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原来,这些老房子都变成了超赞的酒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原来,这些老房子都变成了超赞的酒店

接下来的小长假,何不选上一间住两天,偷得浮生几日闲呢。

有韵味的老建筑和新潮的酒店,相碰撞的结果,就好像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对老旧建筑加以改造,把它变成一间新酒店,是酒店行业最喜闻乐见的事情之一。老建筑的地理位置往往绝佳,而对于酒店来说“Location Is Everything”;老建筑通常也有好故事,大批客人会被名人故居或历史旧址的魅力吸引,纷至沓来。

从去年到今年,又有好几间新酒店在老房子里开业,今天咱来聊聊它们的前世今生,接下来的小长假,何不选上一间住两天,偷得浮生几日闲呢。

阳朔·重生

看到阳朔,估计有些朋友已经知道我要说得是哪间新酒店了。阿丽拉近两年在国内的动作不小,继安吉以后,又在阳朔开了一间。

作为设计酒店的翘楚,阿丽拉一向出手不凡。这间在阳朔开幕的阿丽拉酒店,原址是一间被废弃的制糖厂——这也是新酒店被命名为“阿丽拉·糖舍”的缘故。

工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初。在近一百年前,它可能是广西最早的工厂之一。之所以建造在漓江边上,显然是看中了水运的便捷——现在酒店的泳池就是改建自过去工厂的码头,原来装卸货物的桁架也被保留了下来。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间工厂一度被改造成兵工厂,生产的武器,有很大部分被用于1944年惨烈的桂林保卫战,当时保卫家园的人们就是拿着从这个小工厂里生产的枪支弹药与15万日军做殊死的战斗。后来,这里成为了制糖厂,漓江送来了一船船甘蔗,又运走了一船船白糖(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再后来,为了保护漓江的水质,设备老化的制糖厂被关闭,轰鸣运转了几十年的机器终于沉寂下来。

本地一位姓罗的商人买下了这里,他也打算建酒店——不过先要把破旧的厂房推倒重来。现在的业主杨敬强得知以后,觉得这样做实在可惜,就特地请他去北京798和上海新天地参观,劝他把老糖厂保留下来,并最终接过了这块地。

杨敬强最初想把这里改建成私宅,但觉得浪费公共资源,如此绝佳的美景和有故事的老糖厂应该让更多人分享,所以才又起意建造酒店。而为了究竟要造一间怎样的酒店,又兜兜转转花了两年时间,直到他被Alila Ubud惊艳到……

从阳朔机场出发,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便能抵达阿丽拉糖舍,沿途的奇山怪石让人目不暇接。但当地人建议如果走水路乘竹筏沿漓江而下,风景会美,就是时间会比较久一些,差不多需要4、5个小时。

新的客房和别墅分居于老工厂的两侧,原先工厂蓄水消防的池塘改造成了景观水池,用混凝土“回”字型砌块和当地石块混砌,使得新建筑物的表面与老建筑的青砖墙面视觉上保持了一致。

大堂里,旧厂房保留下来的工业元素非常亮眼,但并不突兀;公共步道让人联想到喀斯特溶洞空间,而巨型竹编艺术装置的灵感源泉来自于当地人在溶洞里搭建的竹制脚手架。

过去厂房上的大幅标语被保留了下来,

那些特定年代里的豪言壮语,

如今有了另一种解读和含义。

酒店可以安排客人攀岩——就在客房对面的崖壁上,不参与的人可以安适地坐在房间里“围观”;和当地人一起赶集也是很有趣的活动,不过每个月只有两次机会,想赶上得算好日子。

马桥·涅槃

虽然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但是从江西抚州迁过来的上千株香樟树和几十栋明清老宅,在上海倒也没有显出水土不服的模样。

一直以来,安缦酒店的选址就很“神”。北京颐和安缦,一道门便能直通颐和园,闭园之后还能进去赏景游园;杭州的法云安缦隐藏在灵隐寺的后面,以灵隐香火之旺盛,也唯有住那才有机会烧得头香;大研安缦既可以在狮子山上俯瞰丽江古城,走到古城也不过5分钟时间。

早在养云安缦还未开业的时候,就被翘首以盼好多年,耗资33亿,历时10年,迁来明清古宅和百余年树龄的香樟树……如此种种,怎不让人心痒难耐。但选址在名不见经传的马桥镇,似乎和安缦一贯的套路有点背道而驰。

其实安缦酒店的选址一如既往的高冷又出人意表。有江湖传言,说养云安缦之所以选址马桥,是因为这里是上海的“龙脊”所在——我不懂得看风水,所以不知道说得对或不对。只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啊。

龙脊?冈身!

