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福特在1914年将工人工资翻倍这事的意义被夸大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福特在1914年将工人工资翻倍这事的意义被夸大了

让员工买得起自己制造的产品,没有使福特赚到钱,对它扩大T型车销量奠定市场地位也影响甚微。

汽车史上的经典案例——“福特从1914年开始为员工支付5美元日薪,这样员工就可以买得起自己生产的车”在100年后正遭遇挑战。

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推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项改革措施:将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从9小时减少到8小时,日薪却从当时的2.5美元提到5美元起。多年来,记者和专栏作家喜欢把此事与福特的成功以及中产阶级扩大联系起来,并称之为商业民主化的一个最佳注脚。

亨利·福特朴素的初衷是,如果连生产汽车的人都买不起汽车,还指望谁来买?如果没有人买得起,他造的汽车卖给谁?他通过加薪打造一个富足的产业工人阶层,进而使得他们有能力去购买从福特流水线上出产的T型车。亨利·福特称自己的员工应该有能力买得起自己生产的车。

不过,彭博视点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通过计算可以发现,除非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否则“通过向员工支付更多工资,让他们买得起你的产品”(也就是说把员工培养成自己的客户)不可能赚到钱。

分析称,当时普通工人的日薪是2.25美元,提高到5美元后,多出来的部分大概一年是700美元,差不多够买一辆福特车(当年Model T上市价格是825美元)。假定,工人额外的东西什么都不买,就买Model T;而且买到第一台后,再把额外工资存起来买下一台。

福特是否从这样的交易中赚到了?没有。充其量打平:它每年支付700美元的工资,通过汽车销量再拿回来700美元。但实际上,钢铁、橡胶、铜等原材料都需要订购(其实还有销售环节的成本及广告)。要是把这些原材料也算进来,福特是亏损的。

分析还指出,有人说这样能扩大用户基础,获取规模效益。但1914那一年福特卖了30万辆车,但其员工只有1.4万人。对销量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因此,把员工变成自己的客户,其实福特的如意算盘敲错了。那么,为什么福特当时会提出5美元日薪这事?时间还要回到1913年。

当年,面对源源不断的订单,在一味扩大厂房和添置设备无效后,福特第一个使用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从此使得汽车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第一次实现了每10秒生产一部汽车的速度。

然而,工厂嘈杂且危险的环境让在福特做工成了一件很悲惨的事情。1913年,为了维持13000名工人的上工率,福特不得不雇佣超过4万名员工。

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流动率高达380%,而在5美元“新政”之后,劳动力的流动率降低了90%,旷工率更是从10%降到了0.3%,福特的工人们开始以在福特工作为荣,在休息日还要将公司的徽章别在领带上,走在街上都会引来羡慕的目光。

对此,美国媒体感叹到,5美元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人口大迁移。找工作的人在福特公司门前排起了看不到尽头的长队,更令福特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被吸收进厂。

亨利·福特所创造的“福特主义”的精髓,是在大制造工业体系内创造了革命性的劳资关系。换句话说,企业真正强大的是它的员工,而不是它的机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福特

4.3k
  • 美监管机构对福特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展开调查
  • 福特每卖一辆电动汽车亏13.2万美元,一季度营收被通用反超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福特在1914年将工人工资翻倍这事的意义被夸大了

让员工买得起自己制造的产品,没有使福特赚到钱,对它扩大T型车销量奠定市场地位也影响甚微。

汽车史上的经典案例——“福特从1914年开始为员工支付5美元日薪,这样员工就可以买得起自己生产的车”在100年后正遭遇挑战。

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推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项改革措施:将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从9小时减少到8小时,日薪却从当时的2.5美元提到5美元起。多年来,记者和专栏作家喜欢把此事与福特的成功以及中产阶级扩大联系起来,并称之为商业民主化的一个最佳注脚。

亨利·福特朴素的初衷是,如果连生产汽车的人都买不起汽车,还指望谁来买?如果没有人买得起,他造的汽车卖给谁?他通过加薪打造一个富足的产业工人阶层,进而使得他们有能力去购买从福特流水线上出产的T型车。亨利·福特称自己的员工应该有能力买得起自己生产的车。

不过,彭博视点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通过计算可以发现,除非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否则“通过向员工支付更多工资,让他们买得起你的产品”(也就是说把员工培养成自己的客户)不可能赚到钱。

分析称,当时普通工人的日薪是2.25美元,提高到5美元后,多出来的部分大概一年是700美元,差不多够买一辆福特车(当年Model T上市价格是825美元)。假定,工人额外的东西什么都不买,就买Model T;而且买到第一台后,再把额外工资存起来买下一台。

福特是否从这样的交易中赚到了?没有。充其量打平:它每年支付700美元的工资,通过汽车销量再拿回来700美元。但实际上,钢铁、橡胶、铜等原材料都需要订购(其实还有销售环节的成本及广告)。要是把这些原材料也算进来,福特是亏损的。

分析还指出,有人说这样能扩大用户基础,获取规模效益。但1914那一年福特卖了30万辆车,但其员工只有1.4万人。对销量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因此,把员工变成自己的客户,其实福特的如意算盘敲错了。那么,为什么福特当时会提出5美元日薪这事?时间还要回到1913年。

当年,面对源源不断的订单,在一味扩大厂房和添置设备无效后,福特第一个使用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从此使得汽车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第一次实现了每10秒生产一部汽车的速度。

然而,工厂嘈杂且危险的环境让在福特做工成了一件很悲惨的事情。1913年,为了维持13000名工人的上工率,福特不得不雇佣超过4万名员工。

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流动率高达380%,而在5美元“新政”之后,劳动力的流动率降低了90%,旷工率更是从10%降到了0.3%,福特的工人们开始以在福特工作为荣,在休息日还要将公司的徽章别在领带上,走在街上都会引来羡慕的目光。

对此,美国媒体感叹到,5美元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人口大迁移。找工作的人在福特公司门前排起了看不到尽头的长队,更令福特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被吸收进厂。

亨利·福特所创造的“福特主义”的精髓,是在大制造工业体系内创造了革命性的劳资关系。换句话说,企业真正强大的是它的员工,而不是它的机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