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也觉得自己是个无趣的人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也觉得自己是个无趣的人吗?

愿你是个永远有“少年感”的有趣的人。

说也奇怪,在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我身边很少有人会说“我觉得我自己很无趣”这样的话,那个时候大家刚从高考的“樊笼”里解脱出来,获得自由,忙着在大学里跳舞、打球、谈恋爱、打游戏、参加五光十色的社团活动,精力充沛,熬夜不累,生活似乎“有趣得不得了”。

可是近两年,大家纷纷毕业,或者读研,或者工作,“正事”越来越多,无法再大把大把挥霍时间的时候,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单调乏味,几点一线的状态,夜深人静回顾一下自己平淡无聊的人生,忍不住幡然醒悟,马上要老泪纵横:“原来没了那些活动的加持,我是个这么无趣的人呢!”

而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社交媒体展现给我们另一种“生活方式网红”:

他们有的是旅游达人,穿梭在世界各地,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尝试千奇百怪的异文化生活,并且不吝分享,高产美照、美食、美景;

有的是生活艺术专家,坚持做了一年手账,或者画了两年插画,种了三个月多肉,学了半年烘焙或厨艺,记录下这个过程,倏忽之间有了让人羡慕的第三技能;

有的是普通的宝妈,按照传统认知,她们应该被小娃娃折磨得死去活来,蓬头垢面,身材走样,生活混乱,可是她们偏偏半年就恢复身材,顺带靠带娃拍照成为专业摄影师(真事,我的大学同学),靠这个开辟了事业第二春;

有的是美妆时尚博主,我们眼睁睁看着她们从和我们一样的6分女孩,通过不断磨练自己的穿衣搭配、时尚审美眼光以及化妆技巧,变成了现在的8分女神们。哦,这样的“女神”往往还不是只能“靠脸吃饭”,外表之下,她们甚至有着闪闪发光的高学历和律所、咨询、大学教师等等本职工作……

在社交媒体不发达以及人们生活更追求稳定的时代,做这些的人往往是专职工作者,他们和我们的距离同娱乐圈明星一样遥远,住高档的五星酒店,吃贵上天的餐食,穿普通人穿不起的大牌,一边接受着电视台记者的专访,他们的生活可望不可及,因此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焦虑,可是新媒体的出现,让我们慌了——

在我们伸手可及的方圆百米之内,就有那么多这样过着“有趣”生活的同辈们,他们看起来和我们没什么不同,生活得却有意思得多。

如果觉得网红的生活还是太遥远,我们也很容易把身边的人简单粗暴地分成两类:

一类是“无趣的人”,他们好像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更谈不上特长,每天无所事事,熬夜刷剧或者玩游戏,毕业论文嘛,拖到快交稿随便写写就好,能毕业就行。

何必让自己太辛苦?这是他们的口头禅。

还有的“无趣者”甚至也许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成绩优异,全部目标就是成为”优秀的人“,时间线往后推几年,他们找到了稳定令人艳羡的工作,可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离开学校以后就迅速变成做什么都没有激情、回家就葛优瘫、工作四五年仍然做着差不多的事情的人。

生活吗?还谈什么生活,他们会说,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还能怎样?

如果你跟迷茫的他们说,就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啊!

他们会用更加迷茫的语气回复你,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啊……如果我知道,我也一定会拼尽全力,去做出点成绩的。

这个对话你可能很熟悉:

——你为什么每天都熬夜呢?

——我也不想熬夜,可是太早了我睡不着就想刷刷手机而已。

——刷手机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不是吗?

——是的……可是我也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事了呢。

——听说你很喜欢画画,为什么不报个网络课程学学呢?

——我很忙,我现在也没什么钱……

——那你还有什么别的兴趣?

——我想健身,希望能有更好的身材!

——很好啊!我听说学校最近有不错的舞蹈课,一起去吧!

——唔,那个舞蹈课我知道,不过每天晚上都去健身太浪费时间了,影响学习和工作。

——……你每天晚上都熬夜到两三点,好像没觉得浪费时间呢。

——晚上我的头脑经常比较清晰,做事更有效率呢!(很强有力的理由!)

——哦,是吗?那不如把工作安排到晚上做,白天去健身吧!