在上海,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地下贝壳砂带,比地面稍高,古称“冈身”。大致上北起太仓、娄塘,南经外冈、福泉山、马桥至杭州湾。这条独特的狭长冈身地貌,是远古海岸线的沉积标志,也是上海滩逐渐成陆的证明。

冈身像一道天然的海堤,保护着西面的滨海湖泊平原。冈身沿线崧泽、广富林、马桥等多个文化遗址的繁盛,全都要归功于这条冈身,如果没有它的保护,远古的先人们恐怕很难在此立足繁衍。

不过相比我们对远古模糊的记忆,现在的人们可能更津津乐道养云安缦的业主马达东令人咋舌的大手笔:把千余株香樟树和50栋明清古宅从抚州整体“打包”搬迁到700多公里之外的上海。

十多年前,抚州准备新建一座大型水库,而新水库将要淹没临川区、金溪县、南城县的6个乡镇,39个村庄。这三个区县虽然现在不太出名,在古代都是有名的文教之乡,明清两代出了无数的秀才、举人、进士,在科考的年代,名声绝不逊色于如今的毛坦或是黄冈。

王安石、汤显祖都是临川人;

金溪以古村落著称,

拥有21个国字号的“中国传统村落”;

南城是江西省最早建县的古县之一……

从这三个地方抢救保护下来的古宅和古树,

你自己掂掂分量吧。

移植过来的香樟树被安置在了酒店的南面,建成为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森林公园(当然,养云安缦有单独的通道可以直接走入公园)。有些树非常巨大(据说重达70吨),运输时不得不临时拆除几个收费站,以便卡车通过。而让树木在新的土壤中恢复生机,这又花了安缦的园丁团队好几年时间。

至于古宅的重建则更为复杂。原本50栋古宅被重新拆解、拼搭、翻新,最终成为了酒店的26栋古典别墅——先别急着批评这是在破坏文物,事实上,这样的老宅翻新工程达到了文物修复级别,每一栋建筑都需要建筑师、设计师、园林学家、工程师以及美学家一起制定出非常详尽的方案。

古建保护的两种方法

针对传统民居存在多种保护模式,原址保护是其中最好的保护模式。但对于少数已拆落架的传统民居,在尊重原构件的价值前提下,异地移建也是一种尝试,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构件可拆卸再拼装的特点为移建提供了前提。

每一栋别墅都由超过10万件建材组成,所有这些建材都被一一编号,明确它们原本的用途、摆放位置以及搭配效果,这样才能对建筑物解构并耐心地重新组装——效果也非常棒,每一栋别墅都感觉像在现在的位置伫立了数个世纪。

别墅高高的天花板上镶嵌着精心雕刻的木梁,每座房屋都围绕着一个宁静的中央庭院布置,外面的噪声被包裹着石材的砖墙隔绝于外。绝对现代化的装饰围绕池塘和水道布置,同时又营造出一种修道院风格的简约氛围。这一切都出自Kerry Hill的手笔,这个设计费不许还价,也不允许别人修改自己设计的大牌设计师,完美解决了舒适性、隔热隔音的要求与保持古建筑风貌之间矛盾。

建业里·复苏

在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正式开业之前,围绕如何改造的话题纷纷扰扰已经持续了十年。

作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石库门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现代文明的象征之一。而建业里是上海现存最大规模的石库门群,比新天地、思南公馆、田子坊、步高里都要大得多。

最大的石库门

建业里建成于1930年初,分西弄、东弄和中弄,占地1.8万平方米,前后共有22排连体石库门住宅建筑260套。

2004年,上影拍《长恨歌》的时候就是在建业里取的景,导演关锦鹏说:“走进建业里,上海味道就会扑面而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

