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竖、了想
编剧刘和平说:“我们已经置身于这个时代,但是未必真正认识到这个时代。”所以作为创作者,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政治报告,这就是今后的创作方向,如果不明确这些,创作的作品可能就无法适应是个时代。要想真正的认识这个时代,关键在于深入生活,就像陆游曾对他的儿子说的那样:“汝若学诗,功夫在诗外”
3月27日,由知名编剧刘和平主持的以“ 电视剧创作的时代生命力 ”为主题的中国电视剧编剧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院长、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著名的评论家仲呈祥,北京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北京卫视总监徐滔,腾讯视频副总编辑黄杰,阿里文娱大优酷总裁助理许志敏,知名编剧、监制、导演郭靖宇围绕电视剧创作进行了演讲。
你连高峰都看不见,怎么创作更好的作品?
著名评论家仲呈祥分享了自己从事电视剧40余年以来的教训与甘苦。他提到如果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就只能依靠“科技”与“市场”,科技的发展虽然可以拓展人类的审美视野,但一旦“过度”则会压抑与妨碍人类的审美创造力与艺术创作力。他提到了86版《红楼梦》,当时欧阳奋强、邓婕等演员一集的片酬才200元,如今有的明星一集的稿酬就能达到20万甚至200万,这就打破了整个艺术生态的平衡。
北京卫视总监徐滔则感慨道,“好剧真的太贵了”。她承认版权价格提高的背后是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但又发出疑问,是不是所有高价格的电视剧都能和高价值划等号?是不是所有的高价的电视剧都物有所值?同时她恳请在电视剧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扪心自问一下,是否足够尊重规律、市场和人民?徐滔还向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提出建议,呼吁一剧多星。她认为现在的播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播出电视剧的市场考量和播出政策应该与时俱进。
仲呈祥还提到,创作者一定要有骨气、有神采、有个性。其中最根本的就来自于文化自信。他说:“刘和平能写出《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这样经典的作品,靠的就是文化自信”。此外,他还表示创作者不要再搞历史虚无主义,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并强调文艺不能沾染铜臭,我们的作品一定要经得住美学上的考验。这就迫使我们的创作者一定要强调美学精神,把美和情联系起来。他说:“经验主义是可以的,但绝不是高明的,全凭自己的经验创造,而不能在哲学上提升,是不能够攀高峰的。”也许大家会认为电视剧是大众化的艺术,何来这么高的要求?但你连要求都不敢提,高峰在哪里都没看见,你怎么创作更好的作品?
观众对故事的热爱和追求是永恒不变的
知名监制、导演郭靖宇说自己入行十几年来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原创才是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他说,平台、电视台买剧归根结底还是看故事,而不是演员。所以我们就要思考什么样的故事更适合今天的创作。
腾讯视频副总编辑黄杰和阿里文娱大优酷总裁助理许志敏就从视频平台的角度提到了选剧的标准,很多人误以为视频网站在选剧时看重IP、流量、和卡司,但其实故事才是他们选剧的核心标准,对于价值观、作品质量和创新的考量也必不可少。
黄杰表示希望古装剧多一些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思想和担当,现实题材少一些狗血的无病呻吟,多一些对生活的观察和沉淀。同时她还希望经典题材找到新的表达,年轻人对历史的文化传承不是没有需求,只是更容易接受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黄杰认为用户的喜好和口味会变,对故事的热爱和追求是永恒不变的。
许志敏提出“三个提倡”:第一,能短不长。他认为现在的剧集太长,以观众使用2倍速观看剧集为例,呼吁剧集创作放弃无用情节。第二,他希望剧集创作要明确定位,他认为在当下很难做出人人喜欢的作品,通过在创作的时候进行人群定位,让每个作品都能在特定人群中产生应有的价值和影响力。第三希望剧集的制作不要“为了花钱而花钱”,呼吁投资制作回到相对理性的层面上,还原创作的本质,保持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郭靖宇也说到了自己的很多原创经验都来自于评书艺人,他希望我们的行业在培养年轻故事人的同时要多学习民间的原创故事能力。他鼓励更多成熟的编剧可以去坚持做原创,这样我们的内容才能做到真正的百花齐放。他说我们今天所用的故事有5%-6%都源自于500年前的优秀故事人吴承恩,那么当下的创作者应该做什么?“如果今天我们的故事人可以推动500年后那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那才是今天我们的故事人值得骄傲的事情。”郭靖宇如是说。
E N D
评论