——其实……我也不太喜欢运动,只是想瘦而已,不如我以后不吃晚饭好了。

——那你喜欢什么?

——唉,生活已经这么辛苦了,有时间还是多睡睡觉吧!

没时间、没钱、太辛苦、害怕没成效……似乎每一项都可以成为拒绝新事物的“正当”理由,所以,时间长了,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新事物“漠不关心”。

而另一类“有趣的人”也并不稀少,他们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小到点菜的时候总要尝试新菜品,大到每年总要挑战自己培养不一样的爱好:跳舞、乐器、户外运动、摄影、写作……“好奇心”是他们最可贵的品质,也因此,时间似乎没有办法磨去他们生气盎然的“少年感”。别人对这些“有趣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太厉害了,你怎么什么都会?”

有趣的人有一个共性,他们一定有一项工作之外真正喜爱并为之坚持的爱好,比如写字,比如做菜,比如运动,甚至PS和视频剪辑软件用得特别溜……

当我们脱离了学校和分数的硬性监督机制,你会发现,培养起一项坚持多年的爱好简直太难了。

相比之下,我除了学习工作吃饭睡觉再无其他,真是个无趣的人呢!

你应该也这样想过吧?

我曾经也是这样羡慕别人的一员。

我是个目标非常明确的人,热爱(对,已经不仅限于喜欢了)制定计划并完成计划。

就像Midge这样

也尽力保持好的成绩,拿奖学金,参加社团活动,学习各种技能,争取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而我做这一切,都有着明确的可以帮助我达成什么的目标。

与此同时,我”荣幸“地成为了长辈们口中的”别人家孩子“,被套上这层枷锁,想干点离经叛道的事就很难了。

所以,不曾有过青春叛逆期的我,22岁之前心里一直有隐秘的羡慕:

会觉得抽烟、喝酒、纹身、逃课、通宵、泡吧……

有胆子这样挥霍人生的人有点酷呢,像我们这样的乖小孩实在挺无趣。

而当我也有权利和胆量可以做这些事的时候却突然明白:

这些看起来很酷的事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你想,任何人都能做到,真正酷的事反而是那些不容易做到的,比如抽空读书(读课本不算读书)、作息规律、坚持锻炼、持续三个月以上学习新技能……这种常人看起来很无趣的事。

L同学戒烟和尝试不熬夜以后曾经忧心这样“不像年轻人”的生活是不是不够洒脱和自由了,当然不是!健康且自律,我只想恭喜他在“有趣”和“成熟”的路上更进了一步。因为有了更好的身体更充沛的精力,能够做更多比熬夜刷剧玩游戏更有意义的事,难道不值得庆贺吗?

我曾经尝试过非常规律的生活:

7:00 起床

8:00 吃早餐

8:30—11:30 去图书馆做必须完成的正事

11:30 吃午餐

13:30—17:00 在宿舍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兼职工作

17:00 吃晚餐

17:30—19:00 练琴一个半小时

19:00—20:00 运动

然后接着做正事

23:00 睡觉

这样过了四个月,井井有条,稳步前进。

然后我决定放个假休息一周,结果一发不可收,再也没回到那种“自律得吓人”的生活。

没能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一成不变的每一天,太无聊了”!

是的,那些“有趣的人“分享出来让我们觉得”哇,好有意思“的人生,背后都有着大量”无趣“的积累和练习过程。

而我又实在不想放弃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尝试,所以,我又开始探索怎么“更有意思地自律生活”:

第一步,忘记想要达到的目标,放弃定计划。

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羡慕弹钢琴的人,所以闹着要学钢琴,可是那时候小丁点的我不知道,如果我想拥有能够自如在琴键上飞舞的手指,必须在回家以后反复进行枯燥的指法练习,一首曲子要分解成听不出是什么鬼的单句十遍百遍弹奏,敲到小拇指抽筋泛红,才会在最后变成流畅完整的乐曲。于是,放学后写完作业还要被按在琴凳上练琴的日子,成为我最讨厌的时光。

出去玩有意思多了也简单多了不是吗?

于是,长大以后,我开始抱怨妈妈没有做个“虎妈”,逼迫我坚持弹下去。

我妈???