清晨,弄堂里的女人们,蓬着头打着哈欠,踩着踢踢踏踏的拖鞋,到开水铺打好两瓶开水,哄着初醒的婴儿,扇着煤球炉,捡着刚买回的小菜……远处传来“大饼,油条”的叫卖声。

石库门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上海流行起来,到1949年,整座城市拥有约20万座石库门里弄式建筑,近60%的上海人居住其间。到现在已经有超过70%的石库门被拆除,所以嘉佩乐酒店能够拿下建业里,确实是一件值得他们感到骄傲的事情。

建业里是过去上海石库门留下的最大的一份遗产——上世纪30年代1.8万平方米的建筑现在变成了一个与城里其他任何地方不同的酒店。建业里嘉佩乐由55栋别墅和40间套房组成,内部经过精心校准,符合上海怀旧主题,融合法式设计元素与精致的中国风。

在其他方面,酒店感觉更新。法国厨师Pierre Gagnaire的餐厅设有一个船形酒吧,晚餐时,你能看到打扮入时的人们轻声细语地交谈。在地下室里,有一个高科技水疗中心、一个水疗池和一个镶有粉红盐壁的冥想室。与此同时,车道后面还有秘密花园,里面摆放着落地灯和长长的泡泡池,让客人可以远离现代的上海,前往他们想去的地方。

酒店的房间不再会有旧式石库门那种逼仄的感觉了,原先狭小陡峭的楼梯变得更安全也更舒适,传统的房型变成了一栋三层楼的套房。以单卧室套间来说,一楼为会客厅,二楼是一个娱乐休闲室,设有电视、茶几、迷你吧、酒柜等。三楼则是卧室及浴室。每间套房的房顶则都是一个小露台。

当我们走进建业里嘉佩乐,或养云安缦,能同时感受到“新”与“传统”之间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未见得每个人都会喜欢,但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已经是最大的诱惑和奖赏。

有的人喜“新”,有些人恋“旧”,它们都是好酒店,你更爱哪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安缦酒店

  • 丽世酒店集团开启扩张计划,夏秋航季中韩航线恢复进程持续加速 | 一周旅行指南
  • 安缦集团拟筹集至多20亿美元资金,推进全球扩张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原来,这些老房子都变成了超赞的酒店

接下来的小长假,何不选上一间住两天,偷得浮生几日闲呢。

有韵味的老建筑和新潮的酒店,相碰撞的结果,就好像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对老旧建筑加以改造,把它变成一间新酒店,是酒店行业最喜闻乐见的事情之一。老建筑的地理位置往往绝佳,而对于酒店来说“Location Is Everything”;老建筑通常也有好故事,大批客人会被名人故居或历史旧址的魅力吸引,纷至沓来。

从去年到今年,又有好几间新酒店在老房子里开业,今天咱来聊聊它们的前世今生,接下来的小长假,何不选上一间住两天,偷得浮生几日闲呢。

阳朔·重生

看到阳朔,估计有些朋友已经知道我要说得是哪间新酒店了。阿丽拉近两年在国内的动作不小,继安吉以后,又在阳朔开了一间。

作为设计酒店的翘楚,阿丽拉一向出手不凡。这间在阳朔开幕的阿丽拉酒店,原址是一间被废弃的制糖厂——这也是新酒店被命名为“阿丽拉·糖舍”的缘故。

工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初。在近一百年前,它可能是广西最早的工厂之一。之所以建造在漓江边上,显然是看中了水运的便捷——现在酒店的泳池就是改建自过去工厂的码头,原来装卸货物的桁架也被保留了下来。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间工厂一度被改造成兵工厂,生产的武器,有很大部分被用于1944年惨烈的桂林保卫战,当时保卫家园的人们就是拿着从这个小工厂里生产的枪支弹药与15万日军做殊死的战斗。后来,这里成为了制糖厂,漓江送来了一船船甘蔗,又运走了一船船白糖(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再后来,为了保护漓江的水质,设备老化的制糖厂被关闭,轰鸣运转了几十年的机器终于沉寂下来。

