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知,乔布斯唯一授权过的传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除了写作《史蒂夫·乔布斯传》之外,他还是美国阿斯彭研究所首席执行官,美国《时代周刊》前总编辑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前总裁。
最近,他出版了新书《创新者:黑客、天才和极客如何创造数字革命》。这本新书主要阐述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革命的发展历程。据说,艾萨克森10年前就开始撰写这本书,中途因为《乔布斯传》而搁置。艾萨克森以写作名人传记著称,但他关于数字化时代的一些见解,也许也值得一看。
【1】连接艺术与科学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一直认为自己更具有人文气息,但是我又喜欢电子产品。后来我去读了一些书,意识到如果有人可以站在人文与科技的十字路口并将两者结合起来,那定会成为很重要的事件。于是,我决定这就是我要想做的事。”
在艾萨克森写《乔布斯传》的时候,乔布斯告诉他这些。艾萨克森认为,这是促使乔布斯成为这个时代最成功的创新者的原因。
另外不得不提一个人——Ada Lovelace。她的父亲是诗人拜伦,她的母亲是一位业余的数学家,所以Ada巧妙地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并称为“诗的科学”。她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概念,为计算程序拟定“算法”,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
1830年,她与创造出“分析机”的计算机先驱Charles Babbage成为朋友。在一次英国中部的旅行中,她看见了机器织机通过穿孔卡片装置制造出了美丽的织布。然而,她的父亲,也就是诗人拜伦,是卢德运动的支持者,强烈反对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支持那些手工业者去毁坏夺走他们工作机会的机器织机。他的女儿Ada却认为机器织机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物,并且有一天可以用于计算机之中。
Ada对计算机的预见超前了整整一个世纪,她确立的一些原则也沿用至今。比如,机器能够处理的不仅仅是数字,还应该有其他的文字、音乐和图片等信息。她认为,当时的分析机处理数学模型就像织机编织布匹上的花和叶子一样。但是,无论机器能够处理的信息有多复杂,它们也始终无法拥有思考的能力。换句话说,Ada的意思是,在艺术和科学结合的道路上,人类的作用是提供创造力和想象力。
【2】创新来自合作。
我们经常认为,创新总是灵光一现。但是在数字化时代并不是如此。也许大家都知道,电灯发明者是爱迪生,电话发明者是贝尔,但是到了近代,我们却很难说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者,或者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归功于某一个人。其实也就是说,在数字化时代,创新往往来自于合作。
人们关于现代计算机发明者的说法一直都有争议。按照法律意义上讲,John Atanasoff被认定为第一台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者,这台专用计算机的名字叫做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当时在爱荷华州的一个地下室里埋头研究计算机。从性格上讲,他是一个孤独的梦想家,因此那些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历史学家比较喜爱他。
另外一位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发明者的是John Mauchly。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领导着一支庞大的科研队伍。与Atanasoff不同,Mauchly更喜欢抛头露面,出现在贝尔实验室、1939年世界博览会、美国无线电公司等地方寻找创意和项目,也从Atanasoff那里得知了不少关于计算机的概念。
而争议的源头就在这。有人认为是Mauchly剽窃了Atanasoff的想法。
但是,事实上,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才应该算是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的通用电子计算机,其项目领导者正是Mauchly。与Atanasoff不同,Mauchly在有想法之后找到了一位合作者J. Presper Eckert来帮助他来实现愿景。在他们背后,还有一支由数十名工程师和程序员组成的庞大队伍。
Atanasoff制作出的计算机虽然在先,但是并没有真正工作过。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没有一个团队来帮他运转在当时看来还是庞然大物的计算机。最终的结果是,这台计算机沉寂于爱荷华州的地下室中,后来被废弃,没有人记得它的出现。
【3】合作最好通过面对面。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远程协作,这大大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伟大的创意往往是人们聚在一起聊出来的,而不是在类似于QQ群的聊天室里面说出来的。这样说来,Googleplex(Google位于山景城的总部)更胜于 Google Hangouts。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贝尔实验室算是早期的一个例子。那时,在贝尔实验室的走廊和餐厅里,你可以看到工程师、实验者以及刚爬完山的理论科学家走在一起。
他们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每周见面讨论半导体材料。再这个研究小组中,有物理学家William Shockley、量子物理学家John Bardeen以及资深实验人员Walter Brattain。Bardeen和Brattain共用一个工作室,以便实时对照理论和实验结果,就像是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同时坐在钢琴前一样。正是在这样的亲密直接的合作下,才有了硅为材料的晶体管,然后有了后来的计算机时代。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深知面对面合作的重要性。英特尔的联合创始人Robert Noyce就在英特尔建立了一个庞大且具有团队精神的开放工作区,用隔间取代了墙壁。乔布斯在设计新总部Pixar时,就注意到向心状的办公室建筑结构便于创造员工更多的见面机会。而雅虎新上任的CEO Marissa Mayer也反对雅虎员工在家中工作。她认为,人们聚在一起工作时,合作更有效,也更能激发创意。
【4】没有执行的想法都是幻觉。
科技大会上从来不乏跃跃欲试的梦想家们分享创意和想法。但是历史证明:大奖往往只会眷顾那些脚踏实地的人,只因为他们会把想法变为实实在在的产品。
AOL的兴衰是美国互联网很好的案例。起初,AOL是由Williamvon Meister创立。在此之前,他有过许多次并不算成功的创业经历。Meister的长处就在于他经常能闪现出有创意的想法,但是却厌倦于执行这些想法。当时AOL情形危机,一如William von Meister之前创办的5 家公司一样,直到AOL迎来了西点军校出身的Jim Kimsey和营销人才Steve Case,这两位脚踏实地的互联网早期人物成功挽救了AOL,并带领其成20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在线服务网站。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英特尔。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是英特尔的创始人,也都是硅谷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但是他们并不适合做出那些重要的决定,于是他们请来了Andy Grove来负责执行英特尔的大小事务。
当然,光有执行没有创新也是不行的。看看1955年没有了William Shockley的贝尔实验室和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吧,大概就能知道创新枯竭是什么样子。
【5】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是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最先发现“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但是,在通信网络时代更是如此。从早期的收发报机到现在的WhatsApp和Twitter无不证明了这一点。互联网被看作是一种方法,可以让研究人员远程共享计算机。随后,电子邮件、论坛、博客、维基百科以及网络游戏的出现,都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尊重且利用了人的社会性。人们在互联网上创建社区,促进沟通,分享东西,形成社交网络。就像“赛博朋克”(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的科幻小说)作家William Gibson说得:“技术自身会找到自己的用途走向。”(The street finds its own uses for things.)也就是说技术的发明者都没有预测到技术的用途走向。数字化革命也是如此。
来源:Vanity Fai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