完全是耍无赖了,我妈委屈死了

……

所以长大以后,我因为后悔和真的兴趣,开始主动学习古筝,大部分时候依旧是“无趣”的练习,可是因为知道了这是“有趣”的必然代价,也不必有“考级”这样明确的目的,不去关注能达到什么水准,慢慢的我觉得练琴的过程成了一大享受,沉浸其中,十分放松惬意,一不留神竟然也坚持了8年了,并且因为触类旁通,对其他类型的音乐也有了更加深厚的兴趣,常常去听古典音乐的大师课,或者音乐会,认识了很多有共同兴趣的陌生人,社交能力也有了提高(这是个意外收获),打开了“有趣”的新世界大门。

像猫咪一样充满好奇心

又因为偶然的机会,觉得不应该再以“忙”为借口一味推掉很多事,所以开始尝试定期写文字记录生活,把从小成为一个“写作者”的爱好付诸实践,并且也真心感激每一位认真阅读的读者,给我信心和勇气坚持下去。

所以就算我现在每天几乎忙到天旋地转,也很愿意花时间坚持“写作”这件事,并且很享受这个过程。

图片来自“反裤衩阵地”(是我想要的桌面了)

其实到了一定年纪,但凡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都不想要过浑浑噩噩的生活,于是大家开始信心满满立下flag,可是能坚持到一周flag不倒的,已经可以收获一个赞了,到头来生活没有任何变化,无趣的人生仍旧是无趣的人生。顺带安慰自己一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有趣太辛苦,努力给谁看?

无趣的人一定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从未感受到过乐趣为何物,做一件事之前总是像小时候弹钢琴的我,带着功利的目的,比如:

“做这件事有什么用?可以帮我升职加薪吗?”

“读这本书有什么用?”

“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这样的想法多了,就再也没办法获得乐趣了吧,又谈得上对什么事感兴趣呢?

古典老师有一个比方打得非常好——

你就好像一个糟糕的读者,每看一页小说都要翻到最后去看看结局,那么你就完全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成为有趣的人的第二步,投入进去,忘记担心和忧虑。

我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同学,她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想法,她对时尚和购物非常感兴趣,热爱海外代购事业(是真的热爱,不是单纯为了赚钱,因为她赔钱也要做……),也因为真诚获得了很多铁杆客户,我一直都觉得“时尚买手”这个行业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制的。

我们都鼓励她去做时尚相关的行业,比如抓住去欧洲的出国机会,到时尚行业的聚集地先从副业起步,尝试从零开始,就算失败,也并不影响正常生活。但每次这样说完,她深以为然的同时,担心和忧虑就会泛滥成河,比如我已经快27岁了,我还没有稳定的男朋友,我还没有稳定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我对时尚行业一无所知……

这样的对话每过几个月就会轮回一次。

最后我也只能相信,要寻求改变还是要靠自身的内驱力以及忘记担心、说干就干的勇气,不然外界怎么说都是一碗喝了无济于事的鸡汤。

大部分无趣的人也是这样的,吃饭的时候想着学习,玩的时候想着工作,写论文的时候懊恼辜负外面的明媚春光,工作的时候害怕出错,恋爱的时候担心分手,拥抱的时候还在看表……

这么多的担心让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没办法全情投入进去,所以没办法品尝嘴里的食物好不好吃,没办法享受出游的轻松愉快,没办法认真写一篇论文,没办法心无旁骛做好手头的工作,没办法认真谈一场恋爱,享受和恋人在一起的时光……

开始一项有趣的爱好很简单,要坚持下去却并不容易。可是如果能忘记担心,抱着就算失败(或者做不出成就)也会享受这个过程的想法,“有趣”就容易得多了。

我们常说要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真正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第三步,为“无趣”的过程加点料。

恋爱的激情都会消退,很遗憾,兴趣也是。

拿写作来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文件夹,叫做“未完成”,里面有几十篇只有开头或者写了一半的文章,坚持写完的只有寥寥几篇。

写文章也跟谈恋爱一样吧,开始的时候电光石火,慢慢地开始平淡下去,双方总有一方开始有了惰性,不想再继续去创造新鲜感,这就是所谓的“感情倦怠期”,也是为什么很多女生会抱怨“男朋友追到手以后就不上心了”。