本地一位姓罗的商人买下了这里,他也打算建酒店——不过先要把破旧的厂房推倒重来。现在的业主杨敬强得知以后,觉得这样做实在可惜,就特地请他去北京798和上海新天地参观,劝他把老糖厂保留下来,并最终接过了这块地。

杨敬强最初想把这里改建成私宅,但觉得浪费公共资源,如此绝佳的美景和有故事的老糖厂应该让更多人分享,所以才又起意建造酒店。而为了究竟要造一间怎样的酒店,又兜兜转转花了两年时间,直到他被Alila Ubud惊艳到……

从阳朔机场出发,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便能抵达阿丽拉糖舍,沿途的奇山怪石让人目不暇接。但当地人建议如果走水路乘竹筏沿漓江而下,风景会美,就是时间会比较久一些,差不多需要4、5个小时。

新的客房和别墅分居于老工厂的两侧,原先工厂蓄水消防的池塘改造成了景观水池,用混凝土“回”字型砌块和当地石块混砌,使得新建筑物的表面与老建筑的青砖墙面视觉上保持了一致。

大堂里,旧厂房保留下来的工业元素非常亮眼,但并不突兀;公共步道让人联想到喀斯特溶洞空间,而巨型竹编艺术装置的灵感源泉来自于当地人在溶洞里搭建的竹制脚手架。

过去厂房上的大幅标语被保留了下来,

那些特定年代里的豪言壮语,

如今有了另一种解读和含义。

酒店可以安排客人攀岩——就在客房对面的崖壁上,不参与的人可以安适地坐在房间里“围观”;和当地人一起赶集也是很有趣的活动,不过每个月只有两次机会,想赶上得算好日子。

马桥·涅槃

虽然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但是从江西抚州迁过来的上千株香樟树和几十栋明清老宅,在上海倒也没有显出水土不服的模样。

一直以来,安缦酒店的选址就很“神”。北京颐和安缦,一道门便能直通颐和园,闭园之后还能进去赏景游园;杭州的法云安缦隐藏在灵隐寺的后面,以灵隐香火之旺盛,也唯有住那才有机会烧得头香;大研安缦既可以在狮子山上俯瞰丽江古城,走到古城也不过5分钟时间。

早在养云安缦还未开业的时候,就被翘首以盼好多年,耗资33亿,历时10年,迁来明清古宅和百余年树龄的香樟树……如此种种,怎不让人心痒难耐。但选址在名不见经传的马桥镇,似乎和安缦一贯的套路有点背道而驰。

其实安缦酒店的选址一如既往的高冷又出人意表。有江湖传言,说养云安缦之所以选址马桥,是因为这里是上海的“龙脊”所在——我不懂得看风水,所以不知道说得对或不对。只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啊。

龙脊?冈身!

在上海,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地下贝壳砂带,比地面稍高,古称“冈身”。大致上北起太仓、娄塘,南经外冈、福泉山、马桥至杭州湾。这条独特的狭长冈身地貌,是远古海岸线的沉积标志,也是上海滩逐渐成陆的证明。

冈身像一道天然的海堤,保护着西面的滨海湖泊平原。冈身沿线崧泽、广富林、马桥等多个文化遗址的繁盛,全都要归功于这条冈身,如果没有它的保护,远古的先人们恐怕很难在此立足繁衍。

不过相比我们对远古模糊的记忆,现在的人们可能更津津乐道养云安缦的业主马达东令人咋舌的大手笔:把千余株香樟树和50栋明清古宅从抚州整体“打包”搬迁到700多公里之外的上海。

十多年前,抚州准备新建一座大型水库,而新水库将要淹没临川区、金溪县、南城县的6个乡镇,39个村庄。这三个区县虽然现在不太出名,在古代都是有名的文教之乡,明清两代出了无数的秀才、举人、进士,在科考的年代,名声绝不逊色于如今的毛坦或是黄冈。

王安石、汤显祖都是临川人;

金溪以古村落著称,

拥有21个国字号的“中国传统村落”;

南城是江西省最早建县的古县之一……

从这三个地方抢救保护下来的古宅和古树,

你自己掂掂分量吧。

移植过来的香樟树被安置在了酒店的南面,建成为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森林公园(当然,养云安缦有单独的通道可以直接走入公园)。有些树非常巨大(据说重达70吨),运输时不得不临时拆除几个收费站,以便卡车通过。而让树木在新的土壤中恢复生机,这又花了安缦的园丁团队好几年时间。

