜狐用好人,现在是“让聪明人工作”。这是因为以前是中国互联网的草创期,到处都有石油金矿,只要不太笨、努力就可以挖到宝。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所谓下半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如火如荼,就必须用非常聪明的人来高效工作。

这个观点其实和硅谷不谋而合。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技公司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说,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他曾在一次讲话中说,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2名平庸的员工,后来发现能顶50名!

互联网公司是离不开创始人的,只有创始人有很强的驱动力,能从上到下关注细节才能把组织结构向前推动。很多时候创始人的缺陷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但是创始人又不能走,一个职业经理人来搞就会很快散架,所以这就是一个两难境地。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再造创始人,自我新生从而带动企业文化迭代。有些CEO不能自我重生的话,会成为公司永久的障碍,好多公司因为这个倒下去。看起来,张朝阳成功地完成了自我重生。

“我对柯林斯的两本书印象深刻,从伟大到卓越、基业常青。搜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搭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才是未来的生生不息之源。”

【结束语】

明天,张朝阳将带领员工跑20公里,跟搜狐二十周年相呼应。这是一个意志力坚定、耐力惊人,一直在路上的企业。

张朝阳认为,现在搜狐重新具有了战斗力,重返运动场。“其实CEO也挺残酷的,哨子一吹就得开始开跑,大家都在边上看、边上说,而且往往跑了一百米就开始下各种判断,所以,得经常让人大跌眼镜、创造奇迹。”

作为曾经的搜狐人(前搜狗市场总监),我由衷地祝福搜狐基业长青、查尔斯再创奇迹!我的心,永远和那只红色的、机灵的小狐狸一起跳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