兴趣亦然。

心理学的说法叫做“快乐来自紧张感的释放”。

当你开始一个兴趣,紧张感释放完以后,快乐就会消失,自然也就没有了持续下去的动力。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给“无趣”的坚持加点料。比如我现在仍然力求保持自律的生活,但是在周末或者周内会专门找个时间给自己安排诸如看展、音乐会、看电影、看本闲书、拍照或者单纯出去晒晒太阳这样的释放环节。

这样往往又能迎来一个小高潮,身边人不再新鲜,但是也让你习惯的很舒适,不想再费心费力重新去走一遍这个流程,有几天见不到反而觉得不适应了。

文章写到这种程度,基本已经大成,此时只要添一个结尾就能得到一篇完整的作品,只是这个结尾也马虎不得,虎头蛇尾的爱情进入婚姻会被坟墓埋葬,虎头蛇尾的文章让读者读完会生出回味不永的倦怠和失落,虎头蛇尾的兴趣也不会变成“有趣”生活的主力军。

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有趣的人。此处手动@中传女神晓宁老师,她每天陪儿子上小提琴课假期去旅行,学习做不同种类的料理,除此之外自己的生活也丰富多彩,她对工作充满热爱并常常分享有意思的课堂日常,坚持多年早起读书让我们敬佩,晒出的书单和读书心得总能成为我发现新宝藏的机会,我们开玩笑分享私藏互通有无;

Yuan是旅行达人,之前一起在泰国,周末就去探访泰国有趣的地方,现在趁着在英国读书的机会走遍欧洲,每到一个地方就分享美图,同时也学做很多国家的美食;

Linlin(我开篇提到的辣妈)是我的大学朋友,早早结婚生子,却没有让生活被挤压,朋友圈晒娃的好多家,可我独爱她的66(这是娃的名字),因为她总是骨骼清奇地黑自己的宝宝,比如“我这样的美少女怎么会生出这么丑的娃”(求66的心理阴影面积),一边分享堪比专业的66摄影美照(我见证了她如何从摄影小白到现在变身人像摄影大师,很多妈妈和女孩找她约拍的过程);

私心!要放66和妈妈的美图!

Yang姐姐热爱健身,每天分享健身日常和颜值颇高的健身餐,身材一点一点变好,你不能说就职央视的她工作不忙……

Seven是我的大学室友,跑去日本读研,结果因为热爱音乐自作主张放弃文学专业转而从头开始学了古典吉他,而她一直就是那种可以为了热爱的事不顾一切全情投入的人,比如上大学的时候英语课从来不带英语课本都是带本《金刚经》去练字写小楷,并且承诺给我们每人刻一方印章来收买我们打掩护(刻了吗?)

桔梗先生是我最好闺蜜@Ting的男票,也是我大学摄影协会的会长,平时工作很忙,全国各地到处出差,可是一有空两个人就扛起相机跑去产出美美的照片,只想说:看看别人家的男朋友怎么给女朋友拍照的!

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那些“有趣的人”,生活忙碌,可是同时也生机勃勃,点点滴滴看得到对生活的爱。

当然,你的“有趣”不局限于摄影、旅行、音乐……完全由自己定义。有的人涉猎甚广,金句频出,热衷于给大家讲段子;有的人喜欢吃,对美食颇有研究;有的人爱老婆(对,爱老婆也能很有趣),给他媳妇专门研制出一款防脱发洗发水……

我有一个理工科的男生朋友,觉得自己没什么爱好,“简直无聊透顶”(他自己的原话),可是每次当他兴致勃勃说起自己研究的量子物理,把枯燥的物理学知识讲成一个个小故事,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小模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人发着光,有趣极了!

我很喜欢对生活充满好奇心并且有一己所爱的人。好奇心在孩童时期,是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可是成年后还能一直葆有的人却很少了。我也很希望我的另一半是个充满好奇、有业余爱好并为之坚持的人,这样的人,生活中也很难是个“无趣“的人吧,并且也很难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打磨变成”中年油腻“(敲黑板划重点,还没油腻的男孩女孩们注意了!)

每个人都有成为“有趣”的人的潜力,借我最喜欢的公号“奴隶社会”的口号:

愿你的生活不端不装,有趣有梦!