至于古宅的重建则更为复杂。原本50栋古宅被重新拆解、拼搭、翻新,最终成为了酒店的26栋古典别墅——先别急着批评这是在破坏文物,事实上,这样的老宅翻新工程达到了文物修复级别,每一栋建筑都需要建筑师、设计师、园林学家、工程师以及美学家一起制定出非常详尽的方案。

古建保护的两种方法

针对传统民居存在多种保护模式,原址保护是其中最好的保护模式。但对于少数已拆落架的传统民居,在尊重原构件的价值前提下,异地移建也是一种尝试,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构件可拆卸再拼装的特点为移建提供了前提。

每一栋别墅都由超过10万件建材组成,所有这些建材都被一一编号,明确它们原本的用途、摆放位置以及搭配效果,这样才能对建筑物解构并耐心地重新组装——效果也非常棒,每一栋别墅都感觉像在现在的位置伫立了数个世纪。

别墅高高的天花板上镶嵌着精心雕刻的木梁,每座房屋都围绕着一个宁静的中央庭院布置,外面的噪声被包裹着石材的砖墙隔绝于外。绝对现代化的装饰围绕池塘和水道布置,同时又营造出一种修道院风格的简约氛围。这一切都出自Kerry Hill的手笔,这个设计费不许还价,也不允许别人修改自己设计的大牌设计师,完美解决了舒适性、隔热隔音的要求与保持古建筑风貌之间矛盾。

建业里·复苏

在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正式开业之前,围绕如何改造的话题纷纷扰扰已经持续了十年。

作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石库门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现代文明的象征之一。而建业里是上海现存最大规模的石库门群,比新天地、思南公馆、田子坊、步高里都要大得多。

最大的石库门

建业里建成于1930年初,分西弄、东弄和中弄,占地1.8万平方米,前后共有22排连体石库门住宅建筑260套。

2004年,上影拍《长恨歌》的时候就是在建业里取的景,导演关锦鹏说:“走进建业里,上海味道就会扑面而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

清晨,弄堂里的女人们,蓬着头打着哈欠,踩着踢踢踏踏的拖鞋,到开水铺打好两瓶开水,哄着初醒的婴儿,扇着煤球炉,捡着刚买回的小菜……远处传来“大饼,油条”的叫卖声。

石库门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上海流行起来,到1949年,整座城市拥有约20万座石库门里弄式建筑,近60%的上海人居住其间。到现在已经有超过70%的石库门被拆除,所以嘉佩乐酒店能够拿下建业里,确实是一件值得他们感到骄傲的事情。

建业里是过去上海石库门留下的最大的一份遗产——上世纪30年代1.8万平方米的建筑现在变成了一个与城里其他任何地方不同的酒店。建业里嘉佩乐由55栋别墅和40间套房组成,内部经过精心校准,符合上海怀旧主题,融合法式设计元素与精致的中国风。

在其他方面,酒店感觉更新。法国厨师Pierre Gagnaire的餐厅设有一个船形酒吧,晚餐时,你能看到打扮入时的人们轻声细语地交谈。在地下室里,有一个高科技水疗中心、一个水疗池和一个镶有粉红盐壁的冥想室。与此同时,车道后面还有秘密花园,里面摆放着落地灯和长长的泡泡池,让客人可以远离现代的上海,前往他们想去的地方。

酒店的房间不再会有旧式石库门那种逼仄的感觉了,原先狭小陡峭的楼梯变得更安全也更舒适,传统的房型变成了一栋三层楼的套房。以单卧室套间来说,一楼为会客厅,二楼是一个娱乐休闲室,设有电视、茶几、迷你吧、酒柜等。三楼则是卧室及浴室。每间套房的房顶则都是一个小露台。

当我们走进建业里嘉佩乐,或养云安缦,能同时感受到“新”与“传统”之间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未见得每个人都会喜欢,但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已经是最大的诱惑和奖赏。

有的人喜“新”,有些人恋“旧”,它们都是好酒店,你更爱哪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