以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也觉得自己是个无趣的人吗?

愿你是个永远有“少年感”的有趣的人。

说也奇怪,在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我身边很少有人会说“我觉得我自己很无趣”这样的话,那个时候大家刚从高考的“樊笼”里解脱出来,获得自由,忙着在大学里跳舞、打球、谈恋爱、打游戏、参加五光十色的社团活动,精力充沛,熬夜不累,生活似乎“有趣得不得了”。

可是近两年,大家纷纷毕业,或者读研,或者工作,“正事”越来越多,无法再大把大把挥霍时间的时候,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单调乏味,几点一线的状态,夜深人静回顾一下自己平淡无聊的人生,忍不住幡然醒悟,马上要老泪纵横:“原来没了那些活动的加持,我是个这么无趣的人呢!”

而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社交媒体展现给我们另一种“生活方式网红”:

他们有的是旅游达人,穿梭在世界各地,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尝试千奇百怪的异文化生活,并且不吝分享,高产美照、美食、美景;

有的是生活艺术专家,坚持做了一年手账,或者画了两年插画,种了三个月多肉,学了半年烘焙或厨艺,记录下这个过程,倏忽之间有了让人羡慕的第三技能;

有的是普通的宝妈,按照传统认知,她们应该被小娃娃折磨得死去活来,蓬头垢面,身材走样,生活混乱,可是她们偏偏半年就恢复身材,顺带靠带娃拍照成为专业摄影师(真事,我的大学同学),靠这个开辟了事业第二春;

有的是美妆时尚博主,我们眼睁睁看着她们从和我们一样的6分女孩,通过不断磨练自己的穿衣搭配、时尚审美眼光以及化妆技巧,变成了现在的8分女神们。哦,这样的“女神”往往还不是只能“靠脸吃饭”,外表之下,她们甚至有着闪闪发光的高学历和律所、咨询、大学教师等等本职工作……

在社交媒体不发达以及人们生活更追求稳定的时代,做这些的人往往是专职工作者,他们和我们的距离同娱乐圈明星一样遥远,住高档的五星酒店,吃贵上天的餐食,穿普通人穿不起的大牌,一边接受着电视台记者的专访,他们的生活可望不可及,因此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焦虑,可是新媒体的出现,让我们慌了——

在我们伸手可及的方圆百米之内,就有那么多这样过着“有趣”生活的同辈们,他们看起来和我们没什么不同,生活得却有意思得多。

如果觉得网红的生活还是太遥远,我们也很容易把身边的人简单粗暴地分成两类:

一类是“无趣的人”,他们好像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更谈不上特长,每天无所事事,熬夜刷剧或者玩游戏,毕业论文嘛,拖到快交稿随便写写就好,能毕业就行。

何必让自己太辛苦?这是他们的口头禅。

还有的“无趣者”甚至也许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成绩优异,全部目标就是成为”优秀的人“,时间线往后推几年,他们找到了稳定令人艳羡的工作,可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离开学校以后就迅速变成做什么都没有激情、回家就葛优瘫、工作四五年仍然做着差不多的事情的人。

生活吗?还谈什么生活,他们会说,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还能怎样?

如果你跟迷茫的他们说,就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啊!

他们会用更加迷茫的语气回复你,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啊……如果我知道,我也一定会拼尽全力,去做出点成绩的。

这个对话你可能很熟悉:

——你为什么每天都熬夜呢?

——我也不想熬夜,可是太早了我睡不着就想刷刷手机而已。

——刷手机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不是吗?

——是的……可是我也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事了呢。

——听说你很喜欢画画,为什么不报个网络课程学学呢?

——我很忙,我现在也没什么钱……

——那你还有什么别的兴趣?

——我想健身,希望能有更好的身材!

——很好啊!我听说学校最近有不错的舞蹈课,一起去吧!

——唔,那个舞蹈课我知道,不过每天晚上都去健身太浪费时间了,影响学习和工作。

——……你每天晚上都熬夜到两三点,好像没觉得浪费时间呢。

——晚上我的头脑经常比较清晰,做事更有效率呢!(很强有力的理由!)

——哦,是吗?那不如把工作安排到晚上做,白天去健身吧!

——其实……我也不太喜欢运动,只是想瘦而已,不如我以后不吃晚饭好了。

——那你喜欢什么?

——唉,生活已经这么辛苦了,有时间还是多睡睡觉吧!

没时间、没钱、太辛苦、害怕没成效……似乎每一项都可以成为拒绝新事物的“正当”理由,所以,时间长了,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新事物“漠不关心”。

而另一类“有趣的人”也并不稀少,他们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小到点菜的时候总要尝试新菜品,大到每年总要挑战自己培养不一样的爱好:跳舞、乐器、户外运动、摄影、写作……“好奇心”是他们最可贵的品质,也因此,时间似乎没有办法磨去他们生气盎然的“少年感”。别人对这些“有趣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太厉害了,你怎么什么都会?”

有趣的人有一个共性,他们一定有一项工作之外真正喜爱并为之坚持的爱好,比如写字,比如做菜,比如运动,甚至PS和视频剪辑软件用得特别溜……

当我们脱离了学校和分数的硬性监督机制,你会发现,培养起一项坚持多年的爱好简直太难了。

相比之下,我除了学习工作吃饭睡觉再无其他,真是个无趣的人呢!

你应该也这样想过吧?

我曾经也是这样羡慕别人的一员。

我是个目标非常明确的人,热爱(对,已经不仅限于喜欢了)制定计划并完成计划。

就像Midge这样

也尽力保持好的成绩,拿奖学金,参加社团活动,学习各种技能,争取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而我做这一切,都有着明确的可以帮助我达成什么的目标。

与此同时,我”荣幸“地成为了长辈们口中的”别人家孩子“,被套上这层枷锁,想干点离经叛道的事就很难了。

所以,不曾有过青春叛逆期的我,22岁之前心里一直有隐秘的羡慕:

会觉得抽烟、喝酒、纹身、逃课、通宵、泡吧……

有胆子这样挥霍人生的人有点酷呢,像我们这样的乖小孩实在挺无趣。

而当我也有权利和胆量可以做这些事的时候却突然明白:

这些看起来很酷的事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你想,任何人都能做到,真正酷的事反而是那些不容易做到的,比如抽空读书(读课本不算读书)、作息规律、坚持锻炼、持续三个月以上学习新技能……这种常人看起来很无趣的事。

L同学戒烟和尝试不熬夜以后曾经忧心这样“不像年轻人”的生活是不是不够洒脱和自由了,当然不是!健康且自律,我只想恭喜他在“有趣”和“成熟”的路上更进了一步。因为有了更好的身体更充沛的精力,能够做更多比熬夜刷剧玩游戏更有意义的事,难道不值得庆贺吗?

我曾经尝试过非常规律的生活:

7:00 起床

8:00 吃早餐

8:30—11:30 去图书馆做必须完成的正事

11:30 吃午餐

13:30—17:00 在宿舍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兼职工作

17:00 吃晚餐

17:30—19:00 练琴一个半小时

19:00—20:00 运动

然后接着做正事

23:00 睡觉

这样过了四个月,井井有条,稳步前进。

然后我决定放个假休息一周,结果一发不可收,再也没回到那种“自律得吓人”的生活。

没能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一成不变的每一天,太无聊了”!

是的,那些“有趣的人“分享出来让我们觉得”哇,好有意思“的人生,背后都有着大量”无趣“的积累和练习过程。

而我又实在不想放弃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尝试,所以,我又开始探索怎么“更有意思地自律生活”:

第一步,忘记想要达到的目标,放弃定计划。

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羡慕弹钢琴的人,所以闹着要学钢琴,可是那时候小丁点的我不知道,如果我想拥有能够自如在琴键上飞舞的手指,必须在回家以后反复进行枯燥的指法练习,一首曲子要分解成听不出是什么鬼的单句十遍百遍弹奏,敲到小拇指抽筋泛红,才会在最后变成流畅完整的乐曲。于是,放学后写完作业还要被按在琴凳上练琴的日子,成为我最讨厌的时光。

出去玩有意思多了也简单多了不是吗?

于是,长大以后,我开始抱怨妈妈没有做个“虎妈”,逼迫我坚持弹下去。

我妈???

完全是耍无赖了,我妈委屈死了

……

所以长大以后,我因为后悔和真的兴趣,开始主动学习古筝,大部分时候依旧是“无趣”的练习,可是因为知道了这是“有趣”的必然代价,也不必有“考级”这样明确的目的,不去关注能达到什么水准,慢慢的我觉得练琴的过程成了一大享受,沉浸其中,十分放松惬意,一不留神竟然也坚持了8年了,并且因为触类旁通,对其他类型的音乐也有了更加深厚的兴趣,常常去听古典音乐的大师课,或者音乐会,认识了很多有共同兴趣的陌生人,社交能力也有了提高(这是个意外收获),打开了“有趣”的新世界大门。

像猫咪一样充满好奇心

又因为偶然的机会,觉得不应该再以“忙”为借口一味推掉很多事,所以开始尝试定期写文字记录生活,把从小成为一个“写作者”的爱好付诸实践,并且也真心感激每一位认真阅读的读者,给我信心和勇气坚持下去。

所以就算我现在每天几乎忙到天旋地转,也很愿意花时间坚持“写作”这件事,并且很享受这个过程。

图片来自“反裤衩阵地”(是我想要的桌面了)

其实到了一定年纪,但凡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都不想要过浑浑噩噩的生活,于是大家开始信心满满立下flag,可是能坚持到一周flag不倒的,已经可以收获一个赞了,到头来生活没有任何变化,无趣的人生仍旧是无趣的人生。顺带安慰自己一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有趣太辛苦,努力给谁看?

无趣的人一定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从未感受到过乐趣为何物,做一件事之前总是像小时候弹钢琴的我,带着功利的目的,比如:

“做这件事有什么用?可以帮我升职加薪吗?”

“读这本书有什么用?”

“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这样的想法多了,就再也没办法获得乐趣了吧,又谈得上对什么事感兴趣呢?

古典老师有一个比方打得非常好——

你就好像一个糟糕的读者,每看一页小说都要翻到最后去看看结局,那么你就完全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成为有趣的人的第二步,投入进去,忘记担心和忧虑。

我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同学,她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想法,她对时尚和购物非常感兴趣,热爱海外代购事业(是真的热爱,不是单纯为了赚钱,因为她赔钱也要做……),也因为真诚获得了很多铁杆客户,我一直都觉得“时尚买手”这个行业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制的。

我们都鼓励她去做时尚相关的行业,比如抓住去欧洲的出国机会,到时尚行业的聚集地先从副业起步,尝试从零开始,就算失败,也并不影响正常生活。但每次这样说完,她深以为然的同时,担心和忧虑就会泛滥成河,比如我已经快27岁了,我还没有稳定的男朋友,我还没有稳定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我对时尚行业一无所知……

这样的对话每过几个月就会轮回一次。

最后我也只能相信,要寻求改变还是要靠自身的内驱力以及忘记担心、说干就干的勇气,不然外界怎么说都是一碗喝了无济于事的鸡汤。

大部分无趣的人也是这样的,吃饭的时候想着学习,玩的时候想着工作,写论文的时候懊恼辜负外面的明媚春光,工作的时候害怕出错,恋爱的时候担心分手,拥抱的时候还在看表……

这么多的担心让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没办法全情投入进去,所以没办法品尝嘴里的食物好不好吃,没办法享受出游的轻松愉快,没办法认真写一篇论文,没办法心无旁骛做好手头的工作,没办法认真谈一场恋爱,享受和恋人在一起的时光……

开始一项有趣的爱好很简单,要坚持下去却并不容易。可是如果能忘记担心,抱着就算失败(或者做不出成就)也会享受这个过程的想法,“有趣”就容易得多了。

我们常说要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真正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第三步,为“无趣”的过程加点料。

恋爱的激情都会消退,很遗憾,兴趣也是。

拿写作来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文件夹,叫做“未完成”,里面有几十篇只有开头或者写了一半的文章,坚持写完的只有寥寥几篇。

写文章也跟谈恋爱一样吧,开始的时候电光石火,慢慢地开始平淡下去,双方总有一方开始有了惰性,不想再继续去创造新鲜感,这就是所谓的“感情倦怠期”,也是为什么很多女生会抱怨“男朋友追到手以后就不上心了”。

兴趣亦然。

心理学的说法叫做“快乐来自紧张感的释放”。

当你开始一个兴趣,紧张感释放完以后,快乐就会消失,自然也就没有了持续下去的动力。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给“无趣”的坚持加点料。比如我现在仍然力求保持自律的生活,但是在周末或者周内会专门找个时间给自己安排诸如看展、音乐会、看电影、看本闲书、拍照或者单纯出去晒晒太阳这样的释放环节。

这样往往又能迎来一个小高潮,身边人不再新鲜,但是也让你习惯的很舒适,不想再费心费力重新去走一遍这个流程,有几天见不到反而觉得不适应了。

文章写到这种程度,基本已经大成,此时只要添一个结尾就能得到一篇完整的作品,只是这个结尾也马虎不得,虎头蛇尾的爱情进入婚姻会被坟墓埋葬,虎头蛇尾的文章让读者读完会生出回味不永的倦怠和失落,虎头蛇尾的兴趣也不会变成“有趣”生活的主力军。

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有趣的人。此处手动@中传女神晓宁老师,她每天陪儿子上小提琴课假期去旅行,学习做不同种类的料理,除此之外自己的生活也丰富多彩,她对工作充满热爱并常常分享有意思的课堂日常,坚持多年早起读书让我们敬佩,晒出的书单和读书心得总能成为我发现新宝藏的机会,我们开玩笑分享私藏互通有无;

Yuan是旅行达人,之前一起在泰国,周末就去探访泰国有趣的地方,现在趁着在英国读书的机会走遍欧洲,每到一个地方就分享美图,同时也学做很多国家的美食;

Linlin(我开篇提到的辣妈)是我的大学朋友,早早结婚生子,却没有让生活被挤压,朋友圈晒娃的好多家,可我独爱她的66(这是娃的名字),因为她总是骨骼清奇地黑自己的宝宝,比如“我这样的美少女怎么会生出这么丑的娃”(求66的心理阴影面积),一边分享堪比专业的66摄影美照(我见证了她如何从摄影小白到现在变身人像摄影大师,很多妈妈和女孩找她约拍的过程);

私心!要放66和妈妈的美图!

Yang姐姐热爱健身,每天分享健身日常和颜值颇高的健身餐,身材一点一点变好,你不能说就职央视的她工作不忙……

Seven是我的大学室友,跑去日本读研,结果因为热爱音乐自作主张放弃文学专业转而从头开始学了古典吉他,而她一直就是那种可以为了热爱的事不顾一切全情投入的人,比如上大学的时候英语课从来不带英语课本都是带本《金刚经》去练字写小楷,并且承诺给我们每人刻一方印章来收买我们打掩护(刻了吗?)

桔梗先生是我最好闺蜜@Ting的男票,也是我大学摄影协会的会长,平时工作很忙,全国各地到处出差,可是一有空两个人就扛起相机跑去产出美美的照片,只想说:看看别人家的男朋友怎么给女朋友拍照的!

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那些“有趣的人”,生活忙碌,可是同时也生机勃勃,点点滴滴看得到对生活的爱。

当然,你的“有趣”不局限于摄影、旅行、音乐……完全由自己定义。有的人涉猎甚广,金句频出,热衷于给大家讲段子;有的人喜欢吃,对美食颇有研究;有的人爱老婆(对,爱老婆也能很有趣),给他媳妇专门研制出一款防脱发洗发水……

我有一个理工科的男生朋友,觉得自己没什么爱好,“简直无聊透顶”(他自己的原话),可是每次当他兴致勃勃说起自己研究的量子物理,把枯燥的物理学知识讲成一个个小故事,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小模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人发着光,有趣极了!

我很喜欢对生活充满好奇心并且有一己所爱的人。好奇心在孩童时期,是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可是成年后还能一直葆有的人却很少了。我也很希望我的另一半是个充满好奇、有业余爱好并为之坚持的人,这样的人,生活中也很难是个“无趣“的人吧,并且也很难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打磨变成”中年油腻“(敲黑板划重点,还没油腻的男孩女孩们注意了!)

每个人都有成为“有趣”的人的潜力,借我最喜欢的公号“奴隶社会”的口号:

愿你的生活不端不装,有趣有梦